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創造手法鑒賞 《漁洋十二法》之十二
全詩以「雨」、「淚」、「柳」、「人」四個物象為主線,用「似」、「沾」、「送」、「渡」四個動詞,加上形容詞「盡」,點出內心所想。二、手法:1、首聯對仗:起承兩句用對偶手法,「長樂坡」對「少陵原」,地名對地名;「前」對「上」,方位對方位;「雨」對「淚」,名詞對名詞;「似」對「沾」,動詞對動詞;「塵」對「巾」,名詞對名詞。雖然不工,卻也對得巧妙。轉句則用灞橋柳這個送別之物,帶出合句「送人」,這正是「淚沾巾」的緣故,是因為離愁。再由合句做出總結。這就是魚洋十二法最後一法的精髓。我們都知道,絕句並不要求對仗。在絕句中運用對仗,能使絕句句式增加對稱美,突出強調,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七絕以首句入韻為正格,而五絕則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據有人統計,歷代七絕首二句對仗不如五絕首二句對仗的數量多。而這首詩,一二句用對偶手法,首句入韻,尾字平聲,打破了對仗上句尾仄,下句尾平的一般要求。但這並非王士禎所創。唐詩、宋詩也有不少這樣的手法所作的詩。明清兩代至今,也有不少批評王士禎此詩的聲音,認為一二句14字,用8個字 「長樂坡前」和「少陵原上」 寫灞橋附近之景,又在第三句重提灞橋,是浪費篇幅。更有甚者,直言此聯空洞無物。愚意以為,此聯兩句的前四確實浪費了篇幅,這不可取。但是,兩句的後三並非空洞無物,僅用6個字,把前面浪費的篇幅救回來,可見功力。「雨似塵」,「塵」,應指密。是為下句的「淚」作烘托。密集的雨中獨自一人,雨淚交織,更添離愁。「淚沾巾」,是以行為借代心情。而全句最出彩的是合句「送盡東西渡水人」。在秋雨綿綿中,自己如灞橋柳一樣送盡告別的人,想起離別的妻子,又怎能不令人銷魂?這與《灞橋寄內二首之二》的「西來無處不魂銷」「秋雨秋風過灞橋」是相呼應的。2、章法特點:此詩是二段式,前兩句對仗為一段,後兩句為一段。但與王士禎其他詩的起承轉合不一樣的是,這首詩的起承轉合為:景起(雨似塵);事承(淚沾巾);景轉(橋、柳);事結(送、渡人)。徐晉如教授總結為:【魚洋絕句法十二】:此法詩中必要有對偶(但不一定對仗),或一二句對,或三四句對,或在句中對。既用對偶,復有領起或總結,詩中胎息則一氣奔騰直下矣。《茅山進香曲四首(之一)》【清】王士禎家住茱萸灣復灣,年年三月上茅山。白沙江邊吹笛去,赤山湖上賽神還。【注釋】:茅山,位於江蘇省金壇市與句容市(位於鎮江西南部)交界處,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相傳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來茅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師,後齊梁隱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來,茅山一直被列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進香:到寺廟拜神。茱萸灣:位於揚州市區東北5公里。因漢朝此地遍植茱萸樹祛邪造福而得名。又因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州四首之二》「半邏鶯滿樹,新年人獨遠。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而揚名。此地應為王士禎任揚州推官時的住處。復:連接之意。白沙江:應為江名。暫無資料佐證這是哪裡的江。赤山湖:在今江蘇省句容縣西南三十里賽神:是神祗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譯文】:我家住在茱萸灣灣接灣,每年的三月都要上茅山。先要到白沙江邊去吹笛,再到赤山湖上拜神而還。【手法】:這首詩起承兩句交代此行的時間、起點和目的地:自家住處在茱萸灣,離茅山很近,所以每年三月都要去茅山燒香。轉句則轉到到茅山的具體活動,與合句對仗:「白沙江邊」對「赤山湖上」,地名相對;「吹笛」對「賽神」,人的活動相對;「去」對「還」,動詞相對。與前面《灞橋寄內二首之一》不同的是,這首詩的章法是全述事句,沒有景句。從我們前面所引的王士禎的七絕,說明,在絕句中,起承轉合併無定法。所以,我們寫絕句,不必依循四句各句分別承擔起承轉合的任務這一死規矩《新灘二首之二》【清】王士禎兵書峽口石橫流,怒敵江心萬斛舟。蜀舸吳船齊著力,西陵前去賽黃牛。
長江西陵峽示意圖【注釋】新灘:即青灘,長江西陵峽三個險灘之一。位於兵書寶劍峽與牛肝馬肺峽之間,長約1.5公里,懸岩峭壁,臨江矗立,江床狹窄,暗礁林立,水流沸騰,泡漩無定。它因歷史上的地震和多次山岩崩塌,巨石橫亘江心,壅塞河床,造成險灘而得名。兵書峽:即兵書寶劍峽,長江西陵峽四峽之一,湖北省秭歸縣境內。西起香溪河口,東止青灘。長約5千米,江面最窄處近100米。因峽北岸崖壁石縫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狀遺物,形似書卷,相傳是諸葛亮藏的兵書,其下有一塊巨石直立似劍,插入江中,傳說是諸葛亮藏的寶劍,故名兵書寶劍峽。
