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饒宗頤迎百歲華誕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人參與 0評論

2月26日,香港潮州同鄉逾300人聚首香港,共賀國學大師饒宗頤百歲華誕。當饒公引出甲骨文的話題,羅先生便暢談對各種甲骨字體的看法;饒公作詩,羅先生唱和……兩人很快成為莫逆之交。

饒宗頤(資料圖)2月26日,香港潮州同鄉逾300人聚首香港,共賀國學大師饒宗頤百歲華誕。有記者問他,今年的生日願望是什麼?饒公回答:希望天下「太和」,人民安居樂業,家庭和睦,天下太平。這位獲得首屆

饒宗頤(資料圖)

2月26日,香港潮州同鄉逾300人聚首香港,共賀國學大師饒宗頤百歲華誕。有記者問他,今年的生日願望是什麼?饒公回答:希望天下「太和」,人民安居樂業,家庭和睦,天下太平。這位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的學者,有著怎樣的大師風範?為此,文史愛好者陳艷群特別整理了饒宗頤的老友羅錦堂的口述資料,為三湘都市報讀者細述饒宗頤的逸聞趣事。

引子:

「饒公是個奇人。」我時常登門請教的耆宿羅錦堂,如此評價老友饒宗頤。與羅先生聊天,總聽到幾則關於饒公的風雅趣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羅先生由香港新亞書院移帳香港大學,其時供職於港大中文系的饒公是推手。兩人之前從未謀面。饒公透過羅先生在《大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誠邀羅先生來港大教書。難以想像,講究學歷的英國人如何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得只有中等學歷的饒公輕而易舉跳入港大這個「龍門」?羅先生說,能請到饒公是港大的福氣,單靠文憑這把尺衡量饒公的學問,過於窄短,要看他的學術成就。猶如沈從文這些大家,他們都是自學成功的典範。

初中老師驚嘆:在娘肚子里讀完書才出世

饒公是個非常勤奮的學者,他治學的領域很廣,經史子集,東西方文學他都涉獵。他的中學老師驚訝於其學識淵博,認為這孩子可能在娘肚子里讀完書才出世。學校這口魚缸太小,放他進大海比較合適。饒公也坦承,他寧願自己在家中自學。父親給他打開的天空,其廣闊的程度,非大學裡哪一個專業容納得下。

饒公祖上世代經商,擁有數家錢莊,為廣東潮州首富。到父親饒鍔這一代,商字前面則多了個儒字。憑藉殷實的家底,曾遊學四方的父親,深通佛典,著述甚豐。他不惜重金四處收購各種珍本孤本,並築建一座兩層樓的書齋,名為「天嘯樓」。

如此人文厚重的書香門第,培養出了個性迥異的少年饒宗頤。他愛獨處,整天浸淫於線裝典籍中。父子感情頗深,家父對他的影響很大。學習之餘,他常替父親整理書稿詩集。十六歲那年,父親因積勞成疾過世,留下書齋和錢莊以及未完成的著作《潮州藝文志》。作為長子的饒公選擇把精力放在父親尚未完成的著作上。

兩年後,他將這部網羅潮州歷代學術源流、文人學者著作的地方歷史文獻巨著相繼完成,才華顯現。時任廣東文理學院院長的羅香林,將二十餘歲的饒公聘請到大學教書。隨後,顧頡剛編《古史辨》,曾力邀饒公幫忙。饒公來香港後又協助王雲五編寫《中山大辭典》。可見,饒公的學問深厚廣博,有目共睹。

好奇心作祟,提個黑皮包裝著一堆問題

進港大的頭半年,羅先生有幸與饒公同窗同事。饒公在港大教文字學、詩詞和文學批評等,羅先生則教中國文學史。課堂上,饒公常常取自己最新的或尚未發表的研究成果與學生分享。他強調,文、史、哲、藝不分家,應綜合地研究。

兩人的交往,就從這時候開始。他們常常相約在學校旁邊的咖啡館談文說藝。當饒公引出甲骨文的話題,羅先生便暢談對各種甲骨字體的看法;饒公作詩,羅先生唱和……兩人很快成為莫逆之交。

港大中文系的老師不超過十人,包括哲學大師牟宗三等人,饒公和羅先生走得較近。饒公長羅先生十歲,五十開外,中等身材,清瘦。開口閉口以錦堂兄相稱。羅先生則一直稱其為饒公。饒公是個好好先生,即便有人惱怒他,措詞激烈,他僅笑笑而已。

凡有新事物必學,有疑必問,這是饒公的長處。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份好奇不能陞官,不能發財,別人覺得很無聊,他卻樂此不疲。饒公到哪都提個黑皮包,裝著一堆問題。遇到合適之人,即從包里掏出一疊卡片,挑揀出幾張,虛心向朋友請教。如得到滿意的答覆,便樂不可支。

