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窯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DM

北宋官窯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1988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將收存的宋代官窯器(北宋官窯、南宋修內司窯和南宋郊壇下窯)143件向公眾展出,這些藏品,大都是清三代時收進宮中,展曬於世,慰為大觀。

001.北宋官窯粉青花觚高17.8cm口15cm深16.2cm足5.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2.南宋修內司官窯粉青尊高25.9cm口16.5cm足1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3.北宋官窯粉青三登方壺高12.2cm口6.7×3.8cm底10.2×7.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4.北宋官窯粉青三登方壺高11.9cm口6.5×3.7cm深10cm底6.8×9.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5.北宋官窯月白貫耳弦紋壺高14.6cm口5.2×7.8cm深13.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6.北宋官窯淺粉青弓耳扁壺高11.8cm口2cm深11.2cm足3.2×4.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7.北宋官窯粉青貫耳穿帶小方壺高8.4cm口3.3×2.4cm深7.4cm足3.2×2.5cm

027.粉青弦紋瓶(年代待考)高28.6cm口6.6cm深27.3cm底11.2cm

031.北宋官窯粉青鬲式爐高12.9cm口15.8cm深7cm

032.北宋官窯月白雙耳三足爐高16cm口30.6cm深12.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33.北宋官窯月白雙耳三足爐高6.6cm深3.7cm口9.9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34.北宋官窯天藍三足圓爐高9.1cm口10.3cm深6.9cm底9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35.南宋修內司官窯粉青簋式爐高12.7cm口17.5×19.7cm深10.9cm足15.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36.南宋郊壇下官窯灰青簋式小爐高5.2cm口7.2cm足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37.宋哥窯米色三足圓爐高8.4cm口13.2cm深6.4cm底12.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1.北宋官窯粉青花觚高17.8cm口15cm深16.2cm足5.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3.北宋官窯粉青三登方壺高12.2cm口6.7×3.8cm底10.2×7.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4.北宋官窯粉青三登方壺高11.9cm口6.5×3.7cm深10cm底6.8×9.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5.北宋官窯月白貫耳弦紋壺高14.6cm口5.2×7.8cm深13.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6.北宋官窯淺粉青弓耳扁壺高11.8cm口2cm深11.2cm足3.2×4.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07.北宋官窯粉青貫耳穿帶小方壺高8.4cm口3.3×2.4cm深7.4cm足3.2×2.5cm060.北宋官窯天青臂擱高2cm長22.5cm寬5.9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61.北宋官窯月白小水注高3.2cm面徑4.3cm底4.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44.北宋官窯天青橢圓水仙盆高7cm口23.3×16.8cm底13×19.7cm

045.北宋官窯粉青膽瓶高13.8cm口2.4cm深12.5cm足4.7cm

046.北宋官窯粉青弦紋瓶高13.9cm口2.3cm足4.6cm

047.北宋官窯粉青弦紋瓶高18.5cm口5.5cm深17.4cm足6.2cm

048.北宋官窯粉青花插高15.5cm口7.3cm深14.5cm底4.5cm

049.北宋官窯粉青花插高15.8cm口7.5cm深14.3cm底4.5cm

050.南宋修內司官窯粉青花插高17.2cm口9cm深16.4cm底6.9cm

051.南宋修內司官窯淺粉青花插高14.7cm口7.6cm深12.7cm底5.1cm

062.北宋官窯粉青筆筒高9.8cm深8.6cm口7.7cm足7.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76.北宋官窯月白八方盤高3.4cm口18.1×18.8cm足5.7×6.2cm

111.宋龍泉窯天青蓮瓣碗高8.5cm口17.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112.宋龍泉窯粉青碗高5.8cm口16.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67.北宋官窯粉青葵花式小碗高4.8cm口11.4×11.8cm足3.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068.北宋官窯粉青葵花式小碗高4.9cm口11.5×12.1cm足3.7cm

070.北宋官窯粉青梅花式杯高2.5cm口6.5cm足10.1cm

071.北宋官窯天青菱花式小碗高5.5cm口8.5×9.5cm足3.1cm

072.北宋官窯粉青蓮花式花插通高5.5cm碗高5cm口11.3cm足4.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窯特展

