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灸治療泄瀉

針灸治療泄瀉

【概說】

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一種疾病。其病變主要在脾、胃與大、小腸,臨床上根據發病情況及病程長短,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泄瀉多因內傷飲食,外受寒濕,以致傳導功能失調;或因夏秋感受濕熱所致。慢性泄瀉多因脾腎陽虛,運會失常所致。

泄瀉多見於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過敏性結腸炎、腸結核、神經官能性腹瀉等疾病。

【病因病機】

(一)急性泄瀉

1、寒濕:寒濕侵及腸胃,脾胃升降失司,水濕下注大腸而泄瀉。

2、濕熱:夏秋季節傷於暑熱,留於腸胃,傳導失常而泄瀉。

3、傷食:暴飲暴食,或食不潔之物,或過食生冷,肥甘,致食滯中焦,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而致泄瀉。

(二)慢性泄瀉

1、脾虛:脾陽不足,運化無力,水濕內停,留於腸胃而成泄瀉。

2、腎虛:腎陽不足,無以溫化,水濕內停而作泄瀉。

【辨證治療】

(一)急性泄瀉

1、寒濕

主證:泄瀉清稀,腹痛腸鳴,喜溫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脈多沉遲。

2、濕熱

主證:腹痛即瀉,瀉下黃糜熱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兼身熱,口渴等症,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3、飲食所傷

主證:瀉下糞便臭如敗卵,腹痛腸鳴,瀉後痛減,脘腹痞滿,噯氣不欲食,舌苔垢濁,脈象滑數或弦。

治法:取足陽明經穴為主。寒濕證針灸並用(或膈姜灸)以溫中利濕;濕熱證針刺用瀉法,以清熱利濕;飲食所傷,針刺用瀉法,以調中消導。

處方:天樞足三里

隨證配穴:寒濕:加中脘、關元;濕熱;曲池、陰陵泉;飲食所傷:內關、梁門。

方義:天樞為大腸募穴,可調整大腸的傳導功能;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可通調胃腑氣機;針灸中脘、關元可溫中散寒祛濕濁以止瀉;曲池清陽明之熱,陽陵泉利小便以除濕,二穴合用以清腸胃之熱治濕熱之泄瀉;飲食所傷針內關通調三焦氣機,梁門以消食導滯,二穴共收調中消導之效。

(二)慢性泄瀉

1、脾虛

主證:大便溏薄,甚則完谷不化,不思飲食,食後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炎苔白。脈弱無力。

2、腎虛

主證:每天黎明之前即瀉,腸鳴腹痛,瀉後則安、腹部涼,時有腹脹,下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取任脈、及脾胃經穴為主。針用補法及灸法,以溫補脾腎,固腸止瀉。

處方: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地機

隨證配穴:脾虛:脾俞、太白;腎虛:腎俞、太溪。

方義:中脘腑會,又為胃之募穴,健有調腸止瀉;天樞大腸募穴,調腸以止瀉;關元溫腎,足三里健胃,地機健脾,三穴共收溫中散寒止瀉之效;脾陽虛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溫陽,腎虛加腎俞、太溪以溫腎止瀉。

【其它療法】

1、耳針

取穴:大腸胃

方法:輕刺激留針20min。

2、拔火罐

取穴:天樞關元大腸俞小腸俞

方法:留罐10min,日二次。


推薦閱讀:

針灸快速取穴一夜通,不通你砍我
針灸特效穴歌訣
針灸學歌訣
針灸歌訣
《針灸學》_第二章 腧穴總論_中醫世家

TAG:針灸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