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寶寶發燒!(父母必修課一、認識 )
發燒其實不可怕!
很多寶媽對發燒的認識片面,加上一些道聽途說,然後就形成了自己對發燒的世界觀。舉例子,改革開放以前,天朝子民很傻很天真地認為美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裡,要去拯救他們,現在大伙兒都知道誰才應該被拯救。下面說說發燒判斷:
首先你得知道多少度才算髮燒,對於嬰兒發燒,不能以37度的人體標準溫度作為衡量尺寸。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因此,體溫容易不穩定。一般說來,超過37.5℃才認為是發熱了。
認識:
寶媽們對發燒的擔心和恐懼來源於寶寶發燒時活力不再,胃口不好,加上聽來的神馬燒壞腦子的案例。其實,發燒本身不是疾病,發燒是一種癥狀,或者說疾病附帶的癥狀,而且是好的癥狀(如果顛覆了你的世界觀,先別拍磚,接著往下看)。發燒是因為體內病毒或者細菌等微生物入侵,體內免疫力激活,產生白細胞去吞噬入侵微生物。每次戰勝之後微生物之後,產生抗體留在體內,下次就不會得同樣的病了,打疫苗也是同樣的原理。所以,發燒不全是壞事,不持續的發燒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寶寶出生有母體的免疫力保護,6個月之後,母體免疫力逐漸消失,這時寶寶需要重建自己的免疫系統。所以,6-8個月的寶寶都會有人生第一次發燒,而且多數是幼兒急症,關於幼兒急症會在發燒原因章節中再講。可以說,寶寶免疫系統的完善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發燒,這個和民間的嬰兒十八蒸(沒仔細研究過,只是聽到很多)說法接近。關於免疫力,再舉個例子,哪個小孩學走路的時候沒有摔過的?學會走路是伴隨著摔跤,摔多了就知道怎麼保持平衡了。同樣,免疫力提高伴隨發燒,身體會記住如何抵抗病毒和細菌,下次來犯的時候就不會被輕易入侵了。但有的寶媽會質疑,寶寶從來沒有發燒過,你的意思是我家寶寶沒有免疫力嗎?不一定每次寶寶的發燒父母都會察覺到,有時可能低燒沒引起注意,有時甚至很短。
很多寶媽都會反應寶寶發燒時手腳冰冷,那是因為發燒時體內需要很多能量激活免疫系統,所以皮膚毛孔收縮,以減少散熱,使熱量集中在體內,體溫就能夠提高。所以,發燒通常不感覺到熱,而是感覺冷。人的機體是一個很神奇的自動控制系統,科學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析。
體溫本身並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真正的最關鍵的方法。對成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孩子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只有38.3℃。孩子發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
原理:
發燒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這些免疫反應,可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因此,發燒是體內的一道「防護牆」,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等於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長。
心態:
照顧發燒的寶寶,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知道一些相關的護理知識。無論是物理降溫還是藥物降溫,效果都是臨時性的,而寶寶發燒時一個體溫上升、波動、再下降的過程。面對寶寶體溫的升降起伏,你會自亂陣腳,做出一些錯誤的決策。寶媽的淡定是處理一切突發事件的基礎。
照顧:
通常,小孩發燒時情緒不穩定。因為發熱時孩子的肌肉會顫抖,消耗很大。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以免除孩子的恐懼和焦慮,進而可以加速康復的過程。 首先,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減少能量的消耗,將有利於機體與疾病的鬥爭。
其次,沒必要穿太多,不利於散熱,發燒時反而要比平時少穿一點。
最後,多喝水,不喜歡喝水可以弄點橙汁。橙汁即含有豐富的維C,同時還能開胃,是居家旅行必備的水果。
注意:兒童發燒時,寶媽會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吃大魚大肉,就會積食,不但不能轉化為營養,反而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寶寶需要營養,但是營養同樣能滋潤細菌的繁殖。傳統有一個說法是餓死病毒,可能是這個邏輯。發燒是清淡飲食,孩子能吃多少算多少,吃不下主食,喝點稀粥也行。很多寶媽會擔心孩子發燒期間沒有胃口,什麼也不吃,甚至瘦了。別擔心,等孩子的病好了以後,他的胃口就會大開,很快就會補充好生病時的消耗,幾天功夫小臉蛋就會變得同以前一樣紅潤。
推薦閱讀:
※1—6個月寶寶應該穿什麼
※愛動手的寶寶
※寶寶出生,寶爸是怎麼報喜的呢?
※【兒童健康】心理健康,從寶寶抓起
※我為龍鳳寶寶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