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言:擔憂孩子的心裡健康?
據消息稱有25萬孩子正接受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幫助,而大多數老師,社工 ,護理工作者和健康隨訪員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他們都了解,每學年或每個地理區域都有為數不多但足以引起注意的學生受到嚴重並難以治療的情緒困擾。
學校指導,社交組織 和 社區支持為孩子提供了普遍的治療措施,但是這些措施起不了任何幫助或者說無法完全發揮作用。孩子的父母,護理人員,專業人士以及社區人們都對此感到深深的擔憂。很難說這是否是一個他們應該擔心的問題,就算擔心,但他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心焦如焚,迷茫無助,心煩意亂 和暴亂如雷這些青少年都是會有的情緒。在一個家庭里生活,與同齡人建立關係和學習上的精神交流,這些活動都會產生各種情緒。一般來說,失望和失意與成就和滿足同等重要。
為了弄懂和交流他們的情感生活,他們發明了一種方法,那就是遊戲。聊天是另外一種方法。另外,他們的心裡情緒透過他們的肢體行為表達出來。
如果一個小孩或少年表現得很奇怪,比如他們看起來分外激動,或者罕見的沉默寡言,比平常好鬥,隱忍或有一種難以理解的放蕩不羈,這都是值得思索和警醒的。同時大人也會發現他們自己對孩子行為的回應,一而再的反常,比如說出現少見的惱怒感,這表明-有事要發生了。
對待幼兒,孩子和少年,我們要把自己放到他們的水平去溝通,才能解決問題。而對於嬰兒,大人通常會注意到他們會大叫,這時大人也要注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然,孩子們一般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情緒低落或者生氣,也不會想要與別人交談這些。當發現孩子不對勁,而平常的安慰或其他方法也起不了作用時,這時父母就會感到很傷腦筋。一旦他們情緒有變化的時候,要隨時準備與他們交流溝通。父母需要與老師或其他專業人士交流,通過思考和觀察有利於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如果父母和老師把這當回事,繃緊神經,他們就會觀察到孩子們的短暫性失常行為,比如失眠,便秘 和食欲不振,在學校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與朋友交流少,情緒低落或過於激動。如果是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變化,比如說家裡或學校發生什麼事情或家庭環境有所改變,這就不難理解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了。了解這些行為下的背景後,大人可以緩一口氣了,和孩子討論一下他們的感受也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推薦閱讀:
※孩子到底缺不缺鈣?
※擺脫束縛!女性可以按自己意願要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抓住女孩子最易動情的10個瞬間
※越聽話越無力,你家孩子正變得什麼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