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二節靈寶派的天書觀與濟世度人思想

在東晉南北朝的新道派中,「靈寶派」也是頗具影響力的。所謂「靈寶派」即是信奉「靈寶經」教義思想的道教派別。所以,我們研究靈寶派的 思想當以靈寶經為主要根據。研究早期靈寶經中的教義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認識中古時期道教由多元而趨向統一的歷史演變及其特徵。所幸的 是,近幾十年來,中國、日本和西方學者已對靈寶經做了不少基礎研究,在 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早期靈寶經的教義思想。

靈寶經包含的教義思想異常豐富。其中,天書觀是貫穿整個靈寶經系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不僅體現了道教的特色,而且與哲學意義上的道家亦深 有關係。

一、天書原型與讖緯神學之關係

道教是一種啟示宗教?,它將自己的經典看做天書。道經之原型被認為 是一些神秘的符、圖或文字,它們由上天所降示,將它們翻譯成人間語言便成了經。首先應當承認,天書之說並非早期靈寶經的獨到發明,無論從用語 還是內容來看,都可以發現其來有自。Anna Seidel研究了漢代讖緯和六朝道教中將天降圖文視為帝王取得合法統治權之象徵的觀念,認為六朝道教與漢 代讖緯在這一觀念上有共同的旨趣,從讖緯中可以找到道教的根源。?根據 Seidel提供的線索,我們很容易發現早期靈寶經有關天書的一些說法已見諸漢代讖緯。如漢代讖緯中已出現了「真文」、「赤文」、「天文」等概念, 在早期靈寶經中它們均意指天書。又如讖諱中多將天降圖書視為統治者所獲符瑞之一,早期靈寶經在描述天書時,也不時將它們的出現與各種瑞應聯繫 在一起。再如,早期靈寶經之一《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上序文中所述關於 「靈寶五符天文」的傳說肯定與緯書《河圖絳象》記載的故事有關。當然, 讖緯的天降圖文之說還可以上溯到上古(主要是周代)的天命信仰中。稍 近一些,後漢以來產生的各派道經都或多或少談到天書,很可能為早期靈寶經所取資。如漢代道書《太平經》中已有「靈寶」、「天書」、「天文」和 「真文」之說。三皇派的核心經典被稱為「三皇天文大字」 ,這在早期靈寶 經中也被明確提到。晉代江南丹鼎派道教的代表人物葛洪在《抱朴子內 篇·遐覽》中載有其師鄭隱之言,謂「符出於老君,皆天文也」。在早期靈 寶經問世之前,對天書言之最詳的要數東晉中葉以來出現的一批早期上清經。Isabelle Robinet曾對上清經的天書(經書)觀做過精闢的概論,還簡要論及這種觀念對早期靈寶經的影響。在她看來,早期靈寶經的天書觀雖 然與早期上清經的天書觀存在不同之處,但兩者的不少用語和基本內容都極 其相似,表明前者直接承襲了後者。另外,早期靈寶經中出現了被稱為 「大梵隱語」的天上文字,其實是摻雜佛語(以陀羅尼為主)的「擬梵語」 (pseudo-Sanskrit)。這表明,除了中國的本土文化,外來佛教也對靈寶經的天書觀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可見,在早期靈寶經產生之前,道門內外都有不 少天書之說。這些說法在早期靈寶經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形成了更為全面深刻的天書觀。

