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思想」的教學研究專題講座

選修Ⅱ「西方民主思想」的教學研究專題講座高中歷史選修Ⅱ「西方民主思想」的教學研究吳波(北京教育學院丰台分院高級教師) 【知識結構】

17世紀,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反對專制的民主思想,18世紀,民主思想進一步發展。斯賓諾莎、洛克和盧梭是對民主思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代表人物,他們以權利為核心,採用理性的方法,對於民主政治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論述。

斯賓諾莎從自然權利出發,闡述了人類從自然狀態過渡到社會狀態的過程中,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將行動權讓渡給國家,但保留了思想自由權,為了保證思想自由,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守法,而民主政體最能保證人的思想自由。

洛克認為在自然狀態中,人們具有「生命、自由、財產」的權利,在過渡到社會狀態的過程中,人們通過社會契約,把行動權讓渡給國家,但保留了其他方面的自由權,特別是財產權。為了保證人的自由,洛克提出了「主權有限論」,人民的「革命權」,主張對國家權力進行分割,將其劃分為立法權、執行權和對外權(聯盟權)三個部分,讓三者互相牽制。

斯賓諾莎和洛克的思想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的思想是以自由為核心的權利政治觀。

盧梭認為在自然狀態中,人是平等的,隨著生產的發展,私有制產生,出現了財富的不平等,人類進入社會狀態。富人通過欺騙窮人鼎立契約,建立國家,在國家狀態下,人們的政治地位是不平等的。盧梭認為,人們應該重新訂立契約建立理想社會,實行人民主權,實現人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可以看出,盧梭的思想是以平等為核心的政治觀。以自由為核心的政治觀和以平等為核心的政治觀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兩大體系,他們共同構成了以權利為核心的政治觀。

【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理解】

1.課程標準的要求

知道斯賓諾莎、洛克和盧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內容,理解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

2.對課程標準的理解

依據課程標準,這一專題包括三個學習要點。

第一,知道三位思想家民主思想的基本內容。這是本專題的重點,需要不僅從表面上,而且從思想體系的角度認識三位思想家是如何運用邏輯推理的手段闡述自己的思想主張,從而深刻理解民主思想的內涵,進而為理解民主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做鋪墊。

第二,理解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這是本專題的難點,需要在了解三位思想家民主思想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出共同點,然後與托馬斯·阿奎那、詹姆士一世的思想進行比較,從國家權力的來源、目的、運行等方面進行思考,從而得出結論。核心是權利的歸屬問題。

第三,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這是歷史學科德育滲透的內容,屬於高層次的要求。如何讓學生體驗、生成這種認識,而不是教師的硬性說教,是很重要的。為了達到這個要求,需要考察三位思想家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聯繫近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民主實踐過程,理解民主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既是思想家探索的結果,更是社會發展的推動,民主思想的產生對於世界範圍內的民主進程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重點難點分析】

1.斯賓諾莎的思想

(1)以「自我保存」為思想基礎

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中說:

(每個人)竭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顧一切,只有自己,這是自然的最高的律法與權利。

人性的一條普遍規律是,凡人斷為有利的,他必不會等閑視之,除非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好處,或是出於害怕更大的禍患;人也不會忍受禍患,除非是為避免更大的禍患,或獲得更大的好處。也就是說,人人是會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說人權利取其大,權害取其輕,是有深意的,因為這不一定說他判斷得正確。這條規律是深入人心,應該列為永恆的真理與公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斯賓諾莎認為「自我保存」是人類的本性,這是自然存在的公理。「自我保存」是他全部思想的基礎,他正是從這一點出發闡述其思想主張的,我們從他對社會契約和國家狀態的論述中,可以看到「自我保存」的影子。

(2)自然權利——生存權、自由權

根據「自我保存」的原則,斯賓諾莎繼承了霍布斯的思想,認為在國家產生之前,人類存在著一種自然狀態,人在這種狀態中擁有自然權利。徐大同評價說:

根據這種「自我保存」的自利原則,斯賓諾莎明確提出了自然權利說。他主張,每個人天生都有生存權這一最高的自然權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尋求自己的利益。因此,他認為在沒有法律的自然狀態下,每個人都竭力保存自己,不顧一切。在他看來,人的自然權利和他的天然慾望以及力量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權利的大小決定於每個人力量的大小。

從這段分析可以看出,斯賓諾莎認為人的自然權利首先是生存權,包括生命權和財產權。其次,由於人在自然狀態下根據自己的力量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又肯定了人的自由權。斯賓諾莎也指出人在自然狀態下擁有財產權,但他更強調自由權,這裡面滲透了「天賦人權」的思想。

