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需要服用膳食補充劑嗎?

你需要服用膳食補充劑嗎?

現代人競爭激烈,壓力大,飲食作息不規律,健康就成了人們關心的話題。而最近幾年,將維生素補充劑當作保健品成了國人追逐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地球另一端的歐美學界,最近正掀起一股「討伐」維生素保健品的熱潮。

因為提出DNA雙螺旋結構學說而贏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就曾在《新科學家》(Newsciencist)上撰文稱很多研究顯示: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反會升高患癌症和患糖尿病的風險。

他說:「我一直專註於研究如何治癒癌症,在沒有實際的治療方法的情況下,人們通常食用抗氧化營養補充劑來預防癌症。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數晚期癌症患者可能是因為食用太多的抗氧化劑而患癌症,抗氧化劑致癌的作用可能比防癌的作用更大。」

他說:「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以及礦物質硒在內的抗氧化劑,對於預防胃癌或延長壽命沒有明顯的效果,反而會略微縮短攝入者的壽命,其中維生素E特別有危害。」

主流醫學界已經對「維生素熱」有了明確的結論:健康成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不但無益甚至有害。

是時候給國內仍舊瘋漲的維生素補充劑和保健品市場降降溫了。

歐美權威醫學雜誌最新文章認為「所謂維生素保健熱就是浪費錢」

自誕生之日起,學界對「健康人服用維生素保健」的質疑就從未間斷。時年85歲的諾獎得主沃森就曾在《新科學家》上撰文稱,「很多研究顯示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反會升高患癌症和患糖尿病的風險」,而質疑的聲音並遠不止於此:

美國《內科醫學年鑒》曾發表過一篇論文,表明在一項長達12年的研究中,對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男性人群長期每天使用多種維生素,並不能改善認知功能。

2013年12月17日,《內科醫學年鑒》又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不必再浪費口舌:別在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上浪費錢了(EnoughIs Enough: Stop Wasting Money on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旗幟鮮明的表明了健康的人和營養均衡的人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沒有好處。

事實上,除了少數科學家外,多數科學家並未對維生素補充劑「狂熱」。

早在1942年,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就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題為《維生素用於感冒預防》的論文。作者得出的結論是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單一的維生素C 、或者單一的抗組胺藥物、或者維生素C加抗組胺藥物會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持續時間或嚴重程度有任何重要影響。」

2002年,荷蘭研究人員向600多名志願者提供了複合維生素。在一篇綜述性論文中發現,至少已經有15項研究表明維生素C無法治療感冒。而無論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美國兒科科學院(AAP)、美國醫學協會(AMA)、美國飲食協會(AD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HNRCA)、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都不建議補充維生素C用於預防或治療感冒。

2013年12月,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回顧了從2005年至2013年,共達27個,參與人數超過40萬的關於維生素補充劑與疾病預防的臨床研究後,得出結論:沒有證據顯示維生素補充劑能降低任何死亡率,它也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或者癌症。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表明,健康人將維生素補充劑當作保健品,不但不能保健,反而有風險。

時任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尼斯大學內科教授別拉科維奇(Goran Bjekovic),和幾位歐洲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雜誌發表文章,稱他們對170000名維生素服用者的14次試驗綜合分析後發現,服用維生素的人比不服藥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要大一些。而如果把1990年至2005年10月間,國際上發表的68項研究分類,整體上看,長期服用維生素E的人死亡率會增加4%,長期服用β胡蘿蔔素的人死亡率會增加7%,長期服用維生素A的人死亡率會增加16%。

2005年,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一項研究,通過對服用高劑量維生素E來預防癌症的9000多人進行評估,發現維生素E服用者比不服用者更容易患上心臟衰竭。200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觀察了11000人,其中一些人服用複合維生素,另一些未服用,結果發現:服用複合維生素的比不服用的死於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出一倍。

而去年年底,《內科醫學年鑒》回顧了目前所有的關於維生素補充劑的大型雙盲實驗結果,並認為證據已經很充分:絕大多數營養補充劑不能預防疾病或者延遲死亡,沒有值得信服的醫學證據支持普通人群服用維生素補充劑或者礦物質補充劑,尤其是複合維生素。普通人群應該避免服用,因為對他們來說服用的效果弊大於利。

甚至連「輝瑞製藥有限公司」也稱,複合維生素的主要目的僅在於幫助人們彌補通過飲食攝入的營養不足的情況,而不是為了診斷、治療、治癒或是預防任何疾病。

《華爾街日報》文章的標題更是直接發出質問,稱「維生素熱該結束了。」

在不間斷的質疑聲中,維生素補充劑保健又是如何形成熱潮的呢?

