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引用】讓生命如花綻放

【引用】讓生命如花綻放

2011-07-18 00:52:18|分類: 班級管理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個人簡介

伊永貴,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山東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能手,首屆沂蒙名師,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講師,《山東教育》雜誌2008年1、2期合刊封面人物,事迹多次在山東電視台教育頻道、臨沂電視台綜合頻道、蘭山電視台、《中國教師》《山東教育》、臨沂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出版專著《高中英語名師優化導學》、《歐美漫步》等5部,在《中國教師》《山東教育》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2002-2004年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的重點子課題 「全英語五課堂交際互動教學程式」 的研究工作,獲中央教科所課程研究部年度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

教育思考

無論幹什麼職業,到老了總不能連一點值得回憶的東西都沒有。在講自己的教育故事之前,很想把我多年來對教育的理解和思考與大家共享。

走在教育路上,與學生一同成長,同以青春的名義播種、耕耘、期待、收穫,生命綻放的美麗甚至讓我們忘卻了回憶,苦也罷,累也罷,化作情,化作愛,血脈般溶於自己的生活,我常常慶幸生活賦予我的選擇。

從踏上講台到成長為一名特級教師,歷經15個春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拓荒的耕牛---初登講台的5年,把教育看作是無私忘我的奉獻,自己是拓荒似的「耕牛」,作「蠟炬」般的燃燒,是勤奮進取的感性人。努力讓自己成為知識之源,品格之標,讓學生善學好問,愉悅求知。然而,當時師生所謂的理想,無法或不欲超越「圓夢大學」的局限。

思想的導遊---五年耕耘略懂教育時,把教育看作博大精深的藝術,自己是曲徑通幽的「導遊」,是勤于思索的理性人。雖然自己不是導師,但要作好導演,讓學生完善自我,勇於超越,時時孜孜以求,為「三十而立」做準備。然而學生人生規劃中的理想,始終抹不去被雕刻的痕迹,拼搏奮鬥的主題無法脫離成就事業,報答父母的功利色彩,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成為往往只是立身的順成關係。

人格的塑造---近廿載再看教育時,才懂得其實教育就是閃爍出「人性的光輝」,是傳承文化、完善人格、教化思想、富國興邦的責任,自己本就是「學長」甚或「學弟」,與學生一道用靈魂塑造靈魂,懂得尊重與寬容,以行為感召行為,理解責任與道義,學會堅強與執著。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習慣優良、品行高貴、有所建樹,回饋社會,實現「真我」的回歸。

一、深入理解「教師」的意義---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

孩子不是樹苗,而是一粒種子。劉從義老師這樣講:「當今科學如此發達,但還是造不出一粒種子,哪怕是一顆花生仁。一顆蘋果樹上結幾個蘋果可以數得出,但一粒種子種下,將來可能結出多少蘋果,誰也不可能算得出來。」優秀的教師是學生求學時神往的世界,畢業後永恆的溫暖和激勵。我們原本就在不懈追求中體驗從教的快樂,在真摯交流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化作春雨來潤澤承載著希望的田野,走進心靈諦聽生命花開的聲音,讓師生心靈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陽光。

二、真正理解「教育」的內涵---「教育是窮人除造反以外唯一翻身的途徑,也是富有家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句話未免有置祖國、社會大義於不顧之嫌,擺脫不了世俗的「小己」意識,但也不無道理,家之盛昌又何嘗不是國之昌盛之一石?教育的本質是傳承文化,完善人格,讓人最大限度成為人本身。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以道德和科學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質量,而不是以競爭為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教書應該是在愉悅中傳承,愉悅必篤學,篤學必善思,善思方能創新,育人的核心是求真,人生真意必在德,德向高貴,習自優雅,熱情生活,志必堅強,是為教育。出於真,知其表,明其思,才能動其心,激其志,敏其行。

教育是以求真、尚善、唯美為三基色,加以健康、個性、意志、創造為色料的七色調色板,我們可以繪出世間最美的畫卷,用的是思考的筆,蘸的是濃郁的情。教育是一片豐茂的園林,以愛之溪水,知之土壤,德之清風,希望之晴空撫育園林,則必群芳競放,萬木競發。讓敬業奉獻成為一種性格的表達,使自己永遠執著地探索;讓學高身正成為一片蔚藍的晴空,作學生不倦追尋的方向。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塑造性格即是關注命運,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德智相生方為和諧。

師生關係首先是與人相處的關係,那麼待人真誠是一種胸懷,學會尊重是一種素養,懂得激勵是一種藝術,博學正直是一種要求。愛因斯坦認為:通過專業教育,學生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併產生熱愛的情感,才是最基本的。《中庸》提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這才符合自然界生命的多樣性,才是多元而和諧的教育。

1、把一個本就成績優秀的學生培養成才,我們沒有教育失誤;把一個後進生轉化成才,是我們的成功;不分優劣貧富,讓每個學生都昂揚進取、快樂生活,才是從教者的最終追求!