兵書寶劍峽照片王士禎《蜀道驛程記》云:「登舟過兵書峽,峽半石壁有洞,中有石,形似卷帙,俗謂武侯兵書。」萬斛舟:意指大船。能裝百萬市斤的大船。斛,古代計量單位,1斛==100市斤(1斛==10斗,1斗==10升,一升為1市斤)。蜀舸吳船:三國劉備的蜀國和孫權的吳國的船。意指蜀、吳曾於此合作打擊曹操為首的魏國。西陵:指西陵峽,長江三峽中最長、最神奇壯麗的峽谷。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叫西陵峽。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新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黃牛:指黃牛峽。西陵峽崆嶺灘內一小段峽谷,東距宜昌市約40公里。因為岸邊的一座山上有一塊岩石酷似人牽黃牛,所以又叫黃牛山。峽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說明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駛,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謹慎,所以行駛速度很慢。所以,詩中的「黃牛」是雙關語,既指黃牛峽,也指這段江面危險,船速比黃牛還慢。【譯文】:兵書峽口江面亂石橫流,怒斗江心百萬斤重大船。蜀吳兩國戰船一起奮力,順西陵峽而下如賽黃牛。徐晉如教授把此詩歸到法十二,他在《大學詩詞寫作教程》第八章寫到:「此法詩中必要有對偶(但不一定對仗),或一二句對,或三四句對,或在句中對。如第二首「一片敗荷千點葉」,第五首「灞橋兩岸千條柳」、第七首「蜀舸吳船齊著力」,第九首「殘碑墮淚迴文錦」皆是句中對。既用對偶,復有領起或總結,詩中胎息則一氣奔騰直下矣。」第七首就是《新灘二首之二》,此詩的所謂對偶,就是「蜀舸吳船齊著力」的「蜀舸」、「吳船」在第三句句內自對。而不是一二句對仗或三四句對仗。這種所謂的句內自對,在唐詩中比比皆是。至於這樣的自對,是否真能像徐晉如教授所說,「復有領起或總結,詩中胎息則一氣奔騰直下矣。」本人確實迷糊。恕本人學識淺薄,真沒看出這裡的奧妙。敬待各位友好指點迷津。王士禎用此法的七絕還有:1、首聯對仗:《棹歌》紅葉磧邊紅葉飛,黃魚沱上黃魚肥。百丈牽江怯西上,三巴迎客好東歸。《新灘二首之一》上灘嘈嘈如震霆,下灘東來如建瓴。瞥過前山才一瞬,鷓鴣啼處到空舲。2、尾聯對仗:《瓜洲渡江二首之一》昨上京江北固樓,微茫風日見瓜洲。層層遠樹浮青薺,葉葉輕帆起白鷗。《德雲庵曉起》宿鳥驚寒解報更,夜聞林雨達天明。迢迢絕澗千重瀑,寂寂中峰一磬聲。《博望城》持節西窮萬里源,至今黃鵠怨烏孫。空聞寶馬歸天廄,不見徵人入玉門。3、句內自對:《葉欣離宮秋曉》翠華寂寂罷宸游,苑樹聲凄碧水流。一片敗荷千點葉,靈波宮外不勝秋。「一片敗荷千點葉」,「一片」對「千點」。《襄陽口號》豈有酖人羊叔子,更無悔過竇連波。殘碑墮淚迴文錦,一種銷沉可奈何。「殘碑墮淚迴文錦」,「殘碑」對「迴文」。到此為止,魚洋十二法已學習完畢。因本人學詩不精,悟性有限,繆誤難免。還望各位慧眼明辨。茲把徐晉如教授歸納的漁洋十二法綜合如下,其中一些僅有細微差別。法一:前二句或賦陳,或起興,或議論,第三句以否定詞轉接。法二:前二句說一事,第三句以轉折連詞承接。法三:第三句故作假設或設問之辭,第四句答之。法四:前二句說今事,第三句追憶疇昔,多用年來、憶、記等詞。法五:前二句說往事,第三句則用而今、此日等詞點明今事,以見今昔之感。法六:前二句直賦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詞著以作者的評論。法七:一二句就題直起,亦直賦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敘寫人事轉接,而結句則必由實返虛,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漁洋最須注意此等處,以其有神韻也。法八:以第四句為主,然第三句亦不可輕忽,多用時間狀語或轉折連詞、因果連詞與之有一呼應。法九:第四句作詰問,第三句或呼應,或不呼應。法十:前三句皆寫今事,而第四句則歸結到詩人身上,追憶往昔,但不具體說出,自有無限風流蘊藉。這與法五第三句點明今事固不相同。法十一:前三句皆是烘托,結句歸結自身,筆力沉雄清健。法十二:詩中必要有對偶(但不一定對仗),或一二句對,或三四句對,或在句中對。既用對偶,復有領起或總結,詩中胎息則一氣奔騰直下矣。
推薦閱讀:
※以色列特種部隊千里大奔襲,創造史上最具傳奇色彩救援行動
※文創造物 / 布朗山尋茶老曼峨:苦澀,茶之真味
※8年稱霸全球背後:海爾顛覆世界家電的五大扛鼎創造
※跟世界聊聊之前,先跟自己聊聊唄 (評論: 簡單冥想術:激活你的潛在創造力)
※我們都是幸福源泉的挖掘者和發現者,更是擁有者和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