維生素補充劑能被視為「健康補品」受到追捧有其先天優勢,與很多保健補品常常以傳統當做由頭不同,維生素對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性是有科學研究支持的,而這些科學證據也就奠定了維生素補充劑保健作用的「理論基礎」。

一方面:維生素為人體必需,對方方面面的生理功能有不小的作用。

顧名思義,維生素就是指那些對維持生命有作用且必需的微量元素。從保護視力的維生素A到維持血紅細胞健康的維生素B12,再到能保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的維生素D,可以說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方方面面都有維生素的參與。

另一方面:很多種類的維生素人體並不能合成,如果缺乏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

很多種類的維生素類似必需的氨基酸,很多情況下人體不能自主生成。而一旦嚴重缺乏某種維生素,往往還會產生疾病。

舉個例子:在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使用蒸汽動力磨坊機加工稻穀,褪去其富含維生素的外殼。白米飯變得越來越普及,一種叫做「腳氣病」的疾病也因此盛行。腳氣病使人的雙腿失去知覺,行走出現困難。

而後,在機緣巧合下,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Eijkman)發現麩皮中含有生命所必須的物質(維生素B1),並對腳氣病有效。他還因這項研究獲得了192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1912年,波蘭出生的化學家Casimir Funk將這種化合物稱為「維持生命的胺」(vital amine),維生素(vitamin)一詞就是由此而來,而其對健康的作用也漸漸得到重視。此後,越來越多的缺乏維生素與疾病的關係被發現,如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敗血症,而缺乏維生素A會引發夜盲症等等。

Casimir Funk

來自英國國民衛生服務官方網站(NHS Choices)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章節,詳細羅列了各種維生素及其所富含的食物:維生素A往往存在於綠、黃色蔬菜和乳製品中,B族維生素多存在於肉類和雞蛋中,維生素C更多存在於水果之中,而維生素E則需要從堅果以及種子中獲取。

由於對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有重要作用,而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種類繁多,某些特定的維生素又往往僅在某一類食物中存量豐富,所以想要均衡獲取維生素並不輕鬆。而這些也就成了維生素補充劑能被視為保健品的基礎。

維生素補充劑能在全世界形成「維生素保健熱」還有後天機緣

1970年代,維生素補充劑被從治療嚴重營養不均衡或某種疾病的藥物,變成人盡皆知的「健康補品」,這得益於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力吹捧,他就是著名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也是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1954年獲得化學獎,1962年獲得和平獎。

用《大西洋月刊》採訪的費城兒童醫院的傳染病專家保羅·奧菲特(Paul Offit)的話說,「如今全球這場全民對維生素補充劑的狂熱迷戀,或許都可以追溯到他的身上」。

1961年,鮑林還出現在《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專輯封面上,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與在化學領域不同,鮑林對維生素的大力推崇卻引發爭議不斷。

1970年,鮑林出版了《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一書,他提出每天服用維生素1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

1979年,鮑林又與他人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維生素C》一書,建議每個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而他自己每天的服用量是12000毫克(最高峰時為18000毫克,為推薦攝入量的數百倍),因為他「相信這種簡單的方法將十分顯著地改善癌症治療的結果」。

諾獎得主鮑林瘋狂的迷戀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

然而鮑林的觀點一直遭到質疑。當時美國衛生基金會(NSF)就告誡公眾: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的說法證據不充分。美國醫學協會(AMA)也發表聲明:維生素C能預防、治療感冒和維生素C抗癌的作用都未經證實。

但儘管如此,鮑林的書還是十分暢銷。平裝版印於1971年與1973年,三年後鮑林又發行了名為《維生素C、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增補版,並承諾維生素C可以預防正被預警的流感疫情。

