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作戰部隊
資料圖:F-35B滑躍起飛原標題:展望空天特種戰:美軍可控制別國F-35倒戈攻擊通過特種手段獲勝的作戰行動自古就有,但現代意義上的特種作戰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產生、發展和逐步完善起來的全新作戰樣式。二戰以來,特種作戰部隊日益成為「全天候、袖珍型」特殊力量,其地位作用已從昔日戰術戰役層次,迅猛躍升至戰略層次,成為「撬動聯合作戰」的重要戰略槓桿。認清特種作戰的先戰特性注重首戰應用通常,人們認為現代特種部隊起源於英國。「哥曼德」作為英國最早一支特種部隊創建於二戰初期。1940年6月,英法軍隊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強大攻勢,被迫從法國敦刻爾克倉皇撤退。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判斷,德軍下一個進攻目標很可能是英國,而要做到有效阻止戰火燒向英國本土,只能主動向歐洲大陸的德軍發起反攻。為重拾軍民信心,丘吉爾在給英軍參聯會主席伊茲梅爾將軍的信中寫道:「防禦作戰必須到此結束,我期待英軍對整個德軍佔領區發動積極而又連續的反攻。」恰巧此時一位英軍參謀達特萊·克拉克建議,「使用小規模精銳部隊前去偷襲一線德軍重要目標」,以此牽制消耗德軍攻擊力量。事實上,這也是當時唯一能夠有效打擊德軍的反擊辦法。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克拉克的設想不會對戰局產生太多積極影響,但丘吉爾對此卻深表贊同。他認為,這種由小規模精銳部隊進行的破壞性襲擾,如果運籌周密,實施得當,就能像刺向德軍心臟的利刃,將會有效牽制敵軍。同時,成功的偷襲行動也能大大鼓舞軍心士氣。因此英軍抽調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優秀官兵,組建成一支正規而又獨立、執行特殊作戰任務的特種部隊,配備了先進的衝鋒槍、輕型汽車以及越野摩托車等輕便裝備。此後無論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主要成員都組建了特種部隊,而且頻繁用於特種作戰以實現統帥部意志。其中既有戰略輔助行動,如在諾曼底登陸等重大戰役中執行偵察破壞任務;也有獨立執行戰略任務的行動,如美國搜捕納粹德國科學家的「阿爾發」特別行動、蘇聯特戰人員成功炸毀納粹德國秘密生化工廠的「極點行動」等。不難看出,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具有先於其他作戰行動展開,並肩負戰略使命的特性。而在現代戰場上,特種作戰更加凸顯其超越戰術戰役效果的特殊價值。客觀而言,現代戰爭特種作戰需求更加多樣。舉凡在彰顯國家戰略意志、達成軍事戰略目標等行動中,特種部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關鍵的位置完成關鍵任務。1989年美軍入侵巴拿馬,開戰後即派出5支特種部隊直撲巴軍政要害目標,僅1晝夜就牢牢控制了戰局。近幾場局部戰爭表明,在一場戰爭正式宣戰前,特種作戰部隊往往已展開秘密作戰,現代戰爭「常規戰爭未宣戰、特種作戰已先行」的特徵日益凸顯。阿富汗戰爭打響之前,美軍就已在距阿富汗約900公里範圍內部署了約7000名特戰隊員,佔地面部隊總兵力的1/3,使塔利班政權迅速垮台。同樣,伊拉克戰爭發起之前,美軍特種部隊就被派到伊境內及周邊搜集情報,客觀上為「斬首行動」的成功提供了保障。目前,許多國家對特種作戰部隊情有獨鍾,認為在當今多極世界,特種部隊是執行國家安全戰略的理想工具。尤其重視特種作戰部隊憑藉領先的投送能力,能迅速實施出其不意的超遠程打擊,可靠摧毀其他打擊手段難以摧毀的固定和機動目標。順應特種作戰的戰略特性轉變作戰方式二戰時期的特種作戰樣式較為豐富,包括破壞敵方重要軍事、經濟目標;奪取重要戰略目標,打擊對方作戰單元,輔助作戰行動,影響戰役勝負。此外還有綁架、刺殺對方重要軍政人物,瓦解敵方民心士氣。如捷克特戰隊員在布拉格刺殺納粹德國的秘密警察頭子海德里希等。而海灣戰爭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以來,特種作戰的戰略價值體現更加充分,作戰樣式也呈現許多新變化。