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越來越需要心理學的時代
2012年11月26日 12:42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 更多 |
0人參與 0條評論
「探微集」(包括:《為社會服務的心理學探微》、《為教育服務的心理學探微》、《為大眾服務的心理學探微》、《為中職服務的心理學探微》、《為生活服務的心理學探微》)俞國良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俞國良
心理學研究一方面豐富了人類對自身心理現象本質規律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目前,它已廣泛應用於心理健康、教學實踐、體育運動、人力資源管理、廣告與營銷、產品設計和司法工作等諸多領域,在政治、經濟、教育、管理和軍事等領域有廣闊的「用武之地」。研究表明,心理學的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發達程度。近些年,我一直在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社會服務意識」。日前,我將曾發表在各報刊雜誌的文章,整理成《為大眾服務的心理學探微》等5冊書,以期推動中國心理學的發展。
職業教育應格外受到重視。該書中有兩卷涉及教育話題,「為教育服務的心理學探微」部分主要關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從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心智發展、學習困難兒童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等方面,系統梳理了我在1996至2007年間發表的40多篇論文。雖然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本應成為一個整體,但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來看,如果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已是「成人」,那麼職業教育只能算是處於「青春期」,屬於教育大家庭中的「弱勢群體」。
每個人都是通俗心理學家。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捫心自問」、「察言觀色」,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通俗心理學家。而心理學家則更「好為人師」,他們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即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可能性」和「怎麼辦」的問題。在該書中,我試圖充任這樣的「角色」。第一編「話里話外」,原汁原味地收錄了我從1998年至今接受的各類媒體記者的採訪,話題涉及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幼兒心理、親子關係、女性心理和心理健康等社會熱點問題,意在為大眾排憂解難。第二編「書里書外」,收錄了我從1987年至今出版的50部圖書的前言或後記,內容涵蓋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我始終認為,心理學的發展取決於社會認同,只有為大眾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社會才會承認心理學的價值,才會給心理學更大的發展空間。
生活中處處都有心理學。如何讓心理學真正走進生活?答案同樣是「認真反思自己的生活」。2000年7月8日我接受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記者白岩松的專訪,當時講了一件埋在記憶深處的往事:大約三四歲時,有一天,一家人吃了中飯,晚飯無米下鍋,母親向鄰居借米未果而歸,父母含淚看著我們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此情此景,使我懂得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道理。現在看來,該書中的內容講的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心理學,是對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的反思。只要做個有心人,生活中處處都有心理學,每個人都能走進心理學。
如果說社會是一個「萬花筒」,那麼心理學就是一盒「萬金油」。我堅持認為,能夠為社會發展服務、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獨特貢獻的心理學分支學科,首先應是社會心理學。因為,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與社會有關的心理學問題,強調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社會心理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根據社會生活建構知識體系,運用這些概念和理論很好地理解、預測和控制社會行為。同時,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社會進步與發展提供諮詢和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學或社會心理學就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間接推動力。我在「為社會服務的心理學探微」部分,收錄了60多篇論文,既包括個體成長、心理健康方面的論述,也包括人際關係、社會影響、和諧發展等論題。闡述了如何做父母、成為創新性人才,討論了心理健康、代際傳遞、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等問題。分析了曬客心態、權力認知、污名效應,詮釋了心理和諧、社會比較和親社會行為等現象。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分析社會「萬花筒」現象,這是為社會服務的基礎工程。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長)
推薦閱讀:
※管理者們你真的認真自己嗎?
※笑也會讓人壓力倍增;如何用人工智慧演算法發現論文造假 | 播報
※心理學告訴你:真的愛一個人,就不要優柔寡斷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而卓越的人?
※趣味心理學 //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