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種丨艾灸出大汗,氣血傷不起!
芒 種
2018年6月6日農曆4月23 星期三芒種節氣,是農民朋友最忙、最辛苦的時候。他們身背「雙搶」任務:搶種搶收,我們長江中下游是收了一季水稻再種一季;黃河一帶的是收了小麥種玉米。總之,時令不能耽擱猶如養生。
這時忙種的農民朋友一定要吃好、睡好!
芒種沒過完,就會進入農曆5月,又叫「皋月」,皋gāo就是濕氣,從進入農曆5月開始,濕氣開始蒸騰,悶熱也由此開始。
有多濕?
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就進入了梅雨季節,樓層低的住戶,桌椅板凳都會長霉。
因為濕過重,人也會變懶。
懶到什麼程度?
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花季清明,雨季小滿」;過了小滿,天氣熱蒸濕動,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暑令濕勝,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
夏天,如何讓自己好過一點?
那麼全身睏倦,萎靡不振的艾友一定就要每天拍打腘窩了,這個動作可以疏通三焦經和膀胱經,因此可以通調濕熱,每次左右各5分鐘,一天2次。
它還可以補腎,疏肝理氣,培補脾胃;那些手腳冰涼的女性艾友,第一天拍打就會排寒。
艾友們有福了,艾灸百會穴(10分鐘)、大椎穴(15分鐘)。
出微汗,悶熱之氣得以宣洩,頓時就會感覺清爽無比;所以夏天艾灸,瀉熱清涼是養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今天借芒種這個濕熱之季,專門談談艾灸流汗的問題。
很多艾友留言說:老師,為什麼別人都說艾灸後,大汗淋漓很好,是在拍寒濕,怎麼就是你一直反對呢?
我不反對艾灸後流汗,但是我主張的是微汗,而不是大汗淋漓!
艾火的滲透性強,能溫通12經脈,可以通過微汗把身體深層的寒濕排除體外。
你看艾灸流汗多好啊!
請記住:我說的是微汗!
論出汗的程度,張仲景在他著名中醫典籍《傷寒論》的桂枝湯方里有如此描述「遍身漐漐(zhezhe)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
張仲景的意思是:傷風感冒的患者,我們給他服用桂枝湯,如果患者遍身微汗最佳,絕不能大汗淋漓,否者病好不了。如果只喝了一服藥汗出病好,那麼,馬上停服,不必全部喝完。
張仲景所說的微汗,微到什麼程度呢?
漐漐(zhezhe)微似有汗:似乎有汗,形容出汗及微,手摸上去,只有潮潤感。
這是真正的大醫家對出汗的解讀!
那些不懂或者被他人蠱惑,愛好流大汗這一口的艾友,你變賣了健康,交了智商稅!
汗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陽加於陰,謂之汗。
汗是由陽氣生化陰液而來,陰陽合則汗出。簡單點說:你感覺到是汗,實際上它是由你身體里的真陰真陽轉化而來的。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汗為心之液」 「大汗亡陽」;
因此,那些從朋友圈裡學習艾灸經驗的艾友,跑到我們這裡來留言:我整背灸一年後,現在爬兩步樓梯就心慌無力。還有的說:我用一個木盒裝8段艾柱,放在後背、肚皮上灸了2個月,怎麼不來月經了,我也灸了腿上的穴位啊?.........
這些都是傷陰之證!
你真以為艾灸淋漓大汗後,靠艾灸三陰交、湧泉穴就可以補上陰?
只能當作笑話聽!
傳統中醫認為:「人過四十,陰自半」 。
我經常苦口婆心的說中年女性,你不要做什麼整背灸,不要睡艾灸床,勤快一點,推腹很累是養你,拍打腳心很累是在滋養你。
你的年紀已經在這兒了,你不去惡意耗傷它,它也就這麼多了!
陰虛一定虛火旺!
陰主收斂,那些喝口水就流大汗的,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想發脾氣的艾友們,那些多動症、抽動症、心跳過快.....感覺自己性能力很厲害的,久病之人說話嗓門很大、覺得中氣很足的都是。
很多艾友會問,那這麼熱的天氣,應該怎麼灸?
首先你可以減少艾灸穴位,把你一天灸完的穴位分2-3天灸完;你也可以改變艾灸方法啊,把懸灸改為隔姜灸,效果又好,幾乎沒有成本,還不出大汗。
夏天應心,此時心氣最盛、心火最旺。
養心最好的辦法就是順著心經、心包經按揉,如果有疼痛點,通過按揉,敲打,刮痧,拔罐,艾灸的方法將它們消滅掉,心臟就好過了。
心臟不好的艾友,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把心臟問題調理好;
治本之法,艾灸:中脘穴、關元穴
每次每穴各20-30分鐘,艾灸3天休息1天;或者每穴隔姜灸10壯。你也可以加上內關穴、公孫穴,迅速緩解癥狀。
心臟供血不足的艾友艾灸:內關穴、公孫穴,每次每穴左右各10分鐘;或者隔姜灸5壯。
其他身體不好的艾友,繼續按照前面的穴位施灸,同時多按揉心經、心包經。
做我們的艾友,
艾灸路上不會出偏差!
點贊與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痰濕體質艾灸什麼穴位
※如何用艾灸來除痘
※女人艾灸美容要灸哪裡
※艾灸讓女人更有魅力,效果你絕對想不到!
※? 艾灸四穴,再也不用擔心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