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安置簡介(說明、安置佛壇、佛堂禮儀、陳設簡介)
佛堂安置簡介
說 明
佛壇,也稱為佛的壇城,漢地一般稱為佛堂。佛壇是積資懺障的重要對境,如法安置和供養佛壇是進入佛門的必修課。這裡選編的主要是藏傳佛教大德的一些相關開示。
另外,附編有佛像裝藏的一些要求。但佛教像裝藏一般要按裝藏上師來確實所選裝藏物品,這裡的裝藏清單僅供參考。
本電子書在編輯過程中對原文進行了初步的校對,個別地方作了技術上的修改。
如何安置佛壇
祈竹仁波切(選自《生死自在》)
佛壇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設得依足規矩及莊嚴整齊。如果胡亂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個佛桌上,反而會生出罪業。我們安設佛壇,是要有聖眾之身、語、意代表物。這些物品,雖然幷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們借著觀看、敬慕及供養而生出功德。
一、請佛像
在挑選佛像時,我們應挑按照傳統尺度比例而造或畫的形相,而且要選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歡喜心的,這樣會對以後自己日常觀看時很有益處。在請購佛像時,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們不應說「這個佛很醜!」之類的話,而應說「這尊像的工藝水準不高!」,以免在不經意間便積下口作之不善業。同時,在請購佛像時,若價錢不合,頂多去別處看便好了,不應說出像「這釋迦佛哪值這麼多錢呀?」一類的話。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實它們反映了我們是否真的視佛像為佛之代表。在現今的商業社會,市面上有許多製造不如法之造像,例如衲就竟然見過穿白衣的佛像等。挑選時,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
二、開 光
在請購好佛像後,應當找寺院僧人代為裝臟及開光。有些人以為為佛像裝臟是西藏的傳統,其實不然。在佛經上,清楚教示了裝髒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註:可參考《佛說造像量度經》等)。另外又有些人以為開光是指由高僧大德們「加持」佛像(註:上師原話為「blessing」),這是很荒謬的說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請諸佛加持。只有佛陀來加持我們,哪裡會有反過來由我們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謂「開光」,其實是勝住儀式,亦即依傳統請聖眾降臨住在像中之意。
在開光以後,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為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拋棄送走等等。我們也不應用手指直接觸摸像身。在非必要時,我們不宜移動佛像。在必要時,我們則應隔著凈布捧起佛像,而不應以手直接觸碰。在清潔佛像時,用一束孔雀毛輕輕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歡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這也是極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塵。