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玲老師編劇夢工廠漫談紀要

李亞玲老師編劇夢工廠漫談紀要

【轉載請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編劇夢工廠」】

地點:編劇夢工廠超級群

講課老師:李亞玲

本次聽眾:喜愛編劇但尚無成功作品的新人

整理:編劇夢工廠 知無涯

問:一直奇怪李老師為什麼不收徒?

李:試著帶過一兩個以前搞小說創作的朋友,都不行。有些人就是文字思維,沒法轉換為畫面思維。像這次琅琊榜,就是典型的小說作者沒有轉換好思維,所以寫的劇本問題很大。我一直很期待琅琊榜的,希望它能重振正劇市場,結果希望越大,失望也大。琅琊榜製作和宣發都很強,就是劇本太弱了。只是看了第一到三集,發現看不懂,就明白了編劇的問題。

問:李老師認為《琅琊榜》劇本存在什麼問題?

李:編劇不知道如何在信息的露與藏上找平衡。他自己知道所有的故事和人物以及背景,但觀眾不知道,藏來藏去,觀眾看不懂,感覺就是編劇故作高深。而且人物太多,全劇功能紊亂,出場也亂,都不是帶著戲劇出場的,全靠台詞交待。邏輯也亂,情感衝突又太隱晦。至於朝堂上的權謀又太簡單弱智。這戲的定位有問題,不明確。古裝戲,動靜的結合,明暗的結合很重要。這戲,太多靠說,說得又不明白。戲劇對抗也主要靠說,這是違背戲劇創作規律的。

問:李老師,請問明暗的結合是什麼意思?

李:明場,暗場,畫面的搭配,還有氛圍等等。最簡單的說,室內戲不能連著上太久,要有室外戲破一下,不然畫面感太悶。編劇在創作劇本時,要考慮畫面氛圍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這是和小說創作很大的不同。

還有明著交待和暗場交待。比如說我說我要去打張三,這是明場交待,而下一場戲接的是張三滿面血的去醫院,那麼我打張三的戲就是暗場交待了。戲劇信息,哪些要直寫,哪些要暗寫,哪些要透給觀眾,哪些要藏著,很講究的,這與小說完全不同。另外,古裝戲比現代戲更講究動作,動靜結合的要求比現代戲更高。

問:琅琊榜的台詞冷香老師覺得啰嗦不?

答:不啰嗦,但戲劇效率不高。琅琊榜的劇本問題太多了,結構首先就是失敗的,故事的切入點也是錯誤的

問:李老師,要是你的話,你會從那個角度切入?

李:沒看原小說,也沒看全劇,只看了第一集和第三集。我只知道第一集的切入角度肯定錯誤。前幾集應該先有一個明確的事件,讓所有主角圍繞這一事件亮相,在事件的起承轉合中同步完成人物背景交待和人物塑造以及全劇的第一個高潮。結果各個主角都是散亂的出場,而且還出了一堆配角,彼此的戲又不搭,各條線索各走各的,就顯得凌亂且主次不分。

其實,電視劇幾十集,有幾十個人物,主要人物也有十來個,但這麼多人物根本不需要在寸土寸金的第一集出現,尤其還出現那麼多配角。而且男主的智慧前幾集都看不出來,全靠各個人物口頭上吹捧,太虛浮了,沒能落實到具體事件上來。節奏也特別拖沓。觀眾早早就知道了謝玉就是大BOSS,也是一大敗筆。謝玉那麼個弱反派,如何體現主角的厲害?

尤其那個琅琊榜,劇中設定是天下人都信服的榜單。所以琅琊閣主說出「得梅長蘇者得天下」,才會讓太子等人深信不疑,都去搶奪梅長蘇。但這個榜上面的四號人物居然被主角的一個手下輕鬆打垮了,這榜是拿來搞笑的嗎?主角的兩朋友,居然也是榜上的前三名高手,可是他們每個人的戲劇功用,都弱。反正是那榜感覺完全空洞無用。這樣的設置是不對的。

