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基本技法
圖1-1 立桿法
圖1-2 立桿法
圖1-3 立桿法
圖1-4 立桿法再說分枝。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四枝」亦稱「四歧」,即畫樹枝時要從左、右、前、後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株樹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由於樹木的種類不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也多種多樣,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它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即「鹿角法」與「蟹爪法」。「鹿角法」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條下屈,如蟹爪(也稱雀爪、鷹爪),棗、柿、盤槐大體屬於這一類。當然,在自然界中,各種樹木的枝條,無論是上挺的還是下屈的,其中又有千差萬別。我們要多畫枯樹寫生,研究各種枝的特徵,以豐富畫樹枝的方法。(圖2)
圖2-1 分枝法
圖2-2 分枝法
圖2-3 分枝法畫樹枝較困難的是交叉穿插,既要變化豐富,又要活而不亂。樹枝的穿插也離不開上編講過的構圖規律;一要充分運用「不等邊三角形原側」。村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髮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的原則,一株樹也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才有風致。(圖3)
圖3 枝的穿插
圖4 畫枝忌病畫樹枝要用中鋒,才能表現出枝條的挺拔圓勁和富有彈性。運筆要筆筆送到,切忌挑、甩、踢、頓,避免出現釘頭、楔鑿,或枝大於乾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濃,後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圖4)最後談談露根法。老樹年久,雨水沖刷,常使根部外露。土層厚者,根部外露少,如壘如拳,增加了樹形的變化。生於石上、岩邊者,根部不僅外露多,而且屈折盤繞,如龍如蛇,給人以特殊的美感。畫樹根宜用逆鋒枯筆,使之具有毛辣蒼勁之趣。(圖5)
圖5-1 露根法
圖5-2 露根法點葉法中國山水畫家根據自然界種種樹葉的形態,並根據遠看、近看、繞著看等不同角度觀察所得,將二者綜合、概括、提煉,形成了程式化的畫樹葉的方法,於是出現了「介字點」、「胡椒點」、「平頭點」、「松葉點」、「藻絲點」等點葉法。這些點葉法是前輩畫家聰明才智和經驗的結晶,程式化的方法為後人畫樹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我們不能把它看得過死,除了畫時要靈活運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會,創造新的表現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前人創造的點葉法多達28種。儘管葉形紛繁,但從用筆上看,點葉形式不外圓、尖、橫、直四種,學畫者可以執筒馭繁,舉一反三,如此,則點葉法不難掌握。現將常用點葉法分別列舉如下:(圖6)
圖6-1 點葉法
圖6-2 點葉法
圖6-3 點葉法
圖6-4 點葉法 【屬圓筆型的】(1)胡椒點為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摧紙面,迅速提起,有節奏地點下去。從墨色的濃淡中求得變化。(2)梅花點與鼠足點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狀如梅花或鼠足,然後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3)細於胡椒點的稱怕葉點。(4)由三點組成一個小單位稱攢三點;五點組成一個小單位的稱聚五點,合而用之者稱攢三聚五點。