2、我們通常用意志堅強來讚美一個執著進取的人,但堅強的意志首先來源於美好的希望,絕非『忍耐』的代名詞。

3、學生在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在增強,這恰恰是我們最寶貴的教育資源。自我意識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剖析,超越自我,實現夢想,勇擔職責,追求做人做事的盡善盡美,是為教育的價值。

4、聆聽和思考是一種尊重,寬容和欣賞是一種善良。師生同在一片屋檐下,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以上就是我對教育、教師和成長的認識和思考。

請允許我用圖示來說明我對成長和成功的理解吧。生命如花,智商可以使其嬌艷,情商則能使其結出碩果。(附圖,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通過圖示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

1、育人過程中,以熱情和興趣是走向成功的原動力,但理想與責任、法律與公德、意志與素養的形成告訴我們:有時成功遠在興趣之外。

2、人立於世如花之含苞,我們最先看到的通常是最外層艷麗的成就花瓣,但依次剝開會發現決定成功與否的是自己的價值觀,人的素養、意志、習慣、道德、興趣早就孕育其中。當每層花瓣都欣然盛開,一個人的能力才彰顯其中。否則,每一層花瓣萎縮都會導致花朵凋零或失色。

3、我們要實現育人的三維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和綜合能力,但著力點究竟何在?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其培養重心究竟何在?

在價值觀形成階段有5個層面的側重點不宜忽視:1—4歲(興趣、熱情---道德),天性加誘導;5—7歲(理想、審美---習慣),熏陶加引導;8---14歲(責任、進取---意志),體驗加教導;15---17歲(健康、快樂---素養),探索加榮譽;18以上(法律、公德---價值觀),創新加成就。

其實育人的整體流程我們可以倒推,高中階段15—17歲,如何讓學生懂的健康,知道快樂,形成健全的人格素養,在人生旅途上時時進取,勇於承擔責任,為了理想意志堅強,讓唯美行為成為一種的良好習慣,對人生有一種飽滿的熱情,自我成就即在於此,所以最重要的教育從孩提時代早已開始,我們要讓人生如花綻放,能力的花心方能赫然顯現。

4、人的成長有四個詞最重要:理想、健康、責任、成就!

理想是人生的明燈。它來自天生的基因愛好,來自後天的興趣培養,來自成功體驗的美好和堅強意志的支撐。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如心靈美好向善,心性蓬勃進取,善於交流合作。

責任是進取的動力。完善自我、挑戰極限、頑強拼搏、奉獻社會、實現價值,責任感、榮譽感並存,人生何懼旅程的艱難險阻?!

成就是價值觀的果實。有時造福社會和民眾的成就猶如一劑中藥,其苦隱含在良知與意志之中,其甘洋溢在內心滿足之中。是快樂成就我們,不是成就讓我們快樂。

教育故事

十幾年來,與學生休戚與共,與同事坦誠相待,已忽略了有多少艱辛與榮耀,多少歡欣和淚水,只是在記憶的長河裡,偶爾泛起幾朵讓自己欣慰或感動的浪花,又在匆忙的節奏中漸漸歸隱。回顧教學歷程簡單得像一條直線,撰寫教育感想也感到力不從心。

從教中的某些細節已經記憶模糊甚或忘卻,但當一頁頁慢慢翻起自己的工作日記又感到充實而又厚重。日記中的某些故事、案例甚或哲理短文仍然讓我心潮澎湃,品味無窮,不敢輕忘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其實,故事本就是現實或憧憬中的生活。Jerome Bruner(1996)說:「講故事是人們理解自我生活和經歷的一種方式,我們一直在故事中游弋。」講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但實踐故事卻把我們的生存意義鑲嵌其中,它形塑了我們的人生軌跡和名譽。

我工作日誌的扉頁和內頁的反面都記錄著很多故事和隨想,每一則自己經歷或別人重複的故事都值得我再次思考,仔細品味,從中總結感悟,幾乎成為我教書育人的日程表。《兩個雕刻家》在相互挑剔與競爭中成為摯友,達到事業的巔峰;《機會只有三秒》中著名編劇柴智屏的經歷提醒學生果敢自信、勇於挑戰;《光環的背後》成功人士背後凄慘的故事讓學生勇敢面對逆境,期待成功;《成功秘訣》的小段目標法教他們堅定信念,義無反顧;《花兒不會介意》提醒他們「怒放的花兒從不在意花盆的模樣」;《高考誤區莫踏入》教他們細心悉心做學問,耐心常心對考試,每日的「浪花集」告訴他們, 「看清方向比奔跑更重要」「逆水行舟在歷經艱辛的同時也體驗中流擊水的快樂」「生活的魅力在於目標一定,但要走自己未知的路」------

