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一個好母親,幸福三代人!
有人告訴我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是年輕媽媽們之間的競爭;有人告訴我們,推動搖籃的手推動世界;有人告訴我們,母親是人類的源頭,源頭污染了,一切都污染了;有人告訴我們,一個女人找錯老公她一輩子就毀了,而一個男人找錯太太,那他家三代都給毀了;有人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如果科技不發達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而如果這個國家社會風氣不好,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這一切好像都是真的,都應驗了。關鍵是很多的家庭,孩子的狀態讓很多父母40歲後,生不如死!
如果真的是那樣,隨著時代的變革,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中國,進入到全球時代的中國,父親母親們到底要如何變革呢?家庭教育模式到底要如何變革呢?作為父親母親,特別是作為主要教育者的母親,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什麼樣的教育思想?要建立什麼樣的全球思維體系,才能防患於未然呢?今天我來教你幾招——
二戰時期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他的成長背景中有一個環節,是成就戴高樂的關鍵環節。
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他的媽媽總是摸著他的頭頂說:你的出現是讓法國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法國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法國更偉大的!
這句被不斷重複的話,在戴高樂將軍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句話提升了孩子的精氣神。而我們是怎麼跟孩子說話的呢:「快把作業做完!」「快把這個雞腿吃掉!」「你看你沒出息的樣子!」等等,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有對父母的冷漠,對生活的厭倦,對未來的迷茫。不妨從今天開始,你也學著戴高樂的母親,常常摸著孩子的頭頂說:你的出現是讓我們家庭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我們家族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我們這個城市變得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中華民族變得更偉大的!你的出現是讓世界變得更偉大的!
不斷地重複。不管孩子什麼反應,你都不斷重複,重複很多年,直到他長大。
比爾·蓋茨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聽演講,回家的路上,小比爾輕輕地嘟噥了一句:「長大了我也要像他一樣。」意思是像那個演講的老總一樣。
媽媽馬上蹲下來看著小比爾的眼睛說:「小彼爾,你剛才說什麼?」
比爾重複了一遍:「我長大了要像演講的叔叔一樣棒!」
媽媽說:「對,你長大了一定比他更棒。可是,我們想一想,叔叔跟你一樣大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小比爾想了想說:「他什麼都懂,一定看很多書,媽媽,明天陪我去書店買書好嗎!」
所以,比爾·蓋茨在8歲的時候就把全美國各種版本的百科全書都讀完了。這樣,才有他後來因為知識淵博,看事物、看時機具有獨到眼光,而正是因為有獨到的眼光,讓他成為世界首富。
那一年,比爾·蓋茨決定從哈佛退學,他的媽媽只問了他一句:「你將要去做的事情比上哈佛更重要,更有意義,對嗎?如果是這樣,儘快去做。」
媽媽甚至沒有問他到底要去幹什麼!這真讓我們這些家長們覺得不可思議,我們認為完成學業是至高無上的,而對孩子心中的夢想和未來嗤之以鼻。最後孩子們機械地讀書,但不知道讀書為了什麼?
那天晚上,因為聽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又被媽媽親切地鼓勵,比爾·蓋茨睡不著,半夜起來,端坐桌前,拿起筆,寫下一行字:「我應為王」。多年後他才知道,當時紮根在他心裡的這四個字的力量。那天晚上的決心是,今生無論做什麼,都要成為某一行業的「王」。結果大家都知道,他做到了。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是一個去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寫的。當時作者去了美國卻又不想在美國久呆,想轉去日本,所以就在美國報了一個學日語的補習班。
他發現班上有一位七八十歲的華裔老太太,她也報名學日語,按我們的想法,一定是這個老太太無事可干,報個老年大學消磨時間打發日子。就如我們城市裡的老年大學、老幹部活動中心,為老年人開設書法班、鋼琴班、畫畫班、戲曲班等等。沒曾想這個老太太學得特別認真,從不缺課,並總是帶著樂趣去學,漸漸地班上的年輕人都佩服她。每到考試,老太太總考第一名,後來班上的年輕人因為缺課多,常常向老太太借筆記抄筆記。
最後作者說:我雖然不知道這位老太太是誰,但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一定有一群非常棒的孩子。
果然,幾年以後,這位留學生髮現,美國總統小布希任命的勞工部長趙小蘭,就是這位老太太一群優秀的孩子中的一個,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部長。這一切,證實了他當初的猜想——如果她有孩子,一定非常優秀。
教育其實很簡單,在中國的文字中,「教」的含義是,「上所行,下所效」,你怎麼做,孩子看著學著你做。育的含義是「使之作善!」教育孩子心地善良,不怕吃虧。
二十多年前,我剛做媽媽的時候,還沒有從事教育培訓,經常也對孩子講:你看你沒出息的樣子,看你這個樣子,以後媽媽給你個籃子討飯去算了!