【屬尖筆型的】(1)松葉點由八、丸筆或更多的筆劃,組成上仰的扇形小單位,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後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需注意濃淡的變化。(2)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可有兩種畫法:一種落筆輕,收筆重,畫樟樹、捕木等就採用這種點法;一種落筆重,收筆輕,如竹葉畫法,要有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3)仰頭點與垂頭點為上仰或下俯的弧形短線,下筆收筆都輕,中間略重。筆劃之間要參差交疊;富於變化,不能整齊排列。(4)椿葉點用於表示羽狀複葉,可由五、六片以上羽狀複葉,作星形放射以組成一個單位。先畫羽梗,向四周參差分布,再點羽梗兩邊的小葉片。【屬橫筆型的】(1)平頭點為水平短墨線,用側鋒卧筆畫出。為了避免筆線的尖鋒外露,下筆時可略帶逆鋒,使筆跡有鈍拙之趣。筆線排列須參差不齊,並有墨的變化。(2)大混點與小混點為橢圓形墨點,用筆與平頭點相同,只是筆頭含水要多,落筆紙上稍作停留,使產生自然的墨暈。點形肥大的為大混點,略小的為小混點,常用以表現雨中揪密的樹葉。宜用羊毫筆畫,筆頭上蓄水多些。【屬直筆型的】(1)垂葉點為垂直短線。畫時注意藏鋒,注意排列須參差不齊,墨色要有變化。(2)尖頭點比垂葉點短,用墨上輕下重,常用以點苔。(3)垂絲點比垂葉點長,落筆上重下輕,可參以顫筆、枯筆,使之虛靈有致。其他還有種種變法,如混點一般是水平排列的,但也可豎直排列,稱為「直筆混點」;而梧桐點,則是小混點按個字點的排列方法組成;畫水草可用垂葉點作較整齊的橫行排列,用筆上輕下重,也可用垂頭點側成斜式作橫行排列,下筆重,收筆輕。總之,任何錶現方法都是畫家從藝術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學畫者要尊重前人的創造,但不要受陳法的拘禁,只有推陳出新,才能有所創造。夾葉法懂得點葉法的組織排列規律,再學夾葉法就比較容易了,因為有一些點葉如用雙鉤法畫出,就是夾葉。但夾葉法仍有它自身的規律、雖然名目繁多,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型。【屬尖筆型的】這類夾葉的畫法,是根據各種樹葉的形狀特徵,把它變化為簡單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圓形、菱形及這幾種形狀的組合,具有象徵意味,有濃厚的裝飾風格。【寫實型】即按自然界中,某些樹葉的形狀,如實地勾勒描繪矽矚梧桐葉、槐葉、棕葉等。畫夾葉,勾線要靈活,要有層次,力戒平板獃滯。應根據畫面的不同風格,或粗,或細,或巧,或拙,要與整個畫風協調一致。夾葉法在寫意山水中多敷淡彩,在工整的山水畫中常填重彩。重彩設色要注意把顏色點在勾線中間的空白處,不要把墨線蓋掉,重色填好後,再用淡色在未填到的空隙處染一染,使色彩連成一片,不至有破碎之感。夾葉設色常用石青、石綠、藤黃、襪砂、儲石等,可根據季節與氣候的不同選用。(圖7)
圖7-1 夾葉法
圖7-2 夾葉法幾種特殊樹木的畫法1、松樹(圖8)「松樹在山水畫中有著特殊地位。一是它的樹形變化多,或參天聳立,上接霄漢;或懸崖側掛,下探幽谷,或虯枝屈曲,盤繞多姿;或銅皮鐵干,挺拔勁健,極具形式美價值。二是它具有「歲寒不調」的氣質,被人們視為高尚節操的象徵,所以歷代山水畫家多喜畫松。荊浩的《筆法記》,用很大的篇幅來闡述畫松的問題,而且熱情洋溢地賦詩讚日:「不調不容,惟彼貞松。勢高而險,屈節以恭。葉張翠蓋,枝盤赤龍。下有蔓草,幽陰蒙茸。如何得生,勢近雲峰。仰其擺干,愜舉千重。巍巍溪中,翠暈煙籠。奇枝倒掛,徘徊變通。下接凡木,和而不同。以貴詩賦,君子之風。風清匪歇,幽音凝空。」這段文字把松樹的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不禁使人油然而生畫松之情。畫松先立干、分枝。雖然松的枝幹變化多端,但可歸納為基本的兩種:一種是生長在土質上的,多高大直立,立於時要表現它參天拔地的氣概。另一種是生長在薄土上的,分枝多向下愜,即枝與干交接處的內角為鈍角。畫枝條要挺勁。上端的枝條常作「之」字曲折,可剛中見柔,增加它炯娜的姿態。小核多向上踢,用以承托松葉。故松葉應畫在小枝上端,以免濃密的松葉掩蓋枝條優美的姿態。