在早期靈寶經中,靈寶經有眾多特別的名稱,如「真文」、「赤書」、 「自然之文」、「自然之書」、「天文」、「玉文」、「神文」、「玄文」、「靈文」、 「靈書」、「天音」、「大梵隱語」等,「天書」也是其中使用較多的名稱之一。這些名稱字面有異而所指相當,它們從不同角度暗示靈寶經非世間通行之書,而是源出天上的神奇文字。《道藏》本《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以下或簡稱《天書經》)應是列人陸修靜《靈寶經目》之首的早期靈寶經,該經的中心內容是講述五篇真文的來歷,並按5個方位列出篆文形式的真文各120字,說明其所書之地和功用。據此經卷上所稱,「元始赤書玉(五)篇真文」是「上清自然之靈書,九天始生之玄札,空洞之靈章」?。這裡所說的「上清」、「空洞」蓋為天的特性之一,亦可與「九天」一 樣意指某某天。它們表明,五篇真文是產生於天上的文字。正因為它們源出天 上,所以《天書經》認為五篇真文各自的名稱都是「某某天赤書玉(五)篇真 文"並稱所有真文都書於天上某處。此經還提及許多與五篇真文有關的符文, 據稱也是天上產生的文字,如卷中謂:「太上洞玄靈寶召伏蚊龍虎豹山精八威策文與元始玉(五)篇真文同出於赤天之中,挺自然之運,表明太空之靈象」。

二、靈寶天書之緣起與傳統氣論

依據靈寶派的降經理論,「靈寶天書」是如何產生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早期靈寶派的一些文獻記載中找到思想線索。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系早期靈寶經之一,此經依次羅列了書於三十二天的文字。三十二天分布於東、南、西、北四方,每方各八天,每 天有八字,合計256字。此經卷3題為《大梵隱語無量洞章》,其中假託天 真皇人說:「諸天內音玉字,皆諸天之中大梵隱語,結飛玄之炁,合和五方之音,生於元始之上,出空洞之中,隨運開度,普成天地之功。」卷首還以數段文字詳細敘述了天上文字產生的情形,稱元始天尊與眾聖真正在 談論為何白晝如冥時,「俄頃之間,天氣朗除,冥晻豁消,五色光明,洞徹五方,寧聲有天書,字方一丈,亭等而見空玄之上,五色光中」。隨後又借 天真皇又土口解釋這種現象:「 ··得見天書,自然至真。斯八會之氣,合五和之音,非愚情短思所能洞明……」。卷1《大梵隱語無量洞章玉訣》 當系對卷3的解說,其中開篇也假天真皇人說:「天書玉字,凝飛玄之氣以 成靈文,合八會以成音,和五合而成章。」 ?

就上面所述來看,天書首先是自然而然地產生的。它們既不是由人所撰,. 也非神所創造,而是由天上的飛玄之炁自然凝結成文。正如《隋書·經籍志》 評論道經時所說,它們「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也就是說, 天書沒有作者。《諸天內音自然玉字》描述天書自然生成,根本不提人在其中 起過什麼作用,而元始天尊和眾聖真也未被視為天書的發明者,他們只不過 目睹天書「忽然(自然)」出現於空玄之上而已。靈寶經之所以將天書稱做 「自然玉字」、「自然之文」、「自然之書」,正是因為「自然」 一詞寓「無造 作」之意。據常識而言,世間通行之書率由人所撰,大凡宗教則會聲明其經 典乃由某某神或先知所說(或「啟示」 revelation),無論是人是神,總歸是有作者的。但在靈寶派道教這裡,經書出於作者的觀念卻被否定。靈寶經中,常有聖真自稱遇見靈寶經文之說,正好說明他們不是造經者。儘管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靈寶經文都標明由某某神祇或仙真所說,但實際上它們只是藪演傳授已有的天書,本身並非靈寶經的作者,其角色僅僅相當於傳經者。

正因為靈寶經被看成是無作者的自然天書,所以當有人攻擊靈寶經侵犯了佛 經的著作權時,道士會根據靈寶經的自然天書說予以反駁。據《弘明集》 卷6載,南朝宋謝鎮之曾撰《與顧道士析夷夏論》說:「道家經籍簡陋,多生穿鑿。至如《靈寶》、《妙真》,采撮《法華》,制用尤拙。」道士顧歡則 針鋒相對,撰《夷夏論》駁云:「靈寶妙經,天文大字出於自然,本非改《法華》為之,乃是羅什奸妄,與弟子僧禕改我道家靈寶以為《法華》,非改《法華》為靈寶也。」

