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單反攝影——光圈、快門與感光度

初學攝影有三個必須弄明白的基本要素,那就是光圈、快門速度與感光度ISO。這三個要素的組合決定一個結果——正確曝光。一、曝光、光圈與快門 1.曝光照片是光線通過鏡頭投射到感光材料(感光膠片或感光晶元)上,造成感光材料的感光(即化學的或物理的反應),並被記錄下來後形成的。一定強度的光線照射到感光材料上經過一定時間的感光,這個過程稱為曝光(Exposure)。曝光有兩個要素,一個是光線的強度,一個是光線照射的時間。照相機對這兩者都是可控的,對光線強度的控制是通過光圈(Aperture)實現的,對光線照射時間的控制是通過快門(Shutter)速度(下文中簡稱快門)實現的。 2. 光圈光圈是由鏡頭後面感光材料前面的一組活動葉片構成的,葉片在調節機構的調節下,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進光孔徑,從而控制進光量的多少。光圈通常以「F」值或「f/」來表示,稱光圈係數,簡稱光圈。常見的光圈值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等。不必搞懂光圈係數的詳細定義,只要了解F值與光圈大小的關係就可以了。光圈係數越小,即「F」後面的數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也就是進光孔徑越大,因此進光量也越多,反之亦然。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相鄰的F值相差1.4倍,實際上相鄰F值所對應的進光孔面積相差約2倍,這是由於口徑(半徑或直徑)變化1.4倍,則圓孔面積變化約2倍。

不同光圈開度的示意圖,圖示鏡頭的最大開度是F2

一個鏡頭在光圈全開狀態下對應的F值,或者說,一個鏡頭所能達到的最小F值,是衡量鏡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著這個鏡頭的相對口徑的大小,一般表示為1:F值。當然這個F值越小越好。F值越小,表示該鏡頭的相對口徑越大。比如一個鏡頭所能達到的最大光圈是4,即1:4,也就是說它的光圈全打開時所對應的F值僅僅是4,說明該鏡頭的相對口徑比較小。另一鏡頭的最大F值是1.8,即1:1.8,則說明它的光圈全打開時對應的F值是1.8,說明它的相對口徑比較大。對於鏡頭來說,相對口徑越大,它的價格一般也越高,比如佳能焦距50mm的標準頭,F1.8的價格為六七百元,F1.4的價格為兩千多元,而F1.2的價格要在萬元以上,同為50mm的標準頭,因相對口徑的不同,而價格相差竟如此之多。

3. 快門快門速度是以秒為單位,用快門開與闔之間的時間間隔來衡量的,也就是快門允許光線通過光圈的時間長短,或曝光的時間長短,常用一個分數來表示,常用快門從慢到快大致有:B、30(單位是秒",以下省略)、15、8、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或更高速。其中的B表示手動決定曝光時間,一般稱為B門。通常搭配快門線使用。在快門速度標示上,有時使用簡化方式,如:1/250就標示為250。一般相機上,快門設定往往還有1/3級或1/2級的設定,以方便使用者作細微調整。快門的選擇往往要看被拍攝主體的運動狀態。主體是靜止的,快門可以慢一些,主體是動的,快門就要快一些,否則主體可能模糊。但有時候使用不太快的快門,拍攝運動的主體,是為了表現和強調動感,那就屬於藝術表現的問題而非技術問題了。手持相機拍照的時候,快門速度不能太低,一般說來,低於1/60的快門速度就要慎用。如果快門過慢,因手持不穩,可能造成成像模糊。這也是要使用三腳架的主要原因。過去,在使用135相機的時候,有一個所謂安全快門速度,即用鏡頭焦距的倒數來決定手持拍照的最低快門速度。如使用35mm焦距的廣角鏡頭,可以使用的最低快門速度可達1/35,而若使用200mm焦距的長焦鏡頭,最低速度至少要1/200。這一安全快門速度,還是對有些基礎的攝影者而言的,對於初學者,恐怕比這個速度還要快一些才安全。這一方法也說明廣角鏡頭對輕微晃動的敏感性不強,而長焦鏡頭則對晃動很敏感。所以使用長焦鏡頭時,要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