鮑林的理論藉助其巨大的影響力,掀起了維生素C的保健熱潮。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大約有5000萬人把維生素C作為保健品服用,維生素C的銷量呈現兩倍、三倍、四倍的飆升,藥房庫存供不應求,批發價漲了三倍,美國維生素C銷售額連續多年高達數億美元。維生素生產廠商甚至將其稱為「Linus Pauling(鮑林)效應」,並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而且鮑林並未就此收手。緊接著,他聲稱「如果將維生素C和大劑量維生素A(25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400~1,600國際單位)以及硒和β-胡蘿蔔素一起服用,則不僅可以預防感冒和治療癌症,還可以治療幾乎所有已知的人類疾病」。當艾滋病病毒於20世紀70年代出現在美國時,鮑林也聲稱維生素對其有效。

鮑林為何對維生素C情有獨鍾?原來,他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維生素C生產企業,每年向鮑林研究所捐贈10萬美元,其回報極其豐厚。

據說,鮑林本人每日至少服用12000毫克維生素C,如果出現感冒癥狀,他就把服用劑量提升到40000毫克。1994年,鮑林死於前列腺癌,享年93歲,他至死都堅持認為維生素C已經把癌症的發生推遲了20年,儘管這無法驗證。

在一些科學家和廠商的鼓吹下,「維生素補充劑保健」最終成了百億美元的產業,各國也紛紛效仿。

1992年4月6日,《時代》發表封面文章,封面上滿是五顏六色的藥片和膠囊,文章宣稱:「維生素的真正威力:新的研究表明維生素可能有助於對抗癌症、心臟疾病以及衰老的侵襲。」這篇由阿納斯塔西婭·托菲克西斯撰寫的文章與鮑林缺乏根據的、被證實為錯誤的「大劑量維生素奇蹟」觀點遙相呼應。

托菲克西斯在文中寫道:「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懷疑,傳統醫學對於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作用的看法太過局限。遠超通常推薦量的大劑量維生素,可以預防諸多疾病,包括先天性缺陷、白內障、心臟疾病和癌症。更加激動人心的是,維生素可以延緩衰老的侵襲,這無異於一道曙光。」

美國藝人凱蒂佩瑞曬出了自己的「維生素藥丸」餐引發爭議

《時代》發表該封面文章後,維生素廠商的遊說團體——國家營養食品協會(NNFA)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們甚至把《時代》的文章稱為「這個行業的分水嶺事件」。由此,「複合維生素是保健品」這一由少部分科學家和行業拋售給美國人,且從未在主流科學界得到任何數據支持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僅在美國,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進行的一項全國健康調查顯示,1988年至1994年還只有30%的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到了2003年至2006年間,這個數字上升到了39%,所有的營養劑使用人群從42%上升到了53%。2010年,美國的補充劑(包括維生素和其它補充劑)市場甚至擴張到了280億美元,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縱觀全球,僅維生素產業(不包括其它補充劑)2012年銷售額也達到了234億美元,較2011年提高了3%。複合維生素的銷售額當年更是增長了2.5%,達到142億美元。中國的情況也不例外,中國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補充劑市場在最近幾年一直在增長。根據英敏特(全球領先的獨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的研究,在2007-2012年間,中國維生素和礦物質市場總銷售額從2007年的113.6億元人民幣飆升到2011年的190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3.7%。

就算國人營養不均衡,也不該任「維生素補充劑熱」肆意發展。

現有的大量研究已經可以證實,對營養攝入均衡的正常人來說,攝入維生素補充劑有害無益,那麼對營養攝入不均衡的人而言,使用維生素補充劑是否就是好事呢?

