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慢,容易忘?3個方法讓你的閱讀效率立馬翻倍

前些天和表姐聊天,她說最近開始抽空看書了,一來想充實一下自己,二來也想給孩子做個榜樣。可是看了一段時間的書,反而比原來更沮喪了。因為每次一合上書,就忘了剛才看的內容。

因為知道我經常看書,便想問問我,到底是自己記性太差,還是看書的方法不對。

我聽完,在心裡撲哧笑了出來。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看完就忘。那時我也以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記性差,記不住書里的內容呢。

不過現在我知道了,這純屬是讀書方法出了問題。我總結了下面3個常見的錯誤方法,也給出了對應的改進方案,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誤區一:從第一頁開始,一字不漏地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總覺得要從前往後,看完書里的每一個字,才算是「看完」了一本書。

其實看書的時候,先粗粗地略讀一遍,把握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後,再細細地讀其中對你有用的內容,才不容易迷失在細節里。

就像我們看畫的時候,會先整體地看一下這幅畫畫的是什麼,然後才湊近看其中的細節。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從左往右,從上往下,一行一行看畫的。看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要如何略讀呢?一點都不難。

拿到書後,先讀前言和目錄,對這本書的主題和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接著從第一章開始,只讀標題、加粗的文字,和每一段的主題句。每一章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可以詳細讀一下,裡面一般會有總結性的內容,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這一章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當然,如果你讀書的目的非常明確,也可以根據目錄,直接讀對你有用的章節。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問,每一段的主題句是什麼?其實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有講過這部分內容。只是當時的我們沒有太重視,也沒有把它真正應用到閱讀中。

通常而言,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旨,只會著重講一件事。相應的,每個段落里都會有一句主題句,能最好地概括這段話的內容。

主題句一般要麼是第一句,要麼是最後一句。少數情況下,段落的第一句話用來承上啟下,主題句可能會是段落的第二句話。

按照這個規律,我們在略讀的時候,可以每段話只讀第一句(如果第一句不是主題句,就讀最後一句)。用這樣的方式,把整個章節的內容串起來,我們閱讀時,就能夠快速地把握住整個章節的精髓所在,而不再是盲人摸象、霧裡看花了。

很多名人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讀書的。比如三國時期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就是用「觀其大略」的方法博覽群書的。他讀書時喜歡泛讀大概,攫取精華,掌握書中的精髓所在,不咬文嚼字,不鑽牛角尖。所以才能高效地把大量經典中的智慧悉數吸收,為己所用。

看到這裡,你也試試略讀的方法,只讀上面每段的第一句話,看是不是能比較輕鬆地get到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閱讀誤區二:看書不做筆記

讀書、備考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要一邊看教材,一邊記筆記。可惜考上大學後,很多人都丟了這個好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就像是承載我們記憶的容器。不把重要的內容寫下來,時常回顧,哪怕我們讀的時候再用力,讀再多書,到最後連書名和作者都記不起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很多人怕做筆記會很麻煩,會很難。其實重要的是記錄和思考本身,實際的操作過程反倒不難。一支筆,一本便利貼就能辦到。下面給大家分享3個小樣媽常用的做筆記方法。

1.用卡片摘抄金句

摘抄書里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哪怕只有一句,都能讓你手裡的這本書實實在在地對你產生影響。

小樣媽喜歡把金句抄錄在卡片上。正面寫金句,反面寫書名、作者,和抄錄的時間。空的時候拿出來翻看,背誦,能感受到已經讀完的書,還在持續給我傳輸能量。

這個方法的重點是,只抄錄讓自己心動的句子。如果抄的太多,不僅耗費時間,難以堅持,還會弱化這些句子的作用。所謂重點太多,就沒有重點了。所以不妨限制自己,每本書最多摘抄10句,足矣。

2.把靈感寫在便利貼上,貼在書里

看書時迸發的靈感,其實是最寶貴的,可能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小的影響。這個時候,一定要馬上把靈感記錄下來。

建議看書的時候準備一支筆,一本便利貼。靈感來了就記在便利貼上,貼在書里。

便利貼可以一直保存在書里,重新翻看的時候,當時的思想火花也會被喚醒。也可以在看完書後,統一整理到筆記本上。

3. 「蔥鮪火鍋式」筆記:摘抄+評論

這是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筆記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把重要的內容摘抄下來,並在後面附上自己的評論。就像日本的蔥鮪火鍋,既有作為主料的金槍魚,又有作為配料的蔥段。

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加深記憶,更能促進我們思考,提升我們的知識層次。

《認知突圍》:知識的四個層次

正如《認知突圍》一書提到的,知識有四個層次。我們看書得到的知識是底層的信息知識。嚴格來說,那只是信息,不是屬於我們的知識。

只有經過思考和加工後,信息知識才會升級為加工知識,變成我們成長的養分。「蔥鮪火鍋式」筆記,正是幫助我們升級知識的有效途徑。

所以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感想,也要把它記下來。長此以往,我們的思維習慣也會慢慢跟著改變。

閱讀誤區三:書看完就完了,沒有任何實際行動

很喜歡《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的一段話:

「我們應該讓自己讀過的書物盡其用,盡量讓自己不忘記書的內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我們也要盡量將書中的信息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

很多人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不能太功利。但如果讀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像吃了好的食物,卻完全不吸收營養,豈不是很浪費嗎?

讀完一本書,生活哪怕有一絲絲好的改變,也是值得的。如何提醒自己將書里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呢?一個簡單的□就能改變。

我們常常在列to do list(待辦事項)的時候,在事件前面加□,完成就打勾。這裡也是一樣的思路。

在書里看到某個方法,受到某個啟發時,要及時把它轉變為待辦事項。比如看完前面的3個筆記方法,可以馬上把它們變成:

□ 準備摘抄的卡片

□ 要摘抄的文字用熒光筆標出來,看完書一起抄

□ 準備筆和便利貼,隨手記錄

□ 準備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做「蔥鮪火鍋式」筆記

把具體可操作的行動寫下來,最好記錄在你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手賬本里。別忘了畫上□,提醒自己去完成它。

很多事都是這樣,如果當時不做,以後就再也不會做了。所以即使看書的當下沒有想法,合上書的時候也要努力想一想,這本書的內容可以怎樣讓我變成更好的人呢?

以上3個方法,略讀(讀標題和主題句)、做筆記(摘抄金句、便利貼記錄靈感、摘抄+評論)、把書里的方法轉變為□待辦事項,不僅能讓你更好地記住書里的內容,不再看完就忘,更能讓你有紮實可見的收穫。

願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能持續地滋養你,讓你的生活因閱讀而更美好。


推薦閱讀:

子平 婚變取象方法
非常實用的鱷魚針編織方法,還不快快收了
論十天干旺衰的判定方法
改善職場人際關係的四個經典方法

TAG:閱讀 | 方法 | 效率 | 閱讀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