畫松葉的樣式很多,除照前述把松葉點畫成扇形以外,還可畫成松針向四周放射的扁圓形,也可畫成松針沿穗柄兩邊參差排列的穗形。畫雪松,則在扁圓形四周露在針對、的尖端。中心留作空白。松針的墨線,可粗可細,可長可短,要根據不同的繪畫風格而定,求其與整個畫面協調統一。無論哪種松葉,其組織方式一般作「品」字形排列。一株樹或一群樹的松樹要有濃有淡,以表現豐富的層次,一般用近濃遠淡的方法表示。但現代一些山水畫家,吸取了西畫的逆光原理,把近層的樹葉頂部畫得很淡,而遠層樹葉卻畫得很濃,、以濃托淡,別繞風趣。這說明畫法是在發展的,只要符合於自然的真實,怎麼畫都可以。寫意山水的松葉,多用破筆畫出;遠處山頭的遠松,則約略取其輪廓的大致形態,用簡筆畫成。
圖8-1 畫松法
圖8-2 畫松法
圖8-3 畫松法2、柳樹(圖9)柳樹也是山水畫家喜畫的特殊樹種,或酋子湖邊,垂條拂水;或錢塘江畔,綠葉籠無論什麼季節,什麼氣候,柳樹都以其裊娜的體態,綽約的風姿,為畫面增添神但是要畫好柳樹卻非易事,古人說:,畫樹難畫柳」,其難處在於柳樹的垂條是由長的墨線組成的,要有姻熟運筆能力,畫出的細線才能柔而不弱,秀而挺勁,富有生氣。柳條的組織結構,可按「人」字形遞加,雖有千條萬條,條條都由枝上生出;雖有穿插交錯,亦能井然有序,層次清楚,切忌雜亂無章。梢頭要高低起落,參差不齊,柳條要輕盈飄拂,備見風致。畫的時候,腕下要虛靈,切忌板滯。柳條畫好後,可以點葉。點葉有兩種:一種沿垂條作「人」字、「介」字形排列,柳條須順著風向,傾往一邊;另一種用細胡椒點點出。也可不加柳葉,只畫柳條,然後用淡墨或綠色烘染。
圖9-1 畫柳法
圖9-2 畫柳法3、叢竹(圖10)叢竹,常于山水畫中出現,或點綴於庭園之中,增添清雅之趣;或襯托於籬邊屋後,益顯溪山幽靜;也可密集地畫于山間岸旁,形成一片竹海。畫竹先立竿,運筆從下向上,可以節節畫之,也可一筆畫成,立竿須注意交錯,不可過多出現呆板的平行線;根部須上下參差,以表示前後位置。竹竿上半部分枝,枝頭點葉。成竹的竹片下垂,作「個」字「介」字形,參差交疊,須注意疏密、濃淡的變化,表現出遊灑的韻味。新窒的葉片上仰,沿細枝兩側作「人」字、「個」字,交錯排列,用筆向上挑出,使之挺勁而有風致。遠處竹叢,可用平頭點、垂頭點、或細胡椒點表示,須用破筆點出,才能表現其鬆動空靈、膝隴隱約的意味。
圖10-1 叢竹法
圖10-2 叢竹法
圖10-3 叢竹法 3、叢樹(圖11)畫多株樹木聚集在一起的叢樹,不能如「布指」、「列算」,必須要有變化,才有生氣;但是「變而無法則亂」,在交柯穿插中要遵循一定法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前面構圖一章,講了山水畫構圖中的種種法則,這些法則同樣適用於處理叢樹的組織結構,多樣統一的原則,是無處不在的。畫叢樹首先要明確主客關係,奮叢樹中,須有一至二株主樹。主樹高的,客樹低而扶持:主樹低的,客樹高而揖讓;土樹在正中,客樹環繞而拱衛;主樹在邊上,客樹回頭相呼應……總之樹與樹之間要顧盼有情,穿插有序,而不是「烏合之眾」。石濤把畫樹比作畫人,須「令其反正陰陽,各自面目,參差高下,生動有致。」他介紹自己畫松柏的經驗是「其勢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騙躍排宕。」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其次,要疏密有致,濃淡得宜。「多株樹木聚集在一起,枝繁葉茂,景容易犯密塞的毛病,必須十分注意疏的處理。黃賓虹說:「雜樹宜參差,但須亂而不亂,不齊而又齊,筆應有枯有濕,點須密中求疏,疏中求密。」這樣才能達到「疏處不是空虛,一無長物,還得有景;密不通風,還得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處理疏密,一是通過筆線,點線密集處是密:稀少處就疏了;二是通過墨色,在枝葉繁茂處,墨色濃黑是密,墨色淡薄就顯得疏了。再次,要注意樹梢與樹根的排列。樹梢的外輪廓線,須高低不平,有如連綿山嶺趄伏有勢。畫樹根須參差不齊,低的在前,高的在後,以表示前後不同的空間位置。