另外,在電視劇中,一開始就透露大反派是誰也沒關係,但接下來你就得強強對抗啊,雙方你來我往,拳拳到肉,各有勝負,最後主角險勝,才好看。琅劇的人物太散了,結構不好。男主的強全靠別人的嘴吹。畫面很高大上,可內容撐不起來。

第一集除了人物散亂,主次不分,沒有重大事件迅速引發高潮和懸念,還有很多邏輯問題。比如男主一亮相,病歪歪地吹個笛子就嚇跑了幾個戰艦的官方殺手,那說明男主早已名滿天下,大家都深知他的厲害,可他厲害在何處,完全沒交待。這倒也沒什麼,後面再補述就是了;可是另一方面,太子和王爺都需要花大價錢去琅琊閣買他的消息,看到什麼「江左梅郎,得之得天下」的消息還一頭霧水,又說明完全不知梅郎為何人,這是完全矛盾的。

第一集,出了那麼多人物,居然沒有貫穿事件,或者各個事件之間居然沒有共同指向,結果人物個個面目模糊,主角也沒能立起來。完全是小說作者的思維,不懂得戲劇的要求。

戲劇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很有限的場景內,通過人物的動作和台詞,就要迅速交待很多信息,讓觀眾能迅速看明白劇情走向,結果我看了幾集還是一頭霧水,我都看得一頭霧水,像我媽我奶奶那樣的基數眾多的普通電視觀眾能看明白嗎?所以琅劇開局收視低迷就難以避免了。

琅劇的定位如果是精英觀眾,或者男觀眾,那你的權謀,尤其男性角色一定要非常精彩,權謀得足夠高明,這就要求作者在政治軍畫等方面有足夠的素養,但遺憾,這個劇的權謀和別的古裝言情劇相比,並不見高明;如果你要兼顧女性觀眾和普通觀眾,那你的故事一定要通俗,情感戲一定要寫夠,情感的濃度,情緒的烈度也得到位。在定位上,琅劇顯得有些兩頭都不太討好。

在信息的藏與露的技巧上,更是毫無意識。比如前兩集男主和女主的第一次見面,男主在馬車裡,看到女主在外面和兵士打鬥,男主目光深沉地遙望著女主-----編劇自己可能感覺這個場景很虐心,很有情感,因為她的設定中男主和女主是從小訂親、十幾年沒見面的情人。但問題是,觀眾並不知道他們的關係啊,你並沒有告訴觀眾啊,對觀眾來說,這個情節就達不到你要的那種戲劇感。同樣的情節必須水到渠成地出現在該出現的節點,才能達到預想中的戲劇效果。

我當年初學編劇,寫處女作《國色天香》第一稿時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我寫到第三集時就意識到了,就馬上停筆,推翻重寫了。故事本來是:男主深愛的女主死了,但不見屍,男主不相信她死了。後來男主的對手培養了一個替身來報復她,男主不知道這是替身,以為是歸來的妻子。我最初寫的就是男主遇到了替身時那種種悲喜交集的糾結心態,我自己覺得很虐,可是我後來發現了,觀眾不知道這女主是替身,不知道男主和女主曾經的深情,從他們重逢寫起,就是錯誤的,因為觀眾對人物沒感情,對他們的感情沒感覺。

琅琊榜中大量這樣的情節處理:男主和女主的愛情,男主和朋友的友情,男主和親人的親情,都是這種想當然的,編劇自己很清楚,觀眾不明白。甚至連男主和對手大反派的仇恨,都是這樣處理的。觀眾根本都不知道男主身負的血海深仇,只用台詞交待了一句十幾年前,七萬赤焰軍都死了,這筆血海深仇一定要報。這麼一句台詞,稍縱即逝,對觀眾毫無刺激,甚至毫無印象。沒有了這些情感:愛情情仇的基礎,你一堆人在那裡故作高深的隱晦地說來說去,觀眾只會覺得莫名其妙。

有人說,往後看就對了,後面幾十集逐漸交待清楚了。但問題是,電視劇和小說不同,小說可以低開高走,電視劇則必須是高開高走,因為晚上同一時段播出的劇太多,觀眾一看前幾集看不懂,他就會轉檯,就會被別的電視劇分流。你可以嘲笑觀眾的浮躁和智商,但這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你要重視觀眾的收視率,你就至少要讓觀眾能看懂,這是你的基本職責。