但是,有些人卻又擔心佛像會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們上香的供養等,又再畫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個「呼吸孔」,這卻是一種很無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圓滿力量之佛陀,又怎麼會窒息或因一層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養呢?這樣做只是反映了我們對佛陀之圓滿能力存疑。事實上,不論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們凡夫所作之供養。我們作供,為的是自己積集成佛之因而已,幷非為了滿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三、設置佛壇
一個完整的佛壇,必須具備聖眾之身、語、意代表物。佛像代表了佛等聖眾之身。我們供奉的佛像不必太多或太大,但必須在中央最高位置放釋迦牟尼像,這是因為他是佛教的本源。為了代表諸祖師及上師,我們亦宜依所屬宗派而供一祖師像。衲是格律派的僧人,所以便供宗喀巴祖師;別派的行者,亦可供相關之祖師像。此外,我們也應供一本尊像。如果我們主修彌陀法門,便供一尊彌陀像或一張圖片。基本上,具備了本師、祖師及本尊像,便已具備了足夠的佛身代表,不需太多別的佛像了。除此以外,我們若喜歡別的佛像,也可以增供,但沒必要供太多尊。觀音、文殊、大勢至等菩薩像,應放在更旁側或更低一層的地方,不應與佛陀、本尊等像放在同高度之中央位置。若也供護法像,則應放在再低一層的位置。其他如世間天神、祖先、土地公等像,是不應放在佛壇上的。
在佛像的右邊,亦即面向佛壇時我們的左邊,應安放一部代表佛語之經典。這部經典,可以用代表佛法最微妙義之《般若經》或涵攝一切佛法在內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專修彌陀凈土的人,供一部彌陀凈土法門之經典代替亦無不可。
在佛像的左邊,亦即我們面向佛壇時的右手邊,應供一個小塔,以表佛意。有了這佛像、經書及塔,便齊備了佛眾之身、語、意代表了。
四、功德
一般來說,在瞋恨的狀態下所做之任何事業,只可能是不善業,絕不可能會帶來善的果報,但這其中有唯一的一個例外情況:即使是在瞋恨心中望到了佛像一眼,仍會有功德,這是由於佛之圓滿能力故。在瞋恨心中見佛像,況且會積到功德,何況以恭敬心去瞻視呢!我們都知道,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這位尊者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郵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廟時,無意中見到過去佛的壁畫,便心生歡喜地發願:「如果我在未來能得見這麼偉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發願,舍利佛便積下了成為釋迦本師身邊弟子的因緣。故此,我們勿說:「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這種話。在每次上座前,我們應以恭敬心瞻視佛壇一眼,或恭敬禮拜合掌。在日常見到佛壇時,我們也應恭敬合掌躬身。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會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們在家中設佛像等,對他們也有益。但如果他們十分抗拒,我們則應善巧地處理了。
佛堂禮儀
洛本仁波切(選自《藏傳佛教概說》)
欲聞如來真實法 願生無上菩提心
自利利他諸微善 迴向如母有情眾
一、佛堂安置簡介
安置佛堂之意義在於讓自已及家人,修行有所依處,而非佛堂有佛。佛像代表佛之身,佛在吾人心中。佛堂是本國佛教徒之慣稱,藏傳佛教則稱「壇城」。
