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吉田松陰的教育傳奇

吉田松陰的教育傳奇:以《孟子》講義氣,培育維新英傑

陸一

2018-03-05 17:18

教養教育在日本高等教育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各式各樣的研究往往把它的開端界定在明治維新後新式學校的成立。然而,日本教養教育的源頭實際上應該更向前一步追溯到維新前夜的幕府末期。當時日本海外列強壓境,國內江戶幕府實力衰弱,大小藩主蠢蠢欲動,政局動蕩國家危亡。各藩領地內通過興辦藩校、武道館來壯大自身實力。各種私學、村塾也呈現爭鳴之勢。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背景下,歷史走向的主導者們在學塾中集結,醞釀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明治維新前夜,吉田松陰(1830—1859)一人執教的松下村塾成就了一個開啟國家現代化的精英教育傳奇。

吉田松陰吉田松陰的生平和思想吉田松陰,又名吉田寅次郎,1830年出生在長州藩藩士杉百合之助家中。時值幕末亂世,長州藩是和薩摩藩聯手號令全國倒幕志士推翻執政三百多年的江戶幕府,實現「大政奉還」的革命先鋒。這便是寅次郎成長的大環境。寅次郎4歲時成為掌握著山鹿流兵學師範的叔父吉田大助的養子。他的另一個一同居住的叔父玉木文之進是日後松下村塾的開辦者。家族的小環境特別重視讀書、講學。幼年的寅次郎非常勤學聰慧,在家學教養下他飽讀兵學典籍,9歲開始在藩校「明倫館」講授家學,10歲能為藩主講解《武教全書》,14歲講授《孫子》和《七書直解》。江戶時代盛行的中國朱子學說是學塾教育的主流,吉田松陰對此諳熟於心,打下了紮實的學問根基。在此基礎上,受家學傳統以及當時日本國家憂患意識的影響,他特別用心研究兵學,從小立志富國強兵。20歲時的松陰已經收了不少門生,他還多次上書藩主為改善藩內的軍事、教育獻策,並領受藩命巡視沿岸防務,是典型的少年老成。

吉田松陰手跡當時日本局勢內外交困,讀萬卷聖賢書的同時,松陰決心通過行萬里路來增長見識。從20歲到23歲的幾年間,他3次私自離開長州藩遊歷九州、江戶(東京地區)、鎌倉、長崎、日本海沿岸和東北等地,幾乎走遍了全日本。一路上,他結識了包括當時號稱第一學問家的佐久間象山在內的諸多有識之士,並且在日本各地留下了相當高的名聲。日後他的許多學生都是因此從外藩慕名而來。由於當時律法規定藩民必須獲得特許批准才能離開本藩,松陰的膽大妄為多次遭到警告和責罰,但是他顧不了那麼多。1853年,美國佩裏海軍艦隊抵達了橫濱的浦賀沖,這是日本人第一次接觸到西洋人。松陰難以抑制前去一探究竟的衝動,再次私自脫藩,排除險阻,劃著小舢板企圖登上佩里的海軍軍艦。據佩里艦長的日記記載,當時他確實接見了這位勇敢的日本人,雖然鑒於日本的法律沒有答應帶松陰隨艦去美國看一看,但是松陰敢於冒險的勇氣和對先進事物的好奇令他頗感欽佩。這一次,松陰實感世界之廣闊,見識了西洋科技之發達,補完了對日本發展前途的整體看法,對他的思想最終定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既不做一味好古的迂腐書生,也不是只知東洋不曉西洋的井底之蛙。少時通曉漢文經典及兵書,然後長期研習西洋的知識、兵法,再加上廣泛的遊歷見識使他的思想體系既積累了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又紮根於傳統。由於「偷渡美利堅」計劃失敗,松陰無奈回到長州藩自首,被投入「野山獄」。長期的戴罪生活使他認識到了一己之力的局限。於是,松陰急於付諸行動的想法發生了徹底改變,他全身心地轉向教書講學——這也是他戴罪蟄居中唯一能做的。一年後,他得以出獄在家服刑,立刻就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為身邊親近講讀《孟子》的定期講學。這是松陰一生中最系統、完整地依據經典文本的講授。雖然他沒有留下自己的專著,但唯一的傳世講義《講孟余話》卻詳細記錄了他所實施的教育方法和內容。