我和我的學生常常分享這樣的體驗:「我們要追求---也許願望不一定如期實現,但有機會;我們要改變---人本自私,也許良好的習慣就是一種美德;我們要思考---從蘋果落地瞬間誕生的牛頓定律,到安培的『馬車演算』,告訴我們『有時瘋子而不是獃子』;我們要堅韌---偉人故事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意志可以主宰沉浮』,我們要團結---同教同學是緣分,團結誕生希望,凝聚就是力量-----」。諸多故事與感慨中,請允許我擇其一二簡言之吧。

教育的門檻叫尊重

在許多關於尊重的故事中,我們都熟悉陶行知「四塊糖」的佳話,對尊重、守信、正直、反思的四種品質做出激勵的評判,對蔡元培入主北大時向勤雜工脫帽致敬的故事也不陌生,他們讓我們明白尊重不僅可以獲得一對偶力,還可以走進心靈成就人生。尊重規律,尊重學生的無知與淺薄,更要尊重學生的奇思與怪行。

一次大型數學公開課上,北京的一位老師問道:「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哪些梯形呢?」同學們紛紛作答,在老師即將向課堂的主題「梯形的性質」過渡時,一個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的靦腆孩子慢慢站起來說:「老師,門前的馬路好像也是梯形」,班內一陣鬨笑,孩子漲紅了臉。這位老師認真地制止了孩子們的鬨笑說:「同學們!不要笑,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位同學的答案。馬路是梯形嗎?」「不是!」回答得斬釘截鐵。「那麼,請同學們拿起筆把你心中的馬路畫下來好嗎?」一分鐘後,教室內有人在竊竊私語:「馬路畫下來是梯形的」。老師又問:「馬路由近及遠看起來是不是梯形的?」回答很一致也很響亮。「我們要不要為這位同學與眾不同的思維鼓掌呢?」教室內掌聲如潮,這位同學會心而坐。老師又補充道:「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可笑的事情可能蘊含著奇妙的真理,我們要勤於動腦,敢於質疑,下節課我們看誰能成為新的『火花少年』好嗎?」這位老師的精彩點評改變了這位學生的自卑性格,這個爭做『火花少年』的作業也可能點燃又一批少年的求知慾望。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後這位同學在書中回憶道:「是這位老師的理解燃起我自信的火花,他的鼓勵改變了生活軌跡甚至是我的性格,我永遠感激他。」

我們設想,如果這位教師為了趕時間,草草說一句:「請坐!請你再認真思考一下好嗎?」這位同學紅著臉默然就做,尷尬局面隨之化解,該是何種結果?看似寬容,實則為傷害。學高心細讓我們要學會激勵,心粗識淺會把傷害當作寬容,因此我提醒自己要時刻留意學生的思想、經歷和學識水平。出於真,知其表,明其思,才能動其心,激其志,敏其行。

讓心靈之花盛放

聆聽、思考和寬容是教育的前提,它不屬於淡然、冷漠和刻薄。我們不要在不同的頭顱上佩戴同一朵鮮花,也不要在不同的火苗上灑下同樣的沙。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玩心過勝,其實,有人愛我們所不愛的,本身就值得我們去愛和研究。

班上曾有一位足球迷,每天都攜帶足球出入教室,幾乎把課下和自習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踢足球上,經常遲到,滿面汗水走進課堂,只等三年後高中畢業。經多次談話,他坦言道:「老師,別管我了!足球是我的生命,學業是我的無奈。」我說:「願你的『生命』之花盛開,願你的『無奈』之樹在我們的土壤里凋零!」。教育契機終於來臨,國內甲A聯賽如火如荼,在一次班會上常規工作結束後,我提議讓這位同學談一下他的想法。他興奮異常,從他的偶像「克林斯曼」談到魯能的國腳,從足球的歷史談到自己的夢想,同學們為他的坦誠和激情喝彩。從此班內多了足球的話題,甚至在讀書會的競賽題中有意安排了他出的題目。心靈在靠攏,追求在走近,有一次他主動提議:「我們把『足球論壇』改為含金量更高的『記憶比賽』,設立獎項」。他的學習慾望明顯增強,每日3小時的足球竟然只保留了周末3小時,在年末綜合評比中他榮獲「進步之星」,並在高考中榮膺班內「三甲」。我們相處中,他的無奈終於沒有成為心中永遠的痛。

我想,教育不需要作秀,高考不迴避輕鬆,我們應當在真誠相處中體會彼此的感受,在興趣的導引下尋找心靈的共鳴。正如一位母親,在元宵節帶著四歲的孩子去熙攘的街道賞燈,母親驚嘆燈火的輝煌,而孩子卻啼哭不已,憤怒的母親彎腰系鞋帶時才發現孩子的眼中滿是大人的大腿,哪來的絢爛燈火?!我常常告誡自己:當我們埋怨孩子"不懂事"時,是否彎下腰來體會一下孩子眼中的世界,找出「啼哭」的理由,再引領他們走向「燈的世界」?

