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來臨 究竟誰是真正的主人?

機器人時代來臨 究竟誰是真正的主人?2007年03月01日10:56「如果一台機器能騙過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機器,那麼它就應當被稱作有智能的。」——「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很多人從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人工智慧》中,第一次認識了這個詞;影片中的機器人戴維更助長了人們對術語「AI」如魔法般魅力的無限遐想。

在許多科幻電影里,智能機器人的可能性被演繹到了極致。正如你所看到的《2001年漫遊太空》中冷酷無情的電腦,《終結者2》中能夠改變形狀的金屬殺手,以及《黑客帝國》中的電子黑衣探員等,這些高智商的造物想要取代上帝創造的生靈,所以是危險的象徵。

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在人工智慧這一錯綜複雜的混沌領域中,一切都處於尚未完全明朗的階段,各種觀點彼此之間展開著無盡的紛爭與「火拚」。還是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聲音吧。

火拚焦點一:偽裝背後的真相

真是有點不走運,人工智慧的應用剛剛探頭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究竟怎樣的系統才夠格被安上「人工智慧」的頭銜?在許許多多偽人工智慧產品掩人耳目的時候,我們如何才能火眼金睛地識別出真正的人工智慧機器?要給人工智慧下一個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接近人工智慧的實質。

計算機科學告訴我們:人工智慧就是用計算機模仿人腦所從事的推理、識別、理解、學習等思維活動,來解決需要專家才能處理的複雜問題。例如諮詢、診斷、預測、規劃等決策性問題。

腦科學認為:人工智慧系統是指那些擁有人類智能的機器設備。由此我們知道,那些由人類預先設定好程序控制的機器,例如機床、數控設備等,它們不能稱為人工智慧系統,真正的人工智慧系統自身擁有智慧,並沒有預先設定好的特定行為模式或程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它們「自己會做事」。

火拚焦點二:機器「智商」測定

你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過智力測試,並被貼上「聰明」或是「愚笨」的標籤。那麼,面對號稱擁有人類智能的機器,你是否也想測試一下呢?衡量機器智能程度的最好標準或許就是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的試驗。圖靈指出:「如果一台機器能騙過人,使人相信它是人而不是機器,那麼它就應當被稱作有智能的。」

從表面上看,要使機器回答按一定範圍提出的問題似乎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通過編製特殊的程序來實現。然而,如果提問者並不遵循常規標準,編製回答的程序就極其困難。

如,提問與回答呈現出下列狀況: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你多半會想到,面前的這位是一部笨機器。

如果提問與回答呈現出另一種狀態: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是的,我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問:請再次回答,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你煩不煩,幹嘛老提同樣的問題!

那麼,你面前的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機器。上述兩種對話的區別在於,第一種可以明顯地感到回答者是從知識庫里提取簡單的答案,第二種則具有分析綜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觀察者在反覆提出同樣的問題。

但是,哲學家們發難了。首先,「圖靈試驗」沒有規定問題的範圍和提問的標準,如果想要製造出能通過試驗的機器,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必須在電腦中儲存人類所有可以想到的問題,儲存對這些問題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並且還需要電腦理智地作出選擇。其次,圖靈試驗僅強調試驗結果,而沒有反映智能所具有的思維過程。所以,圖靈試驗還是不能完全解決機器智能的問題。

而且,要求電腦如此接近地模仿人類,以使得人們不能把它和人類區分開,實在是太過份了。一些專家認為:我們不該以電腦能否思維為目標,而是以能多大程度地模仿人的思維為目標。然後,讓設計者再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這才是比較可行的發展道路。

火拚焦點三:鐵甲生物真情流露

還記得那個善良勇敢、所向無敵的鐵臂阿童木嗎?上世紀70年代,這個愛好和平的動畫機器人給整整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關於機器人的美好印象。這也許是人們第一次對冰冷的機器產生了愛的衝動。

人工智慧科學家們也意識到,只有機器有了情感,才算與人類幾無差別了,這才能真正地實現人工智慧。科學家們試圖製造出情感學習型的智能系統,這種系統能通過與人交流來學習人類的行為,並將學到的行為方式再反作用於人類,這樣反覆練習,就如同嬰兒學步一般。正在研製中的情感模擬器將實現情感的完全模擬與真實複製,不僅可以產生疼痛的記憶,甚至可能製造出會做夢的機器人。許多人對此充滿了無盡的期待。而焦慮也在此時悄悄滋生著。

就算情感模擬器能夠製造出懂得愛的機器人。然而人類出於對機械本能的冷漠甚至恐懼,會以愛去回饋它們嗎?他們之間能夠真正實現愛的互動嗎?

