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幸不幸福,學會這一點太重要了!
朋友L,有個特別能提供朋友圈晒圖素材的老公。
情人節,一捧紅得嬌滴的玫瑰:「謝謝老公,長長久久。」
婚姻紀念日,tiffany藍包裝袋+精緻的小吊墜,「Happy 6th anniversary。」
孩子生日,她除了曬娃還能曬個包,「我也有禮物啊,謝謝孩子爹。」
剛剛過去的520,L又在朋友圈灑了一把狗糧,這回是她老公打的一個520紅包,我留了個言,「手動點贊!啥禮物沒有的飄過……」L回過來:「你老公能下廚做飯,耐心陪孩子,多模範:)」
這一來一去很像客套,不過我知道,L是真心話。她有個很愛她、也很捨得給她買買買的老公,但L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她和我說,小時候家庭和睦,最幸福就是一家團圓、在餐桌吃飯說說笑笑、周末一起逛公園、聽蟲鳴鳥叫、看植物花草,她覺得愛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哪怕什麼都不幹。
可她老公太忙了,經常加班出差,說好的迪士尼游,已經推了好幾次;拉他散個步,他說等會兒要和老外開電話會議;就連睡前好好聊個天,都是奢侈。
難怪,他抽時間彌補,花心思給了許多浪漫,然而她最想要的卻是:一蔬一飯、專註陪伴的慢時光。兩個人心目中愛的模樣,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說回自己。
我確實有個L眼中「愛下廚、會做家務、願意陪娃」的老公(加我微信的朋友知道,他真的很愛做各種肉……),雖然他也有很多缺點,但我常常被他照顧,已經很感恩。
我覺得自己也不差,比方說,我不會給老公什麼壓力,還很喜歡鼓勵讚美他,比如:
每次吃到他做的菜,我會誇他,「太好吃了!謝謝老公!」
他幫我找到忘了丟在哪的鑰匙,我會馬上表達感謝,「多虧有你!」
我還會經常主動說「我愛你」,在他工作不順時給他打氣。
一直以來,我覺得我老公對我應該挺滿意,像我滿意他一樣。
但是並不是這樣。
有一次,我找不到一個很重要的證件,很自責很煩躁。向老公求助,他卻來了火氣:「你東西為什麼總是不放好地方啊?每次都問我,我哪知道啊?!」
我一生氣,堵了回去,「少廢話!我只問你看到沒,你說『沒有』就行了,不幫忙找拉倒,別添堵!」
後來找到了,我還不爽著,委屈的和老公說,「如果是你找不到東西,我肯定會安慰你,而不是批評指責,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鼓勵你那樣,說些好聽的呢?」
老公沒有讓步:「因為這不是一次兩次了,我覺得我一直在擦屁股照顧你、為你服務,你為什麼不能像我期待的那樣,把自己的東西放好、把我的臟衣服及時送進垃圾桶呢?」
我愣住了,「可是,我會經常和你說『謝謝』啊!我不是看不到你的付出。」
「我覺得做點實在的比動動嘴好。」
……
都是打著「為對方好」的名義,然而我期待共情時,他和我講道理提建議;他想我用行動關心他,我覺得言語鼓勵也是支持啊……
真是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感受到配偶的愛,是婚姻中最基本的需要。可為什麼我們都覺得自己愛著對方,另一半卻感受不到呢?
美國著名婚姻溝通專家Gary Chapman博士,一語道破「自嗨」的真相:愛不是用自己以為的方式去愛就可以了,愛是有五種「語言」的:
1、肯定的言詞——發掘並在言辭中肯定對方所做的事情;
2、精心的時刻——付出你的個人時間,「同在一起,專註於此時此刻」,比如一起去散個步,共度周末;
3、接受禮物——能夠表達出「對方正在想我」的禮物;
4、服務的行動——為你的配偶做一點事,任何一件你覺得對Ta而言意義重大的事;
5、身體的接觸——親吻、擁抱、拍背、握手、性生活等。
L喜歡老公抽出時間陪自己,她的愛的語言是「精心的時刻」,可老公給的是禮物,她會想,「為什麼你寧願浪費很多錢,也不願意付出一點時間?」
我老公最喜歡「服務的行動」,但我給的是「肯定的言詞」,也如隔靴搔癢、吃了半天甜點還在餓肚子。
這世上不知道還有多少「不完美」的婚姻,不是不夠愛,而是敗給不夠了解,不知道該怎樣,用讓對方舒服和需要的方式去愛。
那該如何知道,自己和對方的「愛語」呢?Chapman博士給出了幾條線索:
1) 婚姻中,另一半做了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讓自己最傷心?跟這件事相反的,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2) 你最常請求另一半的是什麼?你最常請求的,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3) 你通常以什麼方式向另一半表達愛?你最經常表達愛的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我認真想了想,老公批評我的時候,我最傷心,我想要鼓勵(肯定的言語);
我最常希望他能讀懂我的心(肯定的言語)、多抱抱我(身體的接觸)、一起看個書吧(精心的時刻)、或是為我做些小事(服務的行動);
我最經常用言語鼓勵他(肯定的言語)。
如此看來,我的「愛的語言」不只一個,Chapman博士說,一個人「愛的語言」越多越幸運、越容易感覺幸福。而這些愛的語言,來自哪呢?
——原生家庭。
過去經歷的模式,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婚姻里的摩擦,其實不只是婚姻本身的問題:我們曾經感受過、或渴望過怎樣被愛,就是我們期待伴侶對待自己的模式。
一道簡單的測試:回想小時候,哪個場景,你感覺到父母最愛自己?如果沒有,你希望當時的父母,如何愛自己呢?
我童年最能感覺被愛的時刻,是9歲那年:我發燒了,打不到車,爸爸也不在家。媽媽背著已經很沉的我,走了很遠的路去醫院,我清楚記得,路邊有比我小的孩子和媽媽說,「她這麼大了還讓背!真羞!」可是媽媽的腳步,既沉重又篤定,她是如此緊張和關心我,她的背彎,又是如此溫暖……
如果非要我去想像,我還希望父母為我做什麼,可能是那個看《還珠格格》的期末,我因為沉迷電視考砸了,爸媽很生氣,不准我再看電視,每天像體罰一樣逼我學習。其實那個時候,我很想聽他們說,「我知道你沒考好也很難過,你還是個好孩子……」
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長大後,我很享受老公為我做的一件件小事、他給我的擁抱、一起陪娃的快樂時光,以及,我更渴望得到——肯定的言詞,不是泛而虛的「真好」、「真棒」,而是一種激發內在能量的「看見」和「鼓勵」,它是深深的懂得與慈悲。
這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源動力: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正在屬於Ta的原生家庭里,創造著「愛的語言」。
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肯定的言辭與鼓勵;
當孩子享受過無數次和父母在一起的親密時光、溫暖的擁抱;
當孩子得到過很多悉心的照顧、饋贈的禮物;
……
Ta便擁有了更多感受愛的方式,以及,懂得如何給予別人恰當的愛。
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話:愛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能力。
(END)
小互動:想和大家聊聊天,你的「愛語」是什麼,和伴侶、孩子互動時,會用哪(幾)種語言呢?文末留言區見!
作者介紹
吉吉
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生涯規劃師,斜杠媽媽。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創始人。相信育兒就是育己,願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個人公眾號: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推薦閱讀:
※配色篇|學了三年PPT,我才學會如何做PPT
※圖文:控制糖尿病,先學會吃
※教你怎麼看穿別人,怎麼學會做人
※女人要學會「被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