其次,早期靈寶經認為,儘管天書無作者,但它們的形成離不開氣 (通常寫作「炁」)。它們是由天上之炁自然凝結成文,炁相當於構成天書的 基本材料。《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是《靈寶經目》著錄的「已出」道經之一,此經稱九天之上各有生神之章,它們的名稱是——

郁單無量天生神章 第一帝真胞命元元一黃演之炁;

上上禪善無量壽天生神章 第二帝真胎命元洞冥紫戶之炁;

梵監須延天生神章 第三帝真魂命元長靈明仙之炁;

寂然兜術天生神章 第四帝真魄命元碭屍冥演由之炁;

波羅尼蜜不驕樂天生神章 第五帝真藏府命元五仙中靈之炁;

洞元化應聲天生神章 第六帝真靈府命元高真沖融之炁;

靈化梵輔天生神章 第七帝真元府命元高仙洞笈之炁;

高虛清明天生神章 第八帝真華府命元真靈化凝之炁;

無想無結無愛天生神章 第九帝真神府命元自然玄照之炁。

在這些名稱中,某天生神章與某炁是等同的,說明九天生神章本質上與炁無異。之所以用炁稱經,是因為經本由炁凝結而成。據《九天生神章》 說,它們「乃三洞飛玄之炁,三合成音,結成靈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 生炁結形,自然之章」?。氣本無形,但氣是物質性存在物,氣聚可以成形。 天書由炁凝結而成,自然也有外形。《九天生神章經》所謂「生炁結形,自 然之章」,說的正是這個意思。靈寶經描寫天書在空中出現時,常常也會言 及其形狀,如《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稱天書「字方一丈……文采煥爛,八角垂芒,精光亂眼,不可得看」。在靈寶經看來,由氣凝結而成的有形天書也是一種實物。《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述元始天尊分別召集五方國土聖真,告知其國土所以有種種奇妙的原因,蓋由變成實物(樹 葉、池水等)的靈寶真文所致。如元始天尊告東方蒼帝君:「昔龍漢之年, 靈寶真文於此國土,出法度人。高上大聖時撰出妙經,以紫筆書於空青之 林,故風吹此樹,其聲成音。九色之鳥,恆食樹葉,身生文章,故人得其 羽,即能飛行。當是其時,皆得道真。」天尊告北方黑帝天君曰:「靈寶真" 文往於此土出法度人。我封天文於此觀中,故名之為洞靈之觀。觀下寒池, 皆靈津所澳,故人飲其池水,年得無死。」看來,天書並不僅僅是表達教義的文字元號,它們本身就是實實在在的靈妙之物。

三、靈寶天書的神聖性與道家哲學

天書既是由飛玄之炁自然凝結而成的天上文字,其形式當迥異於人間通行之文。《道藏》本《雲篆度人妙經》逐字列出了早期靈寶經之一《度人經》的原型和注文(楷書),從中可以知道,《度人經》的每一個字原本都是形 狀如雲的擬篆文。如果沒有注文,恐怕很難索解其義。這大概是天書的重要特 征之一。早期靈寶經也稱,天書最初都深奧難讀,須經通曉其意的聖真解注演 說,方可施用。元始天尊就是最先出來演繹這些天書的最髙神,據其自述,他於龍漢之年出法度人,歷經延康、赤明、開皇、上皇(以上年號均屬道教神 話),屢有宣授。也有得其所傳的其他聖真來扮演解說員的角色。《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系專門解說《五篇真文》的早期靈寶經,此經稱太 上大道君告訴王龍他將為其「解說凝滯十部妙經」,以使龍「救度十方」。 只借道君之口稱:「真文咒說,高上法度,舊文宛奧,不可尋詳,後來學者,難 可施用,故高下注筆,以解曲滯。玉訣真要,開演古文,微辭玄妙,諸天所 尊。」在《諸天內音自然玉字》中,則由元始天尊囑天皇真人等聖真給諸天文 字注音釋義。天尊稱:「靈書八會,字無正形,其趣宛奧,難可尋詳,天既降 應,妙道宜明,便可注筆,解其正音,使皇道既暢,澤被十方。」