(3)社會契約

斯賓諾莎認為,由於人在自然狀態下不顧一切,難免造成相互之間的傷害,為了克服這種現象,人們之間訂立契約,組成國家,將判斷善惡和實施懲罰的權利交給國家掌握,由國家執行,也就是人們將行動的權利讓渡出來。這種主張闡述了國家權力的來源,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

(4)思想自由,行動守法

斯賓諾莎認為,人們在訂立契約時,個人只把判斷善惡和實施懲罰的權利交給社會,由社會統一行使。同時,個人永遠保留財產權,以及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權。他指出,這也就是個人放棄自由行動之權,而保留自由思考之權,人在國家狀態中思想應該是自由的。

為了保證人的思想自由,斯賓諾莎認為人的行動必須守法,因為人們把行動權讓渡給了國家,國家根據法律維持社會的運轉。徐大同解釋說:

在理論上,斯賓諾莎把自由和守法看成一回事,認為受理性指導,遵守國家法令生活的人,比自然狀態中的人更加自由。換言之,人越自由,便越自覺遵守他的國家的法律,服從他所屬的統治權的命令。「思想自由,行動守法」,就是斯賓諾莎全部政治學說的最終結論。

可以看出,斯賓諾莎主張在國家狀態中,社會秩序是很重要的,人們必須按照規則行事,法律在國家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5)民主政體最優論

徐大同在闡釋斯賓諾莎的政體思想時說:

對於國家政體問題,斯賓諾莎分別討論了民主制、君主制和共和制三種政體形式。斯賓諾莎在理論上認為,所有政體中,民主政體是最自然的,它與個人自由和思想自由最相符合。在民主政體下,個人把天賦之權交給社會的大多數人,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但是,這種轉讓並不意味著絕對地讓與,個人對各種事務仍能夠發表意見,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

由此可以看出,斯賓諾莎認為在所有的政體中,民主政體最好,因為人在這種政體下能夠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政體最能保證人的自由。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斯賓諾莎以「自我保存」為基礎,論述了人在自然狀態下擁有的權利;人們通過社會契約讓渡了行動權組成國家;國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人的自由,理想的國家狀態應該是人「思想自由,行動守法」,採用民主政體。斯賓諾莎通過理性的分析和邏輯的闡述,開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2.洛克的思想

(1)自然權利

高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中寫道:

與霍布斯一樣,洛克設想了一種先於政治社會的權利,即自然權利。這種權利在政治社會之前的自然狀態之中即已存在,並為每一個體平等地擁有。在這種狀態中,每一個人都是他自身和財產的絕對主人,與他人平等而不受任何人支配。這種自然權利,即是「生命、自由和財產」。

由此可以看出,洛克也認為人類在國家產生之前存著自然狀態,人在自然狀態下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權」,特別是財產權,這些是天賦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洛克是系統闡述「天賦人權思想」的第一人。

(2)社會契約

洛克認為自然狀態下人雖然有絕對的自由,但並不是完美的,會出現相互傷害的現象,危害了人的自由,但人擁有一種向善的本性,這種本性促使人們通過訂立社會契約組成國家。與斯賓諾莎一樣,洛克也認為人們將判斷善惡和實施懲罰的權利即行動權交給國家掌握,由國家執行,但洛克明確指出「這就是立法權和行政權力的原始權利和這兩者之所以產生的緣由,政府和社會本身的起源也在於此」,也就是明確提出了「主權在民」的思想主張,也體現了建立法治社會的思想。

(3)主權有限

為了保證人的自由,洛克提出了「主權有限論」,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寫道:

實際上洛克主要還是個自由主義者,他把個人的自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這就導出了他那著名的「主權有限論」。他認為,國家主權雖然屬於人民,但為了保障個人的各項自由權利,這種主權應當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首先,人民的「革命權」,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時候可以起來推翻它,這就是一種限制的方式。其次,必須對主權進行分割,將其劃分為立法權、執行權和對外權(聯盟權)三個部分,讓三者互相牽制,以杜絕權利的濫用和專制現象的發生。

由此可以看出,洛克主張為了保證人的自由,必須限制國家權力,他最早提出人民擁有「革命權」,這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他提出分權主張,體現了權力制衡思想。同時,洛克強調在國家權力中,立法權是最高權力。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洛克採用理性的方法,論述了人類從自然狀態到國家狀態下權利的變化,他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革命權利」、「主權分割」的思想在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盧梭的思想