除少數貧困國家外,人們攝取的食物其實或多或少都存在「熱量過剩,營養不足」的現象。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在2012年發表於《營養學報》的《中國成年居民營養素攝入狀況的評價》,目前仍有50%左右的國人硒攝入不足,40%左右鎂攝入不足,80%左右維生素B1、B2攝入不足。

因極端貧困引發的營養不良才需要採用維生素補充療法

而相比之下,美國的情況就要好一些,究其原因,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丹麥等國家,在食物中強化添加部分微量元素的「強化食品」的普及要遠好於中國。實際上,早在1941年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就根據當時國內患腳氣病和貧血症者較多的情況,作出了在小麥粉中添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鐵質等的規定。現在,美國的小麥粉和麵包粉基本都添加了強化劑。由於我國的強化食品種類少,國人的營養不均衡,特別是部分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情況是十分普遍的。但即便如此,對於這些營養不均衡的人來說,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保健品也不是最佳選擇。

前面已提到有大量研究證明,過量服用某類維生素會增加健康隱患。對於這類營養不均衡的人來說,諮詢醫生後,有針對性的補充某一類營養素和食物,相較於服用維生素保健品,特別是複合維生素保健品,是更划算且科學的選擇。(比如孕婦針對性的補充葉酸,骨質疏鬆患者針對性的補充維生素D等等)但維生素補充劑所面臨的問題,更多時候仍然是需要補充的人承受不起或不了解的,而不需要補充的人,過量使用不僅無用,甚至還危害健康。

你應該知道的事

199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與芬蘭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合作調查了29,000名芬蘭男性,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比起不服用的人更可能死於肺癌或者心臟病。

2004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一項大型研究,有17萬人參與,研究人員說他們未能找到補充抗氧化劑可以預防胃腸道癌症的證據。相反,服用維生素的人似乎還提高了整體死亡率。

200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人員觀察了11,000人,其中有人服用複合維生素,其他的未服用。結果發現服用複合維生素的比不服用的死於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出一倍。

2012年5月,英國《衛報》刊登文章說,膳食補充劑有益健康的主要元素是它的抗氧化劑,但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服用這些抗氧化的膳食補充劑,其健康功效基本上只是一個「神話」。

兩位擁有營養醫學碩士學位的藥劑師Aidan Goggins和Glen Matten,曾寫過一本名為《健康幻覺》的書,討論了抗氧化劑的風險。兩位專家指出,過去研究中所推崇的抗氧化劑,都是從天然食物如蔬菜、水果中直接提煉的抗氧化劑,並不是現在我們吃的這些合成片劑。

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更讓人意外的研究結論是,科學家們逐漸發現,自由基其實對人體健康也是必需的,可以幫助免疫系統抵抗外部感染,甚至能預防癌症和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通過正常的膳食,我們體內原本是一個均衡的狀態,抗氧化劑與自由基勢均力敵,順利運作,隨意補充抗氧化劑無疑會打破這一平衡。

一頓營養豐富的果蔬餐,一般只含有200毫克的維生素C,而小小一片維生素片,就有1000毫克的維生素C。總之,無論是維生素還是礦物質或者其他營養素,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

2013年7月,擁有150多年歷史的美國最受尊敬的雜誌之一《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維生素可以預防疾病沒有科學依據,大量長期攝入維生素會致病甚至致命。

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長期服用多種維生素的女性,死亡率要比那些不吃多種維生素的高。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長期服用維生素E的男性,前列腺癌發生率有增高趨勢。之前有7項研究已經顯示,維生素會增加罹患癌症、心臟病,以及減少壽命的風險。

2013年12月,《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這是維生素熱的終結嗎》一文,指出了維生素的危害。

文章說,一些抗氧化劑,被吹捧為有癌症預防能力,並能保護大腦,預防老年痴呆症。但在一項研究中,有7500名男性被分成了4組,分別給予維生素E、硒或安慰劑,試驗期為5年。結果顯示,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並沒有顯著差異。

四位醫師和公共健康專家,在伴隨研究發布的評論中寫道:傳遞出的信息很簡單,那就是大多數膳食補充劑,無法預防慢性疾病或死亡,並沒有服用它們的正當理由,應當避免服用。在其他一些試驗中,β胡蘿蔔素、維生素E以及高劑量的維生素A,還可能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2014年12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部紀錄片中指出,當我們不停服下各種抗氧化劑,並將其視為靈丹妙藥時,好的情況是,它們沒有什麼用;壞的情況是,它們會更早地將你送進墳墓。