天書由聖真加以訓釋之後,聖、真、仙、人依次相授,從天上一直傳到 人間。若追溯其始源,則一切傳世的靈寶經最初都是這些玄奧難解的天書。 劉宋陸修靜《靈寶經目》將早期靈寶經分為兩類,一類是「元始舊經」,按 義類再分成十部,另一類是「葛仙公所受教誡訣要及說行業新經」。?在早 期靈寶經看來,由元始天尊敷演傳授的十部「舊經」全是天書,《空洞靈 章》所謂「元始敷靈篇,十部飛天書」?即指此;而葛仙公所受之「新經」 也是由「仙聖口訣相傳」而來?,其本亦出於十部天書。也就是說,凡靈寶經皆為天書,天書觀可以說貫穿整個早期靈寶經經系。

早期靈寶經還常常談到天書的種種神奇特性。比如,天書封藏於天宮或名山洞室;由聖真或仙童玉女侍衛守護;天書出世時會產生許多天瑞地應; 有多種經德;其文皆具音聲;可以變成靈妙之物;永不可滅;人若獲之或誦其文則有成仙不死、度人無量、驅魔治病等奇妙功效;只有宿有仙籍者才得 受其文;傳授年限極為嚴格;輕傳或褻慢受罰;等等。看來,天書在靈寶經 中完全就是超凡的聖物,有類於宗教意義上的崇拜對象。

那麼,它們的神聖性從何而來呢?要理解這一點,不能不將其與道家哲. 學思想聯繫起來。

道家哲學是指以老莊為中心的思想傳統。有不少證據表明,早期靈寶經 崇尚道家哲學。首先,早期靈寶經崇奉道家哲學的宗師。在靈寶經中,老子 是被神化的聖人,尊稱「太上老君」,常常與「無極大道」和其他聖真成為 儀式中啟請的對象之一,這完全承襲了天師道的做法。老子也是得受靈寶經 的聖人,《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的大多數經文都標明由老君 所說,《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也稱葛仙公稽首禮問太極高上老子無上法師 「為善功之法、修行等事」。莊周僅提到一次,但完全被視為「敷演《道德 經》五千文,宣暢道意」的「仙真上人」。其次,早期靈寶經高度推崇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五千文《道德經》。《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載太上太 極五真人授葛仙公洞玄靈寶經時,曾各吟一頌,其中蓬萊正一真人無上三天 法師張天師頌曰:「靈寶及大洞,至真道經王,唯有五千文,高妙無等雙。」《五稱符上經》借太上玄一真人之口贊云:「道德五千文,經之至賾, 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盡也。煥乎其文矣!」又假仙公之口說:「五千文,經 之偉矣!其妙賾難為辭者也。」?《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假託 太極真人曰:「唯道德五千文,至尊無上,正真之大經也。大無不包,細無 不人,道德之大宗矣。歷觀夫已得道真人,莫不學五千文者也,尹喜、松、羨之徒是也,所謂大乘之經矣。」①再次,早期靈寶經直接襲取了《道德經》 的經文義理。如《九天生神章經》末附《太極真人頌》所謂「外身而身 存」氣即出自《道德經》第7章。《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妙經》載天 尊欣暢作頌文,有一句是「其道自然」?,正是《道德經》所謂「道法自 然」之說。《太上洞玄f寶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以「故曰」的形式兩次引 述《道德經》所謂「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的辯證法思想。? 《上清太極隱注玉經寶訣》中有一段文字則將《道德經》第14章的義理往 宗教方面引申發揮:「老子《道德經》稱視之不見夷,聽之不聞希,摶之不 得微,即三元老君之位號矣。又言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為一,是三素合為 元一君,是胎尊之玄父元母。讀此經,三老君見子,子見之,仙道成矣。」?