位於山口縣市往還公園內的紀念銅像。從左至右為:高杉晉作、吉田松陰、久坂玄瑞獄中講讀會1855年6月13日,在幽暗的囚室中,吉村善作、河野數馬、富永有鄰三人參加了吉田松陰的「孟子講讀會」。松陰首先背誦幾句兒時便熟記的《孟子》原文,然後給大家介紹這幾句的歷史背景和文意,並且在此基礎上旁徵博引,大量聯繫眼下的時局,闡發自己的感悟和主張。野山獄中關押的大都是和松陰一樣反對幕府腐朽統治的熱血志士,「孟子講讀會」很快吸引了更多的聽眾,甚至身為獄卒的福川犀之助也加入進來。他非常敬佩松陰的品格,還主動借書帶入獄中,默許通常禁止的點燈火等,為讀書會提供了許多方便。「孟子講讀會」在野山獄中一直持續到同年12月15日,從一開始的三個學生,每隔五天舉行一次,發展到十多個學生,每隔三天舉行一次,影響力日盛。獄中的松陰除了召開「講讀會」、做講義記錄,還讀書二百餘冊,包括《海國圖志》《唐宋八大家》《日本輿地路程全圖》等。其後,松陰獲准出獄在家反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孟子講讀會」中斷兩個多月。第二年3月在松陰的叔父、學生等人大力促成下,「講讀會」再次開講。經過此次中斷,大家講讀《孟子》的願望越發高漲,幾乎每天在松下村塾進行,甚至有些日子上、下午連講兩場。《孟子》全篇在開講翌年6月13日讀完,恰好為期一年。

