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東:也談美國如何處理「民族」問題(南方周末 2009-11-19)

電子報 >>南方周末>>第1344期也談美國如何處理「民族」問題

作者: 郝志東 2009-11-18 20:15:11 來源:南方周末

編者按:本版曾於2009年7月16日發表了北京大學馬戎教授的文章,題為「美國如何處理『民族』問題」,介紹了美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思路。馬文認為:在「政治一體、文化多元」的框架下,具有不同種族、族群背景和不同語言宗教文化傳統的美國公民,逐步建立了新的「國民認同」。澳門大學郝志東先生閱讀馬文後,對部分問題有不同觀察,故撰文商榷。為更多維度地了解美國處理族群問題的經驗與不足,特刊登郝文,以供讀者比較。

政治比較民主、法制比較健全、正視種族歧視的問題、立法保障少數族群權益、提倡和保護多元文化,這些才是美國真正的相對成功之道

我曾在美國求學、工作過15年,教過關於族群的課程,有被歧視的經驗,一直關注美國的民族、族群問題。非常感謝馬教授把問題提出來,給討論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提供了機會。

我同意馬教授對美國民族、族群問題狀況的基本估計:即儘管存在程度不等的種族歧視,不同的族群基本能和平共處。儘管不時有對種族歧視(尤其是警察暴 力)的抗議集會和遊行,對工作中種族歧視的法律訴訟也已是常態(不過多數不被受理,即使受理,官司也很難打贏,因為種族歧視者不會讓你輕易抓到把柄,這也 從側面證明了美國種族歧視的韌性與剛性的存在),但是比較大的暴亂很少發生。造成50多人死亡的1992年的洛杉磯暴亂到現在已有17年。之後便再沒發生 如此大的暴亂(不保證今後沒有)。

但是,我不完全同意馬教授對美國種族之間基本能夠和平共處的原因。容我一一解釋。

 圖/向春

民主與法制的一體

馬教授給出的第一個原因是:「堅持國家在政治法律的一體和主流文化的普遍性(英語、基督教文化)」。

美國政治法律的一體非常相對。民主選舉國家或州政府主要領導人是一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身處何州,都是一體。但是,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 可以依法修憲而不必通過聯邦政府同意。聯邦政府也沒有一條法律說各州不可獨立。美國的少數民族可以宣傳獨立,沒有人因為你宣傳獨立就把你繩之以法。宣傳白 人至上的三K黨依然存在。印地安人的不少部落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美國」的一個民族國家。

換句話說,各州已經有了最大的自治權,達到了高度自治,州長由本州人民選出,而不是由中央政府委派。他們的自治度高,自治權已沒有進一步擴大的余 地。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已經「割據」了,還能再怎麼「割據」呢?它們也沒有必要獨立,因為呆在聯邦里要比獨立好處更多。就是進行獨立公投,票數也不夠。 正如加拿大魁北克上個世紀多次獨立公投的結果一樣。美國屬地波多黎各的獨立公投也沒有過半數。至於族群自己內部的獨立聲音,通常也不會傳得很遠,畢竟不獨 立的好處要多很多。

所以,如果說美國的政治一體是國家民族政策比較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這是因為這個政治一體非常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是鬆散的,而不是集權的。這是民主與法制的一體,其餘各自為政。它使你感到沒有必要獨立。

多元文化共存與相互尊重

另外,「主流文化的普遍性(英語、基督教文化)」,也非常相對。美國不成文的規定說英語是官方語言,英語也是不同人群之間使用最多的共同語。但這並 不排除在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地區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許多地方有多種官方語言的現象。而且這些地方都提倡雙語教育。美國一直有一個「English Only」(只講英語)運動,但這個運動經常被詬病,說是在歧視少數民族。

在基督教文化上,「主流文化」的相對性更加明顯。美國是以基督新教立國,但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各種教派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所以美國也以宗教自由立國。即使「邪教」,只要不做拐賣兒童、強姦婦女等事情,都可以存在。

主體文化的主導性、多元文化的普遍性才是美國的現實。美國主流文化「最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方面必須追隨」的恰恰是「多元」,而不是英語與 基督教的「一元」。正因為美國「允許發展有族群背景、真正具有自治傾向的『文化群體』」,「美國的政治統一」才沒有受到傷害,因為「文化多元」和「相互尊 重」是它的政體賴以維繫的基本價值。

族群自己決定傳統文化的取捨

馬教授給出的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允許各少數族群保留自己的部分傳統文化」。

在用「允許」這個詞時,已經將少數族群放在從屬的地位上,他們不是只有被允許的自由,也有參與決策的自由。美國少數民族的「從屬地位」是種族歧視的 產物,並不是國策。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已經用《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將這個「從屬地位」從政治上否定了,黑人也當上了美國總統。任何 決策,無論對錯,都要經過民主程序(還是有很多瑕疵)。

世界上所有力圖現代化的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國家允許或者不允許少數民族保留自己的傳統,而是少數民族的年輕人願不願意保留自己很多傳統的問 題。比如現代的藏人並沒有每天都穿藏袍、吃糌粑,國人也很少穿長袍馬褂。所以,美國族群政策比較成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不違犯國家法律的基礎上,少數族 群可以自己來決定傳統的取捨,而不是由國家替他們做決定。

