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探索創新的30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_『※歡迎訪問社會學視野網※』中國人...
探索創新的30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訪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
載《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李君如,1947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鄞縣。1972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政史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2000年始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會長、改革開放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應全面客觀地評價中國政治體制改革 記 者:改革開放30年來,政治體制改革作為中國整體改革的關鍵環節,始終是一個備受國內外、黨內外高度關注的敏感話題。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政治體制卻沒有實質性變化,政府採取的是「先經濟,後政治」,甚至是「經改政不改」的策略。您怎麼評價這種觀點? 李君如: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提出改革的任務,就在於當年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圍和民主政治的發展。只要讀一讀鄧小平那篇名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就可以體會到中國的改革一開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動下起步的。由於我們國家是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我們黨是一個有幾千萬黨員的大黨,各種意見都會有。這就決定了在中國搞改革開放,搞現代化,沒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進民主也是不行的。 記 者:您認為,「經改政不改」的判斷是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一個很大的誤解」。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那麼多人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產生了誤解? 李君如: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有誤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對鄧小平的戰略思想研究較多,而對於他領導改革的策略思想研究不夠。聯繫這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就可以注意到,其實從鄧小平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既有戰略,又有策略,是將戰略和策略配套實施的。 記 者:那就請您從戰略與策略相結合的角度具體闡述一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特點。 李君如: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至少有八個方面的做法和特點是應該注意和重視的。 一是把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並且以經濟體制改革的名義推進。比如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取消了曾經作為中國「三面紅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鄉政權,設立了縣人大常委會,並由公民直接選舉縣和縣以下人大代表。事實上,30年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每推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也深化一步。特別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正在實施的被叫做「大部制」改革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作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這次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努力建設一個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並將按照權力制約的原則,形成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機制,這對於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具有極大的意義。 二是把發展民主與健全法制結合起來,強調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堅持依法治國。針對「文革」中出現的把民主等同於無政府主義的狀況,以及中國社會中長期涌動的民粹主義傾向,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一開始就強調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30年來,我們修改和完善了憲法,廢除了不合乎憲法和民主精神的法律條文和法規,制定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還建立了律師制度,並進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幾千年形成的人治社會正在向法治社會轉變。 三是把政治體制改革與尊重和保障人權結合起來,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徹底糾正過去歷次政治運動中發生的踐踏人權現象,大規模地平反冤假錯案。改革開放以來,不僅發展經濟,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還允許和支持公民創辦多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並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的政治身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實行身份證制度,允許公民自由擇業包括異地擇業;實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許公民出國留學和出境旅遊。最近這幾年,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些變革,既保障了公民的人權,又激發了中國社會內在的生機和活力。 四是把發展民主法制與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實惠。鄉村、社區和企業廣泛建立村委會、居委會、職代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是中國的政治體制一大特色。在廣大農村實行了村委會村民直接選舉制度和鄉鎮改革試點,普遍實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社區建設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基層民主建設正在與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得到群眾的廣泛擁護。 五是把執政黨依法執政與參政黨依法參政結合起來,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政黨政治。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雖然不是執政黨,但是參政黨。參政的基本點有四項:(1)參加國家政權,包括擔任國家和政府的領導職務,擔任檢察、審判機關的領導職務;(2)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3)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4)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特別是規定了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和人大專委會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大代表的比例。這幾年,在執政黨的支持下,參政黨在中國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六是把共產黨的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結合起來,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有7300多萬黨員,比歐洲許多國家的國民還要多。黨要保持先進性,並且在引領全社會的民主政治發展中體現先進性,必須積極推進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黨的十七大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完善黨代會制度、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思路和舉措。特別是在選拔任用幹部問題上,已經廢除了終身制,完善了以民主為原則的幹部任免制度,給廣大德才兼備的從政人員提供了競聘上崗的機會,等等。這些黨內民主舉措,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民主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七是把黨內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與公民直接監督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輿論監督和信訪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一大功績,就是重新建立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這幾年,在黨內監督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並且把黨內監督與群眾舉報結合起來,成效顯著。特別是媒體介入監督序列,對於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八是把選舉票決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形式。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選舉票決民主不斷完善和發展,不僅在公民自治組織的範圍內實行了直接選舉制度,而且在其他實行間接選舉的領域擴大了差額選舉,完善了候選人提名方式;特別是在黨內民主發展進程中,擴大了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和中央、地方黨委成員差額選舉的範圍,實行了候選人無記名投票推薦等民主形式。