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醫藥網 - 文獻資料 - 九 理氣葯和方劑

九 理氣葯和方劑。  凡用以調理氣分疾病,能疏暢氣機,可使氣行通順的藥物,稱為理氣葯。以理氣葯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氣方。  氣分病主要包括氣虛與氣逆。氣虛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低下,氣虛宜補氣,列入補益方葯章節闡述。氣滯、氣逆病證主要表現為機體或臟器的功能障礙,氣滯宜行氣,氣逆宜降氣。理氣方葯具行氣或降氣之功,主要用於肝鬱氣滯、脾胃氣滯、肺氣壅滯、胃氣上逆等證。  引起氣滯、氣逆病證的原因很多,諸職寒曖失調,憂思郁怒,痰飲,濕濁,瘀阻,外傷,以及飲食不節等因素,皆能影響氣機的運行,進而發為氣滯、氣逆病證。氣滯者常表現為悶、脹、痛,氣逆者常表現為嘔惡、呃逆或喘息。臨床使用理氣方葯,必須針對病情,選擇相應的藥物,並作適宜的配伍。  理氣藥物以辛燥者居多,易於耗氣傷陰,氣虛及陰虧者慎用。  (一)理氣葯  陳皮  《本經》  為芸香料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成熟果實之果皮。  別名:陳橘皮、陳柑皮、廣皮、新會皮。  處方用名:陳皮、炒陳皮。  藥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肺、脾經。  功能:行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與應用:  1.陳皮氣香性溫,能行能降,有行氣健脾之功。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等症。脘腹脹滿疼痛,常與枳殼、木香等配伍;胃失和降之噁心嘔吐,可配生薑同用,即橘皮湯。  2.又能燥濕化痰,用於痰濕阻滯脾、肺諸症。濕濁中阻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常與蒼朮、厚朴等配伍,如平胃散;痰濕阻肺之咳嗽痰多,可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陳湯。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溫能助熱,舌赤少津、內有實熱者慎用。  參考資料:陳皮含揮髮油,可促進腸胃排除積氣;實驗用煎劑能使免離體小腸弛緩,這種舒張效應可被乙醯膽鹼拮抗。對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使分泌加強、痰液稀釋易於排出。還略有升壓作用及興奮心臟作用。  青皮  《本草圖經》  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未成熟果實之果皮或幼果。  別名:小青皮、青橘皮、細青皮、均青皮。  處方用名:青皮、炒青皮。  藥用部分;幼果或青色果皮。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膽、胃經。  功能;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主治與應用:  1.本品辛散溫通,苦泄下行,性較峻烈,適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乳房脹痛及疝氣疼痛等證。用治脅肋、乳房脹痛,常與柴胡、香附、鬱金等配伍;治療疝氣疼痛,常和小茴香、川楝子、吳茱萸同用。  2.有較強的消散積滯作用,用於食積腹脹,噯氣脘悶,常與山楂、麥芽、神曲等配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烈耗氣,氣虛者慎用。  枳實  《本經》  為芸香料小喬木植物酸橙或香櫞和枸橘(枳)的未成熟果實。  別名;小枳實、陳枳實、江枳實、川枳實。  處方用名;枳實、炒枳實。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主治與應用:  1.本品苦泄辛散,行氣之力峻猛,常用於食積停滯,腹痛便秘,以及瀉痢不暢,里急後重之證。治療便秘腹痛,常與大黃、厚朴配伍,即小承氣湯;治療瀉痢腹痛,常和大黃、黃連、黃芩等同用,如枳實導滯丸。  2.適用於痰濁阻塞氣機,胸脘痞滿之證。用治胸痹兼見胸悶脘脹者,常與薤白、桂枝、瓜蔞等配伍,如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脾虛濕阻氣滯之脘痞腹脹,常和白朮同用,即枳術丸。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及孕婦慎用。  參考資料:  枳實水煎劑有收縮血管作用,使血壓上升;低濃度使離體心臟收縮增強,高濃度時收縮減;對子宮肌有興奮作用,使張力增加,收縮增強;使免離體小腸舒張,有拮抗乙醯膽鹼對小腸的收縮效應;臨床治療胃下垂有一定療效。  附葯;枳殼。  為芸香料小喬木植物酸橙、香櫞、枸橘的接近成熟之果實(去瓤)。  性味、歸經同枳實。功效與枳實相仿,但作用和緩,以行氣寬中除脹為主。  厚朴  《本經》  為本蘭科落葉喬木植物厚朴的樹皮或根皮。  別名;川厚朴、川朴、紫油朴、紫厚朴。  處方用名;厚朴、炒厚朴、紫厚朴。  藥用部分:樹皮或根皮。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脾、胃、肺、大腸經。  功能:行氣燥濕、降逆平喘。  主治與應用:  1.本品長於行氣、燥濕、消積,為消除脹滿之要葯。凡濕阻、食積、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均適用。