我們之所以這樣肆無忌彈、不動腦子、敢這樣瞎說,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話給孩子留下什麼。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這些話將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孩子無價值感的表現是,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甚至有暴力傾向。
正確的做法是,去感覺你說出的每一句話的能量,以及孩子聽了以後的心理反應。只有他快樂輕鬆才有好心情做事,有好心情才有幹勁,有好心情才有興緻。
有一個很簡單的標準,從今往後,只要你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發生的,都不要說出來。只要你希望孩子成就的,你就不斷重複地說。
比如,你不希望他不聽話,你就千萬不能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比如,你不希望他丟三拉四,你就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丟三拉四。」比如,你希望孩子越來越好,你就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棒了!」比如,你希望孩子關心別人,你去發現孩子的細節之處跟孩子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有愛心了!」比如,你希望兒子成為男子漢,你就說:「孩子我發現你越來越像男子漢了。」不是孩子做到了才說,而是經由你不斷地說,孩子越來越想做到,越來越能做到。
我們都是偉大的母親,試試看!效果一定好!比你期待的更好!關鍵是沒看到結果時的堅持!堅持這樣做的話,40歲以後你就等著驕傲吧,你就等著享福吧!
(本文節選自陸惠萍《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
【作者簡介:陸惠萍,女,著名華人親子教育專家,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 復旦大學MBA。她長期致力於親子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從事親子教育二十多年, 擅長將豐富的中外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一系列實用的教育方法、技巧糅合進一個個個精彩生動的案例中,娓娓道來,既具有發人深省的穿透力,又具有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力!】
延伸閱讀:
做比爾·蓋茨的父親,簡直「不可思議」文|王瑤(外灘畫報)
比爾·蓋茨小時候並不是個讓人喜歡的傢伙。他做事磨磨蹭蹭,經常遲到,總是咬鉛筆頭,吃飯時讀書,很少疊被子,不願意與同學交往。這樣的一個孩子如何成長為微軟帝國創始人、連續13 年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在《每個孩子都是蓋茨》一書中講述了比爾·蓋茨的成長故事。
「作為父親,我從沒想像過,這個住我的、吃我的、用我名字的叛逆小男孩有一天會成為我的老闆,」老蓋茨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道,引起台下鬨笑,「但這就是現實。」
2010年84歲的老蓋茨曾經是西雅圖的一名律師,在退休前,他是Preston Gates & Ellis 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這家律所後更名為K&L Gates,是全美十大律所之一,旗下有超過1800名律師。
1994年,相伴40年的妻子瑪麗因癌症逝世後,老蓋茨就一直希望用各種社會工作讓自己忘卻悲痛,特別是妻子鍾愛的慈善事業。1998年退休時,老蓋茨接受兒子和兒媳梅琳達的建議,擔任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聯席主席一職,為孩子們打工,並從事慈善事業至今。
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慈善組織,自成立以來,蓋茨夫婦已向基金會捐款超過280億美元,沃倫.巴菲特也是基金會的主要捐贈人之一。而老蓋茨就是這筆龐大資金的管理者。