《講孟余話》之所以稱為「講讀會」,並不限于吉田松陰一人講授,所有參與者都會各抒己見。松陰談及自己的教育理念時告誡學生不可妄為人師,亦不可妄從師,自己和諸生皆是古代聖賢的弟子門人,既是志同道合,不分先進後進。他的授課法包括「講解要義、集體會讀、各人分別讀、研究地圖及相關圖像資料、討論會、課業作文」等,基本上沿襲了明倫館的教學法。如當論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一句時,松陰闡發道:「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聖學之主旨。凡聖學之主旨,不過修己、治人二途。故志伊尹之所志,學顏淵之所學,又立志以(程)明道、(范)希文為主本……今雖與諸君幽囚受辱於此,幸得孟子書講之,至幸。若以天下為己任,諸君以為如何?」然後又用更通俗的日文啟發道:「首先一心正意,重人倫道德,思考尊王攘夷的大業,常常就時下局勢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研究切磋。如果能夠至死堅持理想無他念,無隻言片語偏離我們的道路,縱使命絕於此囚室,天下後世必定有人會繼承吾志。這就是聖人的立志和為學。命在此,天在此,至於其他榮辱窮達毀譽得失,都不是我所顧忌的。」講孟子,救時弊道則高矣、美矣。約也、近也。人徒見其高且美、以為不可及、而不知其約且近,甚可親也。富貴貧賤、安樂艱難、千百變乎前,而我待之如一、居之如忘,豈非約且近乎?然天下之人方且淫於富貴、移於貧賤、耽於安樂、苦於艱難、以失其素而不能自拔。亦乎其見道,以為高且美,不可及也。孟子聖人之亞,其說道著明,使人可親。 《講孟余話》的開篇就是這樣一段令人倍感親切的漢文文言,開章明義。不過這樣的文字使人聯想到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而滔滔說教的先生。然而,吉田松陰,一個飽讀漢文典籍、用文言寫作的日本人,身處野山監獄窘境,面對共同關押著的從年輕的到垂老的反對幕府的志士,他講讀《孟子》不能單純地理解成傳播中華文化或者泛泛而談的修身宏道。松陰進一步闡明說:時乃把孟子講之,非精其訓詁,非喜其文字,唯其一憂一樂、一喜一怒,盡寓諸孟子焉耳……國威日拙、外夷日炙。斯道之所以為道者,果何在乎?則天下與吾同憂樂、共喜怒者,亦何獨一二囚徒親戚而已哉。而余屏居謝世,世雖有其人,無由相從晤言。則余話之錄、吾亦不能已也。以天下之士,其何以教之?!在西洋外敵入侵,幕府無力回天,民族危亡、理想動搖的時代,松陰非常有意識地選擇了《孟子》來重正道義氣節,團結激勵志士,指明奮發圖強的方向。《講孟余話》不僅句句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而且其存在本身體現了在漢文化圈中,中國經典的智慧又一次展現救時之弊的生命力。在主要講讀孟子之餘,吉田松陰還讓前來求學的門生自帶文本交流研讀。門生感興趣的,他也認為好的就定為課本。對各種漢文儒學的講讀依據「由史入經,由集入子」原則,包括《詩經》《論語》《孝經》《春秋左氏傳》《資治通鑒》《二十二史》《史記》《蘇轍》《蘇洵》《唐詩選—絕句》等。兵書有《孫子》《武教全書》《武教小學》和《坤輿圖識》。日本史書有《大日本史》《日本外史》和《日本政記》。還有針砭時弊的《鴉片癮憂錄》《名臣言行錄》《海防備論》和倒幕派的政論書《柳子新論》,以及經濟方面的《農業全書》《經濟要錄》和《康濟錄》等。在廣泛涉獵兵學、史學乃至政論和社會經濟各方面書籍時,漢文儒學經典在數量上和分量上均占多數。可見吉田松陰不僅能講《孟子》,他的漢學修養涵蓋經史子集,水平不亞於同時代的中國儒生。

松下村塾紀念館復原場景在那個東西文化激烈碰撞,普通知識人的治學理想或茫然迷惘或走向極端的時代,吉田松陰和他的門生正是有了這樣的學問基礎,得以立足於迎接「新」與「舊」的根本挑戰。他曾批評那些在時局激變中慌忙丟棄、否定孔孟之道的論戰對手:「理之精微未盡,唯立我一己之見而一概非他,猶如以我自家家風強誹鄰家……聖人之理致極,非同眾人膚淺庸常之妄加論斷。」吉田松陰選擇《孟子》等一系列經典給門生講學是富有時代危機意識的自覺。他以自己矢志不渝的一生喚起同道,用獻身的熱情點燃學生心中的志向和鬥志,真誠地把學生引向自己信仰的道路。吉田松陰心中噴薄欲出的雄心抱負和義不容辭的救國使命使他對《孟子》的解讀充滿生機。古老的經典由此被賦予時代的意義,煥發出更強大的感召力。作為教育家,吉田松陰最不同於普通教師的,正是通過講讀經典把學生引向一個更宏大的歷史視野,並由此樹立起一個共同的、超越個人生命的志向。英才輩出,開啟維新安政六年 (1859年),幕府的掌權大佬井伊直弼發起「安政大獄」,大肆鎮壓威脅到幕府集權的各方人士,一向主張「尊王攘夷」的吉田松陰難以倖免,當年5月被移送到江戶藩邸關押。這時,他在村塾執教了四年,一方面感到自身現狀已難以親自實現抱負;另一方面,跟他讀書的學生雖然在他的言傳身教下迅速地立志、成才,但還不成熟,缺乏付諸行動的氣魄。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完成未竟的事業、救日本於危亡。在江戶藩邸,原本求生有望的吉田松陰以文天祥自比,拒絕順服偷生。在被幕府關押的5個月間,他寫下《留魂錄》和下面這首漢詩表明要以死明志、以死激發學生的決心。吾今為國死死不負君親悠悠天地事觀照在明神10月,幕府處決了吉田松陰,也敲響了自己的喪鐘。他門下的學生一個個登上了歷史舞台,直接推動了倒幕運動的進程,並進一步掌握明治維新後的實權,成為主宰日本近代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伊藤博文(1841—1909)是松陰門下最有政治才能的學生。他早年積極投身倒幕運動,率領過「力士隊」。維新成功後,他主持修訂明治憲法,出任日本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並先後擔任四屆首相。被譽為明治維新的第一元勛,亞洲立憲政體之父。

