標籤:

大師談太極1—10

大師談太極1—10《大師談太極1.預備式·李雅軒》:練太極拳,全憑神經感應靈敏,如靈機少了,那太極拳還練什麼?靈機是出於神經,神經的靈敏世人之至寶。所以太極拳的練法,在未出勢之前的預備式,就要先松心身,靜思想,以養神經上之虛靈為第一要務。練太極拳,要以神氣、以意為主,要時時刻刻保持它的純潔性。《大師談太極2.虛無·李雅軒》:太極拳功夫,最高者,是找虛無的氣勢,有了虛無的氣勢,才能感應靈敏,才能融化萬物。如果沒有虛無的氣勢,就感應不靈,應付不當。所以,首要是在穩靜安舒上著手,以養其虛靈。練虛無氣勢的功夫,初步先找柔軟,再找輕靈,有了柔軟輕靈之後,再可以找虛無,久而久之,便可有出手便包羅萬象的氣勢。如老子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即不專註於某一手,謀一式,某一部,要處處有照應,處處有感應。 硬勁不如僵柔勁,僵柔勁不如松沉勁,松沉勁不如輕靈勁,輕靈勁不如虛無勁。《大師談太極3·靜·劉培中&扎西》:(劉培中)身心輕鬆而不緊張,是為假靜,如能做到全身各內竅、各經脈、各骨節之元真合二為一,才是真靜。(扎西)「靜」非常重要,因為靜是松的前提,是用意的前提,是調身、調心、調息的前提。靜,當然指的是內靜,而不是外靜。不是外表看,好像是靜靜地,其實內心是亂烘烘的,雜念叢生。要從心裡靜下來,不得心浮氣躁,要排除雜念,穩定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只有心神兩靜,寂寂空空,真正地靜下來,才能存得起真心,養得起真氣。《大師談太極4·摟膝拗步·張肇平》:一般的打法是:前腿弓,後腿蹬,扭腰,左手摟膝,右手按掌。這與人體的神經結構是相衝的,與太極的自然生化是相反的。(注:人體的神經作用是交叉的,故震左足發右掌,震右足發左掌。)該式的打法是完全借重在扭腰胯,將重心移至左腿,震左足,發右掌,這才是正確的練法。《大師談太極5·呼吸·周稔豐》:太極拳的動作與呼吸配合的基本規律是:在變換姿勢時吸氣,掌或拳向前擊出時呼氣,起吸落呼。人在空氣中呼吸與在水中呼吸的道理是一樣,也可以使身體有變輕或沉重的感覺。吸氣時變輕,有助於動作輕靈,呼氣時變重,有助於沉著、穩重。《大師談太極6·平和·金庸》:練太極拳,練的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如果說「以智勝力」恐怕還是說得淺了,最高境界的太極拳,甚至不求發展頭腦中的智,而是修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剛」,而是根本不求「克」。腦中時時存著一個「克制對手」的念頭,恐怕練不到太極拳的上乘境界,甚至於,存著一個「練到上乘境界」的念頭去練拳,也就不能達到這境界罷。引文《金庸 吳家太極拳拔》: 太極拳的基本構想在世界任何拳術、武功、搏擊方法中是獨一無二的。我相信這是老莊哲學在拳術中的體現。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用在拳術上,便是以柔制剛的太極拳。道理是一樣的,以自然、柔軔、沉著、安舒為主旨,基本要點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設法破壞對手的平衡。但設法破壞對手的平衡,並不是主動的出擊,而是利用對手出擊時必然產生的不平衡,加上一點小小的推動助力,加強他的不平衡。所以太極拳講究「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後發制人」。太極拳不運氣、不用力。力氣的來源在於對手,我只是轉移對手力氣的方向。對手所以失敗,是他自己失敗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氣所擊倒。如果對手自始至終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來打我,他就不會失敗。練太極拳的人應該不會去主動攻擊別人。  世上萬事萬物,永遠在變動之中。太極拳的動作看來似乎緩慢,但永不停頓,沒有一刻窒滯的時候。在建築學上,弧形的線條比之直線能負擔更大的重量。在太極拳中,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遠保持平衡和穩定。練習太極拳,推手的訓練十分重要,那是憑敏銳的感覺來捉摸到對手力道中的錯誤缺失。如果他沒有錯誤缺失,那麼就設法造成他的錯誤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個行動中不能有錯誤缺失。只要他想來打倒我、攻擊我,遲早會有弱點暴露出來。