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丹青山水的研究

關於丹青山水

【摘要】源流考證。以解答 WHY張家界與中國山水畫SO相似 的世界性難題。

【關鍵詞】大庸,澧州,三苗,歡兜,鬼谷子,屈原,張良,王維,公安體,桃花源,峰林地貌,三清山,....

文章超長,不喜歡考據的,直接看結論吧。

天子山之松

第一章 為什麼

到過張家界的,稍有知識的驢友即會發現:

張家界的風景,看著眼熟。怎麼那麼的似曾相識?怎麼就像國畫一樣?!

完全就是一真實,宏偉,中國經典山水畫的三維立體模型。

山谷流著小溪,小溪邊有好看的大石頭,大石頭邊生長著茂密的樹木。樹木里冒出瘦削奇偉的山峰,毫無道理的拔地而起達千仞之高,帶有毛筆皴擦的皺褶,皺褶里還長著奇松。

太...像了。必需得問:為什麼?

第二章 沒道理

按照張家界官方網站的說法,張家界能有今天的成就(GDP一年幾百億,一天一億吧),要感謝7個人。這話是在張家界旅遊發展30周年慶典的時候說的。

7個人里有一個新華社記者,1979年在當時的張家界林場,拍了張照片,後來上了美國《國家·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我們國家的·地理》雜誌。有吳冠中,黃永玉。吳1979年湖南採風,本來不想來張家界硬被人拉來,回去寫了篇遊記「養在深閨人未識」。黃在香港辦了張家界畫展。還有一個香港攝影家。還有幾個策劃大師敢想敢幹企業家什麼的,弄成了蘇27穿越天門的大事件。

總之,從這條新聞裡邊我們似乎得到一個結論:張家界,是公元1979年被人發現的。

如果是這樣,那1千多年來的國畫大師們就真神了,通曉千里眼神功,或者心靈感應之類的。——另一種解釋:上帝是中國籍。而且還酷愛國畫山水,自個兒沒事臨摹,照做了一個。

...沒道理啊。

第三章 地名的歷史沿革

張家界,本來是個山溝的地名。附近比較大的城市是:大庸縣。位置就是現在的張家界市那地方。

商周:地屬荊楚,春秋戰國為楚之黔中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縣,在澧、沅流域建立黔中郡,全國三十六郡之一,今張家界市兩區兩縣均屬其所轄。西漢:除地方設立郡縣外,還加封國,實行的是郡國交錯體制。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農曆己亥年),劉邦當朝,他下令分黔中郡為武陵郡,慈姑縣為孱陵,充縣(含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桑植縣)。三國:吳景帝孫休於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農曆癸未年)見嵩梁山洞門大開玄朗如門,以為吉祥,便改嵩梁山為天門山,同時改武陵郡為天門郡。唐朝:全國改為十道。高祖李淵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農曆辛已年)下令置澧州、澧陽郡,屬山南道,統轄六縣,慈利與崇義縣(今永定、武陵源二區與桑植縣)歸其所轄。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今張家界全境屬楚國管轄。宋朝:全國分為二十三路,路下設府、州、軍。宋太祖趙匡胤於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農曆癸亥年)將今張家界市全境劃歸澧陽郡,曰慈利縣,並在今桑植縣設安福寨,在今永定區大庸所設武口寨,在武陵源區設索口寨。元朝:全國設立十一個行省,元始祖忽必烈於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農曆丁丑年)改置澧州路總管府所轄四縣(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張家界市全境),並在今永定區茅岡置茅岡都元帥府。明朝:在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實行省一級民政與財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農曆己酉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於澧州。清朝:在全國設立二十三個行省,以下設府、州、縣。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農曆庚戌年),桑植與茅岡土司相繼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轄州,轄安鄉、石門、慈利等四縣,同時廢永定、九溪兩衛,新設安福縣(今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慈利、桑植兩縣在當時均屬安福縣)。民國:先在省下設三個道,六十個縣,後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農曆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而大庸、桑植兩縣則於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屬永順專區管轄,月後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82年9月,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至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市大庸。1994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市貌

第四章 背景資料和人物

1,漢與蠻

湘西,苗人聚居之地。在漢人正統的眼中,蠻夷也。此地設有著名的「南長城」,往老祖宗跟上說,那就是黃帝(漢)與蚩尤(苗)的國界!——城牆碉樓俱全,防禦中原之用。可見自古以來,湘西土匪就大大的厲害。

此地n千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次種族放逐事件,可為佐證。《史記》:「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歡兜,相傳為上古時唐堯時人,因與共工、三苗、鯀「作亂」,被舜流放到崇山。據《辭源》載:「崇山在湖南大庸縣西南,與天門山相連。相傳舜流放歡兜於崇山,即此。」《直隸澧州志》載:「崇山,峙縣西南,上與天門山相連。山勢嵯峨,頂有村落,其地平曠,可容千人。有八峰,最上巨壟,人傳歡兜冢。」