伊藤博文同樣獨攬大權、左右日本國事的弟子還有山縣有朋(1838—1922)。他曾擔任日本第三和第九屆內閣總理大臣。他早年加入高杉晉作的「奇兵隊」,由於政治、軍事手腕高超,明治維新後被譽為議會「元老中的元老」「日本陸軍之父」「日本軍閥之祖」。

山縣有朋松陰門下另一位明治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木戶孝允(1833—1877)是尊王攘夷派的核心人物,被譽為「維新三傑」之一。明治維新後他擔任了「總裁局顧問專任」(堪稱實質上的第一代宰相)。他開創性地實施了「版籍奉還」「廢藩置縣」「參議內閣制」等多項劃時代的政治創新,奠定了日本立憲政體的基礎。

木戶孝允還有幾位學生由於投身尊王攘夷的鬥爭而英年早逝,他們為新時代的到來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業。比如高杉晉作(1839—1867),他是長州藩倒幕「奇兵隊」創始人,曾為日本訓練現代海軍,並渡航清末的中國,把關於太平天國起義乃至上海的歐洲各國租界的見聞寫成當時影響深遠的《游清五錄》。他以在中國的見聞為教訓,成功阻止了西方列強對日本「領土租借」的企圖,當時年僅24歲。久坂玄瑞(1840—1864),是吉田松陰的妹夫,也是尊王攘夷派的核心人物,與松陰並稱為「長州第一俊才」「文武雙全的志士」,為倒幕成功過早地犧牲了。

高杉晉作事實上,除了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獨具傳奇色彩,日本江戶時代還出了不少著名的學塾。有的主持學塾的教師學問水平特別高,比如本居宣長的「鈴屋塾」;有的學塾教師雖然平平而教學體系完備,世人趨之若鶩,比如江戶最大的學塾廣瀨淡窗的「咸宜園」,鼎盛時期在讀學生超過兩百人;有的學術上自成一派,比如幕末蘭學界坪井信道的「日習堂」和伊東玄朴的「象先堂」勢均力敵;還有的學術成果影響力極大,學塾本身成為政治運動的旗幟,比如水戶學的大本營藩校「弘道館」等。表面上看,吉田松陰個人支撐的松下村塾之所以曝得大名,是因為其短短不到四年培養出了堪稱「國父」的總理大臣(首相)二名,內閣幕僚四名這樣空前絕後的成就。而「咸宜園」九十二年的歷史上,五千多名畢業生中只不過出了數名縣知事級別的官僚。但是,吉田松陰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教育者何以胸懷宏圖大志並且感染學生?教育如何能救國強國?什麼樣的教育本身能團結精英、磨礪培養國家的棟樑之材?這種教育在後世的日本被稱為「教養教育」,而吉田松陰的事迹堪稱日本通識教育的原點。

(本文摘自《教養與文明:日本通史教育小史(增訂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11月。)
推薦閱讀:

觀察是教育的起始——分辨學生的眼神
教育,請爸爸回家!
為什麼從小到大身邊的老師一直在說「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
作為前體制內的老師,現在轉行到什麼行業了呢?有什麼經歷和經驗可以分享的嗎?
「譯林採擷」和孩子一起成長

TAG:教育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