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奶奶如何從單純小宮女成為霸道太后?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文:木木(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家)
她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卻飛上枝頭成為大漢王朝的第四任皇后,更躍居到了富貴權勢的巔峰成為皇太后;
她不是丈夫的髮妻,只是一名被當作禮物的宮女,卻當上了皇后和皇太后、太皇太后;
她後來眼睛看不見,卻依然能夠掌控朝政;
她一味溺愛幼子,卻因此間接害死了幼子……
她就是——漢文帝皇后竇猗房。
因為林心如在《美人心計》中的演繹,很多人知道了竇猗房,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和丈夫劉恆並不是那麼恩愛,她的皇后生涯、皇太后生涯和太皇太后生涯,過得並不都是那麼隨心順意,但是,她依然是中國歷史上留名史冊的一個著名女性。
竇猗房是趙國人,平民出身,父母早逝,留下兄妹三人在饑寒交迫中掙扎生存。
因為天生的美貌,少女竇猗房被選入長安皇宮做了一名普通的宮女,不得已離開了兄長竇長君和弟弟竇少君。
竇猗房離開家鄉時,竇少君還是個四五歲的小娃娃,竇猗房最後為他洗了一次頭,還從出發的驛站里為他乞討來一盆熱水一碗冷飯,看著他吃完。
這一幕後來成為了姐弟倆相認的憑證,而當時,無論是去長安的竇猗房,還是留在家鄉的竇長君和竇少君,都不知道接下來命運會怎麼安排他們,那種生生離別的難過和對於未來的茫然,佔據了他們的心靈。
但竇猗房的傳奇人生,就是從這一刻才開始的,運氣開始眷顧這個苦命的小姑娘。
溫良端莊的竇猗房被呂雉挑中,成了呂雉宮中的侍女。
不久,劉邦病逝,劉盈繼位,呂雉成了呂太后,她按照規制送劉邦諸庶子就國,同時賜給他們每人五名宮女。
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除了嫡子劉盈,就是七個庶子,所以一共選出三十五位宮女,竇猗房入選。
身在長安的竇猗房一直惦記著遠在趙國家鄉的兄長竇長君和弟弟竇少君,所以她把自己千辛萬苦省下來的一點錢拿去賄賂負責分配宮人的主管太監,想進入被送給趙王劉如意的五名宮女名單里,回到趙國去,就有希望能再見到親人。
但是管事太監哪裡看得上她那麼一丁點的小錢,也或許是忙得沒顧得上,結果竇猗房給分配到了代國,送給了代王劉恆。
代國在山西,趙國在河北,這下子竇猗房絕望了,她估計自己這輩子都回不了趙國,見不到親人了。
一向溫順的竇猗房崩潰了,大哭大鬧,不肯上宮車,掌事太監大為惱火,喊來手下,竇猗房被塞進宮車,一路上被嚴加看管,到了代國,進了代王宮中。
呂太后送來的宮女,代王劉恆得笑納啊,那可是嫡母對於庶子們的恩典,所以就召見吧。
這一見,劉恆居然沒看上另外那四位美艷光鮮、打扮精緻的美人,反而中意了容顏憔悴、落寞抑鬱的竇猗房,也許,在一直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求生的劉恆心裡,這樣的一個女子更適合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就這樣,宮女依然是宮女,竇猗房卻成了代王的寵妾,一口氣為劉恒生下了三個孩子: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在這代王宮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時的代王宮,當家作主的是代王太后薄王太后;往下是出身高貴的代王王后,這位不見諸於史冊的代王王后為代王生下了四位王子;再往下,才是竇猗房。
從小吃不飽肚子的竇猗房,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親王寵姬,能為親王生兒育女,所以她對於自己現在的狀態非常知足,對薄王太后、王后和四位王子非常畢恭畢敬,禮數周全。
竇猗房的安分守己和低調溫順,讓薄王太后和王后,還有劉恆都非常滿意,代王宮中一片和諧,大家彼此相安無事。
幾年之後,王后病逝,竇猗房被薄王太后安排做了代理王后,代王宮依舊一片平靜安寧。
而長安城裡,自竇猗房離開之後,這十六年來,從來就沒有平靜過,一番生死折騰之後,呂氏家族覆滅,劉邦的兒子們死得只剩下兩個了,劉恆就是其中一個,被滿朝文武們一致推選為皇位繼承人。
劉恆中頭獎的好運氣主要是因為:他的生母薄王太后家底薄得近乎沒有,他的代理王后竇猗房則更是可憐得幾乎就是沒有娘家,剛剛被呂太后和呂氏外戚欺負過的滿朝文武們很看重這兩點,一致舉手表決:就劉恆了,他娘、他老婆都沒有外戚,大家心裡踏實。
劉恆即位,是為漢文帝,竇猗房重回了長安皇宮。
大喜之後是大悲,王后所生的四位嫡子陸續病逝,劉恆被打擊得不行,居然自嘆福薄,覺得這是因為自己不配做皇帝,要把皇位傳給叔伯兄弟們,立他們中的一個當太子。
從薄王太后到前朝文武百官,全都嚇得冷汗都出來了,不帶這麼玩的,尤其是幾位當初選了劉恆得罪了其他劉家王爺們的重臣,一個勁兒反對:不行,不行,皇上您還有兒子啊,而且您還這麼年輕,以後還會有更多的皇子的,太子必須是您的兒子,這現成的不就有一個嗎?
