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沉默變成武器的三大步驟!

溝通的「減法術」:沉默變成武器的3大步驟不擅說話的人無須改變原本的「性格」與「價值觀」,只需改變「行動」和「思考的方法」。只要改變個人的觀點,就能將缺點轉變為長處,負面的影響也可以轉變為正面的力量。如同有「說話技巧」一樣,也有「不說話的技巧」在這社會上,出版了許多如何增進溝通能力的書,而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如何提升說話的技巧」。但是,「說話」只是眾多溝通技巧中的一個方法,並不是全部。一般人常有「溝通能力強者善於說話」的印象,但也並非絕對如此。所謂的「對話」,是由「說話者」和「傾聽者」兩者存在而成立。如果大家都是說話者,對話則無法成立,反之亦同。因為有說話者和傾聽者兩者的存在,對話才得以順利進行。也就是說,由此可以了解不是只有「說」,「傾聽」也是溝通中重要的能力。因此根本無須擔心不擅長說話這件事,可以轉而以「傾聽」為中心,或者用書寫的方式表達,不須倚賴「說話」也可以與人自在溝通的方法也有很多。斷然捨棄對「名嘴」的憧憬因為社會上存在著「溝通能力強=會說話的人」的既定概念,我十分了解有人會有無論跟誰都要能輕鬆地談天、馬上跟大伙兒混得非常熟、交情很好,或有時不免也想著是不是得像電視節目上的藝人那樣,偶爾講個引眾人發笑的有趣話題或許會比較好吧?這樣的想法。但是,讓我們斷然捨棄這種「想變得很會說話」的憧憬吧!人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性格,當然也有適合各種性格的溝通方式。在前面提到過,我本身是內向的人,但為了迎合日本社會的溝通能力至上的風潮,便努力把自己轉變成外向個性的「隱性內向型」。可以推測的是,如果把「隱性內向型」的人也算在內的話,應該有七成到八成的人是屬於內向的個性。連大家印象中外向者較多的美國,據說也有五成的人屬內向性格。說得極端一點,尤其是多數的日本人,與其要多練習說話的技巧,還不如多磨練不說話的技術才是。如此一來,不需要勉強自己改變原本的個性,也能快樂地過生活。的確,即使是原本不擅說話的人,也許經過多次的訓練就可以變成跟任何人都能交談無礙也說不定。但是,這只是將內向性格隱藏起來,並不是原本的自己。要扮演一個擅於溝通、辯才無礙的自己,只會消耗大量精神,讓人感到無比的疲憊。相反地,先天就喜歡跟他人接觸講話者,藉著跟別人聊天反而可以為自己儲備能量,變得神采奕奕。這其中的差異,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或經年累月形成的性格所造成,想改變也是件很難的事。讓沉默變成武器的三個法則擅於說話的人,當然在與他人溝通時,會把此項特長當成自己的武器。那不擅於說話的人或應該要好好訓練不說話技術的人,要用什麼來當自己的武器比較好呢?我試著由正反兩面歸納「應該要好好磨練不說話技術的人」,也就是一般所謂具備內向性格者特徵的人,要為許多歸類為內向性格的人整合出一個共同特徵,實在是滿困難的一件事。依據個人差異,可能有的人覺得準確,也有可能覺得不是很准,但應該有蠻多人對上面的分析頗有同感吧!擁有上述優缺點特徵的人,善用本身原有的特質,實踐「盡量不需說話也可創造出成果」的法則有三:1.簡化的法則就是把所有事物都單純化、簡單化。因此法則與人溝通更加順暢,想表達的意思也可正確無誤地傳達,之後會以實際例子來解釋說明。2.反差的法則是讓擁有敏感纖細、文靜特質的人,在跑業務或簡報等各式各樣的場合中給他人出乎意料之外、帶動大家、且達到有效成果的方法。3.觀察的法則提出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如何沉穩地觀察周遭、注意細節的方法。透過這三個法則,不用勉強自己說話也可以把想要表達的意思正確地傳達給對方,達到切實溝通的目的。如此一來,煩惱至今的職場或個人人際關係問題,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無蹤了吧?不需要硬是勉強自己改變,認清自己原有的優勢,改變「做事的方法」、「思考方式」和「觀點」,讓我們一起打開發揮你潛在影響力的那扇門吧!·石田健一
推薦閱讀:

沉默不是金
沉默是金
中俄聯手痛擊日本:安倍焦慮,美國罕見沉默
一個富豪床上的4個女人,看完男人女人都沉默了~

TAG:武器 | 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