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嶺南畫派書畫大師歐豪年做客《可凡傾聽》

本期嘉賓:歐豪年


歐豪年,當今中國畫嶺南畫派代表人物,詩書畫兼善而自成一格,其書法具有蒼茫空靈之美,而繪畫的表現則花鳥、山水、人物或走獸盡皆運筆靈動,設色典雅。

歐豪年是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早年拜於嶺南畫派巨擘趙少昂門下,後又得到於佑任、張大千等前輩大師提攜。於佑任先生曾贊曰「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而張大千則稱其畫作「宇宙萬象,奔赴腕底」。

今年84歲高齡的歐老雖至耄耋之年,仍思維敏捷、堅持創作,其作畫筆底生風,水墨淋漓,氣勢磅礴,豪邁幽遠。2018年2月3日、4日周六、周日晚20:00,嶺南畫派書畫大師歐豪年作客《可凡傾聽》,一代大家,大方無隅,敬請關注。

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對國家民族的感想與感懷,藏著每一個嶺南畫家的胸懷中

想了解歐豪年,必先了解嶺南畫派。該畫派晚清畫家居巢、居廉兄弟奠基,後傳「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再由第二代趙少昂等人繼承。歐豪年,就是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

▲嶺南畫派第三代傳人—歐豪年

這一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它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東洋、西洋畫法而自創一格,重視對事物的寫生與描繪,運用撞水、撞粉等技法,為中國傳統水墨設色和暈染開創了新的形式。嶺南畫派與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為二十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

「當年嶺南畫派在上海,大家稱它為折衷畫派,所謂折衷中西、融會古今。嶺南畫派從時間的角度來說,是從惲南田這一路慢慢地發展下來,從空間上來說,因為高氏兄弟(高劍父、高奇峰),陳先生(陳樹人)他們當年也是去日本留學,吸收了一些日本畫的特點,所以注重寫生、注重明暗的這些東西。」

就如歐先生所說,不管什麼畫派,前代的精神一脈相承下來,大家共同為中國文化的香火而作出努力。而文化在東西各國相互影響,嶺南畫派就是一個很好的具體的實例。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

和其他畫家不一樣,嶺南畫派創始人當中的二高不僅僅是文人,是畫家,還是革命者。高劍父早年可以製造炸彈炸王公大臣,二次革命後又加入討袁大軍。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著的是杜甫式憂國憂民的情懷。

而和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嶺南派的畫家相對沒有把專制轉為共和的那種轟轟烈烈的思考理念,但一樣也經歷了民族被侵略的痛苦。可以說,對國家民族的感想與感懷,藏著每一個嶺南畫家的胸懷中。

▲歐豪年1999年作品《蘇學士前赤壁賦》

「作為文化人,不但是作為畫家,不但作為書法家,是作為文化人整體的努力。我能到今天80多歲了,只要我有精神、有魄力,我不但作畫,我的詩還是感念一些國家民族的種種,歷史上有的,或者近來所看到的、聽到的努力方向,就在這些地方,出現在我的言論或者我的詩、文章上面。」

畫壇通才:藝術創作集詩、書、畫於一身,洋溢著豐富的表現力與創造性

歐豪年1935年出生於廣東茂名,優渥的家庭環境和書香世家的背景,使他從小浸浴在詩詞書畫的國學環境中,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很小的時候,歐豪年就下定決心,從事研讀國學。

▲歐豪年15歲時

1950年,15歲的歐豪年隨家人由廣東遷居香港,17歲投師於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門下,正式開始了繪畫生涯。在趙少昂身邊,深具繪畫天賦的他勤學苦練,畫藝精進,並且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風韻,這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可見一斑。

▲歐豪年1955年作品《布袋蓮》,得力於寫生的仔細觀察和謹慎運筆,花蕊設色接近於工筆,對水分、光影的掌握已然具有大家氣象

▲歐豪年1956年作品《雙鹿》,展現出歐豪年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通過寫生描繪出雙鹿跳動時的輕盈與靈動感,對樹木的表現則是他自己對大自然體驗的心得,而前景平原、河川的渲染又保留著趙少昂的風格

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歐豪年的作品漸趨成熟,開始洋溢著豐富的表現力與創造性,已經具備嶺南畫派的雄風。自1970年起,歐豪年定居中國台灣並開始從事國畫教學工作,這也象徵著嶺南畫派從此在中國台灣生根發展。

