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入體怎麼辦?徹底排除有妙招! [一點資訊]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

如果你上廁所,會發現自己大便黏在馬桶上,再怎麼沖也沖不,需要很多手紙才能擦乾淨屁股,還可能便秘......

中醫將齒痕舌或者舌苔白膩,或者黃膩,或者舌苔厚,大便粘黏或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濕氣重。濕氣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

體內濕氣重,導致水濕內阻,造成舌頭胖大,舌的邊緣受到牙齒的擠壓,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齒痕舌。所以舌頭邊緣有鋸齒,說明體內長期有濕氣。

濕氣重並非僅僅引起齒痕舌這麼簡單,畢竟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身體的其他癥狀會越來越加重,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濕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糖稀不成形或大便粘黏、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濕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在皮膚上會出現長斑長痘,全身爆發濕疹,暗黃無光;表現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無精打采,睏乏無力。

值得深思的是,濕氣對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說人們會特別重視祛濕,可是為什麼濕氣還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濕呢?

真實的情況是:

濕氣為禍,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適,背後的原因是濕氣會侵入五臟六腑,堵塞身體水道,引起三焦氣機不暢:

濕在脾,則脾虛,濕在胃,則胃弱,濕在腎,則腎虛,濕在肺,則肺弱,濕在三焦,則水道淤堵,濕在經絡,阻礙氣機運行。

而人們祛濕的時候,只知道利水滲濕,不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疏淤化堵。

那麼中醫是如何正確的祛除濕氣的呢?

其實中醫很早就認出了濕氣的本質,認為濕邪的性質是陰邪,重濁而粘稠,引起濕氣的內在因素是脾虛,濕氣長久纏身,入侵五臟六腑,造成了腎虛,肺弱,腸胃虛弱,三焦氣機阻塞造成體怠神乏。另外,濕氣還易與風、署、寒、痰等邪氣結合成風濕、濕熱、痰濕、寒濕等,因而人患了濕氣,體內即有陰邪,也可能有陽邪。

所以正確的祛濕的方法一定會遵循這樣的3個原則:

1,濕會入侵五臟六腑,祛濕當恢復身體與水液代謝相關的器官,即健脾(運化水液),宣肺(布敷水液),益腎(主管水液代謝),健胃(協同運化)、化淤積(疏通水道)、通三焦氣機為主。

2,濕為陰邪,又易於其它邪氣結合,治療時當於陰中求陽,不可簡單的認為以溫陽之葯補之或利水滲濕之葯除之就能袪濕,因為陽邪最忌溫陽之葯,而利水不滋陰會傷陰。

3,有濕氣會使身體三焦氣機受阻,使人體怠食倦,因此要根治濕氣,需要調暢三焦。

中醫認為,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出自張景岳《新方八岳引》,故治之之法,當主要以中性之葯扶本固陽,以涼性之物滋陰昇陽,並配以利水之物滲濕,再以一二味溫陽之物引之,此乃歷代醫家的共識。

所以除濕應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為主,以陰昇陽,滋陰利水、調暢三焦氣機為根本,這樣見效快,安全不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如果單純以利水滲濕的紅豆薏米祛濕,會傷脾胃。而如果以溫陽之葯補之,猶如烈火煮水,會傷陰損津。

歷來中藥祛濕用辛燥溫陽之物,雖短期可以燥濕勝濕,但不能治本,久服會傷人陰津。

而民間多選用紅豆薏米滋陰利水,由於沒有溫陽之藥引之,久服會損傷脾胃。

現在來自測下自己是否有濕氣?

1,大便溏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暢。(濕在腸胃)

2,胸口悶,喉嚨有痰(濕氣在肺)。

3,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怎麼睡都睡不夠。頭暈犯困。(三焦氣機受阻)

4,體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腫。偏瘦的人也會有小肚腩(濕在脾)。

5,胃脹,胃難受,多吃點東西就成積食,大腹便便(濕在胃)

6,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濕在腎)

看看這6條癥狀,你會恍然大悟:濕氣是會入侵脾,胃,腸,腎,肺,阻礙人體氣機,而且還容易與其它邪氣結合起來,與風結合成風濕,與暑結合成濕熱,與寒結合成寒濕,與痰結合成痰濕,患了濕氣的人,身體可能同時要承受幾種陰邪和幾種陽邪的侵擾,難怪濕氣重的人會有那麼多癥狀。

濕氣的判斷還有4個最簡便的方法:

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舌苔白厚。

2,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3,渾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覺,老感覺不清爽。

4,大便粘黏馬桶,沖再多水也沖不幹凈。

如果你符合濕氣癥狀的1-2條,就要趕緊祛濕氣了,如果你符合很多條,那麼肯定說明你正在備受健康惡化的困擾,祛濕就刻不容緩。

否則難纏的濕氣會奪走你美好的生活,讓你滿身都是毛病。

更重要的是,濕氣纏身的人渾身沒有精神,灰頭灰臉,於家庭來講,患了濕氣往往體倦食怠,做事拖拖拉拉,懶言少語,家庭為止也陰雲密布,於事業來講,在職場上和事業上往往力不從心,被同事和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要想徹底去除體內的濕氣,需要從幾個方面調理:

01 晚餐要少吃,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少飲酒、少喝冷飲,這樣才能養護好脾胃,避免體內濕氣的產生,從源頭上解決濕氣重的問題。

02 多運動,每天走路40分鐘,或練太極、瑜伽等有助於改善微循環的運動。這樣有助於保持經脈氣血的暢通,避免體內垃圾廢物留滯,使得體內濕氣無處藏匿。

03 少思慮,多靜心,因為思慮過多會傷脾,脾虛則生濕。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不舒暢的人,很容易變成濕氣重的體質。

04 中醫方劑調理

這七種材料組合在一起稱為中醫方劑的「君臣佐使」,既祛濕又健脾。

君(芡實)補脾祛濕、益腎固精、強身健體、除濕止帶

臣(紅薏米)健脾燥濕、祛濕消腫、清熱排膿、美容養顏

佐(懷菊花,枸杞、茯苓)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

使(梔子,甘草)瀉火除煩、清利濕熱、保肝利膽、涼血止血


推薦閱讀:

濕氣遇到了「死對頭」,每天喝一杯,濕毒一掃而光
春季易現「濕症」 艾灸祛體內濕氣最為理想
去除體內濕氣
個人經歷詮釋養生?祛濕氣很難嗎?
小滿時節,濕氣避無可避,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該如何防治小滿濕氣?

TAG:妙招 | 怎麼 | 資訊 | 濕氣 | 一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