修行五次第中以資糧道為先,所以聚福慧資糧是每一位佛教徒的日常功課。積聚方法有七種:供養三寶、抄經、聽聞佛法、行六度、讀誦經典、持真言、修等持。其中以供養三寶最方便。所以我們是為了方便積聚福慧資糧而行供養,供養的對象就是佛法僧三寶。以佛像代表佛陀之「身密」。以顯經或密續法本代表佛所說之「語密」。以舍利塔代表佛之「意密」。如此佛之身語意三密,象徵佛法僧三寶,則圓滿矣。應當將佛之身語意三密安置在壇城中以行供養三寶之所依。
壇城中央安奉釋迦牟尼佛佛像。佛像之左方可安奉母續本尊,如綠度母及「法本」、「經典」。右邊安奉父續本尊如文殊觀音、金剛手等以及舍利塔。佛像供養處宜略高。佛像前可供曼達盤,最外緣供八供。一切佛像、舍利塔皆須請上師裝臟開光加持。壇城的布置宜簡單庄,但乃可嚴飾傘蓋法幢。
二、早晚行供
供養有兩種:實物供養和普賢供養。
何謂實物供養?實物供養分兩種,一種是自已所擁有的財富及一切最好的東西。另一是人我所共有的,例如天上、地下、水裡的寶藏。何謂普賢供養?普賢供養亦稱觀想供養,是依心所作。何以名為普賢,因普賢菩薩是一切菩薩中供養最勝者。觀想世間一切寶物,譬如四大部洲,日請山川及自的福報功德等作供養,稱為普賢供養。
依藏密傳統,在壇城前必備八供─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樂器,樂器代表音樂,以海螺或「丁夏」代表。八供是最簡易的一種供養,在寺里有用一千個八供作供養,供養愈多,積聚功德愈多,但發心須正確,心應不執功德。
一般佛堂八供之意義:
(一)水--供養諸佛菩薩飲用。
(二)水--供養諸佛菩薩盥洗。
(三)花--供養諸佛菩薩一切美好的色。
(四)香--供養諸佛菩薩世間美好的香。
(五)燈--供養諸佛菩薩眼識光明。
(六)塗香--供養諸佛菩薩塗身之油代表世間美好之觸。
(七)食子--供養諸佛菩薩之食物代表味。
(八)音樂--供養諸佛菩薩世間妙音代表聲。
八供供養依六根識色聲香味觸法轉化為清凈六欲供。
在密續法本修持中經常會念頌到八供供養文時,應觀想自心中放出八位供養天女,如是可令我們積聚更多功德。另外獻曼達供養時,須觀想卅七種供養。獻曼達是四加行之第三加行,藉獻曼達以聚功德。佛云:眾生欲正覺,廣聚無量糧。因此我們必須作供養,行資糧道。此乃佛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說之方便法門,並非佛菩薩需要這些實質的物質,各位定當明白。
為積聚福慧資糧,更應了解所們一切供養,皆是「空性」,究竟非實有,皆依因緣而生,故稱空性。更一層體會大乘三輪體空之真諦,無施者、受者、所施物。如此方便行者積聚智慧資糧。若以空性見解行實質供養,所積聚的就是福慧二資糧。對未了解空性的眾生而立,作普賢意緣供養是一種心念轉化的訓練,可消除對諸法執著之概念,可清凈遍計所執性。
三、供養的功德利益
供養八供時,八供杯及油燈杯須擦拭乾凈,擦拭表示去除五毒習染塵垢,愈清潔聚的功德就愈純凈無染。以實質供養壇城三寶,是依四部密續的作密瑜伽及事密瑜伽來做。在第三部瑜伽及第四部無上瑜伽時,則比較不重視實質供養的東西,一切都以「心」的觀照力量作觀想。但對未修止息或止息尚未專一的人來說,觀想如流水般不能清晰,容易出現妄念。具有觀想能力時,那麼一切內外染污不凈就可藉由心的力量轉化為甘露。譬如有時候供養護法會用到酒,就有人會質疑,五戒有戒酒,為何你們供酒,因而起大謗心。有此懷疑者當知供酒非自飲,且經「心」轉化而成為甘露,並非酒改變了,而是心的分別凈化了,密續主要對治分別心,此點甚是重要。
一般面對壇城的八供是由左到右: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音樂,這種擺置是供養父續本尊。若壇城所供養的是母續本尊,八供就必須由右至左--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音樂。假如壇城有父續母續本尊則可擺兩套,或依較多佛像決定,只擺一套。
八供中的「食子」,可用果實代替。平常皆以「供養食子」為主,除非修特別本尊時才會更換。「食子」大致分慈悲與忿怒兩種,修忿怒本尊如普巴金剛或大黑天時,則另有代表花和食子兩種特別食子,食子有時亦作本尊壇城。供養八供可以實物供養,或僅以水供養。依據噶居巴傳承,積聚功德最好的方法就是供水。因為水取得容易且經濟,大概是噶居巴上師過去經年皆在山上,無力做太多物質的供養吧。其次水代表空性的特質,能顯現一切,但本質是空,具有無常易變的特質。因此供水較不易生起執著。