愛自有愛的道理,怨自有怨的理由,我們要學會讀懂別人的心靈。

讓班會成為心靈之旅

教育學家把教師分為五種類型:淘金者,教書匠,演員,演講家,思想者。不論我們是何種類型,都同樣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或許我只是一個教書匠,但教育要充滿思想,思想要充滿智慧。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要讓每次班會都成為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在班會中班主任的角色應該更傾向於一個演講家和思想者。

西方哲學一以貫之的傳統是重言語輕文字。蘇格拉底聚徒講學,不立文字。柏拉圖稱文字是兒童的玩意,而言語卻是成人的智慧。但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注重文字表達的習慣。因此,激情澎湃的班會沉澱下思想性的文字也不無必要。該規矩的規矩,該張揚的張揚,該思考的要形成文字。

班會要做到三個「一」,即糾正一種不良態勢,倡導一種向上的思想,提供一種良好的學法。每次班會都由一名班委會成員輪流主持,其餘成員總結上周工作並布置下周工作,遇到問題集體討論解決,但要達到以上三個「一」並非易事。班主任義不容辭的成為最後的思想提煉者和活動總結者,提煉和總結的的高度甚至決定了班會的效度。因此,在班會的主題確定後,輪值主委要備課,班主任更需要備課,有班會前的備課更要有即興的二次備課。班會的向心力在於榮譽感,思想的穿透力在於價值觀,學法的科學性在於個性關、學習觀和成才觀。每周的『衛生大掃除』『紀律大盤點』會讓同學們感到索然無味,班會的主題要系列化的涉及感恩、意志、榮譽、責任、品行等方面。在『感受親情,報效父母』的主題班會上,學生製作的VCD伴隨著悠揚深情的歌曲,老父親乾裂的手和期待的眼神輕撫兒子柔嫩面龐的照片讓同學們思潮翻滾,老師的提煉讓每個人奮筆疾書,每位學生寫給父母的信都讓父母熱淚盈眶,這難道不是班會的成功嗎?在『百折不回,狼性如此』的辯論會上,大家憎惡狼的兇殘,又震撼於他們的母子情深,憎惡狼的貪得無厭,又欽佩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堅韌果敢,師生在共同思辨事物的兩面。在『感受關愛,共度難關』的主題班會設計中,設計者先把歷次災難的照片、窮困地區的生活照片在班內壁報張貼,災難後的救助和關愛彰顯人類靈魂的光輝,一個個故事讓人怦然心動,一篇篇感言讓人蕩氣迴腸,班會氣氛達到高潮,捐建『愛心書屋』的手拉手活動倡議隨即發出,這樣的班會會讓人厭煩嗎?一顆昂揚的心、博愛的心總讓人感動。

班會是閱覽室,飄落著書香,閱讀名篇讓學生體驗書海泛舟的精神愉悅;它是工作間,談一談兩伊戰征或奧運會的由來,看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感受心向四川災區的拳拳之心,產生著問題,有見微知著的探究樂趣;它是遊戲室,撲克牌里的玄機,讓遊戲變成學習,學習引導創造;它是心語軒,談一談母親,說一說自己的故事,在這裡交流情感,思辨人生,提升思想……

班會呀,滿載情感,浸透深愛,我們要設法讓它變成一次次難得的心靈之旅。

我們要塑造的品格

孔子堅持有教無類,仁愛立教的教育主張,確立了知行合一,修身治國的教育目標,以德育為首,因材施教,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明確培養目標至關重要,我們要創造什麼樣的事業就要培養與之相適應的品格。對教師而言教育首先必須公平,還要正直、真誠、堅韌、進取。

關於公平。哈里.S.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以後,記者到其家鄉採訪杜魯門的母親。記者首先稱讚道: 「有哈里這樣的兒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是這樣」杜魯門的母親表示贊同,「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是我感到自豪」。「他是做什麼的呢?」記者問。「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它提示我們,在讚美優異者時一定不要忽視正在默默勞動的人。公平是一種胸懷,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成就。不同的褒獎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是公平更是尊重,要讓學生感知,認真做事、踏實生活,不論成就高低,都值得『母親』驕傲。拿破崙曾問同貢龐夫人「我們的教育缺少的是什麼?」「母親。」夫人回答說。「不錯!」這個回答打動了皇帝,「這個詞里包含著一種教育體制,請您費心,務必要培養出知道怎樣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親!」誠然,母親的品質決定孩子的未來,孩子與母親情系終生,孩子在年輕時卻與我們同行!我們將是他們的目標和美好記憶!我們起碼要培養孩子公平待人、正直誠信、堅韌奮發的精神。