有史家提出中華民族由四個集團共同創造的學說,包括長江中下游的苗蠻集團。——苗蠻集團,就是以蚩尤為老祖宗,然後顓頊,然後歡兜、祝融為首領的。此學說有利於56個民族大團結,我們應該支持。但是吧我們也必須意識到,n多年前的時候我們曾經並不很團結。——以史為鑒吧~

苗蠻聚居,很重要。特別要提到的是:本地土家族。土家族在戚繼光鄭成功時代,曾國藩時代,賀龍時代和彭德懷時代,都曾經給濱海倭寇,農民起義太平軍,國民黨正規軍,和美帝國主義僱傭軍以恐怖的身心創傷,多次被譽為我國最殘忍最善戰的民族。毫無疑問,這極大地阻礙了我大漢族優秀知識分子到此地採風觀光吟詩作畫的興緻。而我大苗和大土家族優秀知識分子除了唱山歌就是染花布,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太他媽不容易流傳下來了(i"m sorry 愛之深責之切)。

2,漏網之魚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我們的漢族前輩還是創造條件,穿越封鎖線在此地留下過他們的革命印記。

鬼谷子(算漢人否先不討論):戰國楚人,姓王名詡。《永定縣誌》載:「鬼谷洞丹篆。洞在天門山絕壁,無路可階,有樵者誤入洞,見壁上畫字如篆文,離奇不可辨,欲再往,則雲氣怒涌不可支...」《直隸澧州志》載:「鬼谷子。隱居天門山學《易》。石室幽邃,下有清流。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相傳鬼谷子在天門山創造一種健身功--硬氣功,俗名「鬼穀神功」。(這段可以不看)屈原(不討論):楚國文人。曾被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水等地。「捐余袂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湘君》)「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今天門山下、武陵源景區內流傳著不少有關屈原的古老傳說。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點簡直就是屈原的化身。(這段也可以不看)

張良:漢朝政治家及軍事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漢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呂雉臨朝稱制,張良辭仕出走長安,「從赤松子游」,隱匿江湖。據《澧州府志》、《永定縣誌》載:「赤松子,隱赤松子山,有丹灶列天門十六峰之一。張良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崖各山,多存遺迹。」「張良,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崖山,時隱時現。」赤松子山,就是張家界天門山東最高峰。因此,有關張良在張家界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是有歷史依據的。(不十分靠譜,但捕風捉影而已)

王維:唐朝文人。山水詩之鼻祖。曾作《赧王墓》詩:「蠻煙荒雨自千秋,夜邃空餘鳥雀愁。周赧不辭亡國恨,卻憐孤墓近歡兜。」可見此人曾到過本地。

公安三袁:明代文人。公安體創始。袁中道《澧遊記》:「澧居江、沅之中,與九水分源合派,以赴洞庭。」「澧水出充縣西曆山,今九溪是也,至慈利,……稱溇澧,至石門,……稱渫澧,……至澧州,稱涔澧,……至安鄉,稱澹澧。...」據遊記所述,應到過此地。

3,桃花源

陶淵明,兩晉文人,山水詩之鼻祖。一篇桃花源記,我國多少代文人騷客的生活理想啊——海德格爾的說法是:詩意的棲居。桃花源在哪兒?——湖南常德桃源縣。現在有個旅遊景區,景區大門距離張家界市中心,僅僅100公里而已。(經GOOGLE丈量)桃花源始於晉代,唐宋時鼎盛,元代毀於戰亂,明清又開始復興。歷代文豪都曾到過這裡並留下墨寶;——難保他們沒有去張家界串過門,對吧。

王昌齡 公元748年,被貶為龍標縣尉,路過武陵,居留了一段時間,曾游桃花源等處,寫詩約20首,其中有《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及《留武陵袁丞》。

孟浩然 曾為荊州從事,任內遊覽桃花源,寫下了《宿武陽即事》二首。

張旭 書法家。稱「張顛」。他曾來武陵遊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作《桃花溪》。漢壽縣有他的洗墨池,歷代多有題詠。

李白 曾寓居湖北安陸,漫遊過洞庭湖一帶。常德、漢壽、桃源都有他的足跡。《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古風》、《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別》、《桃源》等篇,都是這段時間寫的。「花藏仙溪,水引漁者,落英何許流出,春風不知從來」。

劉禹錫 公元805年被貶為朗州司馬,至桃花源遊覽多次。在朗州任內,寫了《游桃源一百韻》、《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等詩篇,題《桃源佳致》碑。

杜牧 曾來過澧州、桃源遊覽,有《登澧州 驛 樓寄京兆韋尹》,《酬王秀才桃花源見寄》詩。

黃庭堅 1101年,夏曆五、六月間,遊歷武陵,寫了《雙松亭》詩,《水調歌頭·桃源》詞,還為石門蒙泉書名刻石。回江陵後書寫了劉禹錫在常德作的《經伏波神祠》。陸遊 《桃源》詩,是1178年由四川歸臨安途中,遊覽桃花源後的作品。

