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系在美國海軍F/A-18E/F「超級大黃蜂」雙座戰鬥攻擊機的基礎之上發展研製而成。EA-18G不僅擁有新一代電子對抗設備,同時還保留了F/A-18E/F全部武器系統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先進的設計使得其無論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還是在陸地上都能較好地遂行機載電子攻擊(AEA)任務。專家們評價說,「咆哮者」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干擾機,又是電子干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研製背景
現代空中作戰的實踐證明,依靠電子攻擊飛機實施有效的AEA,是美軍奪取空中作戰勝利最重要的「法寶」。美軍已於1999年正式將電磁干擾和對敵防空壓制(SEAD)納入AEA。AEA的範疇已經擴大為利用利用電磁能、定向能或反輻射武器攻擊敵軍,以降低、削弱或摧毀敵軍戰鬥機,阻止或削弱敵軍使用電磁頻譜的能力。
從1971年起,EA-6B「徘徊者」戰機就被美海軍用於壓制敵人的電子活動和獲取戰區內的戰術電子情報來支援攻擊機和地面部隊。其主要機載設備包括AN/ALQ-99F電子干擾系統(在5個干擾吊艙內的10個干擾發射機,每個干擾艙可以覆蓋7個頻段中的一個)、靈敏偵察接收機(可探測遠距離的雷達信號)、AN/AYK-14中央計算機、全天候自動著艦系統(ALCS)、多功能顯示器,以及通信、導航與識別系統等。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軍火巨頭波音公司看準了這筆買賣,於是在2001年聖路易斯市的F/A-18ElF生產線中,一架尚未完成總裝的「超級大黃蜂」被拖入一個獨立設置的機庫另行裝配。同年11月15日,此架被稱為F/A-18F1的戰機攜帶兩個副油箱、3具AL0—99電子干擾吊艙和2枚AIM一120中距空空導彈完成了首飛,這就是EA-18G的原型機。原型機飛行性能測試在9000米高空成功進行,飛行速度為馬赫0.9,過載3g。截至2002年8月24目,這架原型機共完成了五次試飛,之後轉入地面綜合實驗室測試。2003年12月29日,海軍將一筆10億美金的巨款匯入波音公司的帳戶,用於EA-18G「咆哮者」項目在2004~2009五個財政年度的「系統設計和發展」(SDD)。6個月後,兩架專門用於試驗的EA-18G樣機開始組裝。2005年,「咆哮者」完成了風洞和綜合地面試驗。今年5月30日,EA-18G項目又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艦載適用性試驗。海軍表示,今後計劃採購90架EA-18G,最終於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海軍電子攻擊力量的砥柱中流。
作為F/A-18E/F的衍生機型,EA-18G「咆哮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機動性能,因此完全可以勝任隨隊電子支援任務,而且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不僅足以自衛,甚至可以執行護航任務。而且,EA-18G飛機99%的零配件都可以與F/A-18E/F互換,這無疑能大大降低後勤保障的壓力,也節省了飛行員完成新機改裝訓練所需的時間與費用。
2001年11月15日,波音公司成功完成了EA-18G機載電子攻擊概念的演示。這次演示使用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攜帶3個ALQ-99干擾吊艙和2個副油箱,對雜訊和振動數據進行了測量並對飛機的飛行品質進行了評估。2002年4月5日,波音公司成功進行了第三次飛行演示。本次演示同樣使用一架F/A-18F飛機,所掛載的載荷也和首次飛行演示相同。波音公司的合作夥伴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利用ALQ-99干擾吊艙收集了雜訊和振動信息。此外這次飛行還對飛機飛行品質進行了評估。與前兩次演示相比,這次飛機飛得更高、更快,並且所有測試都證明EA-18G是符合美國海軍AEA需求的平台。
2003年12月,波音公司獲得了美國海軍價值10億美元的EA-18G AEA飛機系統設計和開發(SDD)合同。這份合同從2004財年開始至2009財年結束,歷時五年,包括從組件到整個武器系統的實驗室、地面和飛行試驗。在這份合同中,最初的2架EA-18G編號為EA-1和EA-2。
波音公司首次展示的編號為EA-1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注意其座艙下方的新徽標
