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常規檢查被「叫停」四年,你還準備給寶寶做么?
每次發布微量元素寶寶到底缺不缺、要不要補的文章後,都會有很多家長留言提到「微量元素檢測」。
都說不缺營養元素,可我家寶寶做的微量元素檢測結果,真的缺鈣缺鋅缺各種啊……
好吧,今天丁香媽媽就詳細給大家說下微量元素檢測。
首先,我們來先看看國家對於微量元素檢測的態度是怎樣的。
國家衛計委在 2013 年正式下發《關於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具體如下:
圖片來源:nhfpc.gov.cn
文件的態度很明確——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 6 個月以下嬰兒。
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之所以會單獨為微量元素檢測發一份文件進行規範,主要還是因為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
微量檢測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參考意義不大?丁香媽媽請到兒科醫生楊澤方,跟大家深度聊聊。
什麼是微量元素?
一般來說,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
1990 年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重新界定了「微量元素」的範圍,並按其生物學的作用分成三類: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 8 種,包括碘、 鋅、硒、銅、鉬、鉻、鈷、鐵。
人體可能必需的元素,共 5 種,包括錳、硅、硼、釩、鎳。
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元素,共 7 種,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錫。
當人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便會導致疾病,例如缺鐵會導致貧血,缺鋅會影響食慾,攝入過量氟元素會引起氟斑牙等等。
微量元素檢測尚不完善
為什麼微量元素檢測被「叫停」?主要是因為這項檢測尚不完善。
要了解體內的微量元素是否正常,自然是想到要做檢驗。
以頭髮、血液為標本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大家也耳熟能詳。
一般醫療機構可以檢測的微量元素是:鈣、鐵、鋅、銅、鉛。那麼常見的檢查方法能否正確評估這些微量元素的水平?
頭髮檢查
頭髮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頭髮中檢測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體幾周前的情況。
另外頭髮標本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等其他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結果不準確,所以其臨床價值很有限,目前已很少使用。
血液檢查
利用特殊儀器來檢測血液標本,基本能反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值。
但這個數值並不能作為絕對的參考標準,因為微量元素不是只存在在血液中,有的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檢測不到;另外孩子的飲食習慣、吃下食物的種類、是否患有疾病等因素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微量元素檢測不應成為常規體檢項目其實,在微量元素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是家長們有點擔心過頭了。
只要飲食均衡、特殊情況下注意補充(比如生病時),孩子們一般都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6 個月以下的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夠的;
6 個月以後,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輔食;
稍大一點的孩子,不偏食,有葷有素,營養均衡。
如果你擔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 請看看以下建議:
1. 不要跟風做微量元素檢測
其實國家衛計委早在 2013 年就已發出通知,規範了微量元素檢查流程和適用條件。如果不是診斷需要,不建議給孩子常規做微量元素檢測。
2. 即使檢測結果異常,也別過分擔心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並不能說
某個數值就一定是有問題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只能作為醫生的參考之一。
而且在臨床上,如果醫生需要確診某個微量元素是否異常,不會只看單一的檢測結果,還會結合一些間接的指標來判斷。
例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會結合體內維生素 D 的含量來看;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會參考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判斷孩子是否缺鋅,需要結合補鋅以後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
所以,當孩子出現「枕禿」「不愛吃飯」「愛哭鬧」「常生病」這些情況時,都不能作為判斷微量元素異常的依據。
家長不應該憑自己的經驗去下結論,可以到正規的有檢測資質的單位去檢測,同時還需要醫生結合孩子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綜合來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和干預。
最後丁香媽媽想說,家長們關心寶寶健康心情能理解,但過度重視營養元素的補充,忽視了日常飲食,就難免有些本末倒置。
擔心孩子缺乏營養,首先應該積極地從日常的飲食結構去判斷,如果孩子真的營養不夠,也應該在天然食物中找到健康,盡量通過食物補充,這才是給寶寶安全補充營養元素的最佳方式。
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網站,作者:楊澤方。
丁香媽媽是丁香園旗下的母嬰健康服務平台,500 萬媽媽正在這裡享受專業醫生、營養師、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內容、課程、諮詢服務,一站式解決懷孕生孩子養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丁香媽媽(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推薦閱讀:
※寶寶取名關乎一生,教你8招取個好名
※寶寶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最好?
※寶寶感冒的用藥誤區「百科全書」
※酸性食物讓寶寶傻頭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