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被燙傷的火鍋店女顧客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什麼心態?
火鍋大王潑湯等類似事件中,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人是怎樣的心態?
沉默的馬大爺,初級心理學工作者 | 現代顱相學從業者
「一個巴掌拍不響」到底有沒有道理,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不過這種心態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面對惡行或不幸的事件時,經常會傾向於貶低和譴責受害者,認為受害者自己也要承擔至少一部分的責任,比如「被強姦是因為穿得太少,誘人犯罪」,或者「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懶」。
這個研究領域的先驅是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在 1966 年發表的一個經典實驗里,他讓女大學生被試目睹另一個人遭受電擊。這個人實際上是研究者的同謀,不會真的受到傷害,不過演得很逼真。結果顯示,如果被試無法改變受難者的命運,只能眼睜睜看著她繼續遭受電擊,就會在態度上貶低她,用更加負面的詞語來描述她,認為她不討人喜歡,並且與自己的相似程度較低;如果被試知道被電擊者之後可以得到補償,這些貶低就消失了。
Lerner 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是因為苦難的存在威脅到了我們對於世界的基本假設。許多人都持有所謂的「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即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這樣的世界裡,一個人的行為能夠產生可以預測的後果,這為我們提供了控制感和安全感。
可惜現實生活不是電視劇,不一定總能等來大團圓的結局。當好人遭遇惡行,本不該受苦的人遭受了苦難時,公正世界信念受到了挑戰,這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採取一些策略來化解這種威脅,其中中最常見的就是譴責受害者。我們會努力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受害者的遭遇是自找的,是罪有應得的,通過這種方式維護想像中的宇宙秩序,從而可以繼續生活在虛假的安全感中。
查看知乎原文(387 條討論)
推薦閱讀:
※火鍋店怎樣經營?特色菜品
※火鍋店賣拍黃瓜被罰一萬:如此「較真」到底該不該?
※降薪6000元也要來這裡干,這家火鍋店做對了什麼?
※李雨桐越是爆猛料, 薛之謙火鍋店的生意反而越好
※開了十年的火鍋店為什麼越做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