與上述證據比較而言,早期靈寶經的天書觀更能深刻地揭示靈寶經與道 家哲學的關係。

且先看看早期靈寶經之首經《五篇真文》對天書的描述:「元始洞玄靈 寶赤書玉(五)篇真文生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 幽幽冥冥,無祖無宗。靈文晻藹,乍存乍亡,二儀待之以分,太陽待之以 明。靈圖革運,玄象推遷,乘機應會,於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 之而發光。……靈圖既煥,萬帝朝真,飛空步虛,旋行上宮,燒香散華,口 詠靈章。是時天降十二玄瑞,地發二十四應,上慶九天之靈奧,下贊三天之 寶文,神風既鼓,皇道咸暢……九天上書,非鬼神所聞。天寶之以致浮,地 秘之以致安,五帝掌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嶽從 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治,國祚享之以太平。宴靈文之妙德,乃天地之玄 根。威靈恢廓,普加無窮,蕩蕩大化,為神明之宗,其量莫測,巍巍乎太 空。元始五老赤書玉(五)篇出於空洞自然之中,生天立地,開化神明。 上謂之靈,施鎮五嶽,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元始

①《道藏》第9冊,第870頁。

②《道藏》第5冊,第847頁。

③《道藏》第6冊,第261頁。

④參見《道藏》第6冊,第156—159頁。

⑤《道藏》第6冊,第644頁。

開圖,上啟十二靈瑞,下發二十四應。」?從這裡可以看到,天書在天地日 月星辰尚未出現之前就已先產生於空虛之中。天書出世就如同大道(「皇 道」)顯明,會有各種天瑞地應。天地萬物及神人借天書而得成立,天書就 是世界之本原或最高原則。這樣的天書,與《道德經》所謂宇宙論或本體 論意義上的「道」實無甚差別。《道德經》認為「道」(有時稱為「無」或 「一」)生成天地萬物?,為萬物之本根?,一切事物的成立皆有賴於道?。 顯然,《五篇真文》中的天書完全稟賦了 「道」的特性和功能。葛仙公所受 「新經」之一《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系對「元始舊經」《五篇真 文》的簡要詮釋,此經便是從宇宙論或本體論意義上來理解五篇真文的。 此經列述了元始舊經所述五篇真文的12種經德?。這些經德從各個方面表 明五篇真文具有生成長養萬物的特性,所以《要解上經》對此評曰:「靈文 妙重,出於自然,故標其至德,以貴其真。夫靈寶五文,皆天地之根。化生 五老,上總五星,下鎮五嶽,運導五行,通人五臟,安氣養神,保國寧家, 使帝主興隆。……靈文既見,保天長存。元始之旨,其微其深,今故相告, 秘而勿宣,勤加修誦,道自成焉。」?在《要解上經》看來,五篇真文乃天 地萬物之本根,這是元始舊經五篇真文微妙深奧之所在。

在早期靈寶經中,天書相當於宇宙萬物之本原或最高原則的觀念還有不 少更明確的表述。《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①《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卷上,《道藏》第1冊,第T74頁。

② 《道德經》第40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42章:「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51章:「道生之……」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 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③ 《道德經》第1章:「天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 兮,似萬物之宗。」第16章:「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④《道德經》第39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⑤「一者其德如虛無……為天地之根。二者其德如大道……為神明之宗……三者其德如天……一切 萬物,普受生成。四者其德如地……一切萬物,受其厚載。五者其德如日月……一切萬物,受其柔惠。 六者其德如眾星……一切萬物,普受光明。七者其德如雲雨……一切萬物,普蒙惠灑。八者其德如四 時……一切萬物,普受含生。九者其德如太山……十者其德如大江……十一者其德如真(此處可能脫 「人」字)……十二者其德如神人……」(《道藏》第5冊,第9〇3-904頁)。據《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 文天書經》卷下所述,五篇真文共有丨4德。參見《道藏》第1冊,第"797頁。