(1)自然狀態——平等

盧梭也認為人類社會存在著自然狀態,他描繪的自然狀態是這樣的:

自然狀態下,人與人之間是孤立的、分散的,每個人都可以脫離另一個人而生活,因此,沒有依附,沒有束縛,更沒有奴役。自然的不平等雖然存在,但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影響,就像人們感覺不到強者的權力一樣,它沒有成為社會不平等的基礎,可以說,自然狀態下,人類是完全平等的。

從盧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認為自然狀態下人是孤立的,這與斯賓諾莎和洛克的描述是有區別的,正是由於孤立,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平等是人類天賦的自然權利。

(2)社會狀態——不平等

與斯賓諾莎和洛克的主張不同的是,盧梭認為在自然狀態和國家狀態之間存在著社會狀態。我們看高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中的論述:

但人類也有區別於動物之處,那就是一種「自我完善化」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人類獲得了智慧和理性,獲得了推動自身不斷完善的動力,最終脫離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顯而易見,人類憑藉「自我完善化」能力實現的由自然狀態向社會狀態的跨越,盧梭並非十分樂觀。在他看來,一方面,這種跨越是進步的,因為他帶來了文明和美德;另一方面,這種跨越也是一種倒退,因為儘管它帶來了社會生產的發展,但也導致了私有財產的出現,而後者的出現,正是人類社會不平等產生的真正根源。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盧梭也是從人性的角度論述人類從自然狀態過渡到社會狀態的,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能力。盧梭認識到了社會狀態給人類帶來的文明進步,但他更看到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私有財產出現,導致人類不平等產生,社會狀態的不平等是財富佔有的不平等。

(3)國家狀態——不平等

盧梭認為人類的不平等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前面說到的財富的不平等,後兩個階段的不平等是人類進入國家狀態後產生的:

第一階段,社會形成之初,國家形成之前。社會分裂為窮人和富人兩大陣營,財富的不平等出現。……

第二階段,隨著政府與法律的建立,出現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政治的不平等浮出水面。……

第三階段,國家專制權力確立,社會不平等產生。

盧梭認為,由於有財富的不平等,富人通過欺騙的手段與窮人訂立契約,成立國家,人類進入國家狀態,出現了政治的不平等。可見,盧梭也認為國家是通過契約產生的,但這種契約的訂立過程是不平等的,因而帶來的結果也是不平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暴君統治,確立專制權力,人類的不平等進入第三階段,這是盧梭認為的他當時所生活的社會的不平等狀態。

(4)重訂契約——平等

正是由於國家狀態的不平等,盧梭認為應該重新訂立契約,其過程應該是:

人們在締定社會契約時,每個人把自身的一切權利全部轉讓給整個集體;由於任何一個結合者也同樣這樣做,他就可以從集體那裡獲得自己所讓渡給別人的同樣權利,得到自己所失去的一切東西的等價物,並且以更大的力量來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權者,就不會損害全體成員和任何個別的人。

從上面的闡述可以看出,盧梭認為人們重新訂立契約時讓渡的不是部分權利,而是全部權利,這與斯賓諾莎和洛克的主張是不同的。正是由於所有人將所有權利讓渡給所有人,因此,所有人都是主權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5)理想社會——平等

盧梭認為,由於重新訂立契約,人類就進入理想社會,他主張的理想社會的政治生活是這樣的:

盧梭提出,主權實質上由公意構成。主權權力是絕對的、神聖的、不可侵犯的,任何公眾決定、任何一種根本法律,都不可能約束人民共同體。具體講,主權的性質有以下幾點:首先,主權是不可轉移的……主權只能由人民掌握。……其次,主權是不可分割的,因為一部分人的意志不能成其為公意……再次,主權是不能被代表的,因為公意是不可能被代表的。……

縱觀盧梭有關主權性質的論述,可以看到他在這裡強調了人民必須直接行使主權。……無論在權力的歸屬與權利的行使上,盧梭都強調人民是政治活動不可或缺的主體。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在國家政體的分類上,盧梭只承認民主共和國,就是按照公共利益的需要,由人民自己制定法律,由人民安排政府去存的國家。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盧梭所主張的理想社會政體是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全體人民,由人民直接掌握並行使權力,實行法治。在權力的運作方面,他反對分權,反對代議制,當然也反對政黨政治。這樣,在國家的政治生活方面,所有人之間也是平等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盧梭從自然權利出發,論述了人類從自然狀態、社會狀態到國家狀態演進的過程中,由平等到不平等的發展變化,進而提出了應該

