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系列講座1 自主養生

系列講座1 自主養生

分類: 養生 | 修改 | 刪除 | 轉自

shenlong1388 | 被7人轉藏 | 2009-10-23 23:50:01

關注我,接收知名公司內部招聘信息

這是一個為系列講座準備的草稿,想在人們司空見慣的許多生活現象中找出一些問題,加以討論和澄清,讓人們在明白道理後自覺地去實踐,以期讓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健康. 第一講  我的健康我做主 為自己的事情做主,是每個思維正常的成年人的基本能力和普遍需求.似乎沒有什麼好講的,也沒有什麼可聽的.但現實生活中,正是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人在不少方面做不了自己的主.誰都知道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但是為了生存,為了習慣,為了責任,為了我們自己自定義的各種幸福,我們不得不去"拚命".這種以健康為投資資本的經營生命方式,常常是不由自主的.事實上,很多人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為自己的健康做主的. 一 身不由己的困惑 1 健康的排位在人的眾多需求中,什麼會被排在第一呢? 的確如同調查的結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生活階段,答案是不一樣的.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哪一次的調查,哪一組的總體結論都不是健康第一.當然,調查樣本的局限性和調查方式的粗放性都不足以說明調查本身的權威性.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問題的理性分析. 健康不被放在自身需求的第一位,應該是在情理之中的.我們的現有文化要求我們樹立"愛拼才會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對個人的成功率的導向性評價,個人對自己的成就感的自勉式欣賞,都只能是集中體現在奮鬥、創造、奉獻、價值之類主題詞統率下的數據和故事上.如果說,某人因為重視自己的養生保健而獲得了什麼社會榮譽,受到了什麼什麼表彰獎勵,至少在目前,人們一般會不以為然. 我們生存的文化背景從兩個方面暗示我們,人的健康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暗示里隱藏的潛台詞是,既然是人,你就應該健康.社會對每一個人的要求都是以健康為標準的,任何時候任何崗位都不支持帶病工作.健康是社會對全體成員的默認.另一種暗示是由來已久的,那就是"死生由命",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命中注定的,由不得自己,在這些問題上自己是無能為力的,只能聽天由命. 歷史地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一段大家熟知的順口溜能夠有代表性地反映這一變化:職務是暫時的,朋友是長久的,財富是子女的,健康是自己的.當然,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來,說這一套話的人已經是年齡趨於老年的人了.老年人的這種感悟似乎讓人覺得有些悲壯.還有一種用數字化時代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數字把隸屬於人自身的利益分成兩類,極端地說,健康是1,其它都是0.用心當然很良苦,言下之意,離開健康,人什麼都別再想擁有. 人究竟需要什麼,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回答.健康的人似乎從來都不覺得健康是什麼稀罕的,只有不健康的人才會覺得自己的健康重於一切.我的一位身居要職的朋友在體檢後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和脂肪肝的毛病,毅然辭職,一門心思去拜師學習養生.與他閑聊中他說的一句話讓我驚詫不已.他說:"我要是死了,連老婆都是人家的." 人在社會中生活,需要的內容太多,都是切身利益,好象無所謂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所缺即所需.手上最缺的就是眼下最急需的.絕大多數人在青壯年時期感受不到健康危機,所以不可能把自己的健康需求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如果哪個青年人整天談論健康長壽,養生之道這一類的問題,除非他是醫務工作者,否則,要被不少人在背後指著脊梁骨罵"沒出息".也就是說,即使知道健康很重要,只要自己目前還沒處於該談論健康長壽的年齡段上,一般是不可以把這個當話題的.拼搏是不容置疑的責任.拼什麼?搏什麼?拼的就是性命,搏的就是身體.這是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原始資本. 生命對於人生來說,有時候是特別重要,有時候是特別不重要. 說重要的理由很多,比如說: 人命關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人是最寶貴的;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說不重要的也有許多理由,比如說: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死不足惜; 捨生取義. 