⑥《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 >,《道藏》第5冊,第904頁。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無無上真。元始祖 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五文開廓,普 殖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 生。」?將靈寶經視為天根或道身,且認為若無其文則一切都不會發生,這 是明顯將經文提升到宇宙本原或最高原則的地位。《五稱符上經》則直接將 天書與《道德經》之「道」聯繫起來。此經卷上假託老君曰:「混沌之初, 微妙之源,開闢以前,如有靈寶自然真文,象帝之先。」?所謂靈寶真文 「象帝之先」,存在於宇宙開闢以前,這正相當於《道德經》第4章所說 「象帝之先」的「道」。此經卷上又托稱老君曰:「太上靈寶生乎天地萬物之 先,乘於無象空洞大道之常,運乎無極無為而混成自然。貴不可稱,尊無有 上,曰太上。大無不包,細無不經,理妙叵尋,天、地、人所由也……夫天 無靈寶,何以耀明;地無靈寶,何以表形;神無靈寶,何以入冥;人無靈 寶,何以得生?天、地、人,三五合冥,同於一也。是故萬物芸芸,以吾為 根,以我為門,何以為根門,吾有靈寶文。」?這可與《道德經》第16章所 謂「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相對照,《道德經》以「道」為萬物之根, 而《五稱符上經》則以「靈寶文」為天、地、神、人之本,「道」與「靈 寶文」的功能完全相當。另外就是認為天書出現與「道」之運行同時發生, 如稱「靈文既振,道乃行焉」?,「其音既朗,其道行焉」 ?。這種說法將天 書與「道」相當的觀念表露無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靈寶經所說的天書與《道德經》之「道」在 性質上也完全一致。《道德經》第25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這表明,作為宇宙本原或最高原則的「道」乃是以「自然」為 法,自然就是道的根本性質。早期靈寶經反覆宣稱,天書自然產生,名為 「自然之書」、「自然之文」、「自然玉字」等,實質上就是以「自然」為天 書的根本特性。《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提到莊子的弟子惠施

①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1,《道藏》第1冊,第3頁。

②《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上,《道藏》第11冊,第632頁。

③《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上,《道藏》第11冊,第632頁。

④《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卷上,《道藏》第1冊,第775頁。

⑤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卷3,《道藏》第2冊,第5姑頁。

稱願侍從莊子「唱贊微言,通達玄旨」,導俗人「以自然法門」。而此「自 然法門」就是《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緊接著所說的「玄之 又玄,眾妙之門」,實即「道」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靈寶經對老子 之「道」的自然性是深有了解的。?

有必要提到,除「道」以外,「氣」也是道家哲學中表示本原的一個概 念。它與「道」關係密切,談「道」之創造性和萬物的構成元素常離不開 「氣」,「氣」是「道」運行的物質基礎。《道德經》一書中已經講到在創造 萬物時「氣」的作用,不過尚未充分展開,但在《莊子》和其他道家著作 (如《管子》)中則多有所見。早期靈寶經充分吸收並發展了道家哲學關於 「氣」的思想,經中除了有氣本論和道借氣發生作用的創造論思想外,還常 以「氣」之凝結來解釋天書的形成及其性質(詳見上文)。

天書觀與道家哲學之關係中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以道家哲學 為基礎而建立的天書神學。神學的一個重要主題便是神性,早期靈寶經也像 其他道教經書一樣,將神性與宇宙論和本體論意義上的道(或氣)聯繫起 來,視道性(或氣性)為神的本質屬性。?如最高神元始天尊又被稱為「無 名之君」?、「無形常存之君」⑤或「虛無自然元始天尊」?,就是將「道」 的種種特性——「無名」、「無形」、「常存」、「虛無」、「自然」歸諸神。太 上道君說經時常省稱「道言」?,說明此神大概是「道」的化身。有時也以 「氣」稱神,如「九炁天君」?。仙真也以「道」或「氣」為其本質,如 《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稱「道德,真氣混化,自然成真人」,