除了供養八供之外,尚須供養一切僧伽,因為僧伽是佛法實踐及持有者,特別是金剛乘的上師。一位值得眾生尊敬供養的上師,必須具備三種德性:無間斷的傳承加持,精通三藏,對眾生具有無上慈悲。特是不貪求名利供養。而一位好的弟子也必須具備三種德性:聞、思、修。聞就是聽聞佛法,藉以增長正知正見。思就是思維所聞而後知,了解因果及無常,依止觀修持。修就是行菩薩道六波羅蜜,隨喜世人、阿羅漢、菩薩之善業,自已則可依四加行精進,或建寺、塔、廟、佛像、點燈等。
若有能力建大寺最好,若無亦可以歡喜心隨喜,雖少量金錢布施,但勝億萬富翁一毛不拔。歡喜心隨喜,錢雖不多,但猶如滴水入海,海不枯則功德一滴不滅,最為殊勝。若連家計生活都有困難者,更應當生歡喜心隨喜他一切善而讚美,不能千齋供僧,至少一包鹽或一念歡喜供養,如是與建寺者功德等同。密勒日巴曾云:護持我修行者,功德與我等同。
廣結善緣,積聚善業功德,將可利益我們在修行上減輕障礙,並且長壽。放生也是一種方便的布施法門。放生時不可預先至賣放生處訂貨,以免生意人造惡業。放生的對象不限小鳥,凡一切眾生一時生命將受害苦,皆是我們放生的對象。如路過山產店則可整籠買下不可挑,以示平等,帶至保護區或山上,請上師修法加持後放生;即使在途中不幸往生,經加持也是好事,不必執著。放生的意義在於保護眾生免於恐懼及死亡,不是在於買什麼來放,所以放生及實際作為應在於保育及慈悲,而非形式。
一切眾生無論大小都是一條性命,我們只要稍微割傷就會感到痛苦。因此不論多小的動物也會有痛苦的。獅子老虎雖然可怕,但它們見到人卻馬上逃離,就表示有害怕的感覺,所以眾生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他們也會有。只不過動物的愚痴太重罷了。放生不但可以利益自已,也可以利益畜道及想要殺生的人們。佛陀曾云:今生殺它,來世轉生於它伍佰次。
每天早上供養八供,需要更新水及花,香塔可以長期使用。燈在油盡後,清潔燈杯換新燈油。塗香以香水代替可長期使用。食子供養不需要每天換新,如用水果等就必須每日更換。海螺以左旋螺最好,可長期使用。八供杯內以米或寶石盛滿,若是用米,則必需每星期更新。
一般早晨上供,晚上撤供。撤供後將水倒掉,可澆花或倒入水溝,供杯擦拭乾凈後覆蓋。隔日晨間上供,八供擺正,每杯距離一粒米,該倒水的倒水,換花的換花,倒水時不可溢出,不可八分滿,必須全滿表示福德具足不漏。另外準備乙具寶瓶,內盛紅花水,若無寶瓶則可以其他代替,以吉祥草或或芙蓉沾寶瓶水灑凈八供。因實物供品皆從外面買回,防其不凈招染障礙,故需灑凈。灑凈時持兩種真言。(此處略)
金剛乘傳統供養有五種:
(一)實物供養,重視外型美觀乾凈。
(二)三摩地供養,於禪定中觀想無量無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珍寶及普賢菩薩所作諸功德供養。
(三)念頌供養·在法會中做薈供輪時,以特殊旋律唱頌經典供養三寶。
(四)手印供養,在儀軌修持中,作八供手印或獻曼達手印之供養。
(五)真言供養,持誦本尊心咒也是一種供養。
行佛事業有許多方便法門,如火供、煙供及施身法等都是可自利利他。作火供並非將一堆東西往火里倒。必須了火供的真實意義,一般火供可分外供、內供及秘密供。成就行者大喇嘛作火供,較不重視實質供品,但為莊嚴凡夫心,則會擺置莊嚴的壇城及供品。火供最大功德利益在於成就「息、增、懷、誅」四大事業。所以火供也就分為息增懷誅四種火供。息法在於消除業障、病痛、災難之痛苦。增法可增加智慧健康財富運氣等。懷法屬於調服法門。誅法則是誅滅法門,任何情況皆不可為。
煙供與火供有些類似,儀軌比火供簡略。以煙施食六道眾生,特別是過去世之怨親債主。對上供養一切上師本尊空行護法。
佛堂陳設簡介
林鈺堂居士
本文依據 陳師之教授簡述安設佛壇之意義及原則,以供一般初修者應用。文後列參考書目,以供進一步之研習。
一、安設佛壇之意義
甲、迎請聖眾降臨常住,以加被行者及眷屬智悲日增,直至圓滿菩提。