所以我說這個故事的切入角度不對,它切入得太「空」。 琅劇中男主和其他角色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各種情感,甚至仇恨的化學反應,編劇自以為很清楚,但觀眾是感覺不到的。

我沒看過小說,所以我就完全感覺不到。你至少要先告訴觀眾了,這些人之間有什麼元素,那麼你再設計這些人的碰撞,觀眾才能明白你要表達的化學反應。而這個交待的手法,電視劇的手法和小說的手法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考量一個編劇能力的重要指標。

你寫男主進京,結果遠遠地隔著馬車簾看到了女主,男主深深凝眸,那男主的所思所想,觀眾如何得知?小說中可以刻畫男主的心理狀態,讓讀者知道他們之間有特殊關係,從而明白男主心中那複雜的情思。但鏡頭是無法通過男主憂傷的眼神來表達那麼多戲劇信息的。

沒有一個演員,可以用一個眼神來傳達那麼多信息,哪怕你再加上音樂烘托,也白搭。

這樣的場景,編劇寫時自己感覺肯定特虐心,特有情感,那是因為她知道他們倆的特殊關係和故事背景,但觀眾是不知道的。觀眾只知道第一集講了一個靜止的畫面:男主進京,遇到一個陌生的女子,隔著車簾看了她一眼,如此而已。

而第一集中有太多類似的交待,靜止的畫面或者隱晦的台詞。編劇可能想竭力營造一種不動聲色之下的驚濤駭浪,文字可以做到。但畫面的表達,不能。想通過一個靜止的畫面來表達人物關係和那麼複雜的前史,絕無可能。但如果觀眾事先知道了男主的不幸遭遇,終於死裡逃生見到了當年的未婚妻,而自己已面目全非,再看這場戲,就會很有感覺。

寫小說和寫劇本,需要的文學素養是相通的,但表現手法是迥異的,電視劇需要更大量的情節、在情節中通過人物的動作(包括台詞、選擇、行動等等)來傳遞各種複雜的戲劇信息。不能完成這個轉變,就沒法做一個好編劇。

群員:第一集中,那個被梅郎嚇走的是江湖幫派人物。

李:我看了兩三遍還對照百度百科的分集梗概都沒看懂人物關係,我記得不是江湖幫派,是朝中一個反派派去追殺要上京告狀的某個人的。而後面有交待,這些人是朝廷中的某王派去追殺某人的。這些人服務於朝廷中的譽王,他們都知道梅郎,而譽王一無所知,還得重金去 買梅郎的消息,這說不通,譽王難道不會問問手下?

總之,第一集故作神秘,看得我暈頭轉向。而且出了好多人物啊,這些人的長相造型又差不多,名字也不太好記,很不容易記住誰是誰。我本來就有臉盲症,突然出來一堆人物,而且又沒有情節來加深你對這些人物的印象,都是通過台詞稱呼一下就完了,我就更分不清了。

我第一集看完第一遍時只記得,光以朝堂來說,就有個什麼七珠王爺,太子,又有什麼謝玉,什麼堂,什麼司,又有男主的兩個朋友,什麼川,什麼什麼的------還有女主,還有女主的朋友什麼夏,還有什麼另一個國家的權位爭鬥,還有什麼琅琊閣主,知曉天下事,但這個閣主排的榜,完全對劇情推進沒影響。所以我感覺看完後腦子很亂。而對電視劇來說,第一集真可謂寸土寸金,每一場戲甚至每一個鏡頭都不能浪費,都得有關聯,都得儘可能包含最大的信息量而且這信息量還得清晰易懂。這需要很高的技巧,是每個編劇都在從業生涯中要不停地去鍛煉強化的。沒做過編劇的人,肯定多少都會走些彎路。

群員:第一集講的事件大致有兩件吧。一是譽王被太子派人暗殺挑開兩王爭嫡的關係,並都迫切想要從琅琊閣得到想要得到的;二是突出鋪墊江左梅郎的能耐,但只是鋪墊,沒有實事。