王守仁 人稱陽明先生。1506年,王陽明貶貴州龍場驛丞,專程拜訪其父王華之同榜進士文澍,遊覽了桃花源。寫《桃源洞》五絕和《晚泊沅江》七絕各一首。

袁宏道 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領袖;前文已提及。與桃源人江盈科有深厚友情,曾數次來桃源,1602年與弟中道一起遍游桃川、綠蘿、漁仙、水心夷望等處,觀賞奇景,寫下了《由綠蘿山至桃源洞記》、《由水溪至水心崖記》等詩文,其弟中道也寫了《再游桃花源記》等。當時留下了二袁沅江遊覽賽文的佳話。

第五章 地理學

張家界的國畫山水,屬砂岩峰林地貌。吳冠中的說法:山不是一座座的,而是一根根的。

砂岩峰林,我國似乎只有張家界一處。

但是,其他類型的峰林地貌,在我國尚有幾處。

峰林一詞源於《徐霞客遊記》。徐霞客將我國西南部典型的喀斯特峰林稱為「峰森」,「石峰」。

在此基礎上,陳述彭先生於1954年將它定名為峰林,並繪出了峰林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分布圖。1957年,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進一步將它分為孤立的峰林和聯坐的聚叢峰林(簡稱峰叢)。一般說來,峰叢區分布在黔南、桂西;峰林則分布在桂中、桂東為主。這是因為,貴州高原繫上升區,地勢搞,地表水不斷下滲入地,所以這裡地下水運動是以垂直運動為主。到了廣西東部地勢低落,地下水改為水平方向運動,於是才有大量河川出現在石灰岩區,成為峰林生成的動力。因此,有的專家認為,峰林地貌應是喀斯特的專用術語,不要與其他岩類形成的柱峰地貌混在一起。但,實際上,峰林地貌的概念在國內已經擴大化了。丹霞峰林、黃土峰林、石英砂岩峰林、玄武岩峰林、也應該屬於峰林地貌的範疇,並且,它們在綜合觀賞價值上,絲毫不遜於喀斯特峰林。另: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

以下是中國最著名的的五大峰林:

1、桂林——陽朔灕江山水(廣西)——和國畫山水相比,這個過於柔媚了一些

2、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湖南)——這個就是張家界

3、興義萬峰林(貴州)

4、三清山花崗岩峰林(江西)——!

5、羅平峰林(雲南)

本人沒去過三清山。看照片,三清山風景與張家界一樣,很典型的國畫山水。——丹青摹本,另有源頭啊~

天子山群峰遠眺

第六章 結論

張家界政府網站的說法,過於偏重GDP;沒有GDP統計的漫長歲月被忽視了。

我們的前輩雖然沒有小汽車和旅遊鞋,但是革命意志超級堅定,而且特有閑工夫。徐霞客連麗江都去過,所以交通的困難不是困難。——但是漢蠻分界,對弘揚張家界山水文化,開展張家界風景區旅遊事業造成了很大的客觀阻礙,1994年為了搶旅遊收入幾個縣群毆子彈嗖嗖飛政府賓館兩天斷水斷電遊客嚇得出不了門事情鬧得很大所以才成立張家界市把他們統一了一起分贓。教訓那。

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張家界山水對中華民族獨特的山水詩畫的形成和發展,還是有點滴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在澧、沅兩水之間,早有國人居住,有歷代各級政府和軍隊駐紮,近在咫尺的桃花源名滿天下,歷朝大尾巴狼都來這兒轉悠過。

我國地大物博,其他地方的峰林地貌,因其獨特之美,早就被善於發現的古代畫家的眼睛給捕獲了。比如道教勝地三清山的風景,肯定為中國歷代山水畫家所熟知。所以張家界這個三維立體的丹青山水實景,雖然堪稱全面而宏偉,但並非峰林地貌的獨苗。丹青摹本,還有其他的源頭。

——不搜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天子山180°全景

【參考文獻】

1,三湘都市報:7個人讓張家界舉世聞名 http://www.youhunan.com/dxBBS/Topic.aspx?BoardID=15&TopicID=39192,國畫大師吳冠中眼中的張家界———養在深閨人未識 http://www.17u.com/wd/showguide/2370043,桃花源留蹤 http://cs.taoyuan.gov.cn/news/ReadNews.asp?NewsID=31924,張家界地質與地貌 http://www.hn-travel.com/news/Html/200827214238-1.Html5,峰林地貌 http://betsyzhu.spaces.live.com/blog/cns!DA28D1040D11605A!336.entry

我的相關日誌:

推薦閱讀:

八字研究精論(六)
《現觀莊嚴論》綱要書──《八事七十義》之譯註研究
【金鷹法眼】股權凍結情形下公司增資變更登記問題研究
什麼是案例研究
Sci Adv:重磅!研究人員使用CRISPR

TAG:山水 | 研究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