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發展概述 (八)清
(八)清
清代詩詞流派眾多,但大多數作家均未擺脫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套子,難有超出前人之處。
清初,遺民詩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錢謙益、吳偉業等在清初詩壇影響很大。王士禎提倡「神韻」說,成為當時詩壇領袖。另外還有一些著名詩人,如錢謙益、吳偉業、王士禛和趙執信。
清中葉以後,考據學風盛極一時,影響到詩壇,遠離現實、重視形式和以學問為詩之風大熾,著名詩人有沈德潛、袁枚、翁方綱等。唯鄭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黃景仁獨寫哀怨之作較有特色。
清末道光、咸豐年間,內憂外患日益嚴重,龔自珍(1792--1841)以其先進的思想,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沉寂,領近代文學史風氣之先。他常著眼於社會、歷史和政治,以詩為武器,揭露社會黑暗,抒發報國大志,使詩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成為近代詩歌史上開一代風氣的第一位大詩人,贏得了「三百年來第一流」的稱譽。
後來的黃遵憲(1848--1905)、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等新詩派更是將詩歌直接用做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載體。
詞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興氣象。清初,陳維崧效法蘇、辛之豪放,開「陽羨詞派」;朱彝尊推崇姜、張之清空,開「浙西詞派」;納蘭性德善作小令,長於白描,以情取勝,風調酷似後主李煜。清中葉後,以張惠言、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糾浙派之偏,論詞主比興寄託,重視詞的社會作用,其影響直達近代。
另,清初出現了一批具有較強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如詩人屈大均、陳恭尹、顧炎武、歸庄、錢澄之、杜磑。散文家有侯方域、魏禧、汪琬等。清初的戲曲界,有洪踦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稱雙璧。清代中期,文章則有方苞、劉大櫆、姚鼐的桐城派,對後世影響甚大。
推薦閱讀:
※我喜歡咱們一起過(中國青年報 2006-4-2)
※中國央行取消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流通審批
※中國歷史上突然消失的4個人,至今迷霧重重!有3個到了國外
※中國儺文化
※中國十大最美愛情見證地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