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要被「抗氧化」概念忽悠多久? | 較真健康
較真要點:
1抽煙、喝酒、空氣污染等因素會使人體形成「自由基」,自由基會損傷細胞和DNA。而抗氧化劑能夠減緩或阻止這種損傷。
2常見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花青素、茶多酚。不管是天然提取還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雖然檢測出來的抗氧化性很高,但目前的科學證據並不支持它們自我標榜的健康功效。
3盲目補充抗氧化劑並不見得有益健康,反而可能產生未知的健康風險。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抗氧化保健品,還有許多食品也宣稱「富含抗氧化劑」「抗氧化能力強」。宣傳得多了,許多消費者也就接受了這樣的觀念:抗氧化劑是個好東西,能夠防病治病護膚美容……
(圖片來自於網路)
抗氧化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會面臨一些「氧化壓力」,比如說抽煙、喝酒、空氣污染、紫外線等等。這些因素會導致人體內形成一些「活性氧」,或者叫「自由基」。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中也會產生一些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對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是必要的。但外界氧化壓力產生的自由基,對於人體來說就是額外的「氧化壓力」。
自由基不穩定,很容易與細胞或者DNA發生反應,通常我們說是「自由基攻擊細胞和DNA」。人體對於自由基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如果氧化壓力過大,也會造成細胞和DNA受損,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而抗氧化劑能夠與自由基發生反應生成穩定的物質,因此自由基無法再去破壞細胞和DNA。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劑從哪裡來?
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從而保護身體健康的概念看起來很合理,而且在試管里測試物質的抗氧化性並不複雜,很多物質都顯示出了很強的抗氧化性,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茶多酚……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吃蔬菜水果多的人健康狀況要好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也要低一些。而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於是抗氧化劑就被當做蔬菜水果有益健康的「功臣」。
對公眾來說,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至於到底是不是抗氧化劑的作用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但對於商家來說,抗氧化劑就成了手中的一張「王牌」。
科學研究並沒有給抗氧化劑背書
面對市場上火熱的「抗氧化劑」產品,科學界也做了許多研究去驗證這些抗氧化劑的功效。然而結果讓保健品商人們很失望,所以他們只能對那些研究視而不見,而只挑選一些似是而非的研究,再進行演繹來支持他們的主張。2009年2月出版的《臨床營養》(Clinical Nutrition))上有一篇綜述,總結了22項公開發表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總參與人數多達十幾萬,結論是不支持「抗氧化劑防止冠狀動脈硬化」的說法。2007年2月,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一篇綜述,對總共涉及23萬多人的68項研究進行總結,結果是:幾種常見的抗氧化劑(維生素A、E和b-胡蘿蔔素)對於死亡率沒有影響;如果剔除那些質量不高的研究,只對47項總計18萬多人參與的高質量研究進行分析,這幾種抗氧化劑甚至小幅度增加了死亡率。康奈爾大學也發表了一些研究,通過基因技術讓動物體內的抗氧化劑硒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量表達,結果過多的抗氧化劑對於糖尿病反倒產生了負面影響。
這些研究說明:盲目補充抗氧化劑並不見得有益健康,反而可能產生未知的健康風險。
花青素的保健功效也並不確定
花青素是市場上號召力極高的一種抗氧化劑,對它的研究也很豐富。在試管試驗或者細胞實驗中,花青素的確展示了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在體外培養的癌細胞中,花青素也顯示了很強的抑制作用。針對老鼠等實驗動物人工誘導產生的腫瘤,花青素也顯示了一定的抗性。但是,迄今為止,它是否對人體有效仍然缺乏相應的證據。
在義大利進行過一些「病例-對照」研究,把上千例癌症病人的飲食情況與其他方面情況相似但是沒有得病的「對照」案例進行比較,花青素等藍紫色蔬菜中的「有效成分」並沒有顯示出「抗癌功效」。有的學者認為,雖然花青素在試驗中有很強的抗氧化性,但吃到人體內之後就很難發生作用。
應該如何看待「抗氧化」呢?
補充抗氧化劑有利健康,更像是為了解釋蔬菜水果等食品對健康的積極作用而提出的一種假說。迄今為止,直接補充抗氧化劑的臨床試驗基本上都不支持它們的功效。對於公眾來說,有價值的結論是:
1、 蔬菜、水果、茶、黑咖啡等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飲料有利健康,這種積極作用是抗氧化劑還是其他成分帶來的並不重要,我們攝入的是整體的食物而不是其中的某些成分。
2、 不管是天然提取還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雖然檢測出來的抗氧化性很高,但目前的科學證據並不支持它們自我標榜的健康功效。
推薦閱讀: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三陰三陽」的概念可能寓於先天八卦
※翟學偉:個人地位:一個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有哪些不學習就毫無概念的學科?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第8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