李:好像還有女主招親吧?幾條線,岔著講,每條線上一堆人。第一集好像就有女主招親的交待了還有男主要進京,男主和琅琊閣主又是朋友,男主還有治不好的病——好傑克蘇的人設!男主全能開掛卻是病弱之身,所有好漢都服他,女主都愛他,但為什麼他會如此?至少前幾集觀眾看不明白,戲劇不能為了交待而交待。尤其現在都講究快節奏,還要考慮電視觀眾能看懂。

群員:這個看過小說的人知道,如果單單看電視劇,的確是一頭霧水。因為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場廝殺,觀眾根本不知道那個林殊後來是什麼身份。那場戰爭到底怎麼回事。

李:只有一場廝殺,然後就沒了下文,我這種臉盲症更是記不住廝殺中掉下懸崖的人就是後面的男主。我估計我媽他們也看不明白。

編劇自己對劇情瞭然於心,就忘了怎麼讓觀眾通過你的文字也能看懂。這是新人很容易犯的毛病,我當年也犯過。

還有,這劇的反派也弱爆了。偽裝者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反派也很強,主角隨時都很危險,都讓觀眾捏把汗,可是琅劇,觀眾是不需要為主角擔心的,前面因為不知道主角背負的血海深仇,甚至也是不需要為他傷心的。不讓觀眾關心擔心傷心心疼害怕愛憐-----那觀眾還看什麼?

群員:冷香老師,您覺得拉偽裝者有好處么?

李:偽裝者我也只零星看了一點,邏輯不通。但相對琅劇,他至少更符合電視劇的創作規律。

偽裝者中,為了把情節設計得翻轉很大,就犧牲了邏輯。比如哥哥為了不讓弟弟牽涉入死間計劃,居然故意栽贓弟弟,想把弟弟出賣給敵人,這邏輯我完全不理解。因為出賣給敵人弟弟也是死。因為我無法認同這些故事邏輯,所以偽裝者的故事也沒法吸引我,我覺得假;但前幾集至少是好看的。如果忽略邏輯,它是一部很好的商業劇,有各種吸引人的市場元素。

說到邏輯,這一點琅劇做得也不好。我中途還看過一點片段,好像是幾個從沒練過武的小孩子,男主教了五天,就打敗了那個什麼第一高手。然後說第一高手其實是男主的人,是男主派去卧底的,是故意輸給小孩子們的,以此來顯示男主的智謀。

可是問題來了,劇中圍觀比賽的從皇帝到文武百官,都是弱智嗎?他們完全不質疑三個從來不會武功的小孩子,能突然打敗第一高手嗎?關鍵是前面還用了很多篇幅,來描寫這個第一高手多麼牛逼,滿朝震驚。結果男主找了三個不會開功的小奴隸,教了五天,就把這高手給收拾了。所有人都沒有起疑,男主這種開掛,是以犧牲其他人物智商、犧牲合理性來表現的:五天就能練到這麼快,滿朝人都不起疑?

武俠小說中要寫這種奇蹟,至少會讓角色吃點什麼靈丹妙藥,高手渡點內力給他什麼的,至少會給個理由來圓這個邏輯。但在琅劇中完全不需要理由,男主一出手,所有人都嚇尿。吹個笛,幾船人就嚇跑了,其實男主病弱得要死,滿國高手都治不了的第一高手,男主隨便找幾個小孩子教上五天,就給治了。

琅牙閣開始吹得神乎其神,閣主連王爺太子都不買帳,結果這個閣出的榜完全就沒什麼含金量,榜上的高手,被男主手下輕鬆就幹掉。

古龍寫的百曉生,兵器譜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至少還勢均力敵鬥了半天,最終第一名居然還被第二名險勝了。琅劇中一方面鋪墊所有人都服氣的琅邪榜,一方面這個榜毫無權威性,隨意讓男主破掉這個榜的權威性。這種設計是不符合戲劇要求的。用李曉明老師說過的話,這種毛病叫做「包了餃子餵豬」。 前面鋪墊了榜的厲害,劇名也叫琅琊榜,那這個榜得非常牛逼才對,榜上高手的確得有權威才對,要破這個權威得很難才對。可是咱們的男主,一邊咳吐著血,一邊淡定地就指揮著幾個普通手下就把這榜給破了。