現代特種作戰部隊能適應遠程、惡劣和多變的戰場,在現代精確作戰中常常充當戰略目標定位者、空中打擊引導者。阿富汗戰爭中,美軍由特種部隊和負責控制戰鬥及協調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的戰鬥控制員組成分遣隊,將激光測距儀測得的目標坐標,實時上傳到在空中待命的B-52轟炸機,確保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作戰效能發生質的飛躍。2008年以來,俄空降兵加速向特種作戰部隊方向轉型,以期將這支諸兵種合成部隊,打造成具有快速反應、偵打一體和獨立特種作戰能力的戰略突擊力量。「特種作戰部隊是保持聯合的黏合劑」。在信息化條件下,特種作戰部隊是聯合作戰的重要力量,它正由以往的戰場「尖刀」向體系「鐵拳」角色轉變,而特種作戰行動也正逐漸由專業特種部隊的單打獨鬥向諸作戰力量的聯合作戰轉變。現代特種作戰的靈活度以及與聯合作戰的融入度日益提升,某種程度上已發揮著撬動聯合作戰的戰略槓桿作用。因此,各國多注重從聯合作戰的角度充分運用和發揮特種作戰部隊的作用,使特種作戰深度融入聯合作戰。不僅強調較大規模使用特種部隊,而且注重全程使用。但以隱蔽低調著稱的特種作戰,與常規作戰相比具有「三低」特點:低強度、低風險、低成本。如西方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干預模式特點是:軍事行動中只需低調投入少量兵力來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無需大動干戈地部署大規模兵力,既能降低作戰成本,又能避免引發爭議,繞開或規避國際法。當前,特種作戰的廣泛應用客觀上降低了戰爭和軍事行動的門檻。在一些軍事強國,特種作戰部隊已經成為遂行秘密戰爭的全球化部隊,這種「暗戰」不僅降低了發動戰爭的限制,也模糊了特工與士兵的界限,其「軍事—情報」融合架構,等同於開啟了新的戰爭模式;「手術刀」式的定點清除,日益取代「鐵鎚」式的大規模部署,增加了顛覆他國政府和製造混亂的可能性。當然,就如二戰時期特種作戰的產生是因為敵對雙方力量懸殊,弱勢一方為了改變局勢迫不得已採取特種作戰一樣,現代戰場上,特種作戰並非強國軍隊的專利,弱勢的一方也可以採取特種作戰。把握特種作戰的技術特性注重太空角逐特種作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興起,並非偶然,而是作戰思想和物質手段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當時,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都為特種作戰的出現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短短的20年,是人類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大發展期。在此期間,不僅許多在一戰中還處於雛形階段的技術如飛機、坦克等日益成熟完善,而且還產生了更多新的技術和武器,如雷達、航空母艦等,特別是以飛機為代表的航空技術的迅速發展,為特種部隊作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各國最初的特種部隊基本上都是以空降兵為基礎組建的,如臭名昭著的日本「神風」攻擊隊。空降技術的出現,客觀上能夠使特種部隊不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基本可以投送到戰區任何地點。與此類似,步兵輕武器的發展也為特種作戰部隊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手段。由於手中武器殺傷威力大增,確保了少量精銳的特種部隊就能完成以前大量軍隊才可能完成的殲敵任務。可以說,技術是特種部隊發展的內驅力之一。放眼當今世界,各國在競相發展特種部隊時,也無不尋求異於他人的特戰技術,以打造獨特的殺傷能力。從戰術層次來看,國際上先進的特戰技術包括減少信號特徵技術,意在降低特種作戰人員及其裝備的信號特徵;高帶寬反向通信技術,確保作戰人員能夠訪問遍布世界各地的所有資料庫;水下通信技術,能夠實現與未來整個海軍水面和水下通信體系結構無縫集成;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要求特種作戰專用電池使用時間長、功率高、可互換、數月時間內可反覆多次充電、幾乎無信號特徵。