2004年6月開始,波音公司在多個實驗室進行EA-18G風洞試驗。至2005年1月,5組風洞試驗全部完成,共計1412小時。這些風洞試驗證明了F/A-18F的機身能夠很好地執行電子攻擊任務,並且為EA-18G項目的進一步開展收集了重要數據。
2005年6月,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EDO公司向波音公司交付首個為EA-18G開發的干擾對消(INCANS)工程研製單元。與此同時,INCANS工程研製單元正在EDO公司進行實驗室試驗並由美海軍將其與ALQ-99戰術干擾系統一起進行綜合測試。
2005年10月,波音公司開始在EA-1上安裝RF電纜。這些RF電纜貫穿整個機身,長度在30至270英寸之間,用於連接EA-18G上執行機載電子攻擊任務的專用電子設備。當裝配工作全部完成時,每架EA-18G上的RF電纜總長超過2500英尺,約為使用相同機身的F/A-18F上RF電纜總長的5倍。當月,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電子戰系統綜合實驗室進行了剪綵典禮,該試驗將為EA-18G上電子攻擊系統的開發提供支持。
2005年11月,波音公司完成了EA-18G飛機上INCANS系統的初始實驗室檢驗,並在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進行的地面測試中驗證了該系統的性能。波音公司將INCANS工程研製單元安裝在一架F/A-18F上——這是該系統首次安裝在飛機上,然後將飛機置於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的一個吸波暗室內進行測試。由美國海軍、波音公司和EDO公司的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檢驗了該系統的固有無線電頻率對消性能,並檢查了當中心線吊艙內的ALQ-99發射干擾時的語音通信質量。
2006年2月,波音公司試驗計劃通過了美國海軍審核,開始將數個關鍵子系統集成到EA-18G飛機的武器系統中。其中一項試驗準備工作審查(TRR)於2005年11月開始進行,內容主要是機上軟體相關的幾個關鍵部分:任務計算機、電子攻擊單元、載荷管理系統、干擾消隱單元、ALE-47對抗系統、EA-18G儀錶系統、數字存儲設備的任務分配和綜合。在審查過程中,美國海軍評估了波音公司制定的計劃,即在該公司電子系統綜合實驗室(ESIL)將軟體集成到這些硬體中和將軟體集成到硬體模擬器中;海軍還檢查了波音公司制定該計劃的過程。
2006年5月末,波音公司一架裝有翼尖天線和高/低波段干擾吊艙的改裝F/A-18F飛機進行了首次飛行。該次飛行是飛行品質和航母適應性測試的一部分。航母適應性測試為期3個月,目的是驗證EA-18G的艦載性能,由美國海軍飛行員在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進行飛行,同時使用飛機彈射裝置和著陸攔阻裝置。由於F/A-18F的航母起降性能優秀,波音公司希望通過這些測試證明採用相同機身、但攜帶更多載荷的EA-18G的航母起降性能同樣優良,並且能很好地適應多邊的海上情況。初期測試將測量飛機負載,以證明起落架和機身是否達到設計規格。在測試的同時還將監控彈射和攔阻系統以評估「咆哮者」的設計是否精確。
2006年8月4日,波音公司在聖路易首次公開展示EA-18G「咆哮者」機載電子攻擊飛機,展示的是編號EA-1的飛機。
2006年8月16日,EA-1在美國聖路易市蘭伯特國際機場進行了首飛,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個月。
2006年9月下旬,波音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了首架EA-18G,即EA-1。EA-1從聖路易飛到馬里蘭州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飛機將在那裡的暗室中進行擴展地面試驗以評估機載雷達、接收機和干擾機的兼容性及性能。
2006年11月10日,編號為EA-2的波音公司第二架EA-18G在聖路易蘭伯特國際機場進行了首次飛行。EA-2將於年底前交付美國空軍。它將飛往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與EA-1一起在暗室中進行測試。
2006年11月末,波音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了第二架EA-18G——EA-2。飛機從聖路易飛到了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EA-1正在那裡的暗室中進行測試,EA-2也將加入測試。
歷史發展
原型機