雖已是耄耋之年,他仍堅持每天親自開車到位於西雅圖的基金會上班,十餘年來,他是唯一一位經常出現在蓋茨基金會的名為「蓋茨」的人。
老蓋茨說這種「勤奮」與生俱來,從祖父輩到他,再到比爾.蓋茨,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勤奮。如今,老蓋茨把這一家族故事集結成書,像所有成功的家長一樣,他樂於分享育兒經驗。在《每個孩子都是蓋茨》一書中文版面世之際,老蓋茨接受了《外灘畫報》的郵件專訪。
比爾.蓋茨成功的秘密
在微軟成功的初期,當比爾.蓋茨開始成為世界知名人士時,幾乎所有人——從《財富》雜誌的記者到門口雜貨店收銀員的鄰居,都忍不住會問老蓋茨這個問題:「你是怎麼培養出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的?有什麼秘密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他常常自言自語:「就算有個不為人識的秘密吧,因為連我自己都沒有搞清楚!」
老蓋茨原名為比爾.亨利.蓋茨二世。當1955年10月,他的第二個孩子——他唯一的兒子降生時,按家族承襲父輩姓名的傳統,將會從自己的名字中取一個字給他給兒子,於是他被命名為「比爾.蓋茨三世」,但考慮到家裡有兩個比爾容易混淆,就決定用「Trey」(特利)當做他的小名。在家人愛好的紙牌遊戲中,「Trey」指的是有三點的紙牌。
小蓋茨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老蓋茨從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進入律所,而是選擇回到家鄉西雅圖的布雷默頓鎮,從委託代理人做起——這並不是一份顯貴的職業,他必須通過代理離婚案、酒後駕車案等瑣碎辛苦的工作積攢經驗。母親瑪麗是銀行家的女兒,也是美國聯合慈善總會(the United Way)的領導者之一,同時還要照顧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三個孩子。
「小時候,父親總是早早地收拾文件夾,出去做法律諮詢。」比爾.蓋茨回憶說。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與書和母親相伴度過的,他很早就通讀了《世界大百科全書》,還經常拿國際關係、經濟學和諸如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為難父母。而父親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購書、去圖書館借書,他不得不及時返還圖書館一部分書以便借出更多,來滿足兒子不竭的閱讀量。
老蓋茨認為,在比爾.蓋茨的學前教育中,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得益於比爾.蓋茨的外祖母嘉米。老人總是喜歡讓孩子們讀故事書,並從旁指導,嘉米讓他們搶著大聲閱讀書的內容並加以討論,結果是孩子們迅速掌握了大量辭彙。
老蓋茨並不諱言他為小蓋茨的學前教育花費的心血,鋼琴課、體育課……即便後來證明小蓋茨並沒有這方面的特長。
「我們在早期學前教育上每投資1美元,將可使我們的納稅人節省矯正教育上的7美元投資。」他說,為何不把花費在矯正教育、修監獄上的數十億美元用於學前教育呢?一項研究顯示,沒有讀過幼兒園的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被逮捕的概率高於讀過幼兒園的孩子70%以上;沒有經過正面的早期教育的女孩,青少年期相對更容易懷孕。
比爾.蓋茨那時候還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雖然並沒有染上叛逆時期的種種惡習,但他的愛好就只是讀書,思考那些成年人認為理所應當或者無暇顧及的問題,以至於老蓋茨和妻擔心兒子因此患上自閉症。
小蓋茨的動作有時候非常遲緩,經常遲到。似乎每一次打算外出時,家裡的其他人都已經收拾停當,早早坐在汽車上等候出發,或者至少是已經扣好了大衣扣,整裝待發,這時唯獨不見小蓋茨,大家就會問:「特利在哪兒?」另一個人就會回答:「還在他的房間里。」
小蓋茨的房間位於日光地下室,地面上的部分連著大門和窗戶,正對著庭院。於是他的母親就會在臨行前一次又一次地衝下去喊他:「特利!你還待在下面幹嗎?」
有一次,小蓋茨揚著腦袋,反問她:「我在思考問題啊,媽媽,難道你們從不思考嗎?」
特利在小學裡不願與同學交往,爭強好勝,總是想顯示自己比別人讀的書多,還常常一連發獃幾個小時——他是在思考。