關於意志。我們通常用意志堅強來讚美一個執著進取的人,但堅強的意志首先與志向、願望和素養有關,絕非是『忍耐』的代名詞。汶川震災中偉大的母親和教師,無畏的戰士和孩子,頑強的意志來源於偉大的愛和美好的願望。

戴爾公司總裁,不顧父母的反對,棄醫從商,第一個月凈賺18萬,23歲賺取1800萬,33歲資產達到達到43億,蓋茨對他說:「我們都堅守自己的信念,並且對這一事業富有激情!」的確,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學生的信念何在,激情何在?我們不要指望用一個宏大的理想去鼓勵一個學生的終生求知過程,有時就是因為目標過大而使他們感到渺茫無助。日本馬拉松冠軍運動員曾這樣總結說:「我的耐力並不比別人好,勝出是因為我把前面的每一棵樹、每一座建築物都當作必須超越的目標。」可以想見,我們的第一步工作是讓學生們堅信:「唯實爭先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保證。」第二步是可以讓他們永遠不倦追尋。由此我們不難想出讓學生奮進的理由,每一次測驗過後我們是否可以面發試卷?每一次測驗後你對每一個學生有沒有一句切實的評價和要求?這種要求我們能否用私人的感情交流來傳達?是幾句話語還是一張明信片?是一個針對性的補練題還是一枚小小的書籤?我們常常責備沉迷於網路的學生缺乏意志,對自己的行為缺乏克制,但我們要先明白沉迷於網路是因為他們喜歡網路,我們可以發現這類學生的興奮點,或是名著趣讀,或是登山長跑,或是心靈雞湯,轉移其注意力,引發其創造力,意志自然向著興趣所在延伸。泰戈爾有一句詩這樣寫道:「也許天空留不下鳥翅的印痕,但鳥已飛過!」我想,鳥從不決絕飛翔的原因在於它有飛翔的天空和覓食的願望,我們不應該保持這種願望嗎?!

在作班主任時,我們的班訓是「追求卓越、完善自我、永做最好、唯旌是奪」,的確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傲視群雄,但班裡的運動成績卻幾乎處於倒數位次,甚至得分幾乎要達到0分。運動會即將到來,我們如何意氣風發?運動會結束我們如何激起群情?班委會討論達成共識:衛生可以第一!發表稿件可以第一!精神風貌可以第一!運動成績爭取每個運動員做最好的自己!定位準確了,我們心態平和了,我們行動自信了。所以當我們的運動員沒有取得分數時,我們歡笑面對,當唯一的運動員終於拿到3000米第4名時,同學們歡欣雀躍,把運動員和班主任拋在空中以示慶賀。運動會的目的何在?我想我們達到了!因為我們拼搏進取,我們開心快樂!庄漢進校長說:「教育就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做最好的自己」。

關於自我意識。其實自信絕不是「每天清晨照鏡子,告訴自己很優秀」這麼簡單,自卑者照的往往是心靈的鏡子。這面鏡子可能是老師適時的恰如其分的讚美,是一個成績後進生一次勞動中的突出表現,是一個學困生在才藝表演中的精彩瞬間,老師要善於捕捉它,放大它,使之成為閃亮的火花,或許也成為自卑者生活道路的星光。在初一的一次衛生大掃除活動中,教室的一片玻璃鬆脫,我和幾個班委成員無論如何也沒法固定它。班上有位經常遲到的學困生,笑了笑說「老師,我來。」他熟練地將玻璃卡子卡好,把油泥抹的平整光潔。「嘿!你真厲害!」我由衷地讚美了一句。從此,這位同學在任何場合總愛說:「嘿,我來!」潛力逐日爆發綜合,成績飛速攀升。這讓我想起大仲馬求職的故事,大仲馬拿著叔叔的推薦信去找叔叔的朋友求職,面對關於「特長」的一連串提問,大仲馬無可回答,只是羞得滿面通紅,最後叔叔的朋友說:「留個地址吧,以後有合適的工作我給你電話。」大仲馬如釋重負,在地上地址的一瞬間,這位朋友說:「你的字真棒!」。一句話點燃了大仲馬書寫的慾望,走上了寫作的道路,蜚聲世界文壇。其實,自信的力量來源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學生在長大,自我意識在增強,家長、教師如果仍然用偷看孩子日記和打聽學生隱私的方式來做工作的話會很傷害他們,促使他們更緊地關上心靈之門。我們不如讓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肯定或促其主動修正來得好,自我意識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剖析。