群員:後來小李飛刀打敗上官金虹,無論是人物和緊張程度都出來了,這就是第一敗給第二的價值。

李:古龍這樣的安排,更暗含了「無常」這個哲理,男主可以開掛,但好歹也別把對手寫得像豬啊。

李:我現在寫的《龍珠傳說》,也是一個古裝戲,我的定位還是古言偶像,但因為裡面包含了諜戰元素,我都不敢掉以輕心,都是讓幾方勢力各有勝負各有大殺器的,主角總是剛剛好不容易達成目標,卻突然這個目標只是偽達成,或者成果又被另一方給奪走了。

要踮起腳尖用盡全力才能夠到的幸福,才是最好的,夠不著的,或者輕易就夠到的,都不是最好的;戲劇也是如此。

群員:也有說法是琅琊榜主打其實不是權謀,而是兄弟情義。側重點是人物的情感,智謀什麼的只是宣傳的包裝。

李:琅琊榜的主要角色之間都是親屬關係。皇帝是男主的親舅舅,長公主是親姨媽。除了靖王之外,太子、譽王、蕭景睿、言豫津等人全都是男主的表兄弟。男主在幫助表弟靖王的同時,其實是對自己的其他兄弟下手。這個兄弟情義,不就自相矛盾了嗎?

男主的戲劇目的是完成復仇,為祁王和林家證明清白。但在劇情中,被人為設定成反派的太子和譽王並不是祁王受害的主謀,對赤焰軍覆滅一事也知情不多。男主為了復仇,假意接近,將這兩個表兄弟從雲端踩到腳底。這恐怕不符合兄弟情義這一說法吧。

電視劇創作是給全社會群體看的,雖然不刻意強調道德教育,但依然要有起碼的基本價值觀。在中國的故事價值體系中,主人公的行為都有一定的正當性和正義性。

像《琅琊榜》男主,他有網友說《琅琊榜》的男主智力是開了金手指的,只要跟他相遇,所有敵人都會變成傻子。但我認為不是,其實男主不是智力開了金手指,而是道德上開了金手指。只要跟他相遇,劇中被聲討的壞人就都成了正人君子,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的跟男主斗。在男主被懸鏡司抓住後,大反派審問他,不僅不用刑,連喂他毒藥都苦口婆心的勸了二十多分鐘,不肯用強。結果就是聊到自己被捕。

反而男主陣營,不見菩薩心腸,但求霹靂手段為了復仇這一動機,在表弟生日的時候,當著眾多人的面,揭破表弟乃私生子、姨媽曾與人通姦現任丈夫是接盤俠等隱私,讓與舊案無關的姨媽一夜間名節敗壞,導致一直幫助崇拜自己的表弟家破人亡,不惜使用誘導、陷害等手段對付政敵。看不到廟堂政治的明爭暗鬥,倒像是在街頭巷尾挖私隱毀名聲的長舌婦人。

退一步說,其實故事裡可以出現不擇手段的好人,但絕不該出現老實厚道的壞蛋。

問:李老師,你正在寫的新古裝戲,是正劇還是言偶劇?

李:我明年會開機兩個古裝戲,一個是《鐵血丹心》,用正劇的風格手法來講述歷史傳奇故事。只不過我的歷史背景不是虛構的,是真實的;一個是用言情偶像劇來包裝的正劇《龍珠傳說》。

問:能給我們講講這兩個劇倒底是講什麼的嗎?有何創新之處?

