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丟失了什麼
無圖說1陳應松編者按:狄德羅說:「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作家鐵凝則說:「閱讀其實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閱讀的重量有時在於它的『重』,有時卻在於它的『輕』。這『輕』,不是輕浮,而是一種無用之用,是閱讀心境的解放。」還有網友針對所謂「中國人不讀書現象」,言辭亦犀利:「不要找一些難以讓人相信的理由和借口……」深刻的閱讀,如2014上海書展提出「為價值搭台,向品質致敬」的新宗旨,具備了「高大上」的精神面貌。值此2014上海書展餘熱尚未消散之際,朝花副刊推出本期「讀與寫·文與思」專版,以期對時下的閱讀生態有所分析。讀書人的「虛榮心」當下,我們的生活因為科技的發展變得簡單化了,大部分時間就是一部手機了,手機可以完成人們大部分生活,包括閱讀。手機閱讀一樣可以讀四大名著,讀世界經典。我不反對這種閱讀,點一下百度,我可以搜索到所有資料,連字典辭海也不需要了,這簡化了多少手續,節約了多少時間,節約了多少紙張,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如果擯除我們這一代對讀書的偏見,比方要紙質書籍,要自己喜歡的版本,要印刷古雅,能讓自己安靜下來,能最快進入氛圍的書,要到圖書館、新華書店,但是我想問一下大家,有多少人還在買書?多少人還讀文學雜誌?多少人常在網上購書?不管是讀什麼書,不管是嚴肅文學還是通俗文學,類型小說還是流行小說,多少人還在讀小說?要說閱讀,究竟丟失了什麼,我以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丟失了作為一個讀書人的「虛榮心」。讀書人在過去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好孩子,手上經常拿一本書會被長輩們稱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現在你手上有沒有書,並不是人們關心的事情。今年湖北的文科狀元是襄陽五中的女生,她把《紅樓夢》就讀了不下十遍。一些高考作文滿分的學生,一般都是有超強閱讀慾望的孩子,要麼對古典詩詞痴迷,要麼對小說痴迷,並且都是讀經典。現在的閱讀水準下降,是因為傳媒和娛樂從中搗蛋的結果,導致閱讀被動,網路在商業強力加入的情況下,所推薦炒作的書,很多是沒有營養的,甚至是有害的。大家覺得這本書有趣、好玩就去閱讀。有趣、好玩卻只是一種淺閱讀,而且裡面藏著許多危險的誘惑。真正的閱讀和有營養的閱讀,是觸及思想和震撼靈魂的,是提升境界和塑造人生的。增加人生的分量我們丟失的第二點是對作品好壞的分辨能力。當然也可以說你不會讀書。那些勵志的、心靈雞湯類的書,其實是很弱智的,另外的能吸引你的書,也就是一個故事,什麼盜墓的、穿越的、玄幻的。但是讀書並不是讀故事,讀故事是消遣,真正讀書是增加人生的分量。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是一部好作品,沒有問題,喜歡讀勵志小說的,都會把它當勵志小說讀,因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的故事很好看,可也不見得很好看;這是一個勵志故事,卻又不是一個勵志故事。年輕的時候看,是覺得這個老人了不起,永不言敗,你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過了些年再看,又看到了老人的孤獨,一個失敗英雄的悲歌,儘管他說一個人在大海上不會孤獨,但那種深深的孤獨感,使你覺得這才是作家想表達的。後來我開始寫小說,想學一下海明威,再來看,發現了他的語言奇妙、溫暖,還發現了他有許多象徵的隱喻,更發現了許多讓人琢磨不透的東西。比方他老是寫老漁夫夢見獅子,是什麼意思?獅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獨的英雄。這是寫他對海的恐懼嗎?還寫他和那個小孩喜歡壘球比賽,這又是為何?寫他總是把大海中的魚和他殺死的這條魚稱為兄弟,這又是什麼意思?還有,他說:正因為我愛你,所以要殺死你。