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盛世,中國歷史最大謊言
開元盛世,中國歷史最大謊言(2011-11-13 16:46:53)
轉載
標籤: 謊言太平盛世大唐利益集團文化 | 分類: 用屁股思考 |
前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文化泰斗高爾基視察一個監獄,每個犯人與家屬都笑容滿面,告訴高爾基他們無比幸福,他很滿意。就在高爾基準備離開的時候,有個小孩告訴他這一切都是謊言,他們活得很悲苦。故事結尾是高爾基特別撰文熱情讚美生活在新時代的犯人無比幸福,而那個小孩卻被莫名其妙地處死了。當然,高爾基沒有看到那座華麗的大廈在20世紀末葉轟然倒塌。人類社會對高爾基式的幸福也要有足夠警惕。那些整天高唱「自漢唐所未有的盛世」的中國或國外的高爾基,也應該醒醒了。
其實中國歷史上所謂的 「太平盛世」也不足為外人道也,更不值得作為當代中國人奮鬥的標杆。為了大家看得更明白些,不妨請出唐玄宗和乾隆皇帝這兩位大明星,以及讓中國人陶醉了數個世紀的所謂「開元盛世」與「康乾盛世」粉墨登場,現身說法。
經過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以及女皇武則天數代人的精心開拓,伴隨著一系列骨肉相殘,被晚明傑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先生不齒為「窮凶極慘,而人心無毫髮之存」的宮廷陰謀與鬥爭,武則天的乖孫子李隆基坐上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把交椅,開創了所謂「開元盛世」。為了這把交椅,李隆基殺了嬸嬸、姑姑、妹妹、逼退了自己的親爸爸。李隆基登基之初,基本上延續了先輩們的執政風格,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為相,宋璟和姚崇被老百姓稱作「有腳陽春」、「救時宰相」。大唐君臣歷精圖治,財富不斷累積使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全國戶口從貞觀時380萬增至760多萬,人數超過5290萬人。更有人認為當時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7000萬。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約850萬頃,約合今天的6.6億畝。同期的東法蘭克福王國從塞納河到萊茵河之間的人口才200多萬。大唐首都長安佔地8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市。開元年間,大唐王朝四海昇平,到處鶯歌燕舞。詩人杜甫有點誇張地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在舉國皆唱「太平盛世」歌的氣氛中,杜工部不會想到轉眼間會上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劇。表面繁榮的帝國其實危機四伏,看似堅如磐石的王朝脆弱無比,經不起多大的風雨。
所謂的「太平盛世」具有很大的欺騙性,掩蓋甚至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不過是張愛玲筆下精美的袍子,裡邊藏滿了虱子。首先,太平盛世使享樂主義生活方式橫行一時,無論王侯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進取性大失。本來隨著人口增加與財富積累,整個社會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對原有的政治、經濟制度與政策及時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把社會財富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富國強兵。但大唐的統治者卻選擇了一條向下沉淪的路線,無視新形勢下社會關係的變化與潛在的危機,採取不作為的消極態度,肆無忌憚地揮霍社會財富。李隆基無疑是優秀表率,所謂「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足為共樂」。從勉強接受「開元神武皇帝」到怡然自得地戴上「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的高帽子,就可見一斑。