就這麼著,劉恆現在的長子、竇猗房的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自然而然地,竇猗房被冊封為皇后,小兒子劉武成了新任代王,後改為梁王。
我們無從知曉,劉恆的那一句要立叔伯兄弟為太子,是真心話,還是為了竇猗房和劉啟上位而用的一招以退為進,畢竟,竇猗房的出身確實太低了,如果一下子就直接提出來立她為皇后、立劉啟為太子,很大可能會遇到阻力。
目的達到了,心情甚好的劉恆還為了竇皇后賜給天下所有鰥寡孤獨之人、生活窮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對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九歲以下的孤兒,更加到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兩匹帛、三斤棉絮的數目。
這一下子,全國人民都擁戴竇皇后,竇皇后的聲名一時傳遍了祖國大地、大江南北,這廣告效應,杠杠的。
那麼接下來的認親之事,就更是自然而然了,竇皇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竇長君,還找回了當年被拐賣的弟弟竇少君:認親場面那是相當感人,見者傷心,聞者落淚,一大屋子太監宮女跟著哭啊。
擁立劉恆為帝的文武大臣們傻眼了:這是個什麼情況啊,不是說是孤女嗎?咋一下子冒出來又是哥哥又是弟弟的,這不會是又要來一個呂家吧?
他們紛紛趕緊對劉恆進諫:竇家兄弟倆這些年受苦了,不容易啊,皇上和太后很慈悲,已經追封了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也給了大筆錢財讓這哥倆在長安定居了,但是他們畢竟不懂禮儀也沒有學問,所以確實不適合做官,不如就多多給錢,好好養著,再找一些有操行道德和學問的長者,多多影響他們就好了,這樣對大家都好不是。
劉恆是個好皇帝,從善如流,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新任國舅爺、竇長君和竇少君哥倆就這麼著,成了長安城的富貴閑人,每天還免費學習,人品和學問越來越好!
劉恆這一家子也不知道怎麼了,每次大喜事之後,就伴隨著悲劇,這不家人團聚的喜慶還沒散去,竇皇后的眼睛失明了,成了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盲人皇后。
通過林心如的演繹,大家不用說也都知道,當初竇猗房能夠吸引劉恆,後來能夠一直專寵,主要還是因為她有一雙美麗的、善解人意的大眼睛,能看到外表尊容、內心惶恐的代王劉恆心裡,能讓劉恆對她產生信賴和親近感。
如今的竇皇后,眼睛失明了,年老色衰了,劉恆作為皇帝,也不需要她的安慰了,後宮中大把年輕貌美的新晉美人們,都可以給予劉恆更多、更好的欣慰,所謂的夫妻情深,自然也就沒有了。
劉恆的新寵們之中最出挑的當數邯鄲慎夫人、尹姬二人,其中慎夫人尤甚,她很像當年的戚夫人,儼然成了後宮之首,無論待遇還是侍叢車駕等,都與竇皇后一模一樣。
好在慎夫人無子,否則劉啟的太子之位都危險了,因為溫順的竇皇后既沒有當年呂皇后的手段手腕,也沒有當年呂皇后的家底和與重臣們的戰亂兄弟情,只能任人宰割,所以,面對慎夫人的囂張和劉恆的偏心,竇皇后選擇了忍讓和沉默。
但是這世上總有更清醒的、更直性子的人,看不下去,願意站出來說公道話,郎中袁盎冒出來了,他當著大家的面不讓慎夫人越矩坐在竇皇后身邊,惹惱了慎夫人和劉恆。
袁盎不顧劉恆的惱怒,跟他講道理:尊卑有序,竇皇后是後宮之主,慎夫人再得寵也不應該壞了規矩,跟皇后平起平坐。皇上如果繼續一味寵愛她,由著她亂來,實際上是害了她,皇上也不想她將來成為第二個人彘吧?