在平等的基礎上重新訂立契約,建立理想社會,實現人民主權,實現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因此,盧梭的民主思想是以平等為核心的。

通過以上對斯賓諾莎、洛克和盧梭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張都是以人性為基礎,以權利為核心的,論述的過程是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推理,闡釋了從自然狀態到國家狀態權利發生的變化,描繪了理想社會國家政權的形式和權力運作方式。

4.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實際上,二者從理論上代表的是神學政治觀和權利政治觀。

基督教神學政治觀將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國家與社會政治生活都看作是上帝創造的,認為一切權威與秩序都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和安排,國家與政治生活的目的就在於引導人們愛上帝,最求來世永恆的精神生活。

到17、18世紀,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家吸取古代羅馬的權利觀念和15、16世紀以來人文主義者以及反暴君派的思想,提出「自然權利」觀念,宣揚人的理性,人的自由、平等、生命、財產等是與生俱來、不可剝奪、不可轉讓的權利。人們為了維護個人的權利才在理性的指導下,通過契約組成國家,建立公共權力和政治秩序,才有了權威和服從。政治社會與公共權力的目的就是維護個人的權利。這種觀點就是權利政治觀。

從以上兩種理論觀點的介紹和我們對於斯賓諾莎、洛克和盧梭思想的分析,以及對托馬斯·阿奎那、詹姆士一世專制理論的學習,可以看出,在權利的本源上,專制理論認為權利是上帝恩賜的,民主思想主張天賦人權,人的權利是自然存在的;在國家權力的來源上,專制理論認為國家權力是神授的,民主思想認為是人民通過社會契約授予的,這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在國家組成的目的上,專制理論認為國家組成的目的是為上帝和君主的意志服務的,體現神意、君意,民主思想認為國家組成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了維護人的自由、平等、生命、財產等天賦權利;在國家的政權架構上,專制理論主張權力集中於國家(或君主),建立專制政體,民主思想認為國家權力要受到制約,建立民主政體,不論是洛克的主權有限論,還是盧梭的人民主權論,都主張國家權力是要受制約的;在統治者的變更上,專制理論主張世襲,民主思想主張選舉(盧梭)或革命(洛克);在治國的原則上,專制理論主張人治,民主思想倡導法制,從民主思想家的契約思想可以看到這一點。所以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根本區別集中體現在國家權力的來源、國家組成的目的和國家權力的運作上,核心是主權在民還是主權在君的問題。

5.三位思想家思想產生的背景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使學生了解三位思想家思想產生的背景和影響。我們首先來看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產生的背景。

(1)斯賓諾莎

我們首先來看高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中的論述:

17世紀60年代反牧師的、宗教寬容的共和人士的著作,構成了斯賓諾莎政治著作的主要背景。斯賓諾莎政治哲學最突出的特徵是尋求宗教自由以及證明貴族共和國作為一種政治組織的科學性與優越性。

從該論述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斯賓諾莎「思想自由、行動守法、民主政體最優論」的思想與當時社會存在的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著作是分不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斯賓諾莎個人由於懷疑上帝而被開除出猶太教,因此他倡導思想自由,其中最重要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此外,當時他所生活的荷蘭共和國是世界上最自由國家,所以他要證明貴族共和國作為一種政治組織的科學性與優越性。

從中我們還能夠看出斯賓諾莎思想的時代印記,我們知道,荷蘭是最早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共和國的國家,斯賓諾莎的思想和但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要求政治權力分不開開。

(2)洛克

洛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支持議會,反對國王隨意徵稅,這與他思想中強調財產權有直接關係。洛克在英國革命期間流亡荷蘭,光榮革命時與威廉回國,光榮革命後英國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洛克「主權有限論」思想中的人們革命權的思想在於為光榮革命辯護,分權思想為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提供依據,他強調立法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是在為議會主權提供支持。

(3)盧梭

盧梭的思想強烈主張人民主權和政治平等,這是對當時法國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進行批判。同時,盧梭長期生活和社會底層,個人生活歷經曲折,也對他要求人民主權和權利平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主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既與思想家個人的人生經歷有關,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6.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影響

(1)斯賓諾莎

我們先來看徐大同和高健兩位學者對斯賓諾莎思想影響的論述。

徐大同認為:

斯賓諾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並論證信仰與思想自由的政治思想家。他將自由看作政治的目的,既是他一生政治實踐的總結,也是對資產階級自由觀的經典表述。斯賓諾莎繼霍布斯之後,為資產階級的政治原則提供了完整的理論論證,特別是從倫理學角度對自然權利做了詳盡的闡述,論證了私有財產權和思想自由權的永恆性和合理性,加上他的演繹推理方法和對神學的批判,都對後來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斯賓諾莎開西方民主思想中自由主義思想先河,他肯定私有財產權和思想自由權的主張和演繹推理的方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具有重要地位。

高健認為:斯賓諾莎對思想自由權的伸張與維護,使他與彌爾頓一樣成為「自由的先驅」之一。他對思想自由的主張,表明「自由行動已經抵達一個必將出現的地方,因為思想已經敢於聲稱其自由之權了」。

由於斯賓諾莎與洛克在對待個人自由方面有著明顯的相似,而洛克也曾在荷蘭有過為時不短的逗留,且十分熟悉歐洲政治思想家,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斯賓諾莎的思想影響過洛克。此外,斯賓諾莎的許多思想(如人民主權論、強迫自由說等)後來為盧梭所採用,並通過盧梭影響了歐洲的革命運動。

高健高度評價了斯賓諾莎「思想自由」的主張。由於斯賓諾莎宣傳無神論,他的思想長期遭到查禁而部位不為多數人所知,但我們從高健的論述中可以認識到,斯賓諾莎的思想對洛克和盧梭產生了重要影響,並通過他們影響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政治運動。

(2)洛克

洛克積極主張天賦人權,倡導人類自由,被稱為「自由主義始祖」,對於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洛克思想中強調財產權,符合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積累起了促進作用。

洛克「主權有限論」中「人民革命權利」的觀點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的分權主張為後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鑒。伏爾泰和孟德斯鳩正是借鑒了洛克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義主張和三權分立的觀點,美國獨立和建國的思想也與洛克的主張有密切的關係,正如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所說的:「獨立宣言上有些詞句就是仿效他(洛克)本人的語言。」

(3)盧梭

我們都熟知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假如沒有盧梭,就沒有法國大革命!」我們也知道美國《獨立宣言》上的那句話:「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盧梭的思想對於法國、美國的革命和建國產生了重要影響。高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中指出:

在法國大革命中,盧梭堅定的民主信念、以暴力反對專制君主的政治主張、自由與平等的政治理念,以及建立在社會契約論之上的政治藍圖,富含批判性與革命性,更多地反映了第三等級的政治立場,因此,同時被民主派與激進派奉為精神領袖,無論是吉倫特派還是雅各賓派,幾乎每一位革命先鋒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盧梭的影響。

對美國的獨立戰爭與後來的政治實踐而言,盧梭的自然權利、人民主權、法治與政府理論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在美國建國前後,圍繞聯邦憲法,民主黨人與聯邦黨人曾展開激烈的論戰,他們的衝突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以盧梭為代表的激進民主政治與以孟德斯鳩為代表的保守政治理論之間的衝突。或堅持,或反對,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從來沒有離開過盧梭的思想框架。

盧梭的思想還對德國的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這裡就不作闡釋了。

盧梭的思想對中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戊戌維新時期,康有為等思想家就翻譯過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著作,並借鑒他的思想提出「興民權」等主張,孫中山等革命家也借鑒了盧梭的思想,我們從三民主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都能看到盧梭平等、民權思想的影子。

【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1.邏輯講述,組織學生根據範例製作洛克的思想圖示

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需要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嶽麓版高中歷史選修Ⅱ)只是出現了三位思想家對於理想社會的思想主張,對於他們的思想體系沒有深刻介紹,如果完全按教材介紹,學生只是掌握表面的東西。此外,思想家的思想完全由教師講述,學生聽起來肯定會覺得枯燥乏味。

北京丰台二中的彭宏老師採取的方法是,首先由教師根據材料講述斯賓諾莎的思想,為學生出示自己製作的斯賓諾莎思想的結構圖。然後組織學生根據學案中提高的有關洛克思想的材料,分小組自己製作洛克思想的圖示,在全班進行展示,而後教師展示自己製作的圖示,與學生交流,並對自然狀態中的「天賦人權」思想、社會契約中的「主權在民」思想和國家狀態中的「主權有限」進行講解,強調以自由為核心。最後教師利用自己製作的有關盧梭思想的圖示講述盧梭的思想,強調以平等為核心。

採用圖示的辦法展示思想家的主張,,簡單明了,學生能夠系統掌握每個思想家的思想,對於民主思想有深刻的理解。

2.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究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根本區別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民主思想與專制理論的根本區別,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彭宏老師組織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探究。