濕阻中焦,常與蒼朮,陳皮配伍;積滯便秘,常和大黃,枳實同用。  2.本品能下肺氣,消痰涎而平咳喘。適用於咳嗽痰多症,常與杏仁、半夏等配伍。  用量:3~9克。  參考資料:  厚朴煎劑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痢疾桿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動物離休心臟的收縮有抑制作用。厚朴鹼為神經-肌肉阻斷劑,有顯著的骨骼肌松馳作用,主要是阻斷神經衝動在肌肉終板的傳遞,厚朴鹼還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木香  《本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雲木香、川木香的根。  別名:南木香、印木香、老木香、新木香。  處方用名:木香、炒木香。  藥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溫。  功能:行氣止痛。  主治與應用:  本品長於行腸胃滯氣,適用於脘腹脹滿疼痛症。治濕熱痢疾腹痛,常與黃連等配伍,如香連丸;治脾虛腹脹,常和党參、白朮、砂仁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湯。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香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參考資料:  木香粉劑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煎劑對福氏痢疾桿菌Ⅲ型有抑制作用;對免離體大腸張力有降低作用,能拮抗乙醯膽鹼的收縮效應。本品還有降壓作用,使外周血管擴張。有輕度利尿作用。  香附  《別錄》  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  別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處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辛、微苦、甘、平。  歸經:入肝、三焦經。  功能: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與應用:  1.本品善於疏肝解郁,調理氣機,適用於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悶、脘腹脹痛及疝痛症。用治脅痛,常與柴胡、白芍、枳殼等配伍;治療肝氣犯胃,胃脘脹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療疝痛,可與小茴香、川楝子、烏葯等配合使用。  2.為婦科常用之品,尤適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伴有乳脹、腹痛等證。常與當歸、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參考資料:  香附子流浸膏對動物的離體子宮,可抑制其收縮,緩解其痙攣,降低腸管張力,拮抗乙醯膽鹼的作用。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  《開寶本草》  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的果皮。  別名;腹毛。  處方用名:大腹毛。  藥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微溫。  歸經:入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能;下氣寬中,利水消腫。  主治與應用:  1.常用於濕邪阻滯氣機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不爽之症,常與藿香、陳皮等同用。  2.用於水種、腳氣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用量:6~9克。  參考資料:  實驗證明大腹皮水煎劑能使腸管收縮加強,緊張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的收縮腸管作用。  川楝子  《本經》  為楝科落葉喬木川楝的成熟果實。  別名;金鈴子、楝子、楝實。  處方用名:川楝子。  藥用部分:成熟果實。  性味:入肝、小腸、膀胱經。  功能:行氣止痛,清熱殺蟲。  主治與應用:  1.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尤適於熱性胸脅及腹部脹痛、疝痛等症,常與延胡索配伍,即金鈴子散;對於寒性疼痛,應配吳茱萸、小茴香等溫里葯同用,如導氣湯。  2.用於蟲積腹痛,兼收殺蟲和止痛之效。可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  3.外用治頭癬有效。取川楝子適量,焙黃研末,用熟豬油或麻油調成油膏,塗於患處。  用量:3~9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參考資料;  本品體外試驗對豬蛔蟲、蚯蚓、水蛭有明顯的殺蟲效力;對鐵鏽色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  佛手  《本草圖經》  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實。  別外:佛手柑、手柑。  處方用名:佛手、佛手片。  藥用部分:果實。