宋代官窯制瓷傳統的縱向傳承序列是:清涼寺汝窯 → 張公巷汝窯 → 餘姚官窯 → 內窯 → 續窯 → 郊壇下官窯。

宋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窯器》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這是有關「官窯」的最早記載。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當時的京師即東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支持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本人且從第三種說法。

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且呈黑色,釉為淡青色,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不同於南宋官窯和汝窯及龍泉窯瓷器,它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名震天下的中國陶瓷發展到宋代已到了鼎盛時期,蜚聲中外的北宋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更是爭奇鬥豔,各領風騷,其中由官窯燒造的貢御瓷器更是工藝先進,製作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所謂官窯是指由朝廷直接監製的官辦窯場,專門生產御用瓷器。在北宋五大名窯中,其它四窯皆是由民窯發展到一定程度再由朝廷派官監造貢瓷,惟獨官窯一開始便為朝廷所建,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頗為輝煌的時期,晚期的宋徽宗藝術才華橫溢,不僅擅長筆墨書畫,而且是一位好古成癖的文物鑒賞家。追新求異的宋徽宗廢棄派官監製貢瓷的慣例,調集能工巧匠自建窯燒制御用瓷器,一個震古爍今、彰顯尊貴奢華與皇室風範的新瓷種誕生了。據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記載,北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朝廷在沛京設置官窯,燒造瓷器,名曰官窯。

北宋官窯將精美絕倫的汝官瓷技藝與典雅莊重的宮廷藝術融合一體,其造型多取自古青銅器,蒼古幽雅,氣度不凡:其釉色潤美似玉,開片粼粼如波,加之「紫日鐵足」的典型特徵,北宋官瓷達到了我國青瓷燒造史上的又一高峰,許是其釉色和「蒼天」之色相似,官瓷尤為歷代皇帝所推崇和喜愛。清乾隆皇帝曾為官瓷作詩曰:「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已抓,色自粉青混火器,紋猶蟮血裂冰膚。」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1125年金兵攻陷懷京,北宋滅亡,官窯也隨之被毀,作為一代名瓷的北宋官窯僅僅存世18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所制器物只供朝廷使用,嚴禁流入民間,故北宋官瓷存世極為稀少,成為陶瓷界注目的熱點和博物館爭相收藏的寶物。

而隨著北宋官窯的停燒,有關北宋官瓷的謎團也像這神秘的器物一樣,或理入地下,或湮滅人間……

  北宋官瓷鑒賞

  一、北宋官窯的緣起:北宋官窯是宋代著名瓷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乃宋徽宗因不滿於當時現有貢御瓷器的瑕疵和缺缺陷,引入汝瓷及開封東窯等窯口窯系的製作精華,在東京汴梁,即今河南開封,按照自己的設計、親自指揮燒制和創製的巔峰之瓷,其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國有」窯口,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

  二、北宋官窯創建時間:北宋官窯大約創建於我國北宋政和年間,南宋學者宋人葉寘在其《坦齋筆衡》中道:「政和間,京師(今河南開封)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另一學者顧文薦在其《負暄雜錄》中也有關於「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的記載。

  三、官窯定義:窯口乃朝廷舉國家之力投資的「國有」企業,其生產關係為:「朝廷置窯、內府制樣、民匠造器、兵士供役」,所燒產品唯供朝廷使用,不在市場流通,罕珍和稀有,常人難以見到,更遑論什麼民間收藏了,一如清代學者陳瀏在其《陶雅》一書中所言:「宋官窯者絕不經見,世人罕能識之者。」

  四、北宋官瓷的器形:北宋官瓷當時作為國家禮器的創製,其造型通常以仿青銅器為主,是當年宋徽宗「新成禮器」 的一部分,以徽宗詔敕編纂的《宣和博古圖》為造型藍本,也即依「名古器」為造型依據,作品件件有典,稟賦深義,加上徽宗本人藝術王者的身份和愛好,故北宋官瓷作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禮器,主要為朝廷所用,代表作品有瓶、尊、鼎、爐、觚、盤等器形;二是文房用具,此與徽宗個人的喜愛密切相關,也主要供徽宗個人使用,代表作品主要為「文房四寶」,其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系列,主要在於北宋官瓷筆洗的造型千變萬化,計有直口、荷口、葵口、壽桃、弦紋、獸頭、獸耳等多種樣式,器形可謂琳琅滿目,無有窮盡,充分體現了徽宗的文化智慧和創造。