劉恆嚇得差點摔倒了,他再一次從善如流,趕緊去叮囑慎夫人以後不能再這麼沒規矩。
除了美女,劉恆還愛美男,他是個雙性戀,所以,大家不要再盲目相信灰姑娘的童話了,現實中哪來的灰姑娘,那些看上去走了鴻運的灰姑娘,關起門來,還不定過的什麼憋屈日子呢,更所以,竇皇后失寵,其實也是好事,落個清凈。
劉恆男寵很多,見於史籍的就有近侍宦官趙談、北宮伯子、鄧通,這個鄧通,對,就是歷史上那個很有錢的鄧通,劉恆甚至任憑鄧通自鑄錢幣,他能不有錢嗎。
失明、失寵的竇皇后這個皇后當得既膽戰心驚也心塞,後宮實際的主子薄太后做主,給太子劉啟迎娶了自己娘家的侄孫女小薄氏做太子妃。
等到劉恆去世,太子劉啟繼位為漢景帝,小薄氏成了皇后,竇皇后成了竇皇太后。
竇太后憋屈的皇后生涯終於結束了,迎來了揚眉吐氣的皇太后生涯。
劉恆是個孝順兒子,劉啟也是,當年他爹怎麼孝順薄太后的,如今他就怎麼孝順竇太后:
1.為外祖父起大墳——將竇老爺子當年葬身的深淵整個填掉,並且堆起封土,規模仿如一座土山,民間稱之為「竇氏青山」;
2.封舅舅竇少君為章武侯,竇長君已經去世了,沒等到外甥劉啟親封,他的兒子竇彭祖被劉啟封為南皮侯;
3.竇太后堂侄兒竇嬰在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膠西王劉卬、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共同舉兵作亂反叛)時自願請戰,立下赫赫戰功,封魏其侯;
4.竇太后推崇黃老之術,劉啟就讓自己的大小兒子們一齊尊奉並習學黃老之術,並且自己首先以身作則;
5.竇太后寵愛幼子劉武,總覺得劉啟的帝位應該傳給劉武,劉啟就對弟弟劉武說:等我將來走了,你來繼位。
竇太后樂壞了,可是,她還是不太了解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劉啟才不會真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的。
七國之亂中,劉武為兄分憂,奮起抵抗,以弱敵強,成功地遏制了七國軍隊進攻京城的部署,梁國軍隊所立下的戰功、斬殺俘虜的叛軍數目,竟與朝廷軍隊相差無幾,劉武所立的功勞,絲毫不遜於他那位高踞帝位的哥哥劉啟。
竇太后和劉武都認為,劉啟會履行承諾,立劉武為皇太弟,結果劉啟冊封自己的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
竇太后和劉武很是失望和氣惱,雖然劉啟將劉武的封地和賞賜一再加碼,竇太后心裡還是不滿,但也無可奈何,畢竟他才是皇帝,而劉武也還算不錯,雖然擁有廣闊的封地,而且兵力財力超過長安城內的國庫,他始終還是沒有做出興兵起反奪位的事來。
為什麼是劉啟的庶子被立為太子呢?
因為劉啟的皇后小薄氏沒有生育,雖然她性情溫良,對劉恆和竇太后很是恭謹,但是劉啟就是不喜歡她,對這個由祖母薄太后硬塞給自己的皇后,怎麼看都看不順眼。
一開始,竇太后對於和自己一樣被丈夫冷落的小薄氏很是同情,很照顧她,後來,漸漸地,時間長了,她對於小薄氏的扶持一點點磨損了她和兒子劉啟之間有限的母子情,她就放棄了,不再照顧小薄氏了。
庶子劉榮被立為太子後,小薄氏被寡情的皇帝丈夫劉啟廢掉了,劉啟的後宮開始了皇后之位的激烈爭奪戰。
竇太后一概不理也不管,由著她們鬧去,她在意的根本就不是誰當皇后,而是自己的小兒子劉武當皇帝。
所以,當劉啟後宮鬧劇升級,劉啟廢了太子劉榮,竇太后聲都不吱,廢了更好,太子之位正好騰給劉武。
當竇太后再次提議劉啟立梁王劉武為皇太弟時,劉啟的心裡是拒絕的,但是怎麼說出口呢?
