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飲食之外補充營養品的重要性

「膳食營養品」即一般俗稱的「保健品」,儘管營養需求因人而異,但只要允許,下列六大基本原則是均衡飲食很好的參考方式:

每天五至六餐(儘可能):三份少量正餐(10%-20%蛋白質;10%-20%脂肪:60%-80%複合碳水化合物(即穀類、莢豆類、蔬菜及水果),加二至三份點心(以水果、堅果為主)。

避免進餐時喝飲料(包括湯水):這樣會影響消化功能,干擾吸收能力;所有湯水應在餐前先喝,小孩尤須注意。

爭取食用新鮮水果(非冷藏),蔬菜用蒸煮代替熱炒:可盡量保持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

食物多樣化:主食亦應變化,例如交替食用五穀、肉、蛋、魚類等,可降低缺乏某些營養素的可能。

避免三大「食盜」,就是白糖、白麵粉及轉化油(加工氫化油或稱為反式脂肪)相關的食品,這三者不只欠缺營養價值,還要消耗體內資源,盜走既有營養。

謝絕速食:避免罐頭、冷凍食物及便利店微波、即食食品等。

毋庸置疑,正確飲食是健康的首要因素,但生活在當代,即使已把握上述飲食原則,也只能算符合一半。若奉此為教條,遵行主流醫學的看法,視營養品補充為多此一舉,甚至認為會傷害身體,恐怕就難逃各種退化性疾病的眷顧,為什麼?我們來看看下面一些研究報告及數字:

1990年「美國第二屆全國健康與營養普查」顯示:17%的人從不吃蔬菜;除去馬鈴薯與沙拉,50%的人不吃蔬菜;只有41%的人食用水果或果汁;只有10%的人符合美國農業部建議的每日五份蔬果。

1997年美國《小兒科》雜誌:只有1%(沒錯,是1%)的美國兒童從飲食中取得每日必需的營養素。其餘不僅沒有攝取正確營養,更糟的是,建立了「終生受害」的飲食習慣!

2004年《美國精神醫學》雜誌提到:幼兒時期營養缺乏,特別是缺乏鋅、鐵、維生素B與蛋白質,不僅會導致神經認知問題,更是造成日後青少年時期產生暴力及反社會傾向人格的原因之一。

2005年美國農業部飲食指引:維生素A、C、E與鈣、鎂是成人飲食中特別不足的營養素。

2006年「美國專責營養會議」(CRN)普查:只有20%的人每日遵行均衡飲食。

看看我們現在的食品營養

精製麵粉(白麵粉):減少80%的鎂、70%的鋅、85%的鉻、88%的錳等元素。

為冷藏蔬菜而對蔬菜進行的加工過程:可破壞60%的維生素C、40%的維生素B2、13%的維生素B1、40%的維生素A。

精糖(白砂糖):損失99%的鎂、93%的鉻。誗精製白米:除去了75%的鋅及鉻。

冷凍肉類破壞了50%的維生素B群。

肉類加工後流失50%-70%的B6。

水果冷藏後流失50%的維生素C。

在這個分秒必爭的資訊年代,均衡飲食淪落為一個美麗口號。實際上,80%的現代人難以配合,即使真的勉強達到所謂的健康飲食,也不得不受上述情況左右,無法從食物中獲取所有必須的營養素,更何況尚有下列隱藏因素的影響:

1.最上游的糧食生產:現代土壤中許多重要元素如鈣、鎂、硒、鋅、鉬、錳、鉻等多已短缺,加上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更令農作物的營養價值不斷下降。

2.現代化的加工、儲藏、運輸及處理方法,進一步破壞許多微量營養素。

3.環境毒素的泛濫,增加解毒需求,使營養需求加大。

4.生活壓力增加,相對提高了各種營養需求。

事實上,食物金字塔是以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為基礎,所以難免不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無法從當日的飲食中取得所有營養素。

2.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只反應一般民眾基本需求,卻沒有考慮個別體質、個別健康狀況。

3.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的設置並不是針對如何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更沒有預防退化性疾病如癌症或心臟病等的因應措施。

從種種考量看,重拾健康的策略之一,就是適當補充營養品。其中包括抗氧化物、維生素、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等。

在抗氧化物中,維生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謂維生素,顧名思義就是維持生命之要素,在早期的研究中發現此乃一群含「有機氮」的「氨類」物質,普遍存在於食物之中,與生命有關,因此就依希臘原文命名為「生命之氨」(Vita鄄amines)。不過,後續研究發現此類物質並非全屬「氨」類,因此也就有學者把「Vita鄄amines」改成「Vitamin」,亦即「維他命」,這就是「維生素」一詞的來源。

基本上,維生素乃是一群有機物質,含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碳、氫、氧、氮、硫、磷等元素。這些物質是人體進行任何活動,從伸手、眨眼到呼吸、心跳、思考及睡眠等皆需要的催化劑,也是完成所有生理化學過程不可缺少的酵素或輔因子,有如車子發動時的「火星塞」,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就消耗了不少。事實上,維生素在醫學上的地位可說歷史悠久,從最早的腳氣病至癩皮症、壞血病、佝僂病等皆與維生素缺乏有關。雖然目前這類疾病已不多見,但維生素的重要性卻並非日薄西山,在「抗氧化」的地位上反而愈發舉足輕重。!

事實上,適當的營養補充,就是彌補生活中的營養偏差,因此因人而異,作整體分析搭配才是較好的方式。下列是通常較常攝取的抗氧化物、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原則上,劑量(成人)可供參考:

維生素A:每天5000-10000國際單位。

類胡蘿蔔素:每天15000-25000國際單位,包括 、 、葉黃素、茄紅素等,通常身體可把「類胡蘿蔔素」轉成維生素A。

維生素C:每天250-3000毫克。

維生素E:應以混合型為佳;通常每天100-400國際單位。

維生素D:每天200-1000國際單位。

綜合維生素B群:包括每天25-100毫克的B1、B2、B3、B6,100-500毫克的B5,以及800微克葉酸,500-1000微克的B12等。

鈣:每天800-1200毫克。誗鎂:每天300-600毫克。誗鋅:每天15-50毫克。誗硒:每天100-200微克。

鉻:每天100-200微克,特別是有血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狀況者。

必需脂肪酸:包括 -3及 -6、EPA(二十碳五烯酸,魚油的主要成分,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每天400-1000毫克、DHA(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一種重要的兒童營養素)每天250-1000毫克;或以亞麻子油代替。

其他像大蒜精、銀杏、綠茶、大豆異黃酮、卵磷脂等,可根據不同情況攝取。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人體以細胞為本,細胞靠營養為生」。沒有良好的人民,難有健全的國家;沒有正常的細胞,也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正常細胞是建立在正確的營養及有效代謝的基礎上,營養來自「食物」,「食物」是動力的源泉、傳送生命信息的使者,猶如汽車在路上賓士全憑「適當」的汽油,但燃燒汽油所帶來的廢氣亦須有效排放,才不致阻礙引擎的功能及壽命;同樣地,食物分解後也會產生廢物甚至毒素,當然也需要細胞有效地處理,才能持續維護正常功能。
推薦閱讀:

無論有沒有伴侶,好好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在唐朝會寫詩有多重要?造反可免死,強盜送你錢
進食順序很重要嗎?
25個最重要的未解之謎
晚間影響市場的重要政策消息速遞(4/29)

TAG:飲食 | 營養 | 重要性 | 營養品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