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越長大越跟你沒話說, 現在一定要學會這樣和孩子聊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之

你會和孩子聊天嗎?

我自己還算是頗懂得如何跟小娃娃們聊天的成人。

如果說我選擇當全職媽媽陪伴孩子長大,做了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其中之一就該數在日常生活中頻繁跟孩子聊天了。事無巨細天南地北,無論話題有趣還是幼稚,只要小娃願意開口說,我都陪她聊。

我為什麼願意陪孩子聊天?

1.聊天的過程,我能了解她小小的腦袋在想什麼,有什麼煩惱,需要幫助與否。

有什麼開心的事想要分享,與同伴相處如何,在學校里都學習什麼,什麼事會引起她注意,校園生活是否愉快,她周圍都是什麼樣的人,她的認知能力到什麼程度,她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我不與她在一起的時候她身心狀態如何等等。

2.聊天的過程,也是一個言傳身教的好機會。

同樣一件事,小娃怎麼想怎麼看待,媽媽怎麼想怎麼看待,其他人又可能如何想如何做,這些不同的想法看法又是基於什麼理由和場景。

一個人思維能力,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同理他人的能力等等的養成,也能在這些細節里見端底。

3.聊天的過程,更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媽媽願意花時間聆聽你的心聲,你有什麼事都可以跟媽媽說,有需要幫助都可以找媽媽,I am always here for you, 孩子被愛被尊重的感受由此生根。

小娃娃也在教會媽媽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我們一起成長。

上個月去朋友家玩,說起她上名校小學一年級的女兒,無論家長問什麼統統回答「還行吧」和「不知道」,以至於朋友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學校適應的如何,很無奈的樣子。

我突然意識到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願意花時間了解孩子,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小朋友聊天,沒有技巧,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跟父母聊天太悶。

和孩子聊天的四點注意事項

1. 不要話題太過寬泛抽象把天兒給聊死了

我們正在聊天時朋友的女兒放學回家來,一邊脫鞋一邊把書包放在凳子上時,朋友問她「今天在學校咋樣?累不累?上課有沒有認真聽?」

小朋友果然回答一句「還好」就換了室內拖鞋回自己房間去了。

仔細一想,如果別人問我這樣三句,一多半我也只會回答「還好」就不知道如何繼續了,一塊錢的聊天很快變五分錢的聊天。

太小的孩子對於抽像而空泛的話題往往不懂得該如何應對,未必是他們不願意說。

相對於「今天在學校咋樣」孩子只會回答「還好,happy」,我們可以問更小更細節更容易讓孩子打開話匣子的事,比如:

今天上什麼課,老師講得有趣不,要是你來講怎麼樣會更有趣,哪個科目你最喜歡,為什麼呢說說看。

你那個要好的朋友今天跟你說什麼有趣還是煩惱的話題了?哦她周末跟父母看電影去了呀?電影關於什麼的?你想看不?

中午吃的什麼?早課有沒有困兮兮的?

孩子回答的時候對於老師同伴甚至課業食品等,有她自己的評判,你再順著這些話題延伸開去。

即使孩子在學校在家外面受了什麼委屈,這樣的聊天也能幫助他們平復情緒。

2. 少帶目的性

父母孩子之間聊天,是一種情感交流、看見與被看見的呈現,一種日常溝通思想交換,一種互相了解和關愛的過程,完全可以輕鬆愉快想到哪裡就聊到哪裡。

千萬別一本正經整得跟面試似的,要不然就像教導主任一樣,聊著聊著總要得出個「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大學養不活自己」的結論,要不然就跟個密探似的把孩子的精神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去逛一下,要不然就弄的好像孩子是下屬得一樣一樣給你彙報的氣氛。

引導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把這種目的貫穿於所有的談話里。帶著強烈目的的聊天很容易使人發悶厭煩,並且陷入一種抵禦的心態,明明你並不是想說教但偏偏聽在孩子耳朵里卻是實打實的訓導。

有一天我帶著小娃在南丫島爬山,夏日裡辛苦些因為烈日當空不停出汗,爬到頂峰一溜煙小跑著下坡她總結道:「要想舒舒服服地下坡,肯定要先走上坡路的。」

我正想及時來一點意志力教育「對啊,就像彈琴剛開始很難,彈得順了就能感受指尖有音樂流動的愉悅啊,跟爬坡下山一個道理不是?」

轉念一想,還是管住自己的嘴比較好。

3. 多傾聽和同理,少評判

我們成人經過社會各種價值觀諸多洗禮,對許多事情都很難避免有預設的立場,並且也常常投射自己在裡面,因而討論和聊天中不自覺地會帶著評判的態度。這樣是好的,那樣是不好的。這樣是對的,那樣就是犯錯。

評判會產生結論,它不僅僅引起情緒(哪怕是表揚帶來的開心情緒),也扼殺了話題的可延展性。

很多時候,孩子跟父母聊天,是一種傾訴,發泄情緒,舒緩自己,並不是來聽父母告訴她對錯的。

我們很習慣於急著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怎麼樣的嘛」和「媽媽不是告訴過你啥啥啥」。

不妨先傾聽同理孩子的感受,讓他們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孩子感受得到父母傾聽的誠意,即使之後你要引導些什麼,也很容易入耳入心,事半功倍。