還是那個敢說直話的袁盎再次冒出來了:梁王不能當儲君,絕對不行。
有人反對,劉啟可算找著由頭了:娘啊,不是我不答應你,你看,這大臣們反對呢,咱們以後再說。
竇太后再次失望了,劉啟吸取教訓,趕緊冊封了王美人為皇后,再立了第九子、時年七歲的「嫡子」劉徹為太子,這自然是他親姐姐館陶公主和他的王皇后共同努力的結果。
梁王劉武乾瞪眼了:老母親都靠不住,我還能靠誰,生氣的小王子(這時已經是老王子了)要殺人,既然那個袁盎帶頭反對我得儲位,那就殺他。
袁盎被殺了,劉啟掰著腳指頭都能猜到是劉武下的手,殺手很快被抓了,一審之下,招出了是來自梁國。
劉啟很生氣,連朝廷重臣都敢殺,不斷地派使者去梁國查案、查出給殺手下命令的是羊勝、公孫詭,劉啟下令逮捕二人,劉武不交人,這哪能交啊,交上去不就把自己給供出來了。
但是不交人又不行,於是劉武逼著羊勝和公孫詭自殺了,劉啟沒有人證,無法給劉武定罪。
劉武也知道害怕了,趕緊派內史韓安國到了長安,先去見姐姐長公主劉嫖,通過她走母親竇太后的路子,竇太后一插手,劉啟也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劉武得知沒事了,才敢親自來長安,但他又不敢公開進長安城,而是偷偷進去的,一進城就躲藏到姐姐長公主劉嫖的別苑裡。
皇家派去迎接梁王的使者就接了個空,竇太后一聽,大哭大鬧:肯定是你們得到了皇帝的命令,殺了我兒子,要不然咋不見人影呢?
劉啟這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劉武這才背著刑具進宮亮相,表示自己請罪之誠,竇太后一見著劉武,不哭也不鬧了,劉啟鬆了一口氣,自然不會再追究。
從前是真正的兄友弟恭,如今兄弟倆是當著老太太面就表演團結友愛,一離了老太太跟前就互相忌憚。劉武知道哥哥不再待見自己了,只好越發地孝敬老娘,有老娘在,才有他的好日子過。
四年後,劉武再次入京朝見,他照舊向劉啟上奏請求延期留住長安。
按照從前的習慣,這道奏摺不過是個過場而已,梁王留京已是慣例了,竇太后想讓他多在跟前住些日子,但是這一次,劉啟沒有批准:都守規矩,時間到了就回自己封地去。
劉武灰溜溜回去了,心情自然很不好,不知道老哥這是幾個意思,這麼惴惴不安的,半年後劉武中暑死了,年僅四十。
竇太后傷心欲絕,絕食泄恨:是劉啟害死了我的好兒子。
劉啟好心塞:劉武是你的好兒子,我就連你的兒子都不是嗎?從小到大,一直偏心,一直偏心啊。
可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竇太后真把自己餓死了,這是大不孝啊。
劉啟沒辦法了,只好去求助最了解母親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劉嫖給他支招:破格封賞劉武的子女,老太太看在小孫兒孫女們的面子上,就好了。
竇太后果真肯吃飯了,劉啟趕緊:為梁王劉武上謚號曰「孝」,因此,史書上提及劉武時,都要稱他為「梁孝王」;將偌大的梁國分為五份,讓劉武的五個兒子平分(長子劉買繼承梁王的頭銜,史稱梁共王;次子劉明封濟川王;三子劉彭離封濟東王;四子劉定封山陽王;五子劉不識封濟陰王);劉武的五個女兒,也都各自分得了一份湯沐邑的地盤,她們的實際收入趕上了劉啟的親女兒、公主們。
劉武本來就做個富貴尊容的梁王挺好的,有竇太后和劉啟罩著,誰敢動他,竇太后偏偏老想讓他當皇帝,結果,皇帝沒做成,把自己給折騰死了。
竇太后再接再厲,接著溺愛劉武的兒子們,這五個好孫子,有四位恃寵行兇、濫殺無辜,最終都被廢去了封國、甚至還有廢至庶人、淪落無蹤的;唯一的一個保住王位的劉武長孫劉襄,也因迕逆不孝被削減了八城封地,王后任氏當街斬首。
溺愛害死人啊!