族群融合與族群差異未必矛盾

馬教授給出的第三個原因是「政府在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有意地淡化和模糊各個種族、族群之間的邊界,鼓勵族際通婚,並以各種方式來促進族群之間的相互融合」。

這些現象如果存在,也不是政府行為。政府的職責,只是通過法律保護不同族群的個人權利不因為種族因素而受到他人傷害。政府沒有政策有意去模糊族群邊 界、鼓勵族際通婚、促進族群融合。這是公民社會自己的事。如果有政策的話,也只是鼓勵多元文化,比如汽車駕照考試時提供雙語考卷、資助雙語學校等等。而且 用法律來保證不可以迫害族際通婚的人。

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在國會聽證時,由自己領養的中國孩子陪同,她穿著紅色的唐裝。他們在充分利用族群邊界。話說回來,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強調族群特色,使別人來充分欣賞自己的不同,並以此來達到族群融合的目的,又有什麼不好呢?

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的區分

馬教授說,在美國的不同種族和族群,組成了一個美利堅民族。由於對這個民族的認同,他們「逐漸淡化了本群體的政治色彩,而成為『亞文化群體』」。

其實,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不同。美國各個族群的集體認同是對國家政體的認同,是國家認同,不是民族認同。

在民族認同問題上,白人認同的是以歐洲文化為源頭的美國文化;黑人認同的是自己在美國建立起來的非洲裔美國人文化;西班牙裔人認同的是以拉丁美洲文 化為源頭(最早的時候是西班牙文化)的拉丁裔美國人文化;亞裔人認同的是以中國、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等等為源頭的不同的亞洲文化,或者說亞洲 裔美國人的文化。

國家認同(不是對所謂的美利堅民族的認同)得到了強化,對自己本民族的認同也沒有被淡化。這並不矛盾。

重視訴求才能保障族群和諧

馬文說,美國成功的原因還有美國政府盡量不把少數族群「視為具有某種獨立性的政治群體」。沒有某種獨立性,不成了政府組織了?比如有色人種協會,並 沒有掛靠在哪一個政府機關上面。還有華人的百人會等等諸多組織也都一樣,必須獨立於政府。而且這些組織都致力於維護自己族群的利益不被侵犯。

所以,美國成功的原因,恰恰是重視不同族群的訴求,並且通過政府行為去協調大家的利益,從而保障所有人的權益。

不要遺忘社會和政治結構視角

馬文認為,「美國政府和主流社會一直把族群問題『文化化』」。這也需要商榷。舉個例子:黑人總體收入比白人、亞裔人低,就被認為是因為黑人懶,不好好工作,是黑人文化的問題。這樣的看法顯然有偏見。

文化問題和社會、政治的結構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其一而掩蓋其二,並不恰當。現在除了屈指可數的人還說少數族群問題是文化(還有基因)問題之外——而且還要加上好多解釋——沒有幾個人敢把族群問題「文化化」。

美國也只是相對成功

總之,美國在族群問題上相對成功,並不是因為「政治一體化」、「主流文化的普遍性(英語、基督教文化)」、「允許各少數族群保留自己的部分傳統文化 」、「有意地淡化和模糊各個種族、族群之間的邊界」、強化對美利堅民族的認同、盡量不把少數族群「視為具有某種獨立性的政治群體」、族群問題「文化化」等 原因。恰好相反,政治比較民主、法制比較健全、正視種族歧視的問題、立法保障少數族群權益、提倡和保護多元文化,這些才是美國真正的相對成功之道。

這是一種開放的態度。就像2009年7月16日哈佛大學黑人教授和劍橋白人警察間發生的衝突及其和解之道一樣:大家在總統奧巴馬的邀請下,坐下來喝 點啤酒,談談各自對對方的看法,消除可能的誤解。當然一次見面可能還不能解決問題(他們黑白雙方就沒有道歉),那就多見幾次面。只有坐下來談,才能知道各 自的想法,一起找到解決辦法。

所以我一直強調美國的「相對」成功,就是因為美國的族群問題還很多。族群之間相互喊話多於相互談話。紐約市的警察每年攔截檢查的人數達50萬之多, 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是黑人或西班牙裔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無辜的。這能說沒有種族歧視嗎?白人濫葯的比例遠遠超過黑人,但是黑人因此而入獄的比例是白人的 13倍。這裡難道沒有問題嗎?但是至少可以談這些問題,人們可以上街遊行抗議,可以訴諸法律。儘管任重而道遠,但還是有一些人(儘管人數還是太少)在思 考、討論並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作者為澳門大學副教授)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681
推薦閱讀:

【蔚藍情感】幾乎所有的婚姻問題都出在這三個字上面
狂犬疫苗接種常遇到的幾個問題
張德江用3句話談香港問題
失戀者該問自己的八個問題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問題!~台灣六愚

TAG:美國 | 民族 | 南方 | 南方周末 | 周末 | 處理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