與此同時,中國的協商民主也在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特別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中國特有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按照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這三大職能,推動和組織中國各黨派、各界別、各民族的政協委員,在黨和政府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積极參与民主協商、民主監督,很有成效;各級政府也主動實施民主懇談會、聽證會等制度;各人民團體在民主協商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上八個方面的做法和特點已經使得中國社會在這30年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些認為中國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的人,不僅看不到這些基本事實,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邏輯悖論。因為他們解釋不了,為什麼在一個他們認為「高度集權的專制社會」中,會允許公民在市場經濟中自由發展,會出現那麼成功的市場體系和經濟發展。所以,觀察和研究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特點及其走勢,必須立足中國現實,客觀地、全面地認識中國的改革實踐。 以務實精神研究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形成真正有用的民主政治的體制和機制 記 者:您在文章中曾多次強調,要重視對民主政治實現形式,包括對協商民主的研究,是出於什麼考慮? 李君如:有些人問我:你為什麼不談民主的內容和實質,而老談民主形式?我不是不談民主的內容和實質,而是多年來以討論民主的內容和實質為名已經講了那麼多的套話大話空話,應該換一換思路了。哲學家常常說,要使事物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必須找到同事物的內容相適應的形式。我們應認真地思考和研究一下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形成真正有用的民主政治的體制和機制。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實踐中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選舉(票決)+協商」兩種形式構成的。正如2006年2月8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所指出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我當了五年政協委員,作為一名學者,一邊履行委員的職責,一邊觀察和研究政協的運作過程及其機制,並且比較了中國其他的民主政治機構的運作機制,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人民政協制度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中大有可為。過去,我們總認為政治協商會議制度既不是西方的上院,也不是政黨組織,有點不倫不類。其實,我們的人民政協集中了中國各個政黨、各個人民團體、各個民族、各個界別的許多精英。他們的不少提案和報告,不僅敢說真話,切中時弊,而且有真知灼見,對執政黨和政府治國理政有很大幫助。說實在話,這種制度一旦用好了,對於人類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近年來西方政治學界興起了「協商民主」理論的研究熱潮,其重要原因在於,以往以選舉(票決)民主為核心的傳統西方民主理論,已經不能滿足今天人們日益增長的民主訴求。在民主化潮流的激蕩下,人們希望在政府決策、政府施政、政府監督、社會治理等各個環節上都有更多的參與權。我們應該重視並跟蹤他們對協商民主理論研究的成果。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我們的政治協商制度與西方的「協商民主」有很多相似之處。嚴格地說,是西方的「協商民主」與我們的政治協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處。之所以要這樣倒過來說,是因為我們的政治協商制度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而西方的「協商民主」還剛剛處在理論研究和局部實踐階段。所以,在民主政治的問題上,我們既要向人家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們應認真總結人民政協近60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深入研究人民政協外部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動和內部結構出現的新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制度,規範程序,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在民主政治發展中的作用,更高地舉起人民民主的旗幟。 當然,協商民主不僅指的是我們的政治協商會議制度,還包括浙江台州推行的基層民主懇談會制度和許多地方實行的聽證會制度,等等。我相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我們將創造出對人類有更大貢獻的民主的好形式。
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點領域 記 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黨的十七大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的基本要求,那麼,這條發展道路的走勢是什麼呢? 李君如:中國在建設和發展政治文明的過程中,出現了三大值得重視的走勢: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通過黨內民主來帶動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 這三大走勢的指向很明確,最終將在中國建立一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 我們注意到,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作出了「一個統一」、「四項制度」的精闢概括,即: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我理解,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 記 者: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必然要涉及通過什麼來發展民主的問題,那麼,您認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路徑是什麼? 李君如:十七大報告明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徑是按照適應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同時適應公民政治參與積極性提高的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這「兩個適應」,深刻闡明了政治體制改革與全面改革的內在關係以及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要求和社會基礎,為我們正確把握政治體制改革進程提供了重要理論和政策指導。 在此基礎上,十七大報告對我國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確了「一個方向」、「一個根本」、「一個目標」的原則。「一個方向」,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一個根本」,即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就是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個目標」,即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就是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這些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領會。 記 者:您在《應當怎樣紀念改革開放》一文中談到,「只有在改革開放問題上取得突破性的新進展,才是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那麼,您認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將如何深化? 李君如:十七大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們應著重從哪些方面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作出了具體的部署: 一是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深化了對人民民主的認識,把人民當家做主界定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並提出了一系列擴大人民民主的新舉措。 二是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十七大報告引人注目地提出,基層民主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這在我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還是第一次,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基層民主的高度重視。 三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七大報告就全面落實這一基本方略進行了部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進一步對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求,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堅強信念。 四是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十七大報告強調,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對於增進團結、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就此進行了部署。 五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要求,即:「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還對未來一個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 六是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一句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第一次寫進黨代會報告,並明確了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的目標和具體要求。 