「他很討人厭,總是很自信,人們一想到比爾就覺得他有可能會拿諾貝爾獎,但他一點也不懂禮貌。」他的一位小學同學說。小蓋茨的倔強一度讓他交不到朋友,他的一名女同學曾對《紐約客》雜誌說道:「你必須引領比爾融入到人群中,因為他不具備這種社交能力。」
老蓋茨夫婦刻意找機會讓他與外界接觸,比如在晚會上做引路員、在父親的事務所里做雜役,而老蓋茨認為家庭聚會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在比爾.蓋茨很小的時候,老蓋茨和妻子就開始組織大規模的家庭聚會,在西雅圖的郊區齊爾諾,每個夏天都能看到11個人大家庭的身影,他們在這做著兩人三條腿、用勺子掂雞蛋等遊戲,來培養孩子的協作和競爭能力。
比爾.蓋茨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說,「他們總讓我做那些當時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游泳、足球、橄欖球……這種活動給了我培養領導能力的機會。」聚會延續到他17歲時才結束,後來的「微軟奧運會」也正是脫胎於「齊爾諾聚會」。
「這些活動使孩子們能夠從一個延伸型的大家庭中感受並理解關愛。我相信這些是幫助他們取得成功的要素。」老蓋茨說。
人生的兩次轉折:轉學和退學
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銀行家女兒瑪麗來說,小蓋茨並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他做事磨磨蹭蹭,經常遲到,總是咬鉛筆頭,吃飯時讀書,他很少疊被子——這一惡習還被他帶到了哈佛大學。微軟CEO、蓋茨的校友史蒂夫.鮑爾默說:「他常常沒有脫衣服就進卧室,躺下就睡。床鋪當然很亂,因為他從來沒有時間整理床鋪。」他的妹妹利比也說:「他真的很臟。」
兒子的行為與母親格格不入,他們總是為瑣事爭吵。老蓋茨說:「我和瑪麗都在老式家庭中成長,父母說什麼我們都得服從。這種模式不適合於特利。」處在叛逆期的小蓋茨顯然不想讓嘮叨的母親插手自己的生活。「他從十一二歲開始,感情方面就很獨立了。他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想自己做主。這使我們很難受,尤其是瑪麗。」
當類似的衝突又一次在餐桌上爆發時,11歲的小蓋茨對著母親大喊大叫,總是做調停人的老蓋茨將一杯水潑到的兒子的臉上。隨後,他們將兒子帶進了心理診所。
比爾.蓋茨曾對《財富》雜誌回憶他看醫生的經歷,「醫生說和父母作對毫無益處,父母做什麼都是為我好。這真有趣,我竟然由此改變了想法。」 醫生同時也開導蓋茨夫婦,他們應該給兒子更大的自由。
這次心理諮詢讓夫婦倆下定決心給兒子轉學。他們將小蓋茨送到西雅圖收費最高的私立學校之一——湖濱中學,這裡正是以自由聞名。學校里的各種協會和興趣班讓孩子們得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小蓋茨很喜歡湖濱中學的氣氛,大人們不會裝模作樣,「老師們碰到棘手的難題就交給學生解決,而不像其他學校的老師那樣,直接把這道題斃掉。」
意外的是,小蓋茨與父母的關係竟也慢慢緩和起來。在回顧兒子的成長經歷時,老蓋茨不得不為自己這個明智決定而慶幸,如果沒有這次轉學,也許就沒有如今的比爾.蓋茨,更不會有微軟。
1967年,計算機剛剛在美國興起不久,教學理念前衛的湖濱中學就率先開辦了電腦課,學校用母親們的捐款購進了一台笨重的計算機,16位出類拔萃的學生可以首先進入這個學習班,數學尖子比爾.蓋茨是其中之一,正是在這裡,當時還是初中生的他結識了比他大兩屆的高中生保羅.艾倫。
比爾.蓋茨的電腦水平在學校里出類拔萃。有位高年級學生在操作一個BASIC程序時遇到困難,老師把比爾.蓋茨帶到電腦旁,他在鍵盤上敲了兩下,便弄出了正確的程序。後來他成為電腦小組的組長,團隊里都是比他年級高的學生,這段經歷給了他極大的自信。
比爾.蓋茨上高中時,電腦水平已可以勝任黑客的工作,他常常從地下室溜出,和保羅.艾倫一起為一家計算機公司做「測試」工作。由於姐姐小心翼翼保守著秘密,忙於工作的老蓋茨並不知道兒子在校外的夜生活——將黑客工作作為其第二人生。
老蓋茨夫婦在腦海中早已幫助特利設計好了未來——進入哈佛法學院,以後成為律師。1973年,比爾.蓋茨在SAT(學術能力評估考試,當時的滿分為1600分)中取得了1590分的成績而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老蓋茨的夢想幾乎實現了一半。
然而,除了計算機,比爾.蓋茨對什麼課程都提不起興趣。他的哈佛同窗安迪說:「他總是靠小聰明對付過關。有個古希臘文學課,他整個學期幾乎不做作業,臨考前他才抱佛腳,但仍然能考出B的成績。」