軍火巨頭波音公司在 2001年聖路易斯市的F/A-18ElF生產線中,一架尚未完成總裝的「超級大黃蜂」被拖入一個獨立設置的機庫另行裝配。同年11月15日,此架被稱為 F/A-18F1的戰機攜帶兩個副油箱、3具AL0—99電子干擾吊艙和2枚AIM一120中距空空導彈完成了首飛,這就是EA-18G的原型機。原型機飛行性能測試在9 000米高空成功進行,飛行速度為馬赫0.9,過載3g。
試飛
截至2002年8月24目,這架原型機共完成了五次試飛,之後轉入地面綜合實驗室測試。 2003年12月29日,海軍將一筆10億美金的巨款匯入波音公司的帳戶,用於EA-18G咆哮者」項目在2004~2009五個財政年度的「系統設計和發展」(SDD)。6個月後,兩架專門用於試驗的EA-18G樣機開始組裝。2005年,「咆哮者」完成了風洞和綜合地面試驗。今年5月30日,EA一 18G項目又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艦載適用性試驗。海軍表示,今後計劃採購90架EA-18G,最終於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海軍電子攻擊力量的砥柱中流。
2005年11月,EA-18G在帕塔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的「暗室」(無反射室)進行了INCANS通信綜合測試,負責系統調試的工程師保羅·莫爾利表示,測試獲得了「絕對的成功」。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測試
2008年7月,EA-18G電子戰機完成了海上試驗,總共進行了319次進場(接艦)、62次彈射跳傘和62次用攔阻裝置著艦。全部試驗原計劃在10天內由1架EA-18G完成,但隨後更改為在5天內完成,因此增加了1架與EA-18G布局相同的f/a-18用於試驗。2008年7月23日,EA-18G電子戰機成功試射了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 2008年8月初,EA-18G電子戰機還完成了agm-88高速反輻射導彈的發射試驗。在歷時7個月、總共1000多個小時的飛行測試之後,美國EA-18G電子戰機進入作戰評估階段。
評估
在作戰評估階段,編號為g1、g2和g3的3架EA-18G電子戰機用於相關試飛。該階段結束後,EA-18G將開始大批量生產,並於2009年春天向美國海軍第 129電子戰中隊(vaq-129)交付。根據計劃,EA-18G電子戰機將於2009年秋天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到2013年,美國海軍購買的88架 EA-18G電子戰機將全部交付完畢。
性能特點
作為一款名副其實的電子戰機,EA-18G擁有十分強大的電磁攻擊能力。憑藉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其設計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和新的ALQ-99戰術電子干擾吊艙,它可以高效地執行對面空導彈雷達系統的壓制任務。以往的電子干擾往往採用覆蓋某頻段的梳狀波,但敵方雷達僅僅工作在若干特定頻率。這樣的干擾方式將能量分散在較寬的頻帶上,就如同對電磁頻譜的「地毯式轟炸」,付出功率代價太大。具有跳頻(FH)能力的抗干擾系統出現之後,傳統干擾方式無法有效應對每秒鐘發射頻率都要跳動數次的電台和雷達,干擾效果遂大打折扣。
此時對手的信號恰似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地毯式轟炸」就顯得不甚明智。與以往這些攔阻式干擾不同,EA-18G可以通過分析干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並採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以實現「跟蹤一瞄準式干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干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採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干擾160千米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範圍。
不僅如此,安裝於「咆哮者」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這項功能被廠商稱為——「透視」。全頻段電子干擾,就如同你為擾亂兩個人的談話,特地搬來一個大功率的功放喇叭。這樣雖然能達到干擾目的,但由於喇叭的存在你也無法聽到任何一方的言語。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ALQ一218接收機子系統卻既可以讓交談雙方無法交流,同時又令你可以聽清他們說話。而且,EA-18G還具有相應的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對外實施干擾的同時,採用主動干擾對消技術保證己方甚高頻(UHF)話音通信的暢通。這項技術在美軍中也是首次應用。