李隆基一餐的消費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後宮創記錄達到40000人,縱然是明皇帝金槍不倒,也料理不了這麼多女人。如詩人元稹在《行宮》中描繪「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即便大唐帝國遍地烽火,太平天子依然泡在澡堂子里跟自己年屆38歲、肉乎乎的兒媳婦楊芙蓉吃著快馬送來的嶺南荔枝,沉醉於華麗的霓裳羽衣舞中。可惜這場美麗的鴛鴦蝴蝶夢到底被乾兒子安祿山攪了,幾尺白綾,故事結束在馬嵬坡下。跟褒姒、妲己們一樣,大唐衰落的罪過也自然記在了這個替死鬼身上。倘若楊女士泉下有知,少不了給白居易他們幾個耳光。她不過是太平天子的花瓶與替死鬼而已,與她有關的所有故事只發生在肚臍眼以下的區域,發生在這個區域的事與王朝的興衰無關,當然也與愛情無關。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整個社會瀰漫著消極的奢靡氣氛。皇親國戚與文武大臣們紙醉金迷,不思進取。史書中爆光的大多是李林甫等所謂奸臣的奢靡,其實帝國的官員基本上是一丘之貂。「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公眾人物李太白以此為榮,大概是時尚使然。李隆基的二哥申王李成義在外邊醉酒,就讓宮妓用錦緞結成一個兜子抬回來,美其名曰「醉輿」,冬天讓宮妓們圍在周圍為其取暖,所謂「妓圍」。商人王元寶家用金銀砌牆,為了防止路滑,就把銅錢鋪在地上。最能反映全民同樂的,怕是要算鬥雞了。李隆基不但成立了「樂坊」,養一堆歌妓供其取樂,以裝點所謂太平盛世,還成立了所謂「雞坊」,養了幾千隻從全國挑選的鬥雞。民間的鬥雞就更為瘋狂,為鬥雞不惜一擲千金,甚至為鬥雞傾家蕩產。這種奢靡之風揮霍了不斷累積的社會財富和社會前進的勃勃生氣,全社會完全缺乏危機意識,自然也喪失了危機處理的能力。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表面上氣象萬千,其實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開始爛透了。
其次,自秦漢以來,中國是以鬆散的小農經濟社會為基礎,實行中央集權的皇權政治模式。要維繫社會的穩定性和進取性,就必須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思想體系,即以儒學為主體的宗法道德倫理體系。在近代社會以前,它對中國社會具有類似憲法的作用,對皇帝、官員、布衣百姓具有廣泛的約束力,從而為帝國的基本秩序提供保證。但在所謂的大唐盛世里,這種思想制約被急速弱化,自由開放的同時也是道德精神的墮落。杜甫曾熱情讚頌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種李白式的洒脫實際上是對儒家道德倫理的公然挑釁。作為帝國官員卻無視皇帝命令,至少應該是瀆職,但這種行為在當時卻被目為洒脫。即便在今天,誰受得了李白這種水準的公務員?作為帝國未來的青年才俊,新科進士接受的第一課並不是「安邦治國」之術,而是所謂「雁塔題名,曲江流飲」,青年才俊們帶著平康坊的妓女在曲江池醉生夢死,太平天子竟然是這場嘉年華會的主持。在這種氣候中成長的士大夫階層,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水準和責任心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作為國家最高道德模範的皇帝,大唐的天子們把對現實社會具有類憲法效力的宗法道德倫理體系撕成粉碎。李隆基公然霸佔自己的兒媳婦,給自己的寶貝兒子李瑁戴上天下第一號綠帽子,等等。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開元盛世表面繁榮底下是人心的混亂與道德的嚴重缺位。當自由超越了歷史與社會所能承載的極限,必然會引發嚴重的道德與政治危機,時髦一點可以甚至說是憲法危機。開元盛世就是這樣的典型。但這一點卻往往被歷史家所忽略,甚至把這高標為自由和開放。這種肚皮上的自由並不是真的自由,而是更大的不自由,大家早被貪慾專制了,何談自由。
中國歷史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政治現象,在下稱之為「政治黑洞效應」。所謂政治黑洞效應就是國家在通過政治官僚體系落實公共政策時,政治官僚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權力,把這些公共政策和資源改變了方向,不是應用到普通民眾的身上,而是導向了圍繞著官僚體系形成的食權階層。經過政治黑洞的處理,同一個政策暗自分流,食權階層獲得權利和利益,民眾承擔了成本與風險,所得甚少或者以此為借口被掠奪。包括官僚在內的食權階層佔有了原本屬於民眾的公共資源,變成了暴發戶。他們為了維護特定政治集團的利益,或驕橫跋扈,或橫行不法,挑戰中央政府或朝廷的權威和控制力。維持政治黑洞效應的核心力量是灰色法則,就是所謂利益和恐怖平衡。