保盈持泰,謙受益、滿招損,那正是中國人政治哲學、人生哲學中的要點。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比擊敗對手重要得多。自已只要不敗,那就好得很了,對手敗不敗,並沒有太大關係,他如不好自為之,遲早會敗的,他如好自為之,那也好得很。  太極拳相傳為張三丰所創。張三丰是道士,太極拳正充分體現了道家哲學。道家哲學並非純粹是守勢的。老子重視欲取先予,「大國者下流」,強大者不是來勢洶洶,而是積蓄力量,讓對手氣衰力竭,然後乘勢而取。練太極拳,練的主要不是拳腳功夫,而是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如果說「以智勝力」恐怕還是說得淺了,最高境界的太極拳,甚至不求發展頭腦中的智,而是修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剛」,而是根本不求「克」。腦中時時存著一個「克制對手」的念頭,恐怕練不到太極拳的上乘境界,甚至於,存著一個「練到上乘境界」的念頭去練拳,也就不能達到這境界罷。《大師談太極7·松·鄭曼清》:澄師每日,必重言十餘次,要松,要松,要松,要松乾淨,要全身鬆開。反此則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松乾淨,余皆未事耳。松,要全身筋絡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當有不松之理乎。《大師談太極7.1·松·王培生》:把自己全身放鬆,關節拉開,就是想著一節一節向相反的方向拉,想完了就忘掉。脊柱是往上下兩頭抻,叫做上下對拉或對拉拔長。下面是先想尾閭往前下,一收腹,上邊是眼向前平視,頂就領起來了,這叫「尾閭中正神貫頂」。膝關節老想著有稍微上提的意思。腳趾松完以後想湧泉穴,再松到環跳穴這就穩了,如同鳥兒停立在電線上一樣輕飄飄的。下肢關節鬆開後就能站得很牢,如樹植地生根。還有三空,即手心空、腳心空、胸空。整個身體練得像氣球一樣才出輕靈。《大師談太極7.2·松·陳趙旭》:練太極放鬆的關鍵部位是四大塊,即兩胯兩肩。只有胸部放鬆了,才有胸中運化。胸部太僵,就會氣灌滿胸,就無法調整上下關係。打拳緊要處,全在胸腰運化,胸部任何時候都不能領勁,開合都要放鬆。胸部放鬆的關鍵是兩肩的放鬆,所以拳論中說的,轉關在肩,運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關鍵又在兩胯,跨不松,腰也不會活,就是這個道理。《大師談太極8·根·梅墨生》:我認為,武禹襄說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是指練習太極拳時發力的一瞬間,勁力的根在腳上。但是,在整個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它的根是在丹田上。  太極拳練習的是什麼?我認為練的是混元一氣,練的是一氣流行。既然練的是「一氣流行」和「混元一氣」,那麼,就不能在腳下練,也不在手上練,而是要練丹田內氣。太極拳是道家內丹的外功,道家內丹的根本就是丹田。太極拳修鍊的目的是「延年益壽不老春」,防身自衛是它的副產品,所以,太極拳練習的是丹田氣,練的是混元勁,它的「根」就應該在丹田與命門之間,通俗點說就是腰腹之間。太極的根就在腰腹之間,人體的內氣從這裡出發,向外螺旋運行。我們看到的宇宙星雲圖是旋轉的,其中的中極就是太極,這裡是陰陽兩種能量,或者說是兩種宇宙場的交匯之處,這個交匯處就是太極。人體猶如宇宙,是宇宙的體現,人體的腰腹是太極的根,從這裡延展,腿和手臂就是末梢。《大師談太極9·斂·梅墨生》:武禹襄的《五字訣》中就有「神凝,氣斂」的要求,王宗岳的拳論說「要斂入骨髓」,都是講的這一點,即要把神意收斂到中間去,不是向外發放。這是太極拳最重要的心法之一。《大師談太極10·心·鄭曼清》:心為令三字,乃太極拳唯一之要訣。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予以推動矣。然手足皆不可自動,非待腰能便利從心之後,手足方得隨腰而動,是之為太極拳不動手,且足亦不自動。故太極拳之動作,真所謂牽動一發,則全身具動。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佛教的慈悲主義》
印光大師年譜(弘化至圓寂時期1930~1940)
裝修風水禁忌」大師幫您解決彩
福音大師:生肖的風水功用
算命大師冒死說出聚財轉運方法,趕緊收藏!

TAG:大師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