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境與詩詞主題的表達

詩歌作為語言的一種存在方式,它的魅力就包涵在語言結構系統之中。詩人化意為象、煉意成境,以明象設境來明心達旨,傳情表意。那麼,究竟什麼是「意」?究竟什麼是「象」?什麼是「境」呢?它們與詩詞的主題表達又存在何種關係呢? 「意」比較好理解。簡單地說,「意」就是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意」是詩歌中先入為主的東西,是創作詩歌的源動力。詩人因「意」而動、而取象造境,表達思想感情。可以說,「意」是詩歌的本初和終結。 什麼是「象」呢?簡單地說,「象」就是詩詞中詩人感情外顯的客觀對應物,它是構成詩詞形象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理解和欣賞古典詩詞的基本對象。詩人以「象」抒發情感;讀者以「象」體味作者的情感,並經過深思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共鳴。這一點對於以抒情為主要功能和目的的中國古典詩詞來說尤為重要。 什麼是「境」呢?「境」是由象構造的一種場景、描繪的一種環境、營造的一種氣氛或渲染的一種氛圍。境包括物境和情境。 劉禹錫在《董氏式陵·集記》中說「境生於象外」,指出了意境所具有的「象(實)」與「境(虛)」的兩個不同層次。通過「象」這一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傳達「境」這一象外之旨,從而調動讀者的想像力,由實入虛、再由虛悟實,形成一個具有意中之境,「飛動之趣」的藝術空間。 牛明月先生在《因情立體以象興境――中國文論的話語系統芻議》一文中說:「情是藝境的動力結構,體是藝境的整體呈現,立是藝境的創造手段,象是藝境的存在條件,興是藝境的激活過程,境是藝境的最終效果。」他還說「以『因情立體、以象興境』為結構系統的藝境論,能夠將中國的言志、緣情說,明道、理趣說、興象、神韻、境界說與西方的模仿論、表現論、情感形式論、典型論、象徵論、接受論、審美論等對接起來,突破言述文本中心的局限,把間接形象創造與直接形象創造(繪畫、雕塑、影視、錄像等媒體形式)合二為一,將審美與審丑都涵蘊於『以象興境』的過程中。」由此可見「象」與「境」在詩歌表達中的重要作用。換句話來說,沒有「象」和「境」的詩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我們在初步了解了意、象、境的一般念後,再以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具體談談意、象、境與詩詞主題表達之間的關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中用了哪些意象呢?空山、新雨、天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歸浣女、蓮、漁舟、春芳等等。作者通過對這些「象」的分布組合,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寧靜悠遠、清澄透明的意境,如一幅山水畫卷,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詩的開頭,詩人以大手筆勾勒了一幅雨後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 二聯是名句,與首聯不同的是它從細節上對首聯造境進行深化,營造出一個雅緻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山雨初霽,幽靜清新,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 三聯再進一步,由物及人,結伴同行嬉戲歡笑的歸浣少女、犁開蓮葉滿載星輝的歸港漁船。稱托在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蓮之中,反映了詩人追求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的厭惡。 尾聯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作者反用其意,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這也是本詩的主旨。 下面我們再對這首詩從意、象、境等方面重新作個梳理。前面我們說過「意」是一首詩先入為主的東西,是詩的本初。「立象以盡意」,作者本詩之意是什麼呢,是「歸隱山林、潔身自好」;為了表達這一意所取之象有哪些呢?「空山、新雨、天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歸浣女、蓮、漁舟、春芳」等;以這些「象」興的「境」是什麼呢?是「清新、寧靜,淡遠」、是「雅緻脫俗、明媚空靈」、是「天真純凈、安靜純樸」。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如此稱心的「世外桃源」,也就很自然地引出結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以寄託其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了。
推薦閱讀:

年終專稿:2005,我的主題詞(中國青年報 2005-12-18)
鏡花水月主題古韻攝影藝術作品
翻唱《夏洛特煩惱》主題曲【一次就好】
《紅樓夢》的悲劇主題
麥兜兜響噹噹 麥兜響噹噹主題曲

TAG:詩詞 | 表達 |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