竇太后偏愛劉武和劉武的孩子們,不喜歡自己的兒子劉啟,對於劉啟的兒子們自然也是一個都看不上眼,尤其不喜歡劉徹。
不過老太太反感劉徹是有道理的,因為劉徹這個太子之位,是他的生母王皇后聯合館陶公主一起害死了前太子劉榮才得來的。
竇太后雖然不喜歡劉啟的兒子們,但是怎麼說劉榮也是長房長孫,怎麼說那也是竇太后的第一個孫兒,卻被她們害死了。
不能收拾王皇后和館陶公主,竇太后堅決要收拾與劉榮之死有關聯的郅都,劉啟偷偷封郅都做雁門太守,讓他離長安,離竇太后遠遠的。可是,儘管郅都一到雁門關就把匈奴嚇得聞風而逃,守邊有功,竇太后還是不放過他,劉啟只得下令處斬郅都。
幸好王皇后給劉徹娶了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做太子妃,不然按照竇太后的脾氣,別說太子之位,估計連性命都不會給劉徹留下。
景帝劉啟去世,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陳阿嬌成了皇后,王皇后成了王皇太后,竇太后成了竇太皇太后。
後宮還是竇太后當家,劉徹和王太后母子的日子並不舒心,但是因為館陶公主的周旋,漢武帝劉徹、王太后和竇太后之間還算能相處。
劉徹趕緊封了母親王娡的異父同母兄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這兩個舅舅同早在王娡稱後時就已分封的同父哥哥蓋侯王信一起,組成了王太后身後的外戚集團,與竇太后身後的竇家集團抗衡。
權力紛爭中,竇太后一直佔據上風,她逼著推崇儒家的劉徹把明堂毀了,把幾個親信儒生和大臣給殺了,把自己侄兒竇嬰也給免官了,她甚至還想廢了劉徹,但是這個事需要「曲線救國」。
於是,竇太后揪住了劉徹成婚幾年,但是一直無子這個把柄,要推選劉徹的叔父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的那個大叔)為皇太叔。
十八歲的劉徹鬱悶死了,表姐老婆陳阿嬌自己不生育又不讓他接近別的女人,後宮哪來的兒子做太子?
館陶公主不得不再次發揮小棉襖精神,進宮勸阻竇太后,在她的一番努力之下,皇太叔沒有立成,倒是給了劉徹四處尋芳的借口——要趕緊生兒子立太子。
很快,劉徹收到大姐平陽公主送的大禮:歌伎衛子夫,衛子夫的懷孕,從根本上推翻了「陳嬌不育,其症在劉徹」的假設,竇太后無話可說,劉徹皇位坐穩。
劉徹這憋屈的皇帝做了六年之後,竇太后終於病逝了,臨終前,她留下最後的遺言是:太皇太后宮中的所有器物,以及自己的所有積蓄財產,全部歸劉嫖所有。
竇太后一去,盛極一時的竇氏外戚漸漸沒落,王氏外戚開始隆重亮相。
當年剛剛來到長安,進入皇宮的小宮女竇猗房,她是那麼地單純、溫順、節儉、無攻擊性、安於平淡;
但是她的一生又似乎早已經被命運註定了不會平凡,因為她一進宮就被呂雉選中為侍女;
後來她又陰差陽錯做了代王劉恆的妾室;
再後來因為她的孤零清苦的身世反而幫助劉恆登上了地位,她自己做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竇猗房會抱怨命運嗎?
顯然不會,而且相反,她感謝命運的安排。
她性格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接受命運的安排,就是逆來順受——命運給予什麼就接受什麼,包括接受丈夫的冷落,包括在被冷落之中不作妖、不折騰,依然安守本分、惜命惜福。
所以,竇猗房的命運中有安然和坦然,但是沒有絕然,她是那種把一切都咽下去,然後繼續若無其事走下去的女人,命運終究是眷顧了這樣的女人。
推薦閱讀:
※漢武帝的御用藝人,他竟偷了王母三次蟠桃,敢罵孫悟空「老賊」
※顧頡剛:漢武帝獨尊儒術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漢武帝的妃子有哪些 漢武帝后妃的命運
※漢武帝趣聞錄(二)
※此人背叛秦始皇,叫板呂后,撐到了漢武帝,兒子死絕只能傳位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