電子系統
長基線干涉測量法
EA-18G可以通過分析干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並採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以實現「跟蹤一瞄準式干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干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採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干擾160千米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範圍。
此外在進攻前18主要依靠兩種方式來偵察目標:使用TEWS判斷是否出現雷達照射,並通過RWS來確定敵方雷達的頻率並更新到ECM POD進行干擾,或通過友機被照射記錄手動輸入頻率,此方法一般不用地。
全頻段電子干擾
不僅如此,安裝於「咆哮者」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V(2)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這項功能被廠商稱為——「透視」。全頻段電子干擾,就如同你為擾亂兩個人的談話,特地搬來一個大功率的功放喇叭。這樣雖然能達到干擾目的,但由於喇叭的存在你也無法聽到任何一方的言語。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ALQ-218接收機子系統卻既可以讓交談雙方無法交流,同時又令你可以聽清他們說話。而且,EA-18G還具有相應的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對外實施干擾的同時,採用主動干擾對消技術保證己方甚高頻(UHF)話音通信的暢通。這項技術在美軍中也是首次應用。
通信對抗系統
USQ-113(v)通信對抗系統也是EA-18G的制式裝備。它擁有指揮、控制和通信對抗(C3CM)、電子支援措施(ESM)及通信等多種任務模式,在VHF/UHF頻段工作,基本頻段20~500MHz,重點頻段 225~400MHz。us9—113(V)可與商用現貨接收機/發射及技術和先進的軟體結合,為軍方提供了一個易於操作的系統。此型機載通信對抗系統能夠自動干擾有源目標或盲幹擾指定目標,無論大型預警雷達還是路邊炸彈的遙控裝置都無法倖免。通信監聽和干擾是電子戰的重要方面,USQ-113(V)的通信模式還允許進行一般的通話或實施模擬通信欺騙(ICD),通過竊聽或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鏈路,指揮官可以取得戰場上顯著的戰鬥優勢。系統能設置在不同信號內共享功率,具有多目標干擾能力,雜訊和標準欺騙干擾能有效破壞敵方作戰。通過將系統與外部的數據機連接,可優化系統來對抗特殊網路。
雷達系統
EA-18G的AN/APG-79型機載雷達由雷錫恩公司設計製造,這種具備電子對抗能力的雷達採用了與第四代戰機F-22A、F-35相同的「有源電掃陣列」(AESA)技術。這使得「咆哮者」可以輕易地在使用雷達的其它功能時分出一部分C/R單元對敵進行離散的干擾壓制,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信息分發系統
此外,作為「FORCE net」(部隊網)的關鍵節點,EA-18G裝備了基於16號數據鏈的JTIDS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採用了高速跳頻、跳時、直接序列擴頻和糾錯編碼等多種反偵察和抗干擾措施,是當今世界最為「堅固」的無線戰術通信系統。時至今日,除了核電磁脈衝武器,連美軍自己也沒有干擾JTIDS的有效手段。因而,「咆哮者」的抗干擾能力不可小視。
被阻原因
EA-18G不僅擁有新一代的電子對抗設備,同時還保留了F/A-18E/F全部的武器系統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因而可以這樣說,「咆哮者」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干擾機,又是電子干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況且波音公司已經獲得了生產4架,即一個戰術干擾中隊的EA-18G的合同,萬萬沒有想到日後的進一步量產進程會遭遇如此不測。究竟是什麼令這個強悍的「咆哮者」只得在籠中悻悻沉嘶呢?