歐豪年的藝術創作集詩、書、畫於一身,在繪畫方面則無論是人物、動物還是山水、花卉都能駕馭,堪稱畫壇通才。比如他在上世紀80年代的幾幅代表作品,既有《樂山》的豪邁幽遠,也有《竹林七賢》的飄逸空靈,更有《海鷹》的宏偉磅礴,題材迥異,精彩紛呈。

▲歐豪年1985年作品《竹林七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歐豪年喜愛到各地遊歷採風,每到一處,他總是隨身攜帶繪畫工具,隨手記錄眼前景物。

「寫生是對生活的一個交代,你曾經有那麼一個,對一個地方有印象,你把它留下一些筆墨,把你當時的感想留下來。但是寫生不一定是寫得很工整才算寫生,你就寫你當時感動的時候,能把重點寫出來很重要,而不是說好像工匠一樣,畫一張兩張三張是某個景的,那個才是寫生。寫生的想法、理念,我只要你一個肯定。」

▲歐豪年八達嶺長城寫生

自上世紀70年代起,他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將嶺南畫派傳佈於世,並且在國內外多處成立了嶺南美術館、歐豪年美術館等,使得嶺南畫派成為中華文化的美學符號之一。2015年7月,位於上海的歐豪年美術館正式開館,館內藏有一百多件歐豪年不同時期的作品,供書畫愛好者免費觀賞。

「中國畫應當打成一片,將來中國越來越南北打成一片,這樣子的話,世界美術一定,中國畫應當在裡面是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會被世界藝術肯定我們的那些努力。我這一代看不見沒有關係,下一代,我不曉得再下一代會不會看見。所以我這一代人就算是播種,就算是插秧,都沒有關係,我還是有這樣一個樂觀。」

和大師交往:在世界藝術的大家庭,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人同道共勉

除了恩師趙少昂先生,歐豪年與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于右任等前輩書畫大師多有交往,頗得他們的賞識與提攜。在二十多年前回大陸寫生開畫展後,他亦與諸多大陸的前輩畫家交往,如林風眠先生、謝稚柳先生、黃胄先生、程十發先生等,獲益頗多。

▲歐豪年(左)造訪新落成的摩耶精舍,與張大千(中)伉儷合影

張大千、溥心畬和黃君璧,在那個年代被稱為渡海三大家,為台灣地區的美術發展做出了一個開拓性的工作。自70年代定居台灣,歐豪年就與他們多有來往。尤其是張大千先生,他與歐豪年相差36歲,兩人卻結為忘年之交,張大千曾稱讚歐豪年「才一落筆,便覺宇宙萬象,奔赴腕底。」兩人還曾合作《水仙梅竹》,留下一段藝壇佳話。

「(大千先生)是真正可愛的人。有時候我得到一些不是他題給我的,外面買來的畫,他就題一些可愛的話,跟我開開玩笑,題一些可愛的話,證明一個畫家、文人題東西不是四四方方的,有很多活潑的方面,有時候故意題一些逗趣。大家懂藝術的人、懂文化的人,就曉得這就是文人的生活,能逗出來的樂趣。」

那些在我們看來只能瞻仰的大師,溫和可愛題字畫畫時總是舔墨的溥心畬先生,恭順近人情的黃君璧先生,還有大來大去有著西北人特有的豪爽風範的于右任先生、自由自在的林風眠先生、……歐先生如數家珍般說著他們的趣事,似乎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師,重現生活中的恣意與從容,讓人心生嚮往。

「走過這50年,半世紀,對於中國藝術、美術,中國書畫都很投入。是感性的投入。那個時候我的家是個大家庭,家裡也有一些文物收藏,讓我有機會很早就曉得中國文化跟中國藝術吸引人的地方。我就一直全心全意投入這樣一個方向。那個年代也是抗日,也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也因此家庭遷移到海外,在艱苦的日子裡,我都還是感覺到既然我投入,我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絕對不後悔這種努力的方向。我是期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在世界文化、世界藝術的大家庭,跟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人,我們的藝術同道共勉,作更多的耕耘。」

▲一代大家,大方無隅


推薦閱讀:

傾聽雨聲
男人愛證明,女人愛傾聽
用同理心傾聽,共圓你我美好的緣
傾聽是最好的恭維
遊戲中傾聽:幫助孩子宣洩深藏的情緒

TAG:書畫 | 大師 | 傾聽 | 萬里 | 歐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