大二的時候,他和艾倫終於禁不住計算機潮流的誘惑,準備「下海」。蓋茨向父母宣布,決定從哈佛輟學以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等到他從哈佛畢業時,早已「錯失改變世界的良機」。
「得知這個消息,瑪麗比我還揪心,」老蓋茨說,「我們和其他父母一樣,僅僅是想讓孩子得到一個大學學位。」
1975年,兒子背井離鄉跑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創辦微軟公司,夫婦倆嘴上卻表現出支持,因為大學生休學一段時間去社會實踐在美國是很普遍的現象,兒子也向他倆承諾,「隨後」會回到哈佛完成學業。
沒想到「隨後」這一天直到32年後才姍姍來遲。2007年,哈佛大學法學院決定授予比爾.蓋茨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他對著台下的老蓋茨說:「爸爸,我早就告訴過你,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蓋茨家族和微軟
在微軟早期的發展中,蓋茨家族的幫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蓋茨創立微軟後迎來的第一個機會就是與IBM合作,其中離不開母親瑪麗的作用。
瑪麗是美國聯合慈善總會的志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她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的第一名女性領導人。在聯合慈善總會董事會,她結識了時任IBM公司總裁的約翰.歐寶。通過瑪麗的介紹,歐寶知道了微軟的存在。
微軟當時正試圖把MS-DOS推銷給IBM,希望IBM的電腦出廠時能隨機附帶這個工作平台。比爾.蓋茨面對著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數字研究公司,這家公司曾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微機操作系統CP/M。當時歐寶評審微軟的提案時,他立刻說:「噢!這是瑪麗.蓋茨的兒子。」IBM的員工說,蓋茨的媽媽扮演了兒子的推薦人的角色,讓蓋茨贏得了IBM的好感。
微軟最終站在了「藍色巨人」的肩膀上,MS-DOS操作系統被IBM採用,而蓋茨的專業也給IBM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個比他歲數更有智慧的年輕男子——一位程序設計天才,他那與生俱來的直覺,讓他掌握如何與IBM爭取有利的合作關係。」一位IBM高管說。
當IBM提出購買MS-DOS的專利時,比爾.蓋茨聰明的拒絕了。在這之後,許多計算機製造商紛紛採用MS-DOS作為產品的操作系統,讓微軟身價大增。
1978年,比爾.蓋茨決定將公司搬回家族所在地——西雅圖,因為沒有精英人才願意去阿爾伯克基的沙漠里工作,同時他也希望隨時能與家人交流。「每個周日我都回家與父母聊聊我面對的挑戰,然後獲得一些建議,回家就是減壓。」
在西雅圖,老蓋茨利用他指導中小企業的經驗給微軟提供幫助,他的律師所給微軟提供法律支持,他請來了西雅圖的商業人士供職於微軟的董事會。老蓋茨夫婦還通過朋友,把沃倫.巴菲特介紹給兒子認識。而比爾.蓋茨的大姐、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克里斯蒂也為微軟提供了專業的財務指導。
在微軟逐漸成為美國IT業的中堅力量後,有人勸比爾.蓋茨上市,他卻異常煩躁地拒絕這一提議,因為他擔心這一資本行為會讓工程師們分心。
這時,老蓋茨勸說兒子放鬆下來,因為上市融資會給微軟的未來鋪設一條更平坦的道路。「那次我和父親談到了上市的很多缺點,然後我們商量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比爾.蓋茨回憶說。讓公司上市意味著要按法律程序辦理大量的手續,老蓋茨曾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服務,這正是他所擅長的。
1986年,在成立11年後,微軟終於上市,僅用了一年,微軟的股價就翻了6倍,蓋茨也一躍成為億萬富翁。據《福布斯》估計,他在1987年的凈資產已達到12.5億美元。
此時的老蓋茨逐漸意識到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感覺到兒子的預言已成真——微軟會改變世界。
