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飛起| 上海燒賣(11.11.24)
燒賣起源於包子,元朝就有。中華美食天下第一,無有異意。一個「燒賣」,在各地可以「燒」出不同的味來「賣」。如河南有切餡燒賣,安微有鴨油燒賣,杭州有牛肉燒賣,江西有蛋肉燒賣,蘇州有三鮮燒賣,湖南有菊花燒賣,廣州有干蒸燒賣、鮮蝦燒賣、蟹肉燒賣、豬肝燒賣、牛肉燒賣和排骨燒賣,四川更不得了,僅清朝年間傅崇矩《成都通覽-成都之食品類及菜譜》中就有「大肉燒賣、地菜燒賣、凍菜燒賣、羊肉燒賣、雞皮燒賣、野雞燒賣、金鉤燒賣、素芡燒麥、芝麻燒麥、梅花燒麥、蓮蓬燒麥……」整個一燒賣大集成。
上海人秉承一貫的精打細算,燒賣里的餡比較經濟,外面一張燒賣皮,裡面是可憐巴巴的一團米飯。但就是這一團米飯,也可以做出別樣的滋味來!上海燒賣,是用糯米、一點香菇、一點肉末加醬油「燒」出來「賣」的,「燒」(其實是蒸)出來的燒賣,其餡看著與粽子的餡相似,其味卻大不相同。粽子里的米有荷葉香,燒賣里的米有什麼香呢?香菇香、醬油香、糯米香,三香合一。
淮海中路上的北萬新,招牌「北萬新」下,有「包子店」三個字。北萬新的「三丁燒賣」可謂上海一絕,1.8元一個燒賣,比大街上到處都是的8毛一個燒賣要貴一倍,名字也多了「三丁」兩個字。普通上海燒賣,吃得出糯米味、香菇味和一點點醬油肉湯味。北萬新的燒賣,吃得出什麼味呢?香菇味、肉丁味、筍丁味、醬油味、糯米味,五味合一。上海燒賣的製作過程中有最關鍵的一步「將糯米、肉末、香菇一起入油鍋,加醬油、鹽、味精翻炒,直到顏色均勻」。
初一口下去,吃出糯米的醬香和香菇的柔軟;再一口,運氣好,或許可以吃到一個小筍丁,脆脆的,其味清麗脫俗。故蘇軾有「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句。竹不俗,所以筍丁的價錢也不俗。北萬新的燒賣比別家貴一倍,就因這不俗的小丁。而上海燒賣之所以吃上去似葷非葷,糯米中的幾粒肉丁和肉末起著關鍵的作用。北萬新的「三丁燒賣」,吃上去肥而不膩,上口感覺很肥厚,此「肥」是糯米的豐肥,非葷物的腴肥。而燒賣外面的那張皮,起到很好的「不膩」作用,猶如吃北京烤鴨,外麵包的那張皮,去膩。
這是我最沒有自信的一次關於上海小吃的寫作,因為我平時不太喜歡吃燒賣,小時候就更不喜歡吃了,沒肉,誰吃啊!可上海燒賣基本「沒肉」,卻燒出似葷非葷的味道。在我看來,這是上海小吃的一種境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