首先,這是由五角大樓對電子戰力量重新規劃部署所造成的。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國防部意識到,近10年以來,即空軍的EF-111與F-4G退役之後,美軍的機載電子攻擊任務由美國海軍獨家負責,美軍所有進入敵方領空的戰鬥機均由海軍的電子攻擊機提供電子保護。2004年,五角大樓新的電子戰計劃顯示,未來美國空軍與海軍將協同作戰,共同完成空中電子進攻。
根據五角大樓的計劃,機載電子攻擊(AEA)任務共分為4部分:防區外干擾,即遠距離干擾敵方戰略通信;隨隊干擾,即干擾機和戰鬥機同行發起空中打擊:自衛干擾,即利用機載設備產生的信號擺脫防空導彈;近身干擾,即從極近的距離干擾敵方雷達,主要靠無人飛行器來完成。這其中第3、4項均有空軍力量涉足其間,而第一項更是由美國空軍全權負責。這一計劃使美國海軍電子戰力量所承擔的壓力有所降低,並大大強化了空軍在電子戰中的作用。此後批准的2005和2006財政年度國防部電子、光電子和信息技術的開支中,空軍的預算竟是海軍的3倍多!所以,2007財年海軍的EA-18G項目在國會所遭遇的冷落亦在情理之中。
其次,美國國會對EA-18G尚存疑慮。雖說生產EA-18G是為了最終取代EA-6B,但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EA-6B也在不斷的改進之中,EA-18G所採用的相當一部分電子設備,包括ALQ-218和uso-113,原本是為升級EA-6B的。如果EA-6B按照最新的「改進能力Ⅲ」(ICAPm)計劃升級即可以擁有與EA-18B相近的電子戰戰力。生產一架EA-18G波音公司為美國海軍開出的價碼是6600萬美元,而同樣的資金可以改進4架EA-6B,時間也相對短得多。據報道,今年5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已獲得由美國海軍授予的一份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合同,全速生產「ICAPⅢ」電子攻擊系統,裝備EA-6B「徘徊者」。另外,波音公司的死對頭洛馬公司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EA-JSF方案,主打採用全新電子設備尤其是具有短BE/垂直起降能力的EA-35(一說F-35Ⅱ)。這引起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濃厚興趣,表示無意採購不具備V/STOL能力的EA-18G,而將EA-35列為陸戰隊下一代電子攻擊機的首選。
EA-18G進一步生產的推遲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對此,國會撥款委員會成員表示:「我們將繼續支持EA-18G項目,但是,EA-18G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完善。」不管未來怎樣,2006財年的合同仍在履行著,7月初,L3通信公司鏈接模擬訓練分公司開始為EA-18G生產第100套整體模擬座艙;8月4日,「咆哮者」首機提前一個月下線;8月底,它的處女航被安排在聖路易斯進行。2007年,「咆哮者」將在馬里蘭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和加州的中國湖試驗場展開全面性能測試。凝聚了波音公司諸多心血的「咆哮者」,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證明自己的實力,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如若不然,這「來如春夢幾多時」的EA-18G,也難免落得一個「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慘淡結局。這些,恐怕只有等到來年國會批准新的財政預算時方能見以端倪。
在海灣戰爭中,EA-6B與EF-111A和F-4G三種電子戰機一起組成聯合編隊,近距離壓制地面防空火力的制導、瞄準系統和通信指揮控制系統,極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一役成名。十幾年過去,昔日馳騁疆場三劍客中的兩個——EF-111A與F-4G均已解甲歸田,使得EA-6B不得不承擔美海軍所有隨隊電子支援的重任。可是,時光催人,歲月已在「徘徊者」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最年輕的~架飛機也已在海風中磨礪了15年,雖然經過多次現代化改造,但機體結構的老化絕對不容忽視。再者,EA-6B所裝兩台J52一P一408渦噴發動機,就算把節流閥推到頭也只能達到1048千米//小時的極速,使其在執行具有時間敏感性的任務時無法跟上突擊集群。況且由攻擊機A一6發展而來的EA-6B機動性能不佳,幾無空戰能力,執行任務必須依靠其它戰機護航。所以,面對未來戰場嚴峻的形勢,已有30年役齡的「徘徊者」恐將獨木難支,這催生了美國海軍對下一代電子攻擊機的迫切需求。