在政治黑洞作用下,國家的方針政策出了朝廷就失去應有的效力。表面上是恪守皇命,實際是陽奉陰違,把政策轉移向對自己和相關利益集團有利的方面。其結果是破壞了國家權力的完整和正常運行,削弱了國家控制力,使政治日益淪落為不同利益集團的工具,從而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王朝覆滅。有些末代帝王死不暝目,自己勤政愛民,不是亡國之君,何以弄得國破身亡,其實他的決策根本就無法通過官僚體系實施。這是中國政治的頑疾,是所謂歷史興亡律的根本原因之一。沒有誰逃脫它的致命打擊,除過重新洗牌,似乎無藥可救。政治「黑洞效應」在王朝之初因為有強勢的政治領導人,各種政治因素在急劇變化組合,官僚體系尚且有進取心,感覺並不明顯,但隨著王朝的穩定與發展就開始發酵並逐漸由良性轉化為惡性腫瘤。所謂太平盛世就是轉化為惡性腫瘤的關鍵階段。財富增加、進取心衰退使貴族官僚體系勾結各種鄉紳、商人勢力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大肆揮霍社會資源,破壞國家政策執行。
時至開元,大唐已走過了不短的歷史階段,在太平盛世的氣氛中,形成了行行色色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表面上是為國驅馳,實則為謀求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是這樣的人,朝中的正人君子又何嘗不是。書獃子司馬光之流總把王朝興衰歸結為奸臣與賢良的消長,其實皇帝沒有他們想像得那麼笨。他知道所謂賢良與奸臣都可能屬於各色利益集團,對此他束手無策,最保險的就是維持各個利益集團的平衡。在書獃子們看來,朝廷就應該是正人君子的舞台,可任何政治力量在權力結構中一支獨秀都會危及到皇權。除了正人君子、道德模範,帝王也需要為正人君子所不齒的不夠道德標準的幹練人才。李林甫、和珅就是這樣的人。只有抽象的道德說教不能帶來天下太平,政治也是個技術問題。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有的,但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這等福氣。大唐衰落並非李林甫之過,他跟各種政治集團周旋16年,怕不是後人所謂的馬屁精那麼簡單,給他貼上奸佞的標籤也有失公道。問題是在所謂太平盛世的表面下,政治黑洞效應這個毒瘤已經轉為惡性,除非通過激烈的暴力革命進行洗牌,很難通過自身力量得到緩解。李隆基的大舅子楊國忠權傾一時,他曾無數次提醒妹夫要除掉安祿山這個禍根,但妹夫遲遲沒有動手。不見得李隆基真是老眼昏花、什麼都不明白,因為朝廷中為安祿山叫好的大有人在。如果舉朝皆欲殺,即便是乾兒子,李隆基怕也是不會手軟。與其說李隆基是笨,倒不如說他是投鼠忌器而已。
所謂開元年間的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次華麗的演出而已。當這場演出在血雨腥風中落下帷幕,大唐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了原先的氣象,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旅途。儘管其間有人希望通過社會改革改變大唐衰落的命運,但都無濟於事,大唐王朝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勃勃生氣。開元以後,原本統一的帝國事實上走向了政治分裂,開始了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的數百年戰火紛飛的歷史歲月。如果沒有那場自欺欺人的太平盛世的鬧劇,後來的故事將應該是另一種結局。如果李隆基玩得沒那麼邪乎,他的子孫就不會受那麼多屈辱。歷史是公正的,不管當時多熱鬧,最終人們會給出公道的評價,大唐之亡實亡於玄宗,就像明王朝實亡於神宗一樣。
推薦閱讀:
※710.讀歷史33~黑船事件
※中國古代-五代十國歷史事件( 公元907~960年)
※歷史上著名的《三酸圖》,品出中國人的三種滋味
※歷史發展中的科學史
※你知道張作霖的老班底都有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