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凡是可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凡是可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就應該保持沉默文/雪影冰痕維特根斯坦出生於奧地利,他是20世紀的西方哲學大家,他服過兵役、當過鄉村教師,做過修道院的園丁,當過建築師。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哲學家,但他的思想深邃獨特,他的生活也是充滿了神奇與曲折的。他的性格更是孤僻莫測。他的一生是令人驚嘆的一生,他先後兩次開創了哲學研究的新方向,成為邏輯經驗主義和日常語言哲學的代表人物。要弄清他的思想淵源,還不太容易。他剛開始學的是航空工程專業,在設計飛機發動機和推進器時,因為需要大量的數學運算從而對數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為此他向當時的德國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數理邏輯和分析哲學的奠基人弗雷格求教,而弗雷格則把他推薦給了羅素。他由此幸運地成為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學生,後成為羅素的學生兼好友,羅素稱這場相識是他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之一」。除此之外,對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形成構成影響的還有叔本華、克爾凱郭爾、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當然,還包括中國的道教、佛教等等,由是觀之,維特根斯坦雖然研究的是與科學密切相關的邏輯經驗主義和語言分析哲學,但其思想深處涌動著的卻是非理性主義和生命哲學的暗流。所以我們說,他的哲學思想充滿著神秘主義。維特根斯坦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素養,對人類生存本質有著深刻的感知。維特根斯坦家族是一個有著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的家族,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長期的藝術捐助商,勃拉姆斯、馬勒等是這個家庭里的常客。維特根斯坦家族成員中音樂天賦不算突出的路德維希其單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詣,同樣,「被認為是有書面表達障礙的維特根斯坦的文筆卻也十分精湛」。另外維特根斯坦十分喜愛奧地利文藝評論家卡爾·克勞斯的著作。然而「不幸」的是孤獨和抑鬱充滿了維特根斯坦的一生,因為他是一個同性戀患者。(據其傳記作者威廉·巴特利考證,維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戀者,這其中的兩個兄長漢斯和魯道夫早年分別自殺。)青年路德維希也常常有令羅素擔心的自殺傾向,據稱其本人參加一戰就是為了「體面地自殺」。他的另一個兄長庫特·維特根斯坦在戰場上被俘前自殺,在戰爭里倖存但致殘的最後一位兄長,保羅·維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單臂鋼琴家。維特根斯坦早期所堅持的邏輯經驗主義和後期所堅持的日常語言哲學是實證主義哲學中的兩個不同流派。它們都認為,認識不能超越於經驗之外。實證主義者認為,我們能說的東西就是生活中所有要緊的東西——這一點是它的本質。但維特根斯坦所堅持的邏輯經驗主義主張經驗證實的原則,真理的標準在於經驗的證實。根據他的觀點,人類生活中所有真正要緊的恰恰是我們應當對之沉默的東西。他的邏輯經驗主義與日常語言哲學相輔相成。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是由命題構成的,世界是由事實構成的。在命題和事實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因此,語言是對現實世界的摹寫。他認為語言的使用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就是經驗世界的界限。通俗地說,就是語言是經驗世界的語言,它與經驗世界有對應的關係,是用來描述經驗世界的。如果超出了經驗世界的範圍,則沒有語言可以與之相對,也就是不能用語言來進行描述。如果我們一定要用語言來描述經驗之外的世界,諸如上帝、神、善惡等這些非經驗的對象時,我們的語言就會陷入邏輯的混亂之中。為此,維特根斯坦提出了為語言劃界的問題。這也正是他的《邏輯哲學論》的命題所在。他所說的「為思想的表達劃界」,也就是為能夠由語言的表達的東西和不能夠由語言表達而只能顯現的東西之間劃一條界限:在界限的這邊就是實在的經驗世界,它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對象,在界限的另一邊則是非實在的或非經驗的對象,它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因此,他說:「凡是可以說的都可以說清楚,對於不可以說的就必須保持沉默!」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主要研究的是語言,他想揭示當人們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哲學的本質只能在語言中尋找。