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前後的毛主席與蔣介石

80年前的今夜,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事變發生後,引起了國內外形勢的一系列變化,吹響了全民族抗戰的號角。

「七七」作為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之一,在其爆發前後,毛澤東是如何積極抗戰的?蔣介石的態度又發生了哪些轉變?下面,小紅果帶果粉兒們深入了解。

01

毛澤東領導積極抗戰,團結中國部隊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國內局勢十分緊張。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在陝西召開瓦窯堡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等十餘人出席。會議上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政治策略問題,更主要的是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為黨領導人民迎接偉大的抗日戰爭奠定了政治基礎。

同時,在國難日深的情況下,毛澤東表示,紅軍願意在國民黨停止進攻蘇區、保障民眾民主權利、武裝民眾保衛中國三個條件下,與中國的任何部隊協作,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七七事變」發生當日,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就得到了消息。那晚,《新中華報》編輯左漠野等人抄收到中央社關於日本軍隊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的幾條消息。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廖承志當即吩咐《新中華報》主編向仲華和左漠野兩人把這幾條消息立即送給毛主席看,時間大約是晚上11點鐘。

毛澤東看了電訊稿後,就要秘書拿來一張地圖,鋪在桌子上,用一個放大鏡低頭細看,邊看邊自言自語地說:盧溝曉月。看完地圖,毛澤東對向仲華說:你們今晚要繼續抄收這方面的消息,不要遺漏,有什麼消息,隨時送來給我看。

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全文

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抵抗日寇的侵略。同一天,毛澤東與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又共同發表了《紅軍將領為日寇進攻華北致蔣委員長電》,要求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還是這一天,毛澤東與朱德等致電在前線指揮戰鬥的國民黨二十九軍將士,請他們策勵全軍,為保衛平津而戰,為保衛華北而戰!紅軍戰士準備隨時調動,追隨貴軍與日寇決一死戰!

7月11日,毛澤東與朱德致電彭德懷、任弼時、鄧小平,指出:已向蔣介石交涉,紅軍調赴河北應戰,同時提出,紅軍大學增加抗日課程,學員也準備派出。

1937年7月13日,毛澤東在延安號召共產黨員及抗日革命者隨時到抗日前線去。

7月18日,延安民眾舉行援助平津抗戰大會,毛澤東出席大會並報告盧溝橋事件的經過及最近情況。到會者數千人舉行了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示威遊行。

7月23日,為闡明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的方針、辦法和前途,反對國民黨片面抗戰的方針、辦法和前途,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毛澤東寫了《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7月26日在《解放》周刊上發表。

日寇鐵蹄踏上盧溝橋

02

蔣介石不得不接受聯合抗日方針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鑒於新形勢,毛澤東提出了停止一切內戰,全國武裝不分紅白,一致抗日;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等五點意見,同意與國民黨「磋商大計」。但蔣介石因顧慮中日兩國國力、軍力相差懸殊,沒有接受五點意見,談判未果。

此前,蔣介石對日極力「忍讓」,「力避衝突」,同時又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繼續「剿共」。熟料,日本侵華政策既定,亡我之心不死,繼九一八事變後,於1935年又悍然發動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陷入危急之中。

1936年上半年,日本侵略勢力步步深入華北。面對日軍侵略行動的升級,蔣介石不得不開始調整其國內外政策,一方面打算利用蘇聯牽制日本,另一方面,試圖調整與中共的關係。

在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上他表態:「假如有人強迫我們承認偽國等損害領土、主權的時候,就是我們不能容忍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後犧牲的時候」,並召開國防會議,商議局部對日作戰計劃。

針對蔣介石對日態度的轉變,毛澤東在致王以哲的信件中稱「實為近可喜之現象」。但由於在政權、軍隊、根據地等根本問題上未能完全達成協議,直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12.25),國共雙方結束了內戰,卻仍未能建立起統一戰線。

七七事變戰爭場面(油畫)

「七七事變」爆發後,蔣介石於次日得到確報。但是,經歷過1935年那場心驚肉跳的華北事變之後,平津地區發生過太多大大小小類似的衝突,蔣介石已多少有些見慣不怪,故一時間亦未感到特別緊張。他在當天的日記中推測道:「彼將乘我準備未完時,逼我屈服乎?抑將與宋哲元之為難乎?迫使華北獨立乎?」

在蔣介石看來,此一事變最為嚴重的後果,就是日本可能乘機割占華北,或以武力促成華北特殊國的建立。基於他在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上對「最後關頭」一說所做的解釋,面對日本侵略勢力步步深入華北,支持偽蒙軍向綏東、綏北逼進,華北逐漸走上偽滿洲國的危及局勢,蔣介石不能不開始考慮要不要應戰的問題。

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演講

日本的強硬姿態一再刺激蔣介石,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演講,稱「盧溝橋事件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標誌著國民政府對日方針的根本性轉變。

在蔣介石對日方針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全國各黨派、社會各界紛紛表達支持抗戰之決心。在國內外的壓力之下,蔣介石終於9月23日發表正式講話,希望與中共合作。至此,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走上團結抗戰的道路。

回顧歷史,不僅促使我們緬懷保家衛國的英雄先烈,也提醒我們以史為鑒,勿忘國恥,加強團結,只有民族團結才能抵禦強敵;只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和平崛起,贏得世界尊重。

文 | 人民網(有改動)

圖 | 網路

文中內容與觀點不代表本頭條號立場


推薦閱讀:

勿忘國恥牢記使命 「七七事變」76周年日本,盧溝橋,中國,軍國主義,盧溝橋事變
血祭盧溝橋——七七事變(2)
請回答1937.7.7
「七七事變」前中日兩國軍力如何懸殊?
歷史上的7月7日,七七事變

TAG:七七事變 | 蔣介石 | 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