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海葬拉登惹爭議 尊重與挑釁並存
2011年5月2日,美國《時代》周刊拉登之死特刊的封面。轉播到騰訊微博
2011年5月2日,在獲悉美軍擊斃拉登的消息後,在9-11襲擊中遇難的一位消防隊員的母親手持兒子的遺像與其他遇難者親屬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基地組織頭目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內被美軍擊斃。美軍之後迅速將其海葬,並且聲稱葬禮是按照伊斯蘭傳統進行的。另一方面,伊斯蘭世界的神職人員卻紛紛對美軍為拉登舉辦的葬禮予以譴責,稱海葬的做法是在「侮辱」伊斯蘭世界。那麼,美軍為拉登舉辦的葬禮究竟是對伊斯蘭傳統的尊重還是挑釁呢?葬禮細節尊重伊斯蘭傳統據中東問題專家、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介紹,伊斯蘭教的傳統是土葬,把遺體放在墳墓里,讓遺體頭朝聖城麥加的方向。在埋葬死者前,須將遺體清洗乾淨,並用白布包裹,同時為了顯示對死者的尊重,葬禮最好在死者離世當天進行。美國五角大樓2日透露,美軍獲得拉登的遺體後,便將其空運到美軍位於北阿拉伯海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在艦上,美國官員為拉登舉辦了伊斯蘭葬禮儀式,按照伊斯蘭傳統步驟對遺體進行了處理,包括清洗及用白布包裹等,然後將遺體裝進一個墜有重物的袋中投入海里。葬禮於美國東部時間2日凌晨1點10分開始,凌晨2點結束。依照伊斯蘭教的風俗與傳統,葬禮在拉登死後24小時內完成。拉登的最終安息之地是北阿拉伯海域。2003年,美軍在打死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後,曾因未能及時將兩人下葬而備受伊斯蘭世界詬病。華黎明大使介紹,美軍此次對拉登葬禮的安排明顯是汲取了2003年的教訓,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伊斯蘭傳統。2011年5月2日,在獲悉美軍擊斃拉登的消息後,在9?11襲擊中遇難的一位消防隊員的母親手持兒子的遺像與其他遇難者親屬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海葬引發穆斯林世界爭議雖然美國對於拉登遺體的處理在許多細節上都是按照伊斯蘭教義進行的,但最終實施的卻是海葬而非土葬,這明顯與伊斯蘭傳統相左。據美方介紹,選擇海葬是因為難以找到願意接收拉登遺體的國家,而伊斯蘭教義又要求死者必須在24小時內下葬。據悉,伊斯蘭教義雖然允許海葬,但是規定其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譬如死者是在海上旅行時死亡,而死亡地點又距離陸地很遠。「拉登的死亡明顯不屬於這些極端情況,」迪拜大穆夫提穆罕默德?古白絲(Mohammed al-Qubaisi)表示,「美軍可以對他進行海葬,但是不能說是在遵循伊斯蘭教義。如果他的家人不接收他,伊斯蘭的做法會很簡單:隨便找個地方(甚至可以是遙遠的異國他鄉)挖個墓穴,然後誦經,這樣就可以了。」開羅愛資哈爾清真寺大伊瑪目謝赫?塔伊布也認為,拉登的海葬「有違伊斯蘭法律、宗教理念和人道主義的原則」。黎巴嫩激進神職人員奧馬爾-巴克里-穆罕默德則稱,美國人海葬拉登的目的是「侮辱穆斯林」。伊拉克伊斯蘭學者阿卜杜勒-薩塔爾?賈納比說:「美國人的做法是被伊斯蘭教義所禁止的,可能會激怒一些穆斯林。將一名穆斯林的遺體投入海中,是不能被接受的做法,幾乎等同於犯罪。拉登的遺體應該交由其家人處理,找一個國家或者一片土地將其埋葬。」曾在中東地區生活和工作過18年的華黎明大使也指出,海葬在伊斯蘭世界中很罕見,他從未遇到任何一名進行海葬的穆斯林。為何要對拉登進行「伊斯蘭式」海葬?華黎明大使說,美國為拉登舉行細節上遵守伊斯蘭傳統的海葬,這是在當前情況下一種較為折衷的做法。「由於拉登在伊斯蘭世界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美國若隨便處理拉登的遺體,必然會引起穆斯林的抗議,因此美國遵守了一些伊斯蘭的傳統,例如清洗遺體及用白布包裹等。但是美國又擔心若土葬拉登,那麼他的墓地很有可能成為激進分子的聖地,由此引發更多的暴力事件。」美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也印證了華黎明的說法,表示美國擔心拉登的墓地可能成為武裝分子的聚集地。埃及伊斯蘭分析家和律師蒙塔賽爾-扎耶特也談到了這一憂慮,不過他認為還是可以對拉登進行土葬,只要不標記墓穴位置即可。扎耶特進一步指出:「儘管美國人不願意看到拉登(的墓穴)成為一個標誌,但是在人們的心中,拉登已然是一個標誌性人物。」
分享到空間我要評論(0)相關專題:本-拉登被美軍擊斃訂閱相關閱讀:·拉登被24小時內海葬引質疑:拉登真的死了嗎 2011.05.04·火速海葬引猜疑 美擬公布照片證明拉登已死(圖) 2011.05.03·學者稱美國海葬拉登係為防止其墳墓成為聖地 2011.05.03·殷罡張國慶獨家解讀:海葬讓追隨者無從尋找 2011.05.02·美國將採用海葬的方式處理本拉登遺體 2011.05.02
推薦閱讀:
※北京擬征「月餅稅」 引發爭議
※蕭克被評上將為何有很多爭議?因為他的這些資歷都是元帥級別
※周星馳主演十大經典電影排行,功夫第二,第一名太經典沒有爭議!
※我國爭議性案件的產生機理與規制路徑——基於「辱母討債案」一審判決結果的反思
※[業務交流]中醫「發物」:老生常談曠世爭議的話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