李:以往的古裝劇,一講中國式帝王,二講中國式將相,三講中國式小人物,四講虛浮言情偶像劇。《鐵血丹心》則是講中國式英雄的戲。中國式英雄,肯定與西方英雄,日韓英雄有很大不同,他們的身上會帶著明顯的中國文化傳統的烙印。這個戲簡單地說,是講述唐王朝由極盛到大亂再到復興的過程中,不同價值觀的個體命運,與這個王朝的命運如何互相傾軋又互相成就,以及人與生俱來的最特別的本能「情」與後天賦予的最大的責任「義」之間的尖銳矛盾,每個人物都在情義的取捨中掙紮成長乃至毀滅。人物性格與情感關係在我所有作品中最極致。這個本子初稿完成於2010年底,到現在幾經修改,預計春節後開機;

而《龍珠傳說》,則是在各種市場元素的融合上有創新之處。這個戲和琅劇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相反的。琅劇中有政治寓言的成份:《琅邪榜》核心故事:平反驚天政軍血案,以民間力量倒逼朝政力量迫使老皇帝不得不平反另行擁立明君。有深層次寓意,我深表佩服。只可惜立意雖好卻力有不逮,故並不算古裝劇最高水準。而且在表達這個寓言的過程中,主角的三觀是有問題的。它宣揚了為了一個所謂的正義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只問結局,不問過程,這個我不能苟同。編劇創作,到最後拼的是個體的見識。作品無法突破作者自身的思想局限。

而《龍珠傳說》中,男二鼓動女一去反男一這個皇帝,自己想當皇帝。女主在男一身邊卧底時,見證了男一的政治理想以及實施中的局限性。比如他們一同微服私訪,男一看到了太多吏治的弊端,下決心整治,但回宮後卻很快又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縮手縮腳有所限制。這時男二挑撥女主,說不要相信一個帝王的情義和仁義,那是靠不住的。女主反問男二,如果你登基了,你能靠得住嗎?事實證明,男二也靠不住,因為他和他的親友團,採取的都是同樣非正義的手段。女主最後覺悟了:這天下不是一人一姓之天下,而是誰能造福百姓,誰才有資格掌權。

當然整體故事風格是以言情偶像、諜戰喜劇搞笑等手法來包裝的,但其故事核,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正劇。

等明年夏天這個戲開機了,我可以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戲,在戲劇技巧上我個人認為真的非常有意思,這是我首次嘗試一個能支撐到兩百集以上的大架構。而且一點不發水,每集都至少幾個重大事件,快節奏,幾路人馬一路對抗,人物關係和局勢不停翻轉,設計了三路勢力,互相對抗牽制,敵我立場隨時轉換。而三路勢力中又各有幾路亞勢力,也是彼此相助又彼此算計,關係立場隨時轉換,再加上喜劇搞笑,浪漫愛情。給每一季之間設計了一個重大翻轉,所有人物關係都會大翻轉一次,而每一季之間,人物關係也會有至少三交翻轉。

這戲剛出大綱,就被幾家公司搶了,最終簽給了一家和侯鴻亮團隊一樣追求品質的公司:出品過《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聖天門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以及電影《推拿》的公司,製作人叫吳毅。

《龍珠傳說》寫起來也非常過癮,因為太好開展情節了,隨便一組關係都可以不停地發生衝突。我現在要走原創大IP的路子,所以,我策划了大概五六個系列,今年寫一個,寫到明年上半年完成第一二季,明年下半年就開始下一個新系列了。

《龍珠傳說》涵蓋了所有古裝劇的市場元素,包括諜戰劇的元素,一個系列是一個劇,每個系列都可以寫至少三至五季,每季四十多集。第一季《無間道》,所以第一季諜戰元素很濃;第二季《修羅道》,人物都重大翻轉,每個人物都變身阿修羅;第三季《人間道》,人物再次重大翻轉。

問:要做編劇,要注意些什麼?

李:做編劇,不能光埋頭創作,還要學習分析市場,隨時監控市場動態。我現在每天只寫五個小時左右,其餘時間則在研究寫什麼,怎麼寫。收視率每天看,每天分析。好多題材,現在都不能再寫了。比如以前的所謂生活狀態戲,曾經很紅火,但現在再寫就不合時宜了。我隨時在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緊貼市場。我自己策划了十多個劇,有幾個我就放棄了,剩下的也在不停地調整定位,角度以及風格。