饒公遇什麼人講什麼話,他的國語講得比絕大多數香港人好。設若對方是外國人,他不懂,就當即請教外語。羅先生有一套法語教材,饒公提出借用,羅先生面有難色,書中每一頁都用硃筆圈點過,實在拿不出手。饒公全不介意,反倒認為筆記越詳細越好,便於他自學。沒想到學習法語,為饒公後來去法國研究敦煌藝術打下了基礎。

嗜書成癖,為他搬家光書就折騰了好幾天

饒公愛書成癖,一遇好書,千方百計搜購。家中書籍究竟有多少,恐怕連他自己也無從知曉。那些書絕大部分是自己掏錢購得,借之「忘」還的也有,他似乎很樂意替人保存書籍。羅家倫曾贈送兩本個人詩集給羅先生,內頁有「贈錦堂宗兄」之簽名。另有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送給羅先生的一套個人詩歌全集,共四本,羅先生尚未來得及翻閱,被饒公借去先睹為快。這些書連同那套法語教材,一直由饒公「保存」至今。據羅先生回憶,他們從香港遷往夏威夷,有個搬家工人替他搬運行李時說,香港藏書最多的,當屬港大的饒教授,為他搬家,光書就折騰了好幾天。

饒公於1949年移居香港。作為一位學者,治學環境得天獨厚,港大給了他寬闊的學術自由度,以至於數十年來的治學能一以貫之,沒有斷層。

1908年,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將發掘出來的敦煌手卷藏於巴黎圖書館,僅很少部分經過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為一睹敦煌手卷的真跡,饒公飛去法國。在饒公的協助下,法國加快了目錄研究工作。隨後,饒公撰寫的《殷代卜貞人物通考》一書,獲法蘭西學院頒發的儒蓮獎,這是研究漢學者之最高榮譽,也為中國在敦煌藝術方面的研究爭得了發言權。

在大英博物館,饒公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該館所藏的敦煌曲。接著又行至印度學習梵文,研究佛法。夏威夷大學圖書館的中文藏書約有十幾萬冊,其中個人全集最多的,就香港地區而言,一是錢穆,另一位是饒宗頤,饒公的全集多達數十本,可謂著作等身。

為求「活命」,打扮成大紅大綠的「俏老翁」

饒公並不常請客,有人覺得他怪。但與他交情深的人都知道,饒公不看重金錢,卻不願意把時間花在應酬上。饒公所有收入都交給老伴。每天早上出門,家人要在他的口袋裡放些錢,倘若遺漏,他連喝咖啡的錢也沒有。但95歲那年,饒公將自己的書畫捐出,籌得三百萬,用於保護敦煌石窟。

饒公晚年篤信佛教。他修行的境界從書法繪畫中最能體現。饒公的國畫曾以山水見長,到晚年卻鍾情於寫荷花。饒公多次談到,與荷結緣,因先父為他起名饒宗頤,是讓他學周敦頤,周氏有一名篇《愛蓮說》,文中讚頌蓮花的美德,且佛家梵文的叭咪,意為荷花,代表高潔。

作為一位香港文化人,饒公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他用心細緻地手書一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獻給全港的人民。這份愛人以道的善意,開啟了香港政府某些官員的心智,建造心經簡林的計劃應運而生。三年後,人們看到,聳立在大嶼山上的三十八根、高逾八米的古樸原木上,刻著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原文,氣勢雄偉。

進入耄耋之年,饒公遇到一個關卡。他調侃道,為求活命,接納高人指點,叫他多穿紅色。從此,他一改舊時的深色裝束,以大紅大綠的「俏老翁」形象出現。有時翠綠的馬褂上搭配一條深紅的圍巾,或鮮紅的上衣配段綠袖口。不知從何時起,圍巾成了饒公個性顯現的行頭。據說,他的圍巾花色多達二三十種。

饒公不願倚老賣老,九旬之高齡仍能盤腿,總是站著說話,背不躬,全然無老態。年歲是饒公學問事業的本錢。他很謙虛地說,一個人有七十幾年做學問,再不行也得有些東西留下來。2014年9月29日,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分量最重的「終身成就獎」落在了饒公頭上。

文/陳艷群


推薦閱讀:

百歲老人過壽一家五代人坐滿12桌(圖)
平視 | 心痛:百歲老泰鬥成就斐然,大國導師育人無數,如今卻被學校活活逼死了!
日媒:棋界將迎首位百歲壽誕 吳清源200歲還要下棋
睡前做5件事讓你活百歲
[轉]百歲禪師遺圓

TAG:國學 | 成就 | 華人 | 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