關於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與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連,如果說自信給自己以動力,那麼負責精神給人生給社會以力量。平時管理中我盡量讓每個人都能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恪盡職守,不可能把事作的完美無缺,但要力求做出自己的最高水準。因為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做一個責任意識強的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是多麼重要!拋開對社會對祖國的責任感,作為一個自然人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對責任不同的理解派生出不同的行為。我們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多數學生首先把報答父母作為自己的責任,把考上大學作為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在諸多父母無須嘔心瀝血才能支撐家庭時,孩子大學畢業可能即將失業的今天,學生更多的願望何在?責任感何在?毋庸諱言,僅憑興趣是無法製成一個人的事業的。強烈的責任感會使人克服艱難險阻,義無反顧,意志堅強,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想做什麼,更要讓他們知道應該做什麼。

1917年武漢市的景明大樓由英國一家建築事務所設計,80年後武漢市政府驚奇的收到了超期服役函件。東北濱州鐵路小興安嶺隧道因拖延工期,一女工程師自殺謝罪。是體制?是責任?是紀律?是品格?是文化傳統?還是日常行為準則?由此我想到神七先進團隊、珠峰火炬傳遞團隊、搶險救災團隊,他們說「這是我們的職責」!他們的的行為讓我們滿含淚水!奧運賽場上奪冠的運動員在國歌聲中熱淚盈眶,他們說:「我代表我的祖國!」這種責任意識、榮譽意識正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所追求的精神支撐。汶川震災中國人表現出的高貴與熱情實在讓我們震撼和自豪!因此,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把以上種種的VCD片或「感動中國」的專場錄像,播放給我的學生,讓心靈的交融來凈化和奮發我們的精神。

偶爾無心的傷害,全都為了愛?

有兩位老師讓我很難忘懷,因為他們出於同樣的愛心,讓我銘記兩次意義不同的淚水。記得高一時,我們班是絕對的優秀班級,班主任趙老師帶領我們意氣風發,無堅不摧,我在班內也屬於優等生,班主任在我心中的地位頗有分量,但一次請假改變了這一切。初冬周六的一個下午最後一節自習課,班內有些亂,天空飄著零星的雪花,我不得不騎車走3個小時的山路回家帶飯,當我到辦公室請假時,班主任忙著自己的工作冷冷的說:「不行!我們班沒這規矩!」沮喪的我又在班裡捱了20分鐘,還有5分鐘下課時我終於偷偷溜掉了。回到家已是伸手不見五指,母親正在低矮的草房的濃煙中烙煎餅,煙灰和淚水在母親臉上漫布。第二天凌晨4點我匆忙作別了母親,我不敢回頭去看母親風中飄起的白髮和擔心而又期盼的眼神,趕往學校時剛好是早自習時間。班主任臉上的怒氣讓我不敢正視,辦公室里他只說了一句話,給了我一記有力的拳頭:「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擅自離校!」委屈的淚水縱情滑落,伴著淚水我悄然回到教室。從此我厭煩了班主任也厭煩了他執教的歷史學科。過了很長時間,他找我談心,向我道歉,我心情逐漸平復也從心底原諒了這位老師,可我的大腦放棄固執的偏見,每逢歷史課我總忍不住犯困。我知道老師深愛著他的事業,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偶爾無心的傷害全都為了愛。在他因腦瘤英年早逝時,我們全班同學無不悲痛萬分,我也深愛著自己的老師!但我曾經的記憶里卻留下了一段的陰影。

無獨有偶,初中時的一位化學老師,一向嚴肅,同學說可以用他來嚇唬老虎。我們也怕極了他又極其佩服他,因為他總是講課很形象、很透徹,我們班成績名列全校前茅。記得我在一次測驗中粗心失掉了2分,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先是怒沖沖的讓我解釋失分的原因,在沉默之後,先指著我的鼻子又一拳打在我的肩上說:「你以為你是誰?!敢給我隨便丟掉兩分?!」同樣委屈的淚水悄然滑落,在得到允許之後我轉身離開辦公室。他突然把我叫住,手裡拿了一條毛巾說:「等等!把眼淚給我擦乾!你以為這樣到教室會好看?!什麼時候讓別人看不出哭過再回去!」說完他瞄了我一眼,嘴角終於露出半絲微笑。5分鐘後他又談了幾句關於化學的問題,放我回去。我心底的暖流就在這5分鐘內不斷升騰。

現在回頭想來,同樣的5分鐘同樣的愛,同樣的批評同樣的拳頭,愛竟然是委屈轉身時的一條毛巾和半絲微笑呀。我由此想起一個對話:鐵杆問鑰匙,你為什麼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開了鎖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同時又想起國家基礎教育司前司長王文湛的一句話:「批評象砸核桃,輕了砸不開,重了就砸爛了,吃不到啊。」