①《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道藏》第9冊,第8萬頁。

②南朝梁宋文明是繼陸修靜之後弘衍靈寶派經教理論的道士,其所著《道教義淵》說:「物之自 然,即物之道性也。」參見姜伯勤:《敦煌本宋文明道教佚書研究》,見《慶祝吳其昱先生八秩華誕: 〈敦煌學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頁。

③關於道教的神性論,參見 Schipper, ie corps too加e—corps physique一corps social. Paris: Fayard, 1982, pp. 59—63 and 155—174 ; Robinet, Histoire du tao"isme : des origines au XlVe sidcle, pp. 24—25;呂鵬 志:《道教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第3742頁。

④《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卷上,《道藏》第6冊,第8%頁。

⑤ 《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道藏》第1冊,第8〇3頁。

⑥《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道藏》第34冊,第388頁。

⑦參見《太上玄一真人說三途五苦勸誡經》,《道藏》第6冊,第869頁;《太上玄一真人說妙通 轉神人定經》,《道藏》第6冊,第172頁;《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1,《道藏》第1冊,第1頁。

⑧《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道藏》第6冊,第889頁。

又稱「世人不知道是仙人,又言仙非道,皆是宿對未盡故也」。?

既然神與天書都與宇宙論或本體論意義上的「道」「氣」)相當,天 書從本質上也可以被視為具有道性或氣性的神。我們看到,早期靈寶經正是 從這一角度建立了經、神、道(氣)一體不分的天書神學。《五稱符上經》 卷上假託老君說:「太上靈寶五稱自然符,先天而生,與道氣同化,吾道之 真也。所從出生天地,天地萬神皆歸於靈寶也。……應得靈寶真文,道之本 也。」?卷下也假託老君說:「靈寶為道之先,神靈常所憑,諸天、諸地、諸 聖之所共宗。……既有靈寶符,當得靈寶圖。圖有二十四首,天之真氣也, 吾之法號也,大道之真法也……凡二十四真圖,吾之靈寶也……經即吾之別 號也。」?這是說,經(包括符、真文、圖)與神靈(包括老君)都以道、 氣為本,並無本質上的差異,前者就如同後者的別號。《九天生神章經》中 也有這種天書神學,此經將炁、神、書三者貫通起來。經之開篇系對「三 寶大有金書」的解釋: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 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後,至龍漢元年化 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

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至龍漢開租,化生靈寶君。經一 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

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此 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黑,而治三寶,皆三傑 之尊神。號生三炁,三號合生九炁。④

這裡,三炁、三洞尊神、三洞尊經被分別聯繫在一起。據此也可看出,靈寶 派道教已將全部三洞經都看做天書,且已有綜括「三洞」的向。

至此可以明白,靈寶經筆下的天書根本不是通常的文字,而是宇宙萬物

①《道藏》第9冊,第幻3頁。

②《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上,《道藏》第11冊,第636頁。

③《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下,《道藏》第11冊,第M0—6幻頁。

④《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道藏》第5冊,第843頁。

的本原或最高原則,與稟賦道性或氣性的神差不離。?道家哲學崇敬能量巨 大且生生不息的「道」(氣),靈寶經則將與其相當的天書作為崇拜對象。 靈寶經之所以用神話的方式反覆述說天書的種種神聖性,是因為它們認為天 書像「道(氣)」 一樣蘊藏了宇宙的根本奧秘,尊高妙重,無可比擬。如敦 煌抄本P.2399《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謂靈章「上贊元始之玄奧」,《諸 天內音自然玉字》謂大梵隱語無量洞章「上演諸天之玄奧」?,敦煌抄本 S. 1351《太極左仙公請問經》謂「天書弘妙,非世賢可思議者耳」,蓋皆指 此而言。在靈寶經看來,人若洞曉這樣的天書,無異於掌握了宇宙的根本奧 秘,可以像神仙一樣能力巨大,自在不朽。之所以靈寶諸經都強調尊經、演 經、傳經、受經、誦經、明經,正是要讓天書引人入道,使人得道成仙,度 人救己。就像《諸天內音自然玉字》所稱:「……則能自然知諸天之音,洞 達玄虛,與道合同也」?,或如《度人經》所稱:「得道者,乃當洞明至言 也。」?也就是說,天書就是人得道之門徑。

