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講座】關於詞的立意與對仗

關於詞的立意與對仗

文、冰姬

第一部分

立意

章法結構等都是「形」的範疇,今天先要講一下詞內在的東西——「意」。就像武功,任何一種武功光有架勢是沒用的,必須有內力的支持才厲害,所謂有形無意的都是花架子。詩詞也是一樣的道理。寫好一首詩詞的關鍵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說:「情是詩的基礎和支柱,情乃詩之魂,無魂則是殭屍。」注意這裡的詩包涵詞。情是詩之根,無情則無詩。寫詩不但要情,而且要激情、真情,才能出好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成高格,自有名句」。詩的本質是什麼?流沙河說:「就是畫加話」。無象難為詩,無味則無詩。那「意」又是什麼呢?意就是思想,就是詩詞的主題。尹俊又指出:「意乃詩之骨,無骨則不成體態。」即此之謂也。鄭邦利指出:「人云詩詞有三柱:即情感構成詩之魂,思想構成詩之骨,意象構成詩之象。詩之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象,猶人之有魂、有骨、有貌」。所以寫詩詞必先立意,必先立好意。煉詩必先煉意,修改詩必先修改立意。立意重要到可以決定一首詩詞的存亡絕續,非比一般。下面就名人談立意,以證其重要性。杜牧:《答杜充書》說:「文以立意為主,」「詞彩章句為之兵衛」。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清人葉嬌然《龍性堂詩話》說:「作詩高手在煉意,煉格煉詞次之,詞格之煉,人恆知之,至煉意則未必知也。故知煉意者可與言詩。」喬億說得更清楚:「落想凡近,取境平熟,縱謀篇鍊氣再好,不為好詩。未嘗謀篇鍊氣,遽欲逐字逐局細加推敲亦枉費功夫。蓋全體未安,如何遽商量字句也」。

一、新奇

詩的立意首先要「新」和「奇」,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讀者,更令人難以卒讀,遑論其他。

1先談新

所謂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物情厭歸,筆意喜生。拾人牙慧,為人不恥。袁枚說:以出新意,去陳言為第一著。李樹喜指出:意重在出新,同樣事物和題材的作品,新意往往就是亮點。尹賢指出:寫詩要注意避熟趨新。求新求真,始終是一切藝術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這裡的熟就是我們說的熟語。累見鮮花吐艷,未見陳言流傳。一句話,詩意貴新。

2再說「奇」

奇是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蘇軾說:詩以奇趣為宗。奇趣,因其奇,才有趣;奇趣即味,味即詩。一字之奇可以使境界全出,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比如「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詩仙李白、詩鬼李賀就有不少神奇美的詩篇與佳句。茲再舉數例以證。

1.洞庭湖君山石碑詩云:曾於方外見麻姑,聞道君山自古無。原是昆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曾於方外見麻姑」純屬神話,但說得活靈活現,神奇之極。且所說的君山「原是昆崙山頂石,是被「海風吹落洞庭湖」的。可能么?一昆崙山頂石,吹到洞庭湖中竟變成了一座君山,豈非又是奇中之奇么?但讀者卻不認為是荒唐,反倒覺得奇趣無比,喜聞樂見。這就是詩貴新奇的特殊效應。

2、楊逸明《元宵節漫筆》末聯:書生且把幽簾夢,包入湯圓手自搓。奇思妙想的把幽簾夢包入湯圓中,而且親手慢慢的包好,搓圓。豈非又是奇而且美么?

3、盛樹森《觀光衡山大源渡電樞紐》中有句:漁人慾識詩中句,釣出紅鱗問仄平。漁人可向紅鱗問話,而問的是漁人不懂的詩中之仄平,倒象魚兒也深諳詩詞格律似的,又豈不是新奇而有趣么?再比如李調元代某官老夫人,題壽屏詩:太老婦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養兒偏慣去為賊,偷得蟠桃獻母親。等等詩作皆以奇趣流傳於世。這種寫法叫「奇崛法」,亦稱「逆挽法」,先平淡,後崛起;先驚險,後挽救,驚險奇特。

二、高深:

「高」與「深」相互包容,互為依存,相互促進,互為表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很重要。