幸福是「小狗的尾巴」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隻小狗問媽媽幸福是什麼,媽媽回答:「他是你的尾巴,你只管去做自己的事,幸福就緊跟在你後面!」幸福是一往無前的追求,它的名字叫做愛。施愛與被愛我們就感受幸福。愛不是對教師的刻意要求,也不是衡量教師優劣的標尺,它是寬闊仁厚的胸懷,勇於負責的精神,是依然故我的執著,也是心底最能引起共鳴的琴弦。

筆者不想贅述如何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只是想和大家分享關於「愛」的理解。愛不是要求,不是強迫,不是標尺,它不需要標識,更不需要別人喝彩,愛是自覺,愛是尊重,愛是理解,愛是交流,愛是快樂的追尋,我們在真實中生活,愛已然成為美好生活的火種生生不息。

當我執著地耕耘在講台,忘卻了外界的蟬噪人聲,一如一個撲倒在冬天廣袤原野的農夫,別人稱讚說:「他很堅強很執著有點傻氣,似乎無怨無悔!」,而我知道我會最先感受春天的爛漫。最初參加工作的10年,是我一段忘情的日子, 我的目標小的很,就是要讓每個孩子對我的課堂都有一種期盼,我要把每節課都上成經典。為此我可以一直到深夜都在反覆揣摩一個教案,念念叨叨中忘記了吃晚飯,漫步在午夜寂靜的校園,享受只屬於一個人的夜晚;我可以在高燒的情形下上完我的三節課,癱倒在宿舍泥水斑駁的床上,下午診治過後繼續坐在辦公桌前批閱200餘本作業;我可以為了『學生在,教師在』的承諾於數九寒冬推著壞掉的自行車跑到學校,也可以在車禍多處骨裂的情況下,不誤一節課,我可以和學生共同坐在課堂聽課,也可以啃著鹹菜看著我的備課本和買下的各類書籍——教學無需作秀,摯愛沒有理由,因為看到孩子們的會心的滿意的笑容我感到由衷幸福!

常記得居里夫人的話。「我認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們不應該虛度,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應該做的事並盡我所能。人們只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樂!」

讓課堂貼近生活 讓求知成為快樂

我們對教育的愛無非是給孩子一片晴空,讓課堂充滿情致,讓課堂充滿力量,讓課堂充滿智慧,讓課堂溶於生活。

我們是施教者更是學習者,我們是教師也是學長,我們教歷史、教現實,更要教做人教生活。我們的課堂里有沒有鮮活的知識,有沒有向上的思想和道德的教化?我們的課堂里有沒有深刻的思考,有沒有給與學生快樂?快樂是什麼?孟國泰教授說:「快樂是洋溢在孩子臉上的笑容,鐫刻在學生心中的真善美。」我想起電視里報道的「楊不管」老師,風雨無阻幾十年的敬業之德讓人敬佩,然而課堂是否是求知的美好殿堂?孩子課上打鬧的原因何在?是否老師還是在用十幾年前的「那張舊船票登上今天孩子們去迪斯尼的客船」?沒有鮮活知識和機智創新的課堂怎麼能使人心無旁騖,不倦求知?!

除了高尚的道德之外,一位教師淵博與時新的學識尤為重要。汶川地震中范美忠的表現引起世人爭議,唾罵者居多,理解者有之,但隨著辯論時間的延長理解者漸多,更多的是他的學生和領導的理解,原因何在?其魅力何在?我想在於他的坦誠,在於他和學生建立起來的學術的溝通橋樑,在於學生對他的欽佩和敬仰。願范美忠老師再深入做學問,再無私無畏樹品格,世人會理解你。教師要讓每一節課、每一次考試都見證學生的成長曆程,走一程多一份自信,走一程多一份收穫,而非多一次負重和嘆息。

其實,有時成就遠在快樂之外,有時它是責任是良知。

真誠之愛永遠是最動人的力量

套用一句流行歌詞來表述教師吧,「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愛是藝術,愛是力量,愛是學生心中那雙「隱形的翅膀」

記得班上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不幸身患淋巴腫瘤,不得不離開班級回家治療。除了班委會的同學輪流探望外,班會上我們的團支部發出了這樣的倡議:「同學們,我們的兄弟深陷災難,伸出你的手,那是握住生命的拳頭;拿出一分錢,那是捧出生命的重量,我們的兄弟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身邊不許有苦難!」全班率先捐出人民幣4000餘元,全校師生善款達到四萬餘元。班長在班會上說:「同學們,雖然我們的兄弟不在,但我們每天都要為他擺上書本,為他擦亮桌椅,我們和他一起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我們有一首班歌,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唱起它,在畢業的一天聚在校園裡我們唱起它,每每轉來一位新同學我們唱起它,每每轉走一位同學我們唱起它,在每一次歡慶勝利時我們唱起它,在每一次失意彷徨時我們唱起它,-----唱起他我們就充滿力量,它的名字叫「任我高翔」,特與大家分享:

「太陽每天升起,撫摸我們的臉龐,64顆心靈匯成激情的海洋,讓青春在這裡歌唱,讓溫馨的家園沒有半份憂傷,哦―――抬頭遙望,奧運的五環是我們五班人挽起的臂膀。五班人團結進取告別青澀,我們擁有另一個的名字就叫力量!