但是我沒想殺死月亮和太陽。等等。到了現在,我再去看這部小說,我又發現了海明威的許多另外的隱喻,比方他在小說中寫到與魚進行長時間的較量,受了傷,抽筋、沒吃的,吃生魚。儘管釣到了這麼一條比自己的漁船還要長兩英尺的魚,這位老人說:「這要是一場夢多好,但願我沒有釣到這條魚,獨自躺在床上的報紙上面。」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為什麼特別注意到幾十年都被忽略的這句話呢?那就是,當你得到的太多的時候,超過你的生命極限和忍受極限,讓你筋疲力盡的時候,你會感到,人真的不能要太多,躺到自己家裡的床上有一個安穩的好覺就是最美最美的。當鯊魚把什麼都吃掉,他獲取的東西也沒有了的時候,他知道自己被打敗了,他想是什麼把自己打敗了呢?「什麼也不是,是我走得太遠啦。」這句話也會讓人感慨萬千。乞求和敬畏,寬容和理解與所謂勵志小說不同的是,作家寫到了大量的大海風光,使我們如親臨其境,感到我們的情緒也在海上跟他一起顛簸、漂流,一起在絕望中掙扎、經受、奮起。我們的精神一樣在與他共鳴,一樣飽受著大海的洗禮。我所說的作家喪失了描寫自然的能力,在這樣偉大的小說中卻一件也沒丟失。另外,你還可以讀出一個作家偉大的人道主義胸懷,你會想,一個作家哪能這麼有本事,把老人的內心寫得這麼豐富,這樣山重水複,作家是如此深刻體悟到一個老人在孤獨中的心境,對一個底層人的貼心貼肝的同情,才能把一部小說寫得如此血肉豐滿。那些可憐又可敬的大量內心獨白等同於一個老人在和大海不停地說話,和命運不停地說話,沒有激烈的言辭,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寬容和理解;沒有抱怨,沒有詛咒,當你讀完全篇時,讀到最後一句「老頭兒正在夢見獅子」時,你會發現對命運的隱忍,才是最偉大的。小說所帶來的無盡餘音,也會在你心裡折騰你,纏繞你。你看,讀小說是這麼讀的,好的讀者會讀出更多的東西。閱讀的耐心第三點,讀者丟失了閱讀的耐心。現在的閱讀由於是刷屏,會讓閱讀速度加快,不想讀的「刷刷刷」就翻過去了,而我們傳統的紙媒書籍閱讀,會有書籤,自己買的書會在上面做許多記號,寫下許多閱讀筆記,還會回頭去閱讀已經讀過的章節,體會前後的意思,把好的地方折上,以後翻開會永遠記得那最好的段落與句子,如果你有了這本書,那些發黃的紙張會記下你青年時期的思想和成長。但是刷屏時代的閱讀,讀過之後那些東西全然不見了,閱讀最重要的記憶是對書籍的記憶。在刷屏閱讀中,最快餐化的閱讀是微博。微博上也是應有盡有,喧囂著資訊的汪洋大海,也因為五光十色而吸引你。如果讓一百多字的微博閱讀成為主要閱讀,人們以後會對大部頭的書有排斥心理。我非常贊同王蒙先生的話,他大意是說,一個只讀微博的民族是沒有救的民族。那上面也有社會熱點,我們可以發帖,天天做讀者,也做評論員,痛斥腐敗和體制,看起來參與了公共事務,跟著起鬨,但我們喪失了冷靜思考和更沉醉的閱讀,讓自己做一個精神完整發育的正常人,一個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質量的人。一部經典作品是要用連貫性的情緒來閱讀的,要有耐心進入作家描寫的世界,感受那離我們比較遙遠的過去的生活氣息,替那些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人物悲傷和歡笑,為他們的命運揪心,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會成就我們的人生,使我們變得通情達理。而在網路和微博上,只能把你培養成一個與世對立、充滿戾氣的、頑固不化的憤青。我聽人開玩笑說,一旦成為憤青,就將一輩子是憤青。人類在「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夢想中,用文學和藝術打開了心靈創造的空間和詩意想像空間,偉大的作品總是能誕生的,歷史並未終結。但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與其在做夢和等待中,在網路迷惘和精神的缺氧中,在尋找靈魂的荒原徘徊中,不如馬上拿起那些經時間證明已經是偉大的書來,開始我們安靜的閱讀。我把曾國藩的兩句話送給所有的閱讀者:「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