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ing健身徐志岩 :如何用「711便利店」的模式做健身生意
Liking Fit(Liking健身)在採用智能化軟硬體體系的同時,是在與傳統健身行業走向兩個極端。傳統健身行業採用的戰略是「大而全」,而Liking Fit追求的是「小而美」。
文丨魚多多
越來越多智能健身房的落地,讓傳統健身房的經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之前還曾發生過數百家健身房聯合抵制線上APP的現象,但目前的情況是,運動健身APP呈現爆髮式增長,2017年底全球有望達到2.48億的下載量。
在互聯網健身逐漸成為資本市場關注和投資熱點時,健身O2O到ClassPass模式再到24小時智能健身,關於互聯網健身路徑和模式的探索一直在被挖掘。
智能健身到底怎麼玩?
業內流傳一組數據是,2016 年全國範圍有 10000 家健身房,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300億元。而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行業關門潮頻現,國內60%的健身房存在負盈利的問題。
目前傳統健身行業仍以「年卡+私教」的模式為主,會員的年費、私教和團操費構成了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徐志岩分析認為,現金流是制約傳統健身房發展的原因之一。年卡制的模式看似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彌補健身房的裝修、租金等成本,但如果無法有效精準地保證會員留存率,就會造成會員的大量流失,健身房就會由於沉重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設備維護費用等壓力而出現經營困難。
而且底層供應價格上漲,傳統健身行業卻還保持著低價促銷的商業形態,深陷在價格戰的泥淖中,阻礙了傳統健身房的發展。
基於此,Liking Fit選擇以智能化切入健身行業。徐志岩認為智能健身房正與傳統健身房爭奪我國現存的健身房市場缺口。「傳統健身房的商業模式多少年了,還是老樣子,它不變我們就要變。」
而Liking Fit健身房的標準配置是這樣的:200平米左右、自助服務,以及24小時營業。所謂的自助式服務從顧客還未踏入門店就已經開始,看似很複雜的操作則全部由一個手環完成。據了解,顧客只需要用手環在門外的機器上刷一下,門就會自動打開。店內的跑步機以及浴室同樣需要用智能手環來實現啟用,通過配套的APP同步在健身房的鍛煉記錄。
那麼,看似要打造711便利店形態的Liking Fit智能健身,又能解決傳統健身房什麼痛點?
其一,傳統的健身房是無法24小時開放的,而Liking Fit是可以在不需要人工成本的情況下24小時開放,解決了用戶的片段健身時間,其任意時間都可以去健身,方便很多。
並且,在投資成本上,用戶可以通過刷手環的方式進入健身房,這就比傳統健身房少了很多人工。同時,因為24小時經營之後可以分流用戶,所以又可以減少店面面積,節約租金成本。
其二,Liking Fit智能健身存在增量的加分項目。「傳統健身房用戶去了只是健身,而我們有很多的人機交互產品輔助用戶鍛煉,比如說我們在跑步機跑步時,手環能時實反應用戶的跑步數據、心率,會同步把數據上傳到自己的APP裡面。」徐志岩說道。
其三,傳統健身房的操課是每天固定兩節,而在Liking Fit智能健身操房裡面有一個智能的iPad終端,用戶可以任意時段選擇操課跟著練習,解決了用戶不受任何時間限制來享受操課。
徐志岩認為,智能化的意義,一方面在於提升用戶的健身體驗,而更大的意義在於全面的數字化管理。經過一年多的模式驗證,Liking Fit逐漸用24小時智能化方式來獲取用戶數據,提高單店的運營效率。
但24小時開業如何降低運營成本呢?不要前台,不需要財務,靠SaaS系統自動管理。可電費如何節約呢?Liking Fit在店內安裝智能感應燈,用戶使用智能手環打開店門後,相關儀器感應到有人進來後,燈光才打開。如此下來,平均一家門店相比傳統健身房,運營成本降低了70%。
智能健身房各顯神通的策略已可窺見一斑。據品途了解,Liking Fit在1年的時間內,在全國已鋪設200家店面,平均付費在1500塊錢左右的用戶大概有接近20萬人。
向傳統健身兩極化發展
威爾士健身董事長王文偉曾公開表示,90%的智能健身也會面臨倒閉,因為健身模式還是很簡單,如果沒有人,全部互聯網,服務怎麼能做好?而只有點位選好,店的環境搞好,設計好、才能體驗的好。