反對者們還認為,再強大的機器都只是在程序的控制下運作的,機器不可能像人類一樣去愛,去感受,它們甚至不能思考自己的死亡。但是,某些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堅持另一種觀點:所謂的人類情感只不過是純粹的生理現象,是由於我們的器官分泌出某種物質,這些物質讓我們感到悲傷和快樂,感到愛和恨,在人類沒有徹底了解自身的智能之前,過早地斷言具有情感的智能機器是不可能實現的,似乎有失偏頗。當然,這種觀點哲學家們是無論如何不敢苟同的:即使有一天人們能夠證明某一種分泌物能導致某一種特定的情緒,但仍然無法解釋這種分泌物何以在特定的情境下「適時」地產生,讓人們在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更何況,人類深沉複雜的情感世界又豈是嬰兒般的哭哭笑笑、開心和不開心這麼簡單?

火拚焦點四:AI的終極產物

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科斯機器人公司的某張演示圖片中,未來的機器人正揮動著畫筆,準備描繪它的人類主人。有些機器專家認為機器永遠無法達到人類的能力,而另一些專家卻相信機器最終將征服這個世界。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移動機器人實驗室主任漢斯·莫拉維克就聲稱,人類將於2050年製造出完全智能的機器人。「我確信我們可以設計出和人類的舉止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他認為,「如果機器人的行為像是有意識的,那麼它就是,其它問題多說無益。」

牛津大學的數學家兼宇宙學家羅傑·彭羅斯則沒有這麼樂觀。他認為,計算機只能以算術的方式來運行,而在這個世界上總存在著不能由公理和步驟法則來計算的東西(例如藝術),所以機器人永遠無法和人類相提並論。

現在研究智能機器的理論被嚴重地兩極分化為「弱人工智慧論」和「強人工智慧論」。弱人工智慧論者認為,機器只是照著編好的程序指令去做而已,它們無法自己進行大腦層面的活動,因此即使這類機器可以通過圖靈的智力測驗,但從本質上來說,它還是和一台極其複雜的鐘控收音機相差無幾。與此相反,強人工智慧論的支持者相信機器也可以認知大腦層面,他們認為研究出具有真實情感和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機器是有可能的,人類完全可以超越上帝之手,創造出偉大的「智能新人類」。

強人工智慧論的觀點讓某些哲學家啼笑皆非。他們指出,如果一台計算機可以具有大腦認知能力的話,那人類的思維就成了某個安裝在大腦中的計算機程序。這太荒唐了!對生活的「領悟」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具備的能力。人類思維的過程是如此複雜多變,以至於同一個人思考同一個問題,在不同時候、不同情緒下思考,得出的結論也可能是不一樣的。那麼,機器又怎麼可能模仿得了呢?

機器人殺人事件

1985年,前蘇聯發生了一起家喻戶曉的智能機器人棋手「殺人事件」。全蘇國際象棋冠軍古德柯夫同機器人棋手下棋連勝3局,機器突然內部程序大亂,本不完善的軟體系統一下子進入了失控狀態,機器人棋手瞬間好似「惱羞成怒」,突然向金屬棋盤釋放強大的電流,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這位國際大師擊倒。

「深藍」之謎

1997年,IBM的「深藍」計算機向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挑戰成功。事實上,「深藍」中存放了包括卡斯帕羅夫所有比賽棋譜在內的近百年的棋譜歷史紀錄,它的「智能」主要體現在對海量實戰棋譜的啟發式搜索上。電腦可是個超級計算推理高手,它先根據自身存儲的棋譜庫進行搜索,找出最佳方案;但如果找不到,它就會根據棋類規則自己思考:把所有可能的走法化成樹形圖,把分數賦予樹形圖的每個端點,分數越高局面越好,從而確定一步「好」棋。

懂四國語言、具備幽默感的機器人

在不久前日本愛知世博會上亮相的幾可亂真的機器人接待員,引起了參觀者極大的興趣和關注。這種人形機器人,有模擬的眼球、睫毛和移動的嘴唇,外表與20多歲的年輕女子相差無幾。她們能聽懂4萬多個中文、英文、日文和韓文語句。並配備了適合於2000多種答案的面部表情。

這種機器人,可能會基於「隱私理由」而拒絕回答一些敏感問題,並用她的雙臂做出一個交叉姿勢,然後鞠躬。

她還有幽默感。當問她是不是機器人時,她會用不連慣的聲音說:「是─是─是─的,我─我─我─是─機─機─器─器─人。」然後一拐一拐地走動。稍後,她會說:「開開玩笑而已。」然後繼續自然地走動。

偽人工智慧

偽人工智慧的產品可謂不勝枚舉,一些商家為了牟取利益,打著人工智慧的幌子來矇騙消費者。其實,所謂的「智能微波爐」只不過可以自動選擇烹調時間和火力而已;安裝了觸摸屏、條形碼掃描儀和顯示器的冰箱儼然成了「智能冰箱」;加了人機界面的洗衣機也膽敢號稱「人工智慧洗衣機」……如此種種,真可謂名不副實之至。


推薦閱讀:

使用掃地機器人有哪些注意事項?
無人零售的核心競爭原來不是技術升級,而是...
超震驚!機器人只需看看 就能模仿人類
家庭服務機器人不只是「智能手機+殼」
機器人定位、建圖和導航詳解

TAG:機器人 | 時代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