二、曝光量與正確曝光 1.曝光量:一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決定著拍照時的曝光量。因此,往往把光圈與快門的組合稱為曝光量。相同的曝光量,可以由不同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形成。比如說如果光圈小一些,進光量少了,那麼可以讓快門慢一些,讓曝光的時間長一點,從而保持總體曝光量不變。 2.正確曝光:在拍照條件,在一定的感光度下,可以保證圖像質量的最佳曝光量,就是正確曝光量,也稱正確曝光。一定感光度下的正確曝光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不是唯一的。如果拍攝時的光線比較充足,拍攝的主體是靜止的,在ISO100-200的感光度下,一般可以用F8或F11的光圈和1/125的快門組合,大體上是接近正確的。如果光線偏暗,可以適當加大光圈,比如用5.6或4,光線再暗,可能不僅要加大光圈,還要使用慢一些的快門,以加大曝光量。所以,在光線較暗的場合拍照,往往要使用三腳架。對於上面所說光圈F8,快門速度為1/125秒的正確曝光,若改用光圈F5.6,快門速度為1/250,從曝光的角度說,它也是正確的曝光組合之一。一般說來,光圈開大一級,快門速度增快一級,曝光量應該能保持不變。如果光圈過大,或曝光時間過長,使得曝光量超過正確曝光量,便造成曝光過度,照片往往整體偏亮,或偏白,對比度偏低,顏色也不夠鮮艷,感覺比較蒼白、霧蒙蒙的。相反的情況,還可能造成曝光不足,照片整體偏暗,畫面渾濁,有時對比過大,局部細節不清。正確曝光是拍照成功的技術保證,現在的照相機,這一問題也都由照相機通過技術而自動解決了。關於單反相機的自動測光,後文還有介紹。照相機的自動模式,是由照相機根據拍攝的光線條件來自動決定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以確保實現正確曝光。照相機的光圈優先模式(A模式),是由拍照者自己來確定光圈,而讓照相機來自動決定快門,從而保證正確曝光。由於光圈會影響照片的景深,所以,光圈優先一般用於滿足景深需要的場合。關於景深,下面還有詳細解釋。快門優先模式(T模式)則是由拍照者自己來確定快門,而讓照相機來自動決定光圈,從而保證正確曝光。快門優先模式一般用於滿足運動主體拍攝的需要,根據主體運動的快慢,確定一個快門速度,讓照相機來決定光圈已達到正確曝光。

三、景深 1.景深:雖然可以用不同的光圈與快門的組合,來實現正確曝光,但不同的組合所拍攝出來的照片效果是很不同的。這就是攝影的妙處之一,攝影之所以成為藝術,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樂趣,與此有很大關係。不同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對照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景深上。所謂景深是可以清楚成像的距離範圍。也就是說拍照時從相機鏡頭到無窮遠的範圍中,並非都能清晰成像。我們可以通過對焦,使得拍攝主體很清晰(又稱為合焦,關於對焦,另文介紹),但在清晰(合焦)的主體的前方和後方,就不可能全是清晰的,只能在一定範圍內是清晰的,在該範圍之外便模糊了。這個合焦的主體前後可以保持清晰的距離稱為景深。 2.光圈對景深的影響:對一定鏡頭的一定焦距而言,景深主要由光圈來決定。光圈越大,即F值越小,景深則越短;反之,光圈越小,即F值越大,則景深越長。換句話說,大光圈的景深短,也就是主體前後的清晰範圍較短,反之,小光圈的景深長,也就是主體前後的清晰範圍較長。舉例說,如果想拍攝背景虛化(即模糊)的人像或花草,那一定要用大光圈的正確曝光組合,即選F值小的光圈。而要拍攝風景,希望遠近都清晰,那就一定要小光圈的正確曝光組合,選擇F值大的光圈。當然這還要受到鏡頭焦距的限制。 3.鏡頭焦距對景深的影響:以上說的只是對於確定鏡頭的確定焦距而言,鏡頭的焦距對於景深是有很大影響的。焦距越短(比如廣角鏡頭),景深越長;焦距越長(比如長焦鏡頭),景深就越短。所以,如果用焦距較短的鏡頭,如廣角鏡頭或帶廣角的變焦鏡頭的廣角段,即使把光圈開到最大,也很難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因為焦距短時景深長。這時要用焦距稍長的鏡頭,因此80mm的鏡頭用於拍照人像是非常合適的。相反如果用焦距很長的遠攝鏡頭或帶長焦的變焦鏡頭的長焦段,即使把光圈開的很小,也較難拍出景深很長,前後都清晰的照片來,只能在主體前後的較短範圍內是清晰的。 4.合焦主體距離相機遠近對景深的影響:合焦的主體離相機越近,景深越小,反之,合焦的主體離相機越遠,景深越大。 5.前景深與後景深的不同:合焦主體前的景深稱前景深,主體後的景深稱後景深,前後景深之和就是景深。前後景深是不對稱的,前景深較短,後景深較長,後景深大於前景深。 6.鏡頭上的景深表,在鏡頭上一般會給出一個景深表,老鏡頭的景深表倒還比較好用,但現在出的新鏡頭,景深表放在一個透明小窗口裡,小得很,看不太清楚,只能很粗略的估計,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7.相機上的景深預測:現在的相機一般都有景深預測按鈕,讓你從取景器中可以觀察到你選擇的光圈在拍攝時實際的景深狀況,但一般不很明顯,參考意義不大,一般都實拍出來看。

