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家的5個育兒小貼士
幾乎每一代的人都無法理解更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尤其是父母,不知道爸媽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當年被長輩教訓的那一句:「現代的年輕人啊~」不知不覺就成為了自己的口頭禪。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正確感受到你的關心呢?
這位心理學家總結到:孩子們不是天生就區分了好和壞的品質,作為教育他們的一方不應該輕易放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成年人的幫助對他們養成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負責等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他還寫下了給各位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五點建議:
1,同理心優先原則
孩子們是跟著父母學習如何對待他人的,而學習關心他人也是他們成長中非常必要的一環。同理心是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需求的同時,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儘管有時候「忍讓」會讓他們不開心,但這確實是他們今後立足的重要一步。
2,提供練習關心情緒的場景
要做到第一點提到的同理心,孩子們需要的是一次次練習感受同理心的機會。儘管在學校,尤其是英國等西方國家,老師們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非常重視。回到了家中,也需要父母進行進一步的同理心培養。
這樣的小機會可以是和好朋友一起協作完成家庭作業,例如英國小學經常布置的小組課題任務。幫助父母做家務,比如英國小學偶爾會把家庭作業布置為讓小朋友和爸媽一起做菜。雖然都是日常小事,但只有這樣才能出效果。
3,幫助孩子開拓「交際圈」
人類的天性就是同類相聚。作為爸媽不妨多觀察孩子日常喜歡接觸的人和事物。鼓勵他們傾聽他人的話語,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行為活動之前先思考事件的可能影響。
比如,走在街上看到清潔人員在清掃街道,就可以教育孩子不要亂丟垃圾。真實生活中的景象,能讓孩子更容易地換位思考,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
4,做孩子的榜樣
之前有一片文章提到,一流家長做孩子的榜樣。這裡部分流,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會是孩子的成長範本,那麼如果想要孩子成長的好,不妨先提高自己。
如果一個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那麼小朋友難免就會質疑:難道這樣的規定只是用來限制我個人,而不是公平的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要先自己做到呢。
5,鼓勵孩子平衡不良情緒
小朋友的情緒是說來就來的,除了無法滿足要求之類的「任性行為」。其實還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等著。那麼這時候,做父母的就需要鼓勵他們自己想明白自己的情緒狀態。
不明就裡的發火生氣,其源頭到底是什麼,應該怎麼解決。而不是只看到生氣的表象就也對孩子冷言相對。
有可能是一個夠不到的零食罐子,惹得小朋友著急,進而演變成生氣。那麼就要找到這個事情的原因,鼓勵他去解決:如何借用工具,或向他人請求幫助來達到自己的願望。
五點貼士到這裡,總結一下基本就是說同理心,責任感,以及情商培養的重要性。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向前面說的,百分之80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個性發展的關心,那麼就需要各位父母點亮孩子的不同,鼓勵他們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推薦閱讀: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專家)
※心理學家歸納出9種性情,你的孩子是什麼性格?
※圖文心理學家揭秘人為什麼會相信靈魂的存在
※知乎Live聽課筆記-心理學家的養成
※心理學家語錄集20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