首先,根據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圖示比較共同點,用表格列出。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採用圖示的辦法,使學生系統掌握每個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對於學生歸納總結出表格內容是十分重要的。

然後,與上一節課學習的托馬斯·阿奎那、詹姆士一世的思想進行比較,採用表格的方式得出結論。

3.探究三位思想家思想產生、發展的背景和影響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本專題,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如何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呢?彭宏老師採取的是組織學生探究三位思想家思想產生的背景和影響的方式進行教學。

(1)民主思想產生、發展的背景

首先通過了解思想家生平小傳,探討思想家思想產生與其生平的關係。

通過斯賓諾莎的生平小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與自身受宗教迫害、思想受壓制有關,所以他提出了思想自由的主張。同時也與荷蘭的政體有關,斯賓諾莎的民主政體最優論,實際上是主張建立荷蘭那樣的貴族共和國。

通過洛克的生平小傳,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是支持議會的。洛克特彆強調維護財產權,實際上是反對國王隨意徵稅,他倡導自由,是反對國王干涉議會的活動,提倡分權,是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主張立法權最重要,是為議會主權服務,提倡人民革命權,是在論證「光榮革命」的合法性。

通過盧梭的生平小傳,並聯繫當時法國的等級制度,使學生認識到,盧梭之所以強烈主張平等,是與當時法國森嚴的等級制度分不開的,也與盧梭自己個人出於社會底層的曲折人生經歷有關。

然後根據思想家生活的年代,探討民主思想產生與時代的關係。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必修Ⅰ、Ⅱ、Ⅲ的內容,認識到民主思想產生、發展與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很大關係。

這樣,學生就認識到民主思想的產生,既是思想家自身探索的結果,又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從中滲透唯物史觀的教育。

(2)民主思想產生、發展的影響

組織學生聯繫必修Ⅰ的內容,尋找近代中西方在民主實踐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三位思想家,特別是洛克、盧梭思想主張的影子。

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供美國《獨立宣言》,引導學生分析其中體現的民主思想。從《獨立宣言》中可以看出,它體現了盧梭的平等主張,洛克的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和人民革命權等主張。然後教師出示法國《人權宣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組織學生自己進行分析。

通過這個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民主思想的產生對於近代歐美、中國乃至這個世界的民主進程產生的重大影響,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對於學生樹立支持民主、倡導進步的歷史意識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學習目標檢測】

1.學習達標的檢測內容

命題內容:洛克、盧梭思想的主張和影響。

命題的角度:一是著眼於對洛克、盧梭思想主張的掌握,特別是對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分權、人民主權等主張的記憶與理解。二是對二位思想家思想影響的掌握,考察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理解他們思想主張在近代民主實踐中的體現。

2.典型試題列舉

[2006年江蘇省高考卷第29題]

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

(1)列舉三位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學說。

(2)歐洲啟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結出了政治成果,啟蒙思想的哪些觀念對北美獨立與建國產生了什麼相應影響?

(3)北美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的文獻,與後來法國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獻體現了相同的思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試題解析]

這道題考察的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和影響。

設問(1)表面上是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本質上考察的是記憶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記住啟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張。這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答不出這個問題,就無法解答下面的問題。

設問(2)考察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遷移和比較分析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美國的民主實踐活動中建立聯繫,理解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社會契約論主張,對照北美獨立和建國後的立憲活動的具體史實,分析出是如何體現盧梭主張的。

設問(3)考察學生對於盧梭思想與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關係的理解,學生只有掌握法國《人權宣言》的內容,並分析出其中體現的「人民主權」、「社會契約」主張,與美國《獨立宣言》進行比較就很容易了。

綜合本題的三個設問,從選修Ⅱ的角度看,主要考察學生對於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內容和影響的掌握情況。

[參考答案]

(1)伏爾泰的君主立憲主張,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2)「人民主權」說和「社會契約」論,是北美獨立戰爭的理論依據,它們在《獨立宣言》中得到充分體現。根據三權分立原則制定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3)《獨立宣言》與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都體現了啟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權」說和「社會契約」論精神,前者為後者提供了範本。


推薦閱讀:

長久的婚姻,需夫妻二人統一思想
從純音樂里聽出思想性是怎樣一種體驗?
【自語堂編藏】李尚信:孟喜卦氣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論
河間學派歷史沿革與學術思想
漢字簡化思想:百年歷程及其反省

TAG:思想 | 西方 | 教學 | 講座 | 專題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