1先談立意高,其涵義有二

①思想境界高。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比如陸遊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又比如吉鴻昌臨刑時,以大地作紙,用手銬作筆,為我們書寫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皆是光昭日月,擲地有聲。②藝術境界高。A、欲飛還斂,欲露還藏。如石理俊在《欲飛還斂的聯想——詩詞審美小札》一文中所舉的辛棄疾《採桑子》下半闋的賞析文辭:「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裡「欲說」表明胸中塊磊不吐不快;「還休」,他的憂國憂民思想不容說得,只好今天的天氣哈哈哈了。(石評辛詞語)最妙的是末句「卻道天涼好個秋」一語,此乃「欲說還休」的最佳註腳。剛說「欲說還休」,卻不直說出原因,而一下卻跳到「天涼好個秋」去了,直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之意。出人意表,引人遐思,這就要比直接批判南宋偏安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復失地的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

B、包蘊豐富,意涵多層。

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的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就意涵八層(上下句各四層)。遊子作客苦,一層;常年作客在外,有家歸不得更苦,二層;秋天作客苦,秋風瑟瑟,觸景添悲,三層;在離家萬里的秋天作客更苦,正是「極目鄉關何處是,萬里悲秋倍添愁。」四層;懷愁登台苦,居高憑遠,觸景傷懷。五層;滿懷艱難苦恨獨自登台更苦,憂國懷鄉,思念親人,情何以堪!六層;抱病登台苦,集國破家亡,疾病於一身,焉得不苦。七層;老年多病獨登台更苦,長期艱難苦恨誰為分憂。八層杜甫當時的情況真是萬苦千愁,然而能在一聯中包函。八層意思,古今罕有,所以有人把此詩譽作千古第一律詩是很有道理的。

2最後談「深」

「深」指含蓄雋永,蘊籍豐厚,藝術高超精湛,使人回味無窮。①含蓄蘊籍曲折乃詩詞之大美。司空圖《詩品》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的「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丁芒說:「詩作多義解,詩無達詁,其實就是多用暗示、象徵手法達到含而不露,這才是詩的最高境界。」比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詩人以燕子之主人的變換,描寫了時代變遷,王侯第宅成了普通人家的住處。以婉曲的構思,表達了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滄桑感,沒有一句議論,而感慨無窮。②複合運筆。比如李清照的「綠肥紅瘦」,即是飲譽千古的藝術修辭美的光輝典範。種種修辭元素,一經形成「綠肥紅瘦」便產生質的飛躍,出現嶄新的詩意。不僅如此,它反映出經風歷雨中此長彼消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綠肥紅瘦」是對立統一的新鮮、獨特的形象,古往今來名句佳章極多,上面所舉數例只是說明立意必須「新、奇、高、深」,實難縷述。

第二部分

詞的對仗

與律詩中的對仗相比,詞的對仗有不同的特點。

可用可不用。

填詞,沒有必須用對仗的規定。即使同一位詩人在同一個詞牌中,也是有時用對仗,有時不用。比如蘇軾在一首《水龍吟》中用的是對仗句:「永晝端居,寸陰虛度」,而在另一首《水龍吟》中寫的則是「清靜無為,坐忘遣照」。都可以。

位置可前可後。

律詩的對仗,標準位置是在中間兩聯。詞的對仗卻沒有固定位置。凡是連續出現兩個字數相同的句子的地方,都可以用對仗。比如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對仗在詞之首。再比如趙彥端《芰荷香》「青雲路穩,白首心期」對仗在詞之尾。而對仗在詞之中段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

字數可多可少。

只要連續兩句字數相同,那麼,每句字數不拘多少均可以對仗。

不要求平仄相對。

律詩中的對仗,出句與對句之間必須以平對仄、以仄對平,特別是第二、四、六字和最後一字必須如此。但詞的對仗無此要求。比如秦觀《千秋歲》「花影亂,鶯聲碎」。再比如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句尾都是仄聲字,亦不妨對仗。只要求文字相對,平仄符合詞譜規定就行。

有重複字的句子,或兩個均帶韻腳的句子,也可對仗

這種情形在律詩中絕對不可,但在詞中允許。比如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出句對句各有一個」有「字。比如毛澤東《採桑子》「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和吳文英《一剪梅》「春到三分,秋到三分」前後兩句重韻腳,這在詞里都是可以的。一般來說詞中如果你選擇了對仗,那就開篇那個工對,下片那個寬對。當然也可以不對,意為上。


推薦閱讀:

戴玉的要領,不可隨意亂戴
讓來的隨心 讓去的隨意
鄭博士:隨意排測命理害處多
李商隱年僅十七歲,隨意寫的一首詩,便流傳千古!
新版樂魚影音盒:影視音樂隨意換

TAG:講座 | 關於 | 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