他消解了傳統形而上學的唯一本質,為哲學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他的主要著作《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分別代表了橫貫其一生的哲學道路的兩個互為對比的階段。前者主要是解構,讓哲學成為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須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哲學無非是把問題講清楚。後者又把「哲學」回歸哲學,在解構之後是建構,創造一套嚴格的可以表述哲學的語言是不可能的,因為日常生活的語言是生生不息的,這是哲學的基礎和源泉,所以哲學的本質應該在日常生活解決,在「遊戲」中理解遊戲。維特根斯坦的前後期思想轉變是比較大的,他自認為前期的研究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當然,如果光有後面的成果,那維特根斯坦也不會成為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哲學大師。應該說前期的作品為他後期的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要以他前期著作作為背景來理解後期哲學,這樣才會全面。維特根斯坦思想轉變來源於他自己的長期的獨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師或朋友的幫助。他的獨立思考焦點在於如何成為一個「形而上學的自我」,一個可與世界進行不斷信息交流的自我。他的老師或朋友,如經濟學家皮耶羅·斯拉法則使他接觸到語言社會性的一面,他們的觀點對於純正安靜的邏輯世界是一種衝擊,因而也有助於維特根斯坦走出純凈的邏輯世界,面向喧鬧的日常語言交流世界。我們再回到維特根斯坦哲學的核心問題上來。什麼是「可說的」?維特根斯坦回答道:所有自然科學的命題都是可說的。那什麼是「不可說的」呢?生命、倫理、價值、情感、宗教、激情、想像、直覺、形而上的本體……一切可以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東西,都是不可說的。它們是如此神聖之物,以至不能被說,只能在沉默中顯示。凡是不可說的,只能顯示。這就是維特根斯坦的本體論哲學之根本。維特根斯坦在給他的朋友L.V.費克的信中這樣寫道:「本書(《邏輯哲學論》)的觀點是一種倫理的觀點。我一度想寫在序言里的一句話,事實上並沒有寫。但現在我要在這裡把它給你寫出來,因為它對你來說也許是了解這本著作的一把鑰匙。當時我要寫的是:我的著作由兩部分組成:寫在這裡的再加上所有我沒寫的。正是這第二部分是重要的部分。我的書可以說是從內部給倫理的東西的範圍劃分了界限。我相信這是劃定那些界限唯一嚴密的方法。」儘管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討論的都是語言和邏輯,但他卻說這本書是一本倫理學著作。因為這本書里說的都是那些可說的東西。對人來說,不可說的東西遠遠比這些可說的東西重要得多。維特根斯坦認為關乎人生的問題才是不可說的問題。這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它包括生命、價值、情感等等,一言以蔽之,人生的意義何在?生活於現實世界中的芸芸眾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之中,也不可能存在於任何可能世界之中,而只能存在於它們「之外」的某種超驗的神秘領域之中。「進入」這種超驗的神秘領域的途徑只有一條,這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已經、正在和將要發生於你身上的一切事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安命」。在對世界的本質結構(或本質)問題和人生問題給出這樣的回答之後,維特根斯坦接著斷言:它們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似是而非的問題,因為它們的答案均不可言說。因此,人生問題的答案只能存在於可說的世界之外,只能到不可說的領域之中去尋找。所以,「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不可說的、只能在沉默中顯示的東西,永遠比可說的東西重要。「生命和文化永遠高於自然和技術」。維特根斯坦說:「我們覺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學問題都被解答了,人生的問題還是沒有觸及到。當然,那時不再有問題留下來,而這恰好就是解答。」「人生問題的解答在於這個問題的消除。」因為「世界和人生是一個東西」,「我就是我的世界(小宇宙)」。我們的語言的界限也就是世界的界限,換言之,我們的世界是語言所及的世界,所以說「我就是我的世界」——「世界和人生是一個東西」。如果我們追問「人生的意義」,也就是追問世界的意義,而「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所以說人生的意義問題是無意義的。所以說「凡是可說的都是可以說清楚的,凡是不可說的,應該保持沉默。」這就是維特根斯坦,一位哲學大師的簡潔明了。大道至簡!簡潔與單純是哲學的最高境界。能將哲學還原至這樣的境界,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是也。
推薦閱讀:

董芳霄沉默應對改年齡 體操中心望收回處罰決定
沉默權:一個無法讓人沉默的話題
心煩的時候,最好的是沉默
加繆的沉默 | 甚解

TAG: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