在1994年,一項從50年代就已開始,受試者共計29133人的試驗完成了。所有受試者都是煙民,但只有其中的一些被給予了β-胡蘿蔔素補充劑。然而在該組中,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6%。在美國的絕經婦女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她們每天服用葉酸(多種維生素B族)並持續了10年後,與沒有服用補充劑的婦女相比,患上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20%。

事情還在變得更加糟糕。在1996年,一項關於1000多名重度吸煙者的研究,不得不在兩年前提前終止。因為在僅僅為時四年的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補充獲取之後,受試者的肺癌發病率增加了28%,而死亡率增加了17%。

2015年2月,《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維生素是賣給傻子的「大補丸」。文章寫道:

服用一種藥丸,你會變得更聰明;服用另一種藥丸,你會瘦下來;再服用一種藥丸,能讓你變得快樂;還有一種藥丸,會令你充滿活力。但要是紐約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測試發現,這些神奇大補丸裡面,可能只有磨成粉的稻米或家養植物,那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健康,這就是一個不錯的詐騙業務。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東西甚至連食品都算不上。藥物必須經過聯邦政府的嚴格測試和審核,膳食補充劑則不用;藥物必須被證明是有效的,膳食補充劑則不必。這些是帶有奇幻屬性的玩意——植物、草藥、礦物質、酶、氨基酸等等,它們是「純天然的」,而且不便宜。美國人像吃彩虹糖一樣把它們往嘴裡塞,儘管最近的多項研究顯示,市場上的所有膳食補充劑中,有將近三分之一可能是徹頭徹尾的假貨。

美國癌症學會警告:「市面上流傳著很多錯誤信息,對於膳食補充劑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潛在風險,就連一些見多識廣的人,恐怕都難以找到可靠的信息。」

美國的知名科技媒體 Business Insider ,在《大多數膳食補充劑是無效的,但這裡有適合你的一種》一文中,談到了幾類膳食補充劑,逐個分析了它們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它:

蛋白粉:可以使用堅果、豆腐、魚和肉類取代它;

鋅:服用它,可以讓感冒提前痊癒;

氨基酸:可以吃肉代替;

抗氧化劑:會增加患上某類癌症的風險,可以食用漿果代替;

葉酸:當懷孕時可以遵醫囑服用;

綠茶提取物:可以一試,它可能會有益於你的健康,並證明是安全的;

魚油:可以食用三文魚取代;

人蔘提取物:科學家認為需要更多試驗證實它的安全性;

銀杏提取物:研究證實它無效,請忽略……

我國食品工程博士兼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雲無心」說:如果因為身體狀況或者生活方式特殊,而無法從食物中獲得某些種類的維生素或者礦物質,那麼服用膳食補充劑是有益而且必要的;但對於能夠正常飲食的人們,服用膳食補充劑不會帶來健康上的好處,甚至可能增加某些慢性疾病的風險。

雲無心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顏芳說,當又一位病人在我門診里從包里掏出3、4個花花綠綠的瓶子問我,「主任,這些維生素能吃嗎?應該吃嗎?」我還是有些被驚呆了!同時也意識到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了,很有必要把這個很多人共有的疑問解釋清楚。因為我知道,任由錯誤的養生方式大行其道,其實也是在謀害民眾的健康。

點擊閱讀 靈性科學之:以食為葯

溫馨提示:

為了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不少人都喜歡服用從天然物質中萃取出來的營養保健品(膳食補充劑)以彌補飲食的不足。然而葯補不如食補。萃取精華是將一種或幾種元素從天然生命體中提取出來,相當於將原本完整的天然食材精細到極致,元素的平衡被徹底打破。「食至精則有害,葯至精則有毒」,從天然食材中萃取的所謂「精華」與完整天然食材的安全與功效已相去甚遠。不僅如此,萃取所造成的天然元素失衡背後還隱藏著巨大的健康危機。

感謝本章校稿:周周


推薦閱讀:

食補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補血無須沾血腥,20種素食補血療效極佳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就這樣來補!
冬令進補 葯補不如食補
[食補]8種有效膳食纖維為你排出身體毒素

TAG:食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