  五、北宋官瓷的釉色:北宋官瓷對釉色的追求與完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其釉質肥厚,瓷無修飾,主要以釉色之美、紋裂之俏,去追求藝術上至高至上的大境界。常見有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黃等釉色,且以粉青為上。明學者高濂在其《燕閑清賞箋》中言:「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清光緒三十四年開始編篡,兼收百科,重在溯源的《辭源》第二冊「官窯」欄也道:「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北宋大觀間京師置窯燒瓷。胎骨有白、灰、紅之分。其土取自汴東陽翟,淘煉極精。釉色有天青、翠青、月下白、大綠。粉青為上,淡白次之」。

  六、北宋官瓷的釉質:由於北宋官瓷在原料選用、色調調配上甚為講究,尤其在原料選用上,可以說是窮其奢華,不惜代價,添加有品質上乘的翡翠、瑪瑙等玉粉入釉,這也自然成為注重燒製成本的民間窯口和其它窯口不能仿造到位主要原因。在燒制過程中,按器形的要求,北宋官窯對汝窯的支燒法加以改進,增添了墊、支墊結合的燒法,器物受力更均勻,使得胎骨也更堅挺,從而為釉質更趨淳厚、勻潤創造了條件,真正達到了肥若堆脂,撫之如緞似玉的,攥之彷彿出油的藝術效果。

  七、北宋官瓷的開片:北宋官瓷釉面的開片,得益於其獨到的工藝,所開片紋極富節奏感,如水波粼粼,晶瑩剔透,開片不僅流暢,且小器也可開龜背大片,紋如鱔血,產生出令人驚嘆的紋裂美。尤其是北宋官瓷釉下幻放開裂的梅花冰片,更是一絕,其大小不一,花片相疊,全器盛開,神妙之處竟能多達七層以上,真如梅花綻放,絕對鬼斧神工,美至極致。此外,其還有一個值得申說的特點是,此梅花冰片真有冰的特性,遇水則冰融,冰狀梅花隱而不見,水干則冰現,朵朵冰花稜角分明地滿器綻開,神乎其神。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北宋官瓷的鱔血紋為上品,如高濂在其《燕閑清賞箋》中就說「(官瓷)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梅花冰片

  八、北宋官瓷的「紫口鐵足」:北宋官瓷「紫口鐵足」的藝術特徵,是徽宗對當時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開封東窯制瓷藝術精華的汲取和借鑒。其選用含鐵量極高的瓷土製胎,與汝瓷含鐵量較低的胎質有極大的區別,這種含鐵量極高的胎體經高溫還原燒制,胎骨顏色泛黑紫,故作品器物口所施之釉因微有下垂,致使內胎微露,便產生了出「紫口」特徵,而足底無釉之處,由於氣氛還原,則成為黑紅色,是為「鐵足」。此突破青釉瓷面所形成的獨負神採的「紫口鐵足」,堪稱清籟幽韻,趣致拔俗,令人暢心悅目,其在區別汝瓷滿釉支燒、無色彩變化的同時,其獨特風韻也是為北宋官窯瓷器最典型的藝術特徵之一。

  九、北宋官瓷總體藝術特徵:北宋官瓷外觀的總體藝術特徵可概括為:造型古樸莊重,釉質如脂如玉,所裂紋片靈動飄逸,形如龜背,色如鱔血,釉面瑩瑩冰片極富美感,且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紅如鐵。作品觀之神韻內蘊、質樸無華,不獨無什麼精美雕飾和裝飾,也更無什麼艷彩塗繪,其完全憑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紋片之美抵達其冰清玉潔、神韻天成的美學境界。

推薦閱讀:

首都博物館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
元 張中《芙蓉鴛鴦圖》上海博物館藏
博物館古傢俱欣賞
全球著名博物館的App
現代仿良渚古玉辨偽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TAG:台北 | 北宋 | 故宮 | 台北故宮 | 官窯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