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肝、脾、肺經。  功能:舒肝理氣,和胃,化痰。  主治與應用:  1.本品氣清香而不烈,性溫和而不峻,行氣之功頗佳,止痛作用較弱。適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脅肋脹悶、胸腹痞滿、食欲不振等證,多與香櫞、木香、陳皮等配伍使用。  2.用於咳嗽日久而痰多之證,多與枇杷葉、紫苑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延胡索  《開寶本草》  為罌栗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延胡索的塊莖。  別名:玄胡索、延胡、元胡等。  處方用名;延胡索、元胡、炒延胡索、酒炒延胡索。  藥用部分:塊莖。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與應用:  本品止痛作用持久而不具毒性,作用部位廣泛,是優良的止痛藥。用於氣血凝滯所致的心腹痛、脅肋痛、疝痛、腰痛、關節痛,痛經等多種疼痛症。單用有效,如研末溫酒調服以治療胃脘痛;治熱厥心痛及疝痛,常與金鈴子配伍,即金鈴子散;治腰痛及痛經,常與當歸、桂枝配用,如延桂散;治療腹痛及脅痛,常與五靈脂、青皮、沒藥等同用。用治跌打損傷瘀滯作痛時也可加入本葯。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參考資料:  延胡索內服有類似咖啡及可待因的鎮痛效果,能顯著提高痛覺閾而有鎮痛作用。粉劑和醇製劑作用優於煎劑。所含延胡索乙素作用較強,丑素次之,兩種成分均有鎮靜、催眠、鬆弛肌肉、解痙等效用。  薤白  《本經》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鱗莖。  別名:薤白頭、南薤白。  處方用名;薤白。  藥用部分;地下鱗莖。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功能:溫中通陽,下氣散結。  主治與應用;  1.適用於寒痰濕濁凝滯於胸中,陽氣不得宣通所致的胸悶作痛或兼見喘息、咳唾的胸痹證。單用搗汁飲有效;與瓜萎、白酒同用,有協同作用,即瓜萎薤白白酒湯。  2.用於瀉痢後重症,常和木香、枳實等同用。  用量:5~15克。  使用注意;胃弱納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蘇子  《別錄》  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紫蘇的種子。  處方用名:蘇子、紫蘇子、炒蘇子。  藥用部分:種子。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經。  功能:降氣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與應用:  適用於痰涎壅盛、咳逆氣喘、胸膈滿悶病症,常與前胡、厚朴、半夏等配伍,如蘇子降氣湯。  用量:3~9克。  鬱金  《新修本草》  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鬱金或廣西莪術的塊根。  別名:玉金、黃鬱金、黑鬱金。  處方用名;鬱金。  藥用部分;塊根。  性味:辛、苦、涼。  歸經:入心、肝、膽經。  功能:行氣解郁,活血祛瘀,清心開竅,利膽退黃。  主治與應用:  1.用於氣鬱血滯所致的胸腹脅肋脹痛、痛經及症瘕痞塊等。治胸腹脅肋脹痛,常與柴胡、香附、枳殼、丹參等配伍;治痛經,可與柴胡、香附、當歸、白芍等同用;治脅下症塊,常和丹參、鱉甲、青皮、澤蘭等同用。  2.用於濁邪蒙敝清竅所致的胸脘痞悶、神志不清症和痰氣閉塞心竅之癲癇病證。治前者常與石菖蒲、連翹等配伍,如菖蒲鬱金湯;治後者常和明礬同用,即白金丸。  3.用於血熱瘀滯所致的吐血、尿血、衄血等證,常與生地黃、丹皮、蒲黃等同用。  4.用於黃疸症,常與茵陳、梔子、枳殼等配伍使用。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與丁香同用。  使用注意;不宜與丁香同用。  參考資料:  鬱金有利尿、輕度鎮痛作用。鬱金所含薑黃烯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減少尿內的尿膽元。有止痛、退黃、縮小肝脾等效果。  烏葯  《本草拾遺》  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烏葯的根。  別名;台烏葯。  處方用名;烏葯。  藥用部分:根。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脾、腎、膀胱經。  功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與應用:  1.本葯辛開溫散,善於疏通氣機,散寒止痛。適用於寒鬱氣滯所致的胸脅悶痛、脘腹脹痛、寒疝腹痛及痛經等證。用治胸腹脹痛,可與香附、木香等配伍;治療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青皮、吳茱芋等同用;治經行腹痛,常與香附、當歸、川芎等葯配用。  2.用於腎陽不足,膀胱虛寒引起的小便頻數及遺尿。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  用量:3~9克。  旋復花  《本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復花的頭狀花序。  別名:伏花、六月菊、金錢花、全福花、全復花。  處方用名:旋復花、制旋復花。  藥用部分:頭狀花序。  