星光永遠閃耀,映亮我們的心靈,64雙眼睛看到前程和希望,讓燭光伴我們成長,讓勤學的身影追逐著時鐘鳴響,哦―――挺起胸膛,閃亮的五星是我們五班人掛起的獎章。五班人追求卓越永創輝煌,我們擁有另一個的名字就叫自強!

雄鷹永遠高翔,五班人永遠奔放,64個青年相約在這裡啟航,讓紅梅浸染寒霜,讓巨浪的節拍為我們壯行歌唱,哦―――快樂健康,高聳的五嶽是我們五班人搭就的舞台。

哦―――-哦―――五班人永遠卓越永遠自強,我們擁有共同的名字就叫希望!」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成經典

在與學生心心交映,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我們力爭達到希望永存,奮鬥不止,時時無憾。但我今天想談的是,我們需要反思,反思一些名校的經典故事:猴子可以不吃香蕉,青蛙也可以爬上鐵塔等。猴子不吃香蕉是一種天性的摧殘,青蛙爬上鐵塔也是一種悲哀。我們還是要謹記陶行知「三塊糖」的故事,我們學會彼此尊重;要常常品味偉人的哲理名言,丘吉爾的「永不放棄!」,撒切爾夫人的「要永遠坐在第一排」,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我們學會順境中閉目靜思,逆境中自勵進取。

或許每個學生的試卷上仍然還留有很多讓他們倍感鼓舞的語句,或許某個自卑學生的書頁里仍然還珍藏著你別具匠心的書籤,或許在畢業多年以後,學生已長大成人,年節里真誠的問候或在家席地而坐的談心裡,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學堂里的深摯的愛。學生志在長天而心有旁騖時,我們總會有很多哲理小故事讓他們在心中揣摩體味,有很多預設的「小教訓」讓他們思考與警醒;學生心裡的天空陰雲低沉時,我們總是想方設法讓他雲開日出或是索性大雨滂沱,告訴他們「總有雲開日出時候」「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在教師節鮮花的祝福里,在課堂會心的笑容里,在校園開心的活動里,我們把學生擁在懷中或是學生幸福地把我們拋在空中;在班歌再次響起的旋律里,在畢業無語留戀的眼神里,在金榜題名後的喜悅里,我們幸福,我們感動,我們感謝生命、感謝上蒼讓我們與懂事的孩子相知相逢!

其實每個人心裡也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裡開滿鮮花,是我們生命的花園溪水叮咚,春意盎然。讓我們做那燈火闌珊處的伊人,在孤寂中造就剛毅與執著的品格。知識的磨礪、過程的體驗會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厚,我們生活的旅程也會因此更加精彩!作為教師,讓我們在莘莘學子心田播下愛的種子,以知識的瓊漿來澆灌,以人格的風兒來撫弄,這些種子必將長成人生道德的森林!讓過去的成為美好的回憶,正在經歷的成為明天的故事。讓一次次經歷化作我們的財富,讓一段段往事化作幸福的回憶永藏心底。讓我們努力成為一個品格純正而又博學多識的人,讓勞動本身成為一種美的欣賞與創造,讓我們在辛勤耕耘和收穫中陶醉!

最後我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話來做總結,他說:「我是因為快樂所以成功,而不是因為成功才得到快樂。成功大多屬於那些沒有時間考慮成功的人。」我不是成功的教師,但我們都有古老故事中「擔水和尚」的那兩隻桶,一隻潤澤了我們乾渴的喉嚨和心田,一隻潤澤了路邊的田禾和花草,擔水是我們的責任和快樂,不論於人於花我們都要追尋怒放的生命,讓輕快的腳步與歡歌和我們永遠伴隨!

自己喜歡的教育箴言

教師就是在學生必經的地方鋪開一條路,就是在學生願意去的地方燃起一盞燈,就是在想讓學生去的地方栽上聖潔的花樹。

科學導航,讓每一顆心靈盡展人性光輝;

執著做事,在真誠付出中細細品味生活。


推薦閱讀:

引用 引用 白雪雪白
【引用】亂搞,狗朋狐朋們亂了套
【引用】 觀手指+唇診
【引用】我的鉤針靠墊+圖解
同樣的函數引用里為什麼使用string引用時會清空數據?

TAG:生命 | 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