與這些具體裝備技術相比,更應引起重視的是空天特種作戰。隨著空間技術的不斷突破,通過先進運載平台開發和對現有技術的改造,各種遠程打擊工具和平台被用於從空天發起特種作戰,導致空天斬首已從科幻走向現實,常規作戰日趨呈現特戰化趨勢。空中特種作戰呈現預置化。在某些領域,特種作戰呈現出預置型特徵。例如,以計算機軟體特別是源代碼為特殊武器,在關鍵時刻遠程啟動,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奪取武器控制權。作為專為網路中心戰設計的第四代戰鬥機,美國F-35機載軟體擁有大約800萬行源代碼,堪稱世界上最複雜的飛機控制軟體之一。戰機的飛行控制、綜合航電、武器發射等幾乎所有操作全由計算機控制。正是由於其先進性,有一部分國家向美國採購了這種戰機。然而美國同時宣布,不向合作研發國或購買國公開F-35戰鬥機機載軟體源代碼。這就等於說一到戰時,美國一方可通過數據鏈激活飛行控制系統中預先設置的後門或者木馬程序,遠程掌控他國已購買的F-35的飛行姿態、航路航線以及打擊目標等信息,在必要時還可通過人為設置故障,甚至直接接管飛行中的F-35的控制權。屆時,即便是盟友裝備的F-35也可能頻發故障,或者在飛行中「意外墜落」,甚至倒戈攻擊本國飛機和地面目標,成為與計算機網路中的「網路殭屍」類似的「戰鬥機殭屍」。空天斬首將可能出現。伊拉克戰場上的「斬首行動」,實際上就具有空天色彩——美軍所打擊的目標,得到了空天通訊衛星的指引。為了加強這種空天斬首威力,當前有的國家正在謀求將核導彈改裝成常規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每小時飛行數萬公里的高超音速飛行能力,作為超遠程作戰武器,常規洲際導彈將成為反應最快的全球化作戰平台之一,能在接到作戰命令後1小時之內,對全球任何地點轉瞬即逝的目標實施極速打擊。此類空天斬首行動,改變了傳統的前沿與縱深概念,改變了戰場時空觀,對遠在萬里之遙的目標構成了迫在眉睫的現實威脅。此外,未來特種作戰也可能藉助空天飛機從太空發起,航天員將成為空天一體特種作戰突擊隊員。美軍「獵鷹」超高速X-37B空天飛機既可充當偵察、監視、預警平台,亦可用作空間武器發射平台,更是特種作戰運輸載體,可擔當遠距離高速運輸特種作戰部隊工具。它既能在大氣層內作高超音速飛行,又能進入軌道機動飛行,大大提升了全球投送、全球打擊和特種作戰能力。當然,對於現代特戰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戰爭的影響,應該引起重視和加強研究。但技術永遠不是萬能的,整體而言,要提高現代特種作戰能力,在加強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創新特戰理論,完善相關指揮機制,合理設計特種部隊的構成。如印軍強調,特種部隊是未來衝突中的「強力增效器」,將在未來作戰中開展聯合行動,在戰略級、戰役級和戰術級,將發揮越來越大的支配作用。為加強特種部隊展開集體行動的聯合性,印度把海陸空三軍的特種部隊合併為一支聯合快速反應特種部隊,並聘請以色列軍方進行訓練。在指揮上,印軍特種部隊不隸屬於任何部隊,直接受命於戰場最高指揮官指揮等。回顧二戰特種作戰歷史,審視現代特種作戰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必須正視迅猛發展的變革浪潮,從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高度前瞻未來,大力創新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特種作戰理論,牽引特種作戰體制編製調整改革,發揮好特種作戰的戰略槓桿作用,推動我軍聯合作戰躍上新高度。(孫友軍 曹建奇)
推薦閱讀:
※揭秘:平型關大捷中的原陝北紅軍部隊
※酷寒和爛路阻擋了納粹裝甲部隊,這支部隊卻得到了表現的機會
※萬不可少的作戰部隊:背嵬軍
※中國海軍部隊反艦導彈一覽
※最後的大清的部隊,一直堅持到1992年才投降
TAG: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