而對於選點方面,Liking Fit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徐志岩說,傳統健身房普遍都在小區附近,我們發現坪效太低,如果把健身房的選址放在寫字樓、辦公區,把健身房的面積縮小化,坪效就會更高,然後Liking Fit就採用這樣的方式在2016年去做了兩家門店的測試,其測試的數據確實是如我們所願,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後來Liking Fit就開始大規模的複製。
Liking Fit健身的線下健身場館都有一個共性,即主要基於Shopping mall等核心商業街的商鋪選址,主打白領用戶群體,覆蓋早中晚三個健身高峰時段,為用戶提供隨時健身的便利條件,強調為用戶提供科學優質服務體驗。
同時,Liking Fit的200家店面,其中北上廣只佔30%,剩下的70%都是在二三線城市。徐志岩認為,未來二線、三線城市的發展會比一線城市健身行業的發展潛力大。
「為什麼呢?一線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二線城市的房租價格是很低的,固定資產投入,包括人工成本、裝修成本,都會比一線城市低很多。並且,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實際並不比一線城市低,所以二三線城市在未來一定比一線城市更有發展空間。」
實際不難發現,Liking Fit在採用智能化軟硬體體系的同時,是在與傳統健身行業走向兩個極端。傳統健身行業採用的戰略是「大而全」,而Liking Fit追求的是「小而美」。
同時,智能健身房也必然少不了以智能、科技構建行業壁壘。其中光豬圈、閃電熊也是這一模式的代表。但Liking Fit與之不同的是,在其他智能化健身房只做下游科技服務時,其已經在產業上游布局。
徐志岩說,實際我認為Liking Fit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我們自己開發所有的產品,有自己的產品線,有自己的軟體、硬體和物聯。
前期調研、中期開發、後期完善,60多人的團隊總共花費一年時間,經歷無數次反覆調試才讓Liking Fit健身成功面世。同時,相比於傳統的商業健身模式而言,除了更高的技術門檻,也意味著更高的隱形研發成本和運營測試成本,徐志岩透露為了研發Liking Fit健身智能系統,公司已經投入近千萬資金,雖說成本較高但是智能健身所節省下來的人力成本也是可觀的。「之前人力要做的事情現在全部智能化了,線下的門店都能夠實現少人化甚至是無人化的運營,智能化的硬體替代原來的人力成本,節省下來的錢實際就是賺到錢了。」徐志岩坦言。
雖說Liking Fit已經實現無人化服務,但教練是Liking Fit不能砍掉的部分,因為其佔全部盈利來源的40%。
從用戶進店、更衣,到使用器械,再到淋浴等過程都與智能手環有關。手環能將運動數據上傳到Liking Fit APP上,形成用戶個人專屬的大數據基礎。在各行各業都講究大數據的時代,Liking Fit 以手環作為媒介,直接從用戶處獲得第一手數據資料,可以說Liking Fit也正在步步為營搶佔市場。
「瘋狂」鋪店是行業下一步
徐志岩一直強調實現落地才是智能健身存在的基礎:「健身行業必須回歸線下,在線上的發展只是理論,只是提供一個方案是飄著的,沒有任何商業模式的延續性。一定是智能加線下才能真正做到24小時互聯網智能健身房這種模式。」
部分初創公司在經歷了大規模補貼、市場擴張之後,逐步走向成熟,消費者也更加的理性。健身作為一種運動,必須落實到線下場館,需要有實體店和運動場景。相比國外,我國的健身市場處於初級階段,健身房密度較低,基礎設施不夠健全。Liking Fit的發展需要時間驗證,同時如何擴大規模,用戶是否能夠從線上導入,吸引及轉化線上用戶粉絲到實體店,是其發展的下一步。
目前,Liking健身已經能夠實現兩個月開一家門店的速度,涵蓋簽約、選址、裝修等過程,徐志岩告訴品途,Liking Fit 的目標是未來3年以內要做到2000家店。
其邏輯是:「我認為未來5年之內,大街小巷不會有那麼多的大型健身房,全部是小型化的健身房。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健身習慣,說明將來一定是密度型的健身房活得更好。因此Liking Fit要快速鋪店,做到覆蓋面積最密,用戶選擇的距離更近,滿足更多的用戶群的同時把體量做到最大化。」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推薦閱讀:
※溫帶超級便利入局無人零售市場「搶點」無人智能貨櫃
※小辰光的桉葉糖還活躍在便利店,便宜得驚人,還推出了新口味哦
※在7-11上夜班是一種什麼體驗?
※便利店的下一個風口在線上?便利蜂的理想與現實
※灣灣川:便利店市場風頭正勁,誰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