「我記得80年代我和瑪麗、特利的外祖母第一次駕車去微軟總部時的情景,第一座微軟大廈正在建設,另一座正打地基,這種感覺太特別了,比盈利數據或者登上媒體的商業版真實得多。」老蓋茨說。
在1998年加入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後的一次演講中,老蓋茨以開玩笑的口吻抱怨了兒子。「原來人們提到比爾.蓋茨,那是在說我,有哪家西雅圖的公司選發言人,我不是最熱門的人選,那也是後備。」他提醒聽眾,以後以自己的名字給孩子起名一定要小心,自從兒子的聲名蓋過自己,他就自動將名字改為Bill Gates Senior。「看看我,我現在連個名字都沒有,不但加了個『老』(Senior)的前綴,還要向兒子彙報工作。」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老蓋茨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在比爾.蓋茨50歲生日時,老蓋茨給他寫了封信。「在信中,我告訴他,我相信他的成功和他一貫保持的好奇心密切相關。」信的結尾老蓋茨下了一段結論,以非常簡潔的語言描述了作為比爾.蓋茨父親的感受:
一直以來,我都告誡你們這些孩子,對於那些未能預期實現的高期望的事情,慎用形容詞「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是一個色彩濃重的單詞,只用於特殊場合,描述那些讓人極度難以置信的場面。但是,今天,在這裡我想說,作為你的父親感覺確實很棒,簡直……不可思議!
B=The Bund G=Bill Gates Sr.
B:您寫這本書時已經80多歲了,能談談你為寫這本書和整理資料花費了多大精力嗎?
G:我最初是想為孫輩們整理一本故事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和朋友瑪麗.安.麥克金每周都花上個把個鐘頭做記錄工作,把這些整理好的對話記在本子上,如今這些本子有三大箱,佔了很大一個柜子,有了這些記事本才有了這本書。
B:坦率的說,在中國,大多數人是通過您的兒子才認識了您,或許會有一些人會認為您是藉助兒子的名聲賣書,您又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您出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
G:我為我三個孩子感到驕傲,包括比爾。很自然,人們對比爾是如何培養的,哪些點子、哪些人可能影響過比爾更感興趣,我很理解。當然,他的母親曾對他有重大影響——她是一位充滿活力、有思想的、極有天賦的女性,她堅信我們應該追求卓越、共同分擔責任。我想比爾從他母親那學到了很多,這也是我希望人們從我的書中領悟到的東西之一。
B:蓋茨這個名字在中國有很高的號召力,這是否讓您感到吃驚?您將這本書的中文版帶到中國,最想對中國的父母說的是什麼?
G:我曾去世界各地旅行過,不停地對「蓋茨」這個姓氏有多出名感到吃驚。有時候,還有點懊惱——自從我兒子用了跟我同樣的名字,我不再對這個多年來獨享的名字擁有專利,偶爾會覺得我被貶低了——但這種感覺隨即就被為兒子驕傲的情感取代了。我希望中國的家庭也理解,蓋茨家的生活跟他們一樣——我們的育兒經跟他們沒什麼不同,儘管「蓋茨」這個名字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們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員。
B:您書中提到了一些對您有重大影響的人,包括您的父母、姐姐、教練肯.威爾斯(Ken Wills)以及教授威廉.威爾遜(William Wilson)等等。您認為這其中給您最大影響的是誰?為什麼?您是蓋茨的兒時偶像或是最大影響者嗎?你們談論過這個話題嗎?
G:很難說誰對我的影響最大,你提到的這些人從不同的側面影響了我。正是這些不同的方面最後匯成了一種影響——他們每個人對我都很重要,我從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學到了凡事要抱著虛心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是我兒子的偶像嗎?不是。我希望比爾曾回顧過的我人生和訓誡,尊重我的想法。
B:在教育孩子時,大人們總是說:你以後要跟我一樣,或者千萬別跟父母一樣,您當時怎麼跟兒子說的,您希望他步自己的後塵嗎?他在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後,您是否曾感到失望?