4. 口氣和肢體語言

小孩子對於他人的口氣和肢體語言感覺是非常敏銳的。

一個常常與大人平視著講話的孩子,很容易懂得尊重是什麼意思;一個經常與父母有親密肢體接觸的孩子,也會更加清楚父母是愛她的,摸摸頭撫撫後背順順頭髮摟摟肩膀。

沒有人喜歡被隔離被命令被責難被訓斥,小小的孩子也一樣,他們也是人,只不過小一點的尺碼而已。

平等的而不是居高臨下著,商量的而不是命令著,引導的口吻會比較容易被接受,也容易讓他們敞開心扉。

平時跟小娃聊天,我們都嘻嘻哈哈的沒什麼正經,有商有量,孩子甚至會說「mama actually u are pretty childish"(媽媽其實你挺幼稚的)

但如果有什麼錯誤我需要引起她注意,有什麼需要特別提醒她,我都會盡量的簡單直白嚴肅的說,哪怕她正坐在我腿上。

這樣她能夠區分父母在與她真正的聊天,還是父母設立她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分享幾則日記,都是近幾個月的。

1. All your fault!

都怪你!

傍晚回家後我在廚房忙著小娃自己去彈琴。大約半小時後她氣沖沖的跑進來廚房憤怒的說「it is all your fault!"(都是你的錯!),小臉兒憋著眼淚好像就要出來了?

我趕緊擦乾淨手問「你說說看,為啥是 all my fault?", 她明顯的氣壞了講話都沒有平時利索,情緒激動之下總算磕磕碰碰的說清楚了:

原來前一段時間因為她喜歡彈一首曲子,每到練琴時間她都花半天時間彈它,極熟,有一點荒廢其他曲子的意思。這一點跟隨她娘的脾氣:喜歡的就一直玩一直看,一個星球大戰系列可以看幾十次台詞都一字不拉能背了隔一段時間又看。

所以我就建議她這幾個星期先不彈它,先熟悉其他曲目,她不情願的答應了。誰知道今晚一彈因為不再熟悉錯了好多音,來來回回彈好幾次都不對,找不到感覺了。於是小娃氣壞了跑廚房來責怪媽媽。

  • 「因為以前彈的完美可是今天一直出錯所以難受,生氣了,對吧?」媽媽這樣說表示我聽懂了明白了你的意思。

  • 她的情緒明顯平復下來:「就是兩個音,怎麼彈都不對,以前不會這樣,你叫我不要彈它,太久了我全忘記了!都是你的錯!」

  • 「好像你說的有道理,太久不彈會忘記。你記得去年的 Colour of the Wind?你不是也忘記過後來又自己想起來了么?」

  • 「那不一樣的,這一首難得多啊」,她依然專心致志的在懊惱著。

  • 「你看,平時媽媽給你說鋼琴是要常練,不然就算會了一樣也彈不好,be right, 跟 be good 還是差別挺大的,你看你現在有體會吧?」

  • 她依舊很氣「不是我不彈呀,我喜歡的啊,是你不讓彈它的。」

    「明白。你看,你一直知道那幾個音錯了一直想糾正,這不就是因為你記得才能聽得出錯了么?」她聽進去了,臉上露出一副「啊!對啊」的表情。

    「人一著急一發脾氣什麼都亂套了的, try to calm down first,thenconcentrate,you will make it! Now go to try again.」(試試先冷靜下來,讓後集中注意力,你可以彈對的!再去試試吧)

    她站起來出去了,關廚房的門時看得出平靜了。不到5分鐘她終於都彈對了,又興高采烈的一遍一遍彈去了。

    2. 墨鏡丟了

    去鳥公園路上小娃把放在口袋裡的小老虎造型墨鏡丟了,很鬱悶的幾乎要哭了。

    到了餐館,她問媽媽怎麼沒有怪她,因為她說

    Naomi(一個義大利混血兒)上周丟了墨鏡被她媽媽吼了。

    是一個很小的錯誤,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這沒什麼,重要的是你曉得從錯誤中學習就好了。

    比如你把聽音頻的手機丟在公共場合的座位上,下次媽媽就發現,你離開任何地方的時候會檢查自己有沒有丟了什麼,這就很好。

    今天丟了墨鏡,是因為你把它放在褲子口袋裡,口袋太淺容易滑出去丟了,下次媽媽相信你就不會把心愛的東西放在這樣小的口袋。你丟了墨鏡快哭了,是因為害怕媽媽罵你還是因為什麼?

    她說不是擔心媽媽罵,而是東西不見了以後會想念它。

    媽媽本來想安慰說沒有關係再去買一副一樣的就行。但是想想,人生並不是每一個錯誤都這樣容易修復容易補償,終於也沒有說出口。

    她用餐館的訂單畫了一幅畫寫著「Thank u for comforting me, best mama I everseen."(謝謝你安慰我,你是我見過最好的媽媽)

    你跟孩子說話的方式,最終會影響她與別人說話的方式。而你跟她聊天的能力,日後也會影響她與別人相處的方式。

    是的,沒錯,會不會聊天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它涉及你如何表達自己如何傾聽他人,也涉及你如何給予他人表達的機會,進而有機會更深的了解對方。

    第 48 篇完,待續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新人必知,快速學會擇日選時,看日子再也不用花錢了!
    修眉進階班 輕鬆學會修定漂亮眉型
    成年人要學會的十五件事
    小白也能三分鐘學會解夢
    10分鐘學會三元納氣秘法

    TAG:孩子 | 聊天 | 現在 | 這樣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