我們可以借用敦煌抄本P. 2861號《無上秘要目錄》?中的兩段話來詮 釋靈寶經的天書觀。該目錄第1品「大道品」謂:「至道無形,混成為體, 妙洞高深,彌羅小大。既統空有之窮名,復苞動靜之極目。故表明宗本,建 品言之。」第2品「一氣變化品」又謂:「混成之內,眇莽幽冥,變無化有, 皆從氣立。故次第二。」靈寶經所說的天書是由炁凝結而成的實物,可謂 「變無化有」;天書與宇宙論或本體論意義上的道(炁)相當,則應如「至 道無形」。凡實物一般都有形,而宇宙論或本體論意義上的道(或氣)則屬

① 根據神塚淑子的研究,9世紀日本弘法大師空海也將文字看做宇宙真理(「理法」)的表現,這 一觀念顯然源出六朝佛教和道教的文字觀。在考察六朝道教的文宇觀時,神塚淑子引用了早期靈寶經中 的《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和《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作為其立論的部分依據。參見神塚淑子: 《六朝道教思想《研究》,東京:創文社1999年版,第415—?9頁。

②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卷3,《道藏》第2冊,第5奶頁。

③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卷2,《道藏》第2冊,第544頁。

④《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1,《道藏》第1冊,第6頁。

⑤《無上秘要》系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徵引六朝道經頗豐,為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文獻之 一。該書原有1〇〇卷,今《正統道藏》本「太平部」所收為殘本,尚存67卷。敦煌遺書中有《無上秘 要》殘本13件,其中P.2861號為《無上秘要》全目,共分49科288品,依次介紹分類之由,可據以了 解該書之全貌。Lagerwey曾將該目錄譯為法語,並做了校注。參見Lagerwey, Wu-shangpi-yao: somme taoiste du Vie sidcle. Paris: Ecole Fran^aise ^Extreme-Orient, 1981, pp. 49 —71 〇

於形而上或無形的範疇。事實上,早期靈寶經本身也肯定道(氣)無形, 如謂「得道之後,升入無形,與道合真」 ?。這樣說來,早期靈寶經的天書 觀是有矛盾的,因為它既稱天書是氣化之實物,又認為天書與無形之道 (或氣)相當。

中國古人通常並不嚴格區分形而上與形而下,因此不必用現代學術的標 准來批評早期靈寶經中的思想矛盾。本文感興趣的是,我們恰好可以從這一 思想矛盾中看出道教的特色及其與道家的關係。道家哲學言道,宗趣在於形 而上或無形;靈寶派道教言天書,事實上講的是形而下或有形。早期靈寶經 將兩者混同起來,相信有形天書就是無形之道(氣)。這說明靈寶派道教盡 管實際上已成為崇拜有形事物的宗教,但它並不背離道家的求道宗旨,仍然 恪守著道家的形而上追求,其天書觀可以說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另一種表述形 式。從早期靈寶經的天書觀來看,靈寶派道教之於道家的變異僅僅是形式上 的變異,在思想觀念上則延續了道家傳統。

推薦閱讀:

擒拿格鬥基本功第二節 拳法、掌法
納音預測術:第二節:納音分類(一)
第二節 鑒古設館,興禮修志(3)
卷四 第四品 第二章 第二節
第二節成玄英的重玄學範疇

TAG:思想 | 第二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