人從青少年時代,學校,家庭,社會都要求或者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健康作為一條理想.社會的眾多誘惑,長輩的眾多期盼,自己的眾多追求,都會激勵他們奮不顧身.成家立業之後,一連串的責任接踵而來,不能推卸.為了使人能夠身在苦中不覺得苦,心甘情願地去吃苦,文化又潛移默化地發揮出它無所不能的教化功能.孔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當人們為了明天的"大任"而憧憬的時候,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家長會用各種方式向孩子灌輸一種理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代文人把這些思想與時俱進地演繹成現代語言:吃苦是一種資本.因此,人本質上是一種耗散結構.生命就是在追求和實踐理想中不斷地消耗著,彌散著.就象有一種職業被歌頌的紅燭一樣,不斷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面臨健康危機的人無疑會認為健康高於一切.而健康著的人們常常會思索許多人生的意義.從心靈深處反覆地追索自身的價值,擺弄健康在人生中的排序.權衡的結果,自然會得出如出一轍的選擇:顧不得,由不得,惜不得,有舍才有得. 商品經濟社會,人的許多現實利益都被簡約成萬能的"錢".在拚命掙錢與花錢養命這兩個人生的端點之間,我們常常左右徘徊,很難定位.錢是人生許多需求不可或缺的交換憑證,一錢逼倒英雄漢,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寸步難行.連養命也都離不開錢.許多讓人獲得感官享受的刺激性誘惑幾乎無孔不入,令人擋不住.流行、時尚、身價、榮譽等等勝過萬有引力的巨大力量牽制著無數人的價值取向,"要錢不要命"的俗語是人自身被扭曲後的真實寫照. 說了這麼多似乎與養生無關的內容,讓人聽了有點心煩意亂.有一句頗能同情和理解人的現實處境的話一語中的:身不由己啊! 2 沒有主見就等於沒有靈魂是的,許多時候,許多事情,就是這樣讓我們身不由己.並且找到了為自己開脫的恰如其分的理由.明知健康對人是第一重要的大事,但是,我們平時很難把它擺在第一的位置上加以重視.為什麼 「過勞死」 現象在高管、知識精英階層頻繁發生?為什麼體檢報告顯示身體指標正常,可總覺得頭暈、疲憊無力、失眠、眼睛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呢?拖著疲憊脆弱的身心忙碌在滾滾紅塵,如何擺脫亞健康的折磨和依賴外力改善亞健康的習慣思維?如何低成本而又輕鬆科學的自主養生?一旦忙碌起來,恐怕連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其實,我們維持自身生存的成本,可能不會太高。人在塵世間奔忙,剩下的那更大的一部分,到底支付給了什麼呢? 一位經商的朋友,沒日沒夜地賺錢,過度勞累付出的代價是犧牲了健康。十年前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賺錢指標,達到這個指標他就準備停下來休息。十年之後,才發現雖然遠遠超過了原定的指標,可是所賺的錢只夠他換上一輛「寶馬」。我問他,為什麼非得換「寶馬」呢?他說,沒有匹配對等的坐騎和人家談生意怎麼能有面子呢,這是必須付出的成本。我提出質疑,若是今後你去和更有錢的人談生意,是不是非得還要買下一架專機不可?他不置可否。 就在兩年前,他患上了絕症,不得不放下生意。醫生建議他去健生鍛煉,他選擇了自己最喜愛的打乒乓球。不分春夏秋冬,他堅持了下來,現在各項健康指標正不斷恢復。他發現,以前看似為生存成本付出的努力其實絕大部分付給了虛榮心,生存的成本並不高。比如現在維持生存的成本,除了簡樸的日用外就是打乒乓球,而乒乓球館的會員費每個月只有30元。以前一個月幾萬元的花銷現在降到了幾百元。他已經賣掉了毫無意義的豪車,因為步行現在對他來說,正是一種健身。更重要的是,他從打乒乓球中感受到了生命機體本能的樂趣,心情不再出現以往的那種莫名的煩躁、焦慮、忙亂與惶惑。 現代科學技術造就的現代化生活,尤其讓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一天比一天感覺到,生存的成本越來越高,快節奏、高目標、廣慾望、超負荷的生活方式,人們心甘情願地隨波逐流在萬眾一心的機能衰退型生存背景之中,表象上的不斷滿足與失落使人不去追究其所以然。 如果有一天,生活只剩下單純的生存本身,也許才會意識到:更多的當代人是在為奢華、為虛榮、為與他人的攀比付出自身生命這一不可逆的成本,而這種人為的「浮腫」和「虛高」,又被許多人誤以為是理所當然的生存本身所需要的成本。 讓生命的健康與人生的理想進行比較,我們會毫無疑問地叫健康為理想讓路.人一旦失去理想的追求,就會覺得生命毫無意義.無意義的生命會讓人活得沒勁,產生無價值感,結果影響到心理健康.心理一旦不健康,生理就會跟著出毛病.所以,人必須有理想地活著,不斷地用對人生的追求激發生命的活力. 讓生命的健康與個人的虛榮進行比較,我們應毫不遲疑地叫虛榮為健康讓路.虛榮心總是盡其所能地製造著誘惑的泡沫和心靈的浮躁,讓人在貪得無厭中不得安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古人對自身半原始生活中價值異化的告誡.現代社會,人的心理因素在加碼,心累成了多數人的普遍感覺.心理疲勞是萬病之源.