G:我希望我從未對兒女們說過「以後要跟我一樣,別跟我一樣」的話。我們的準則向來是做到最好、去追尋夢想。比爾從哈佛大學退學後,我不但感到沮喪,還為他的未來擔心——他沒有大學文憑怎麼辦。但現在我很肯定孩子們遵循了我們的教導,為了夢想做到最好——但那時在我兒子眼中,我沒有去夢想的能力。
B:蓋茨曾讓你失望過嗎?包括他的退學?
G:正如我剛才說的,他的退學讓我失望、震驚,但結果證明他選擇了一條最正確的道路,作為父母,沒有什麼更好的回報了。
B:您曾是一名律師。那麼在您的職業生涯中,對您影響較大的事情有哪些?這些經歷和故事對教育孩子們有哪些幫助?
G:在書中,我寫了幾則我做律師時的故事,我們律師總是能看到生活和商業社會中的不同方面,這個職業是我們文化的一扇窗,我敢肯定這些經歷和故事對我的孩子有影響——就像他們自己的故事一樣,長大,並用他們的自己故事教育孩子。
B:您一直低調、謙遜行事,是不是不想給您的兒子太多的壓力?
G:我有很多事值得謙遜,我每天都這樣提醒自己。如果我不如此,很多人也會這樣做的。這是我的天性使然,並不會因為我的兒子或女兒而有不同的行事風格。
B:在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您一定跟他有過不同的意見或想法,那時您都是如何去處理的呢?
G:這麼些年來,我和比爾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討論甚至爭論,但這是一種益脾的、增長見識的有趣做法,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改善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
B:在培養孩子上,您持什麼樣的態度?
G:尊敬、坦承的交流、愛。
B: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他為慈善事業捐了很多款,您的家庭對財富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G:當我年輕時,我總害怕生活在貧窮中。我在大蕭條時期成長,開始懂得開源節流的意義,錢要花的精明,也是需要通過努力工作來賺到的。我至今仍抱有這種想法。
B:您對您兒子現在的成績滿意嗎?為什麼?還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嗎?
G:我當然對比爾的成就感到滿意,無論是他的事業還是家庭。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對他的生活方式我再驕傲不過了。當然,我堅信他在精神上、能力上、生活上還會有所成長——我希望我們中的任何人都不要對自己的成就驕傲自滿,坐在那放鬆停滯不前。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沒有完成,生活還需要再完善。
B:您是否也從兒子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G:在我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這個叛逆的少年拖延了我們出行的時間,他問我們:「我在幹什麼?我在思考。難道你們從不思考嗎?」他給我上了有力的一課——不管你有多忙,你做的事有多重要,都要花時間思考。
B:現在你們家庭聚會的頻率是?餐桌上談論的話題更多的是微軟的管理還是慈善事業?
G:我們家庭經常聚會,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慶祝儀式,我們討論的話題包羅萬象,像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未來世界領導者之一的背後動力,討論那些還沒有像我們這樣富裕起來的人們,也會討論育兒經驗,還有我們的校隊什麼時候才能獲得「玫瑰碗」(年度性的美國大學美式足球比賽冠軍)。我們的話題沒有邊界,聚會時常拖到深夜。
B:現在,您的兒子也已退休並致力於慈善事業,那麼您對於他還有怎樣期望呢?
G:我的兒子已不再積极參与微軟的日常事務,他現在全力投入到生活以及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的工作中來。
B:為什麼在八十高齡的時候,您仍舊全身心投入運作全球最大的慈善機構——蓋茨基金會?
G:因為我感到自己仍是必需的,我也有能力幫助別人。我想我們都是這個事業中的一員,我有責任也有意願去做這個星球上有用的一員。
B:您的家庭希望慈善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G:我不清楚,我只能說,慈善最終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部分採訪內容來源於《每個孩子都是蓋茨》一書。唐龍(實習)對本文亦有貢獻]
緣來有愛家長學校,感恩您的關注
推薦閱讀:
※已經被父母的控制逼瘋,有1萬元存款,打算偷偷離家租房子找工作,可行嗎?
※父母極力反對男友和我?
※寫給年輕的父母
※一位母親的成長心得-父母效能訓練與正面管教之區別
※【命理】提綱克年,父母不全,成了孤兒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