除了這六個方面,十七大報告還強調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並對發展黨內民主提出了任務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黨內民主方面,黨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在籌備和召開十七大過程中,無論是報告起草、黨章修改,還是「兩委」產生、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醞釀,都充分發揚民主,有些舉措在黨內還是第一次。 所有這些,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點領域。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需要處理和把握好的幾個問題 記 者:正如您前面所說,在討論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意見,有的還十分尖銳。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如何才能既堅持思想解放、大膽探索,又在保證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穩步推進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李君如:我感到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民主道路,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歷史發展和國情現狀。我國現代民主發展,如果從戊戌變法算起,中經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人民共和國成立,又從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文化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期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進展,反覆說明了一個真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而我們致力發展的,應該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國的歷史和今天國情的,能夠真正給中國人民帶來安定和幸福的民主道路和民主形式。在民主政治問題上,我們要大膽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妄自菲薄。只有立足於我們自己的國情,尊重我們自己的歷史和實踐,我們才能不斷深化十七大關於發展民主政治許多觀點和舉措的認識。 二是堅持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相互關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構成的。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這些理論成果中,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科學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既相互聯繫又相互支持。離開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實際,抽象地、空洞地談論這個民主那個民主,對於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害無益。只有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相互關係的全面把握中,從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與政治民主的辯證關係中,來研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才能深刻、透徹地領會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觀點和重大部署。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是同時起步的。改革開放之初,廢除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權,確保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順利推行。包括後來的農村直選,都是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聯繫在一起提出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經濟發展決定著政治發展,並為政治發展開闢前景和道路。但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樣給人以另一方面的啟示,即任何一次經濟發展的飛躍,必然存在著一定政治變革的背景。我們一定要珍惜幾十年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三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注意分析解決民主政治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問題上,尤其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們既要從實踐發展的需要出發,對十七大提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觀點和舉措進行準確的領會和把握;又要結合各地各部門情況特別是新的實踐,在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工夫,把黨的十七大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啟動。這次人大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即人們所說的「大部門」改革,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組成部分,是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部。許多國家改革的歷史表明,實行大部門制度是一場很不容易的攻堅戰。我們的學習,要與這一已經啟動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密切結合,注意思考和解決改革面臨的問題,推動實際工作發展。同時,也要注意把學習同認識和解決新形勢下民主政治建設方面遇到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密切結合,同提高自己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密切結合,同增強自己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本領密切結合,在學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學習、領會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問題,要繼續解放思想,以思想解放為先導。要特別注意破除高度集權、排斥民主和把民主與集中對立起來、把民主與無政府主義混淆起來的錯誤觀念;破除把人類政治領域成果一概視為資本主義性質、排斥有益成果的僵化觀念和把民主等同於西方的多黨制、兩院制的錯誤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科學的態度,不斷深化對十七大關於發展民主政治的許多觀點和舉措的認識。 記 者:在探索政治體制改革時,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既學習,又不盲目照搬? 李君如:關鍵是要明確我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為複雜、更為艱巨的系統工程。推進這項工程,有一點是必須注意的,這就是要明確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為了什麼。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在討論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時,不僅眾說紛紜、相互對立,而且許多相左的意見背後都有一個無形的參照物,即西方的特別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模式。對於世界各國在政治體制問題上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經驗,我們都應該學習和借鑒,但不能機械地照搬。又要學習,又不能照搬,怎麼使二者統一起來呢?這就要明確我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關於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問題,從鄧小平開始,我們黨有許多論述,應該很好地加以研究和概括。 我認為,我們不管實行哪一種民主制度或民主形式,都必須有利於人民權益的實現和富裕幸福,有利於社會充滿生機活力和安定有序,有利於民族團結和睦和國家統一昌盛。凡是不利於這一民主政治終極目的的政治行為或民主形式,不管它有多麼動聽的名稱,進行多麼富有誘惑力的宣傳,都不能輕信和照搬。 中國的民主政治還剛剛起步,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然還要繼續深化。我們致力於探索的,應該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國的歷史和今天國情的,能夠真正給中國人民帶來安定和幸福的政治體制和民主政治形式。在民主政治的問題上,我們既要向人家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既要積極推進,但也不能盲目發展急於求成。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在經濟上能夠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奇蹟,在政治上也同樣能夠創造出既順應時代發展的進步潮流、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體制。 記 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記者 梁麗萍)
推薦閱讀:
※一個俄羅斯姑娘學會了剪紙,搞出來逆天的婚紗把中國人都美上了天!
※2014 是中國人口紅利結束之年
※為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羨慕中國人?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認乾爹
※中國人的兩種未來
TAG:社會學 | 社會 | 中國 | 創新 | 政治 | 中國人 | 體制 | 改革 | 探索 | 視野 | 體制改革 | 訪問 | 回顧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