性味:苦、辛、咸、微溫。  歸經:入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降氣止嘔、祛痰平喘。  主治與應用:  1.用於噁心嘔吐、噫氣。常與代赭石、半夏、生薑等配伍,如旋復花代赭石湯。  2.用於痰壅氣滯之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證。常與桔梗、半夏、前參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包煎。  (二)理氣方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書》  組成:柴胡6克 芍藥9克 枳殼6克 炙甘草3克、陳皮6克 川芎6克 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肝氣鬱結,證見肋脅疼痛,善太息,脈弦。或兼見寒熱往來,脘腹脹滿,納呆食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為主葯;香附、芍藥助柴胡和肝解郁,陳皮、枳殼行氣導滯共為方中輔葯;川芎理氣活血止痛,為方中佐葯;炙甘草和中,調和諸葯為使葯。諸葯合用,具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  臨床應用:  1.本方是治療肝氣鬱結之脅肋疼痛的常用方劑。以脅肋疼痛、太息稍舒、脈弦為辯證要點。  2.瘀血徵象明顯,加用丹參、失等散;兼有噯氣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滯徵象者,加用麥芽、雞內金等。  附方:四逆散(《傷寒論》)。由柴胡、芍藥、枳實、炙甘草組成。有透解鬱熱,疏肝理脾之功。主治熱厥證。症見手足厥冷,脈弦。或兼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  方解:本方是治療胃虛氣逆的常用方劑。方中旋復花降氣消痰、代赭石重鎮降逆治療主症,共為主葯;党參補氣益胃,半夏助主葯以和胃降逆,均為輔葯;甘草、大棗助党參益氣和中,生薑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嘔,共為佐使。  臨床應用:  1.胃腸神經官能症、胃擴張、幽門不完全性梗阻,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所出現的噯氣、呃逆、嘔吐屬胃虛痰阻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2.胃中虛寒致嘔逆者,改生薑為乾薑,酌加丁香、柿蒂。  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柴胡12克 白芍12克 當歸12克 茯苓12克 白朮12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將上藥共為散,每次6克,生薑、薄荷少許水煎湯沖服。日3次。  功用:疏肝養血健脾。  主治:肝鬱血虛脾弱所致的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三葯配合,補肝體而助肝用,共為方中主葯;白朮、茯苓健脾和中,為方中輔葯;佐薄荷、生薑助本方疏散條達之力;炙甘草調和諸葯為方中使葯。諸葯合用,使肝鬱得解,血虛得養,脾弱得健,則諸症自愈。  臨床應用:  1.本方常用於辯證屬肝鬱血虛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月經不調等病症。  2.本方治證見虛熱徵象明顯時,加用丹皮、炒梔子,名為丹梔逍遙散。  3.治療肝鬱血虛之痛經,加用生地黃或熟地黃,名為黑逍遙散。  蘇子降氣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蘇子10克 半夏10克 前胡6克 陳皮5克 厚朴6克 當歸6克 肉桂3克 炙甘草5克 生薑3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氣化痰平喘。  主治:上實下虛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氣、胸膈滿悶、舌苔白滑或白膩等。  方解:本方是治療上實下虛之喘咳的常用方劑。蘇子、半夏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為方中主葯;厚朴、前胡、陳皮下氣祛痰,協助主葯治療上實,肉桂溫腎納氣治療下虛,均為輔葯;當歸養血潤燥,制約大隊燥葯傷陰的付作用,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  臨床應用:  1.本方適用於上實下虛而病喘咳之咳吐白痰、舌苔白滑或白膩者。  2.肺腎兩虛的喘咳或肺熱痰喘,不宜使用本方。  3.兼有風寒表證者,可加麻黃、杏仁等。  旋復代赭湯  《傷寒論》  組成:旋復花9克 代赭石15克 党參12克 炙甘草6克 半夏9克 生薑9克 大棗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氣虛弱,痰濁內阻,胃氣上逆而致的胃脘痞悶、噯氣、呃逆、嘔吐等證。本文來自:大眾醫藥網 http://www.51qe.cn/pic/30/11/76/031.htm
推薦閱讀:

大眾全新PassatB9官圖發布
從李昌奎案到賽銳案:精英與大眾的死刑之爭
朗逸,大眾在緊湊車市場里屹立不倒的頂樑柱終於變了
大眾MQB平台到底有多變態?從PoLo一直造到途昂就像堆積木
不買大眾 你還能買什麼? 讓購車簡單一點

TAG:文獻 | 醫藥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