乙、以禮拜、供養、念頌、種種承事列於日課之中;一則加深皈依之關係,積集道業資糧,二則迴向眾生成佛,培養菩提心。
丙、藉觀佛、點燈、上香、獻花、禮拜等,使五官之作用全體投入佛事中,擴大並加速行者心靈之凈化。
丁、使日課不但定時且定處,更易形成牢不可破之習慣。
戊、佛壇之莊嚴可以表明行者皈依之信心,並使訪客有見聞隨喜之機緣。
二、佛壇之位置
佛壇以安於專室為理想。如為多層之建築,宜設於頂層。若無專室,應擇寂靜處,或常課時可閉門靜修之室。佛壇之坐向,視主尊而定。如為凈業行人,當以阿彌陀佛為主,彼應坐西向東。如為消災延壽藥師佛,則應坐東向西。如無適當方向之壁面可資利用,亦可不拘於此。宜擇光線充足,行者較易專心瞻仰之壁面。
三、佛像之安置
佛像應擇如法做者。盡量避免以易碎之材料,如陶瓷做成者,以免不慎造成損毀。一般而言,應請完整而有底座者。但遇久經大德供奉之古董佛像,雖肢體略有殘缺,仍可請領繼續供奉。平面之佛像,宜請大德為之開光,迎入佛之身、語、意、功德及事業。立體之佛像,如為中空者,應先請大德為之裝藏,以經咒、舍利、珍寶、松柏等填滿,再開光。如臨近無大德可請,仍可先安奉,待將來之機緣,再為之開光。
壁上懸掛之佛像,應依其地位之尊卑,而定高下。通常以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之次第,由上而下,分排懸掛。其中應再依法身、報身、化身;或佛、菩薩、辟支、羅漢之次第而分高下或左右。同一排之聖像,其地位高低可有兩種排法:
1、以右為尊──從壁面之最右邊(即行者面壁時,行者之左手邊)排起。
2、以中間為最尊,再依次輪流安置於其右邊,再左邊。如此排所示:
864213579
懸掛佛像也應考慮到各像之形式及大小,以排成美觀對稱組合。因此以上所介紹的兩種排法,可斟酌選用其一。本尊像與其壇城像,只可掛成上下,不可排成左右。壇城在本尊之上或下皆可。例如西方極樂世界圖,可安於阿彌陀佛像之上或下方,而不宜排於其側。
以上所述以右為尊,乃印度、西藏所傳文佛之古制。漢人所繪西方三聖像,往往依漢俗之以左為尊,分安觀音、勢至於彌陀之左、右側。吾人為顧及畫面兩菩薩都是向佛而立,只好入鄉隨俗,仍依左、右而安之。若三像不在同張上,且菩薩面向正前者,仍以依文佛古制安觀音於右為宜。如果一面壁上掛不下所有佛像,可分掛於其他三面壁上。每面壁上之佛像,仍應遵循前述尊卑次序之原則而安設。護法聖眾也可集中掛於正對佛壇地位稍低之壁上,以便彼等注意佛陀之指令。也可於護法眾下添設供桌、供品,構成護法之專壇。立體之佛像可安於佛桌上。如僅有一桌,則以靠近牆壁之桌面安像座,靠近行人之桌面陳設供品。佛桌上佛像之尊卑次第,仍循前述同排之兩種排法之一而定。若排成數排,則應注意避免大像遮小像之情況。佛桌及供桌皆宜以莊嚴之桌巾鋪設其上,或雕飾以吉祥圖案。舍利宜裝於有透明玻璃窗之舍利塔,安於佛桌上供奉。
四、經架之位置
一切諸佛皆由法出生,是故經咒只可安於佛像之上方或兩側,以示尊重,而不可誤置於佛像或供桌之下。經書或佛咒,亦可安於佛桌上以供奉之。惟於經上,不可安放他物。如果只有一個書架,無有專門之經架,則應將佛經置於頂層,佛學論著及梵唄、五會念佛等之錄音帶其次,外道及世間學問安於其下。有心流通佛書、佛像之行者,可於經架上設一流通欄,或置一流通經像之專櫥,安於佛壇附近或客廳,供訪客自選自取。
五、法器之安放
佛桌上可安放各種法器,如木魚、引磬、法輪、鈴杵等,於佛像之前方或兩側。念珠可右旋三圈繞成蓮座,而使父、母珠直立此座上,以安置之。拿起鈴杵時,應兩手交叉,右上左下,右杵左鈴;安放時亦復如是。因此在桌上,鈴應緊置於杵之左側。鈴上佛母面朝行者。如有密宗所用之鼓,則置於杵之右側,使鼓之側沿貼桌面而立,(鼓面不貼桌面。)法輪如無法平穩直立,可以其柄插入米杯中以安置之。密宗法器如蒲巴、鉞刀,應置於使用該項法器聖尊之附近。若平放,其尖鋒應朝外以防魔。若豎立,尖鋒應向下。因此蒲巴亦有直插於米筒者。用以計算佛號、供曼達或禮拜次數之計數器,亦可安於佛桌邊上。大禮拜所用之長板,小禮拜之拜墊,習定用之坐墊,可安於供桌前方,如供桌下空,則平時內藏,應用時方取出。
六、供品之陳設