EA-18G任務執行
新型吊艙以及飛機內部的新電子系統和軟體決定了EA-18G的主要戰場任務是干擾或壓制敵方雷達和通信以保護保護己方空中和地面的資產。EA-18G能保護、協助隨隊飛行的飛機或地面部隊,提高整個出擊部隊的生存能力。由於它是F/A-18F的派生型號,因此能和其他超音速飛機一起飛行,迅速、高效地執行任務。
EA-18G能夠執行很多機載電子攻擊任務,不僅限於干擾雷達。它能夠利用機上的通信對抗設備壓制敵方通信,使得敵方地面站之間無法進行通信。通過擾亂網路,它可以孤立潛在的威脅。有時任務或威脅需要用導彈破壞敵方雷達站。由於EA-18G能夠在攜帶干擾吊艙的同時掛載高速反輻射導彈,機組人員可以自由選擇攜帶哪些任務載荷。這些導彈利用敵方雷達自身的信號進行跟蹤並摧毀目標。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EA-18G能夠在單個任務中保護多架飛機或多個地面部隊集群。它在執行任務時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1)定位和分析潛在的雷達和通信威脅。「咆哮者」將任務分配中獲得的數據和來自機上感測器、通信設備的信息結合起來定位和識別雷達和通信威脅目標。任務分配是作戰出發前的準備工作:機組人員被告知已知威脅的簡要信息(如雷達和地空導彈的位置和型號),並與攻擊編隊的成員一起計劃瞄準或是避開這些威脅。「咆哮者」上裝備有衛星通信設備,用於情報收集。
(2)機組人員確定是否需要同這些威脅作戰以及如何作戰。「咆哮者」的機組人員可以在彩色顯示器上看到收集到的信息。潛在威脅的位置和其他關鍵數據可以疊加在地形圖上顯示出來,或者與其他必需的數據一起以表格形式顯示出來。軟體演算法將信息關聯起來並進行篩選,協助機組人員分析數據並做出決定。
(3)抑制威脅,為空中或地面部隊執行任務掃清道路。「咆哮者」主要利用電子攻擊干擾吊艙擾亂敵方雷達。這些吊艙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干擾致盲敵方雷達,使他們無法發現接近的攻擊部隊。
參與利比亞戰爭
在美、英、法等國家聯合發起的襲擊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面對利比亞較強大的防空實力,截至目前為止尚無任何一架聯軍飛機因利比亞防空火力或空中作戰而被擊落,這一結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美國海軍在「奧德賽黎明」行動中首次投入的新型電子戰飛機——EA-18G「咆哮者」。戰鬥中,「咆哮者」不僅用其攜帶的電子干擾設備壓制了利比亞軍隊的防空導彈,還成功攻擊了利比亞的坦克部隊。
根據美軍哥特尼中將的說法,波音公司研製的EA-18G「咆哮者」出色的電子戰能力有力地支援了聯軍對利比亞的打擊行動。此戰證明,「咆哮者」完全有能力取代過去已被實戰所證明的海軍EA-6「徘徊者」(Prowler)電子戰飛機。哥特尼還特地補充道,「徘徊者在成功壓制利比亞地空導彈之餘,還協助聯軍攻擊了利比亞政府軍地面部隊——當時這些部隊正在攻擊反政府武裝扼守的要地。」
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聯軍的空襲行動遏止了利比亞政府軍向反政府武裝扼守的據點班加西的攻勢,法國、英國和美國戰機均參加了攻擊行動,其中還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鷂」式戰機,美軍「咆哮者」也參加了行動。目前尚無確切消息顯示「咆哮者」在戰鬥中是否真正有效干擾了政府軍發射的防空導彈,但美軍認為戰區上空嚴重的導彈威脅使得「咆哮者」的出現成為必需。
EA-18G的作戰能力十分強大,在美國空軍一次空戰演習中,一架EA-18G使用電子干擾設備干擾了載機與AIM-120空空導彈交換數據的數據鏈,使其脫靶,並一舉「擊落」了號稱無敵的F-22戰鬥機,創造了三代機首次在模擬空戰中擊落F-22的記錄,充分證明了EA-18G「咆哮者」突出的電子戰能力。
推薦閱讀:
※莆田新娘聘金600萬 娘家陪嫁一個億和一架飛機
※墜機絕地求生指南(下一)
※不會造飛機的飛行員不是好鎖匠 一捷克人乘坐自製飛機上下班
※推動航空發展的十大飛機
※美國官員怎樣坐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