四、感光度以上談曝光量和正確曝光,主要說的是光圈與快門這兩個要素對曝光的影響,實際上影響正確曝光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感光度。所以,決定正確曝光有三個因素:光圈、快門和感光度。以上所討論的正確曝光都是基於一定感光度下的情況。為了敘述上的方便,把感光度單獨分出來討論。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是描述其感光速度的一個量值。使用過膠片的愛好者可能還記得,我們早期用的膠捲,在包裝盒上往往標明定數,如「21定」等等,那就是感光度。後來採用國際標準,舊標準的21定感光度相當於ISO100。當時很少使用其他感光度的膠捲,因為高感光度的膠片比較貴,所以,常見到膠捲上標有ISO100的字樣。高感光度意味著在較暗條件下,低感光度膠捲可能曝光不足的光圈快門組合也能得到正確曝光,所以,光線條件不好的場合,或需要快速拍照的場合,都可以用高感光度較方便地獲得正確曝光。當時一般攝影愛好者,都非常渴望得到高感光度的膠捲。後來才逐漸知道,使用高感光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不適當的高感光度可以造成噪點增加,反而破壞成像質量。在數碼攝影時代,獲得高感光度簡直太方便了,只需要在相機上設置一下就可以了。在全自動的情況下,照相機可以根據條件和要求替你計算和設定最佳的感光度。有些高級相機的感光度可以高達五六千,甚至更高。雖然高感光度可能造成噪點的增加,使得成像質量變粗糙,有顆粒感,但在某些情況下,適當提高感光度,還是必要的,可以提高成像質量,可以提高相機在惡劣條件下的適應性。而且現在的一些比較高級的相機,通過計算可以非常準確地在可控制噪點的前提下適當提高感光度,還有的相機有專門的降噪設置,使得光線很暗或快門很快的條件下,也能拍出質量非常高的照片。現在數碼單反相機都有設置感光度的按鈕或菜單選項,因此,在有些情況下,可以主動設置較高的感光度,以獲得最佳效果。比如較晴朗的天氣,可以用ISO100-200的感光度,多雲或傍晚的環境,可以使用ISO400-800的感光度,在較暗的環境下,甚至可以使用更高的感光度。因為主體運動而使用較快快門的情況,也可以嘗試使用高感光度拍攝,這樣不必改變光圈,從而不影響景深。但通常情況下,特別是對於初學者,可以把感光度設置為自動,也就是說把感光度的設置交由照相機根據具體情況去自動完成。
推薦閱讀:

自動感光度ISO的一些妙用攝影小技巧,get新技能!
了解攝影中的ISO感光度
正確曝光!細說感光度及應對弱光的方法-1
如何用最簡單的工具和藥劑自製攝影膠片或攝影玻璃板?
如何根據環境光線來設置合適的感光度

TAG:攝影 | 數碼 | 光圈 | 感光 | 快門 | 單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