圖11 叢樹法山 石 法皴 法前面說過,荊浩曾經批評「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後來,清人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解釋說:「蓋有筆而無墨者,非真無墨也,是皴染少,石之輪廓顯露,樹之枝幹枯澀,望之似乎無墨,所謂骨勝肉也。有墨而無筆者,非真無筆也,是勾石之輪廓,畫樹之干本,落筆涉輕,而烘染過度,遂至掩其筆,損其真也,觀之似乎無筆,所謂肉勝骨也。」可見效法是十分重要的,「過」與「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學山水畫,畫好皴法是一個重要課題。那麼,皴法是從哪裡來的呢?石濤說:「筆之於鼓也,開生面也;山之為形萬狀,則其開面非一端。」意思是說,畫家筆下的皴法,是為了表現山峰的面貌;但是山的形狀千變萬化,所以表現方法就不止一種。這叫做「峰與皴合,皴自峰生。」各種各樣的皴法,是畫家根據山峰不同的形與質而創造出來的。學習各種披法可使初學者掌握如何表現山石的基本方法,為寫生與創作打下基礎,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在「師造化」中去創造新的表現方法。現介紹幾種常見的皴法:【扳麻皴】由參差鬆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並用,注意濃淡乾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披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質疏鬆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不裝巧趣,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圖1)
圖1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圖2 馬遠《踏歌圖》【斧劈皴】即唐李思訓所創之勾聽方法,筆線遭勁,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皺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披用於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披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圖2)【雨點皴】亦叫豆瓣披,為長點形的短促筆觸,常用中鋒稍間以側鋒畫出。它能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在畫史上運用雨點披的成功範例是北宋范寬,他的皺法被人稱為「槍筆」,他的山水具有「峰巒渾厚,勢狀雄厚今的獨特風格。(圖3)
圖3 范寬《雪山蕭寺圖》
圖4 郭熙《窠石平遠圖》【雲頭皴】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這種效法創自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的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獨步一時」。(圖4)【折帶皴】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岩的結構。「元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圖5)
圖5 倪雲林《漁庄秋霽圖》
圖6 王蒙《春山讀書圖》【解索皴】是披麻皴的變法,行筆屈曲密集,如解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說他是「用古篆隸法雜入皴中,如金鑽摟石,鶴嘴劃沙。」故「尖而不稚,勁而不板,圓而不成毛團,方而不露圭角。」可見王蒙的解索皴是筆筆中鋒,寓剛於柔的,難怪倪雲林稱讚道:「叔明(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畫成疲軟的亂麻團,就是失敗。(圖6)【荷葉皴】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當你遠望黃山的蓮花、蓮芯二峰時,可以看到偷葉效在自
推薦閱讀:
※著名國畫家——李雙林
※國畫入門丨燕子寫意畫法圖解
※郭學忠國畫
※國畫山水「萬山紅遍」之 李可染
※國畫魅力:當代名家青綠山水畫精品賞析
TAG: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