供桌中央可置香爐。爐內宜先置香灰或細砂,或者先暫用米,等將來香灰積多了,再篩過以供插香。或供燃檀香粉及檀香木。方法是先燃香粉,然後漸添切成小條之香木。如果防香煙熏壁,可用有蓋之卧香爐。線香如中途停熄,不可再燃,但可做卧香再燃。不可在香未盡時拔起熄之。不可用形如線香之小電燈混充供香。若租用他人房室,不宜點香,至少應置檀香木三、五塊於供桌上。
供桌之左右側可供燈一對於佛像前。以有蓮座或龍座等莊嚴之供燈為佳。最好是小紅燈泡之電燈,維持常明不斷。此外可添供酥油燈、花生油燈或蠟燭。供桌兩側應供花瓶一對,以不易打碎且有花飾美觀的為佳,例如景泰藍瓶。瓶中供花以時新之鮮花為佳。或者以人造花插成美觀之擺飾。遇有鮮花時,另以他瓶供陳。花瓶中也可夾插孔雀翎若干支。供花於佛,不可用有刺者,如玫瑰。有刺之花只可供護法,以其威武不畏刺故。瓶花插成美觀者後,應將最美方轉向受供之佛像。
香爐前可陳供杯一排。顯教行者可供清水三杯。密教各派傳承不同,有七杯、八杯、九杯之不同。杯中供物各派亦大同小異。八杯分表八供,由佛像之右至左分表水(盥洗用)、水(飲用)、花、香(燃香)、燈、(香)、食(食品)、樂(音樂)。普通為七杯清水,食品另供。代表香之第六杯中,可加入數滴香水。杯間距離為一粒米之長度。關房內之供桌,也可陳設兩排供杯。近佛一排供佛,近行者一排則供具本尊佛慢之行者。近行者之七杯,其表法則由行者之右至左。
密宗行人普通應供陳曼達,或為七供、卅七供,紅教則別有三身曼達。各種時新果品、食物,皆可供陳。但顯教行人一般皆只供素。密宗行人兼供葷素,但不可為供葷而殺生或指使他人殺生。只可就市面現成之葷物購來供奉。
七、供品之添換
每餐之前宜先添換供品。香可隨時供,至少點早晚兩次。常明燈以外之油燈或燭火,如不能常供則於晚上或做功課時點燃。鮮花應每二、三日換清水,隨時取出凋萎者。人造花可於數個月後換一次。每晚臨睡前或晚課後,將供水想為甘露倒掉以施餓鬼。將供杯擦乾成兩疊倒置。(第六杯沾有香水者自成一疊,其餘合為一疊。)如供杯不能合,則分別倒置。晨起將七供杯排好,可先放第四杯於香爐前以為中央之基準,然後分列左右各三杯。然後以有嘴之水壺添清水,同時念「嗡、阿、哄」。凡上供品時,皆應念「嗡、阿、哄」。曼達亦應添米。若無時間可日日換曼達,至少於每月供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之四日換之。(此四日依序為陰曆之初八、十五、廿五及廿九。紅教則改初八為蓮師之初十。)各種食品供陳之後,或經一柱香、或一、二日,即應取下,以免供久陳腐,反而遭罪。供品之價值在誠心,故以特意為供佛而購備的為佳。自用之食物也可先供佛再領用,以領取加持,食時當作甘露想。供品取下後或自用、或施戶外生物,念施殘食真言「嗡、烏幾札、巴零打、卡卡、卡嘻、卡嘻。」,使彼等分享佛恩。曼達換下之米,可全施鳥雀。預備供奉用之香、燭、米、火柴等,可儲藏於供桌之抽屜內,或供桌下,較便取用。火柴有毒,不可放於供桌上。若家中有小孩,慎防他們玩弄火燭,寧可收藏於其他高處。
八、旅行或遷居時之處理
出門旅行時,最好能請人在佛壇依舊代供,自己在外每餐前也先以食品遙供再領用。若無人可代供,可先觀佛壇聖眾化光入自己心中,或入日常手轉之法輪內,然後取下會變壞的食品、鮮花,熄滅燭火,倒去清水。在外每飯前先供隨身所攜法輪內之聖眾,或於食用時想成是在供養心內諸聖。回家後再觀聖眾由心或法輪化光出來,回到各各像內。
遷居或佛壇遷室時,先觀聖眾化光入己心或法輪,再移動佛壇之一切。等佛壇重新安好,再觀聖眾化光返回像內。如臨近大德,此時亦可重請開光。
九、結語
以上所述極為簡略,偏重實際之應用,省略深奧義理之說明。希望初修者能依此安設佛壇,起修供養、禮拜等加行,養成定時定處做功課之習慣。且請不以此為足,進一步研讀文後所列之參考資料,以便了解供奉佛壇與神壇之差異,如何建立與佛像之正確關係,種種供品諸多層面之意義及表法。
推薦閱讀:
※孩子做出這四種表情,說明肚子餓了想吃奶,你留意過嗎?
※旺夫女人的6個特點,中三個以上,說明你日子過的很好!
※如果你的尿液是以下顏色, 說明你的健康已經受損!
※王蒙:莫言獲獎說明中國當代文學成就獲世界關注
※木製水泥花盆模具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