當我們感覺到心理疲勞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用不了多長時間,很可能就會疾病纏身.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時間之箭永遠不會有絲毫的同情心而為哪一個人倒轉. 能不能從高質量的生存與高慾望的生活的螺旋中為自己解壓,解惑,解碼,解脫,給自己一副解藥,讓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什麼難事,只要想做,人人都可以做到.也就是說,我們無論挑選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選擇什麼樣的價值觀念,都必須自主.不要給自己的心理施加過多過重的壓力,讓自己產生身不由己的困惑.心理疲勞的病因是被動.人一旦有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一切選擇都是受生活所逼的感覺時,必須對自己提高警惕,告誡自己有可能已經誤入歧途,趕快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努力用一些信念說服自己.比如,我是我的主人翁,我的健康我做主.人必須有主見地生活,沒有主見就等於沒有靈魂. 3 健康度過每一天理論是蒼白的,語言是乏力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用生活馴服生活,是許多自制力差的人解救自己的有效方法.有一位朋友,整天感覺到自己心力交瘁,心煩意亂,心急火燎,心如刀絞,去醫院檢查並未發現有什麼毛病.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告訴他患上心理疲勞症,要求他休息.他在醫生面前訴著苦,說自己一刻都不能停,這件事多麼多麼重要,那件事多麼多麼重要,件件都離不開他.醫生反問他,如果你死了怎麼辦?他在醫生的無禮中猛然醒悟,請醫生為他開一張死亡通知書,讓自己體驗死亡.醫生說,你此刻既然如此大徹大悟,又何必在乎那一張紙呢? 一位曾經到阿拉斯加拜訪過愛斯基摩人的作家朋友,講述過他在那裡的見聞—— 「你若去訪問愛斯基摩人,記住最好不要問他多大年齡了。如果你問的話,他會對你說:『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再追問,他就會說出一句讓你奇怪得無法理解的話:『不到一天大』.愛斯基摩人相信,到了晚上入睡時,他們就死了,但第二天清晨醒來時,他們就又覺得重新復活,獲得新生,因此,沒有一個愛斯基摩人能活過『一天』!也因此,每一個愛斯基摩人的面容都不帶憂愁和焦慮,他們快快樂樂地度過自己的每一個『一天』。」 「不到一天大!」——這並不是他們的玩笑話。比起我們"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人生哲理來,愛斯基摩人關於生命的理念,更是意味深長。 生活在北極圈冰天雪地里的愛斯基摩人,一直讓人們充滿著好奇,覺得他們住在冰屋子裡的生活真是神奇而又神秘。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蹟。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湧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愛斯基摩獵人從小練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見100~200米遠處嬉戲的海豹。愛斯基摩是一個頑強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對自己有不同的稱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皮特人」,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特人」,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真正的人」。愛斯基摩人認為「人」是生命王國里至高無上的代表。 仔細地回味他們那種「不到一天大」的生命心態與理念,不由得讓人心中增添一份深刻的崇敬,甚至感受到一種震撼。在天寒地凍的北極圈裡,生活是嚴苛、殘酷的,起碼的生存成了愛斯基摩人的主要奮鬥目標,但是,他們把「今天」當作自己「餘生中的第一天」來過,所以,在每一個愛斯基摩人的臉上,才永遠不會帶著擔憂和焦慮,他們在生活的每一天里,學會了快快樂樂地每次只面對這「一天」。 老一輩的人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晚上脫了鞋,明早不一定起得來。」坦然自若的話語中雖然有一絲宿命的悲涼氣息,但仔細想想又不無道理。人生無常,這種偶然中的必然與必然中的偶然,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大概都是如此的吧。只有每次只面對一天,並且把每一天都當作一輩子來過,那麼,人就有可能為自己找到幸福生活的金鑰匙,因為,從日出到日落,時光正在飛逝,我們沒有多餘的功夫去煩惱自己的心。

  

返回頂部

分享到:


推薦閱讀:

張學棟學術視頻系列講座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57集
名家講座---(視頻02)
王元五老師愛心家庭講座(五)夫妻之道
王洪年大師風生水起 縱論城巔 風水講座圓滿成功

TAG:養生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