群員: 現在市場火的都是小說改編的呀。

李:每年出的好小說也不會太多,現在是因為前些年有積累。原創和改編,從來都是兩條腿,改編再火,搶不了原創的市場。現在我是說服資方,和我一起做原創IP,一旦做火了一個系列,我們就可以延續若干年。網路小說有很多先天優勢,同樣也就有先天缺陷。

比如好多網路小說,點擊高,但和色情,暴力,迷信,甚至違背倫理有關。這些都不可能過審,資方買下這小說,其實只是買了一個空殼,內容全都要靠編劇重新填充,但因為買小說花了大量的錢,資方捨不得花錢再請貴的編劇。所以,真正做成功了的網路小說並不多,一年也就那麼幾部。

但如果我們了解影視規則的人,自己動手做原創IP,雖然沒有先天粉絲的優勢,但我們也有另一方面的優勢,比如我能緊貼市場,不會過時,寫完馬上能拍。而一個網路小說,你三五年不拍的話,往往就過時了。第一季培養觀眾,就如同網路小說在網上搏點擊,若第一季成功,這個粉絲就直接是影視的粉絲,這個項目就是成功的影視項目,而一個網路小說離成功的影視項目中間還隔著十萬八千里。

群員:這類原創成功的話會對網路小說的改編市場產生很大的衝擊。

李:不會產生衝擊,兩條腿,各走各的路,誰也搶不了誰的市場。而且,國內太多改編編劇,原創編劇和原創好作家一樣,少得很。像我這樣,肯先做個八九十集劇再賣的,有幾個?你得對市場有相當的了解和把握,對自己的作品有相當的自信。

今天資方要做宣傳冊問我要《龍珠傳說》的一個幾句話的簡介,因為我發給他們的是五萬字的詳綱。我說一句話的有,三百字的有,一萬字的也有,哪個版本的都有。

然後資方就說了,就知道你會有。沒有哪個編劇像你這麼認真,會準備這麼多不同的版本。

我說,因為我要給不同需要的人談合作,所以我得準備不同長度的簡介。我沒想過要當大師,我的要求就是把每部戲寫好看,讓資方賺到錢,讓平台賺到錢,讓觀眾覺得沒浪費時間。至於要如何經典,如何流傳後世,不是我的目標。因為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電視劇這東西,是時代的消耗品。哪怕四大名劇,牡丹亭之內的,不也過時了?我這個有點不求上進,大家別學我。電視劇是影像藝術,受制約的東西多,聲音畫面的東西牽涉視覺甚至聽覺審美,所以很難跨越時代。

我的計劃是,將來不寫劇本了,還是回頭好好寫小說。小說才是純粹的個人表達,可以跨越時代的。

劇本也許也有能流傳後世的,但也會被改編得更符合當下的時代價值觀才能得以翻拍;

至於劇的成片本身,是很難跨越時代的。觀眾對演員的外表審美,服化道的審美,劇情節奏等等的觀賞習慣,都是不斷變化的。

我以前一直矛盾,糾結,現在想明白了,倒放下了,我就盡量做到眼下市場上的最好,就行了。電視劇在眼下還僅僅是大眾藝術,所以我眼下做戲追求的首先是觀眾群的最大化,而不是藝術質量的最高級,這是我的局限,所以,大家不要學我。等到某一天,廣告市場也開始細分受眾了,不僅以廣告送達率為標準了,我才會轉型做自己想做的精品劇,去追求更高的藝術水準的作品。那時,作品不光講究點擊率,更講究受眾的層次,比如美劇,看的人不多,最好的美劇的點擊率還比不上現在的雷劇,但它的受眾層次高,購買力強,廣告主也會重視。只有這樣的成熟市場下,才能有精品劇的生存空間。君不見,此前好多做品質劇的製作人和公司都因為巨額虧損而不得不轉行或停業了?

等市場成熟了,個人也完成原始積累了,才有能力去實現更高層次的夢想。


推薦閱讀:

「編劇界boss直聘」上線:能解決影視公司的人才荒么?
美劇不是導演藝術 而是編劇藝術
編劇宋方金:生產價值觀的行業,生產過程本身就反映了價值觀
在不重視!十年後,將沒有電影編劇這個職業!
製造懸念的21種方法

TAG:編劇 | 工廠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