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10年秋季教育論壇上的發言 覃彪喜

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10年秋季教育論壇上的發言從 覃彪喜_新浪博客 作者:覃彪喜

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再次通過這個講壇與各位領導、老師、前輩探討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的問題。

2002年,我本科畢業,拿著中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畢業證書開始找工作。在長沙短暫地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2003年初,我去了廣東。到深圳以後的第一天,我在人才市場投出了一份簡歷,僅僅是一張A4紙而已,我卻順利地得到了錄用,成為了一名房地產策劃師。此前我從未接觸過房地產行業,但是,入職以後的第7天,我就開始獨立完成策劃案了,一個月後就開始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的全盤策劃。後來,我又進入了完全陌生的IT行業,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基層的內容編輯做到產品經理再到項目經理。我一行程序都看不懂,但是我可以領導一個幾十人的團隊,每個月創造數百萬的業績。再後來,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並一直穩步發展至今。

或許很多人會感到不解:我這樣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為什麼可以相繼進入房地產、IT之類的領域並且工作得如魚得水呢?當我嘗試著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所存在的價值——它們不但能夠幫助尚未畢業的在校大學生少走彎路,而且將有益於我們對於高等教育的反思。2005年,我將我的所得與所失寫成了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今天,我想在這本書的基礎上,補充一些最新的思考,從一個畢業生的視角談談人才培養對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的四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並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培養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很多人看來,大學就是一個學專業的地方,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學會了多少種編程的語言、一個外語專業的大學生熟練地掌握了一門外語,就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了,就可以靠他們掌握的這些專業知識在社會上立足了。可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不妨以我曾經做過的一個項目為例。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次要為一個樓盤做前期策劃。當時那個樓盤剛剛完成拆遷,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一大塊空地,而且位於深圳關外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前後左右有三面是工廠,還有一面緊挨著一座墳山。周邊根本談不上任何配套設施,沒有醫院,沒有銀行,沒有超市,沒有學校。就這樣一塊空地,究竟要建成什麼樣的房子才能順利地賣出去呢?一系列的問題便接踵而至了:要不要把容積率做足?究竟以什麼年齡階段的購房者為目標客戶?以大戶型為主還是中小戶型為主?如何消除周邊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營銷的時候又將什麼作為樓盤的賣點?

對於任何一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單純靠在大學課堂上學來的專業知識,靠教科書上的那些原理和公式是不可能回答這些問題的。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最重要的不是懂得多少個房地產的理論和專業術語,而是具備一種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一個只懂原理和術語的人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思維能力的提升,而思維能力出眾的人可以在短期內掌握工作所需的原理和術語。這就是我當初在面試的時候可以淘汰掉好一些房地產營銷和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原因。在給剛才說的那個樓盤提煉賣點、構思廣告的時候,我們在反覆調查、充分論證之後,決定將安靜作為樓盤的核心賣點。為了體現小區的安靜,我們的電視廣告沒有任何的聲音,而且故意插播在吵鬧的廣告之後。畫面上是一個寧靜的小區,傍晚時分,萬家燈火,池塘里的荷花緩慢地、優雅地綻放開來,這時,一行文字浮現了出來:我們沒有為您準備更多的聲音,只為了能讓您聆聽到荷花綻放的腳步。事實證明,這個廣告是成功的,帶來了非常好的銷售業績。而這樣的創意又何嘗是那些拿著教材和講義死記硬背的人所能完成的呢?

所以,大學生必須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分地培養一種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只有具備了這樣一種能力,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潮流中立足,也只有這種思維能力才是區別於大學與技校、大學生與技校生的根本所在。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那就是把大學當成了技校,當成了打工仔培訓機構。

有一個事實進一步證明了培養學生這種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那就是:超過半數的大學生畢業以後將要陸續從事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在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的環境下,我們不可能給每一個行業都開設一個對應的專業,而哲學、歷史之類的專業又沒有對應的行業,計算機這樣的專業雖然可以對口就業,但是在高校持續擴招的背景下,也早就供過於求了。如果一個人在大學期間學到的全部就是專業知識,而畢業的時候又沒法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那麼,他又將憑什麼在社會立足呢?憑什麼去應聘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呢?

愛因斯坦在美國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的年會上意味深長地說:「發展獨立思考與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一定會找到他的發展道路。」很可惜,我們並沒有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首位,沒有把塑造學生獨立地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作為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宗旨。要改變這一點,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改變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大幅增加討論班這一課堂形式的比重。大學的課堂不應該是老師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是老師引導學生一起探討知識。如果老師上課就是念教材,像中學老師一樣把教材上已有的一二三四板書在黑板上,那學生還有什麼必要來聽課呢?教材上的每一個字學生都認識,他們在家裡自己看教材就行了。所以,課堂必須讓學生得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那就需要質疑,需要探討,需要辯論。學生來上課不是來知道書上寫了些什麼,而是來探討書上為什麼這麼寫,這麼寫到底對不對。質疑和辯論應該是大學課堂上的一種常態,學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才能得到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些老師不給我們任何質疑的機會,這樣的課我基本上都逃掉了;還有些老師不但鼓勵我們質疑教材,而且歡迎我們質疑他自己。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們有幾個同學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都拿出來質疑了,而且還真能自圓其說。現在回過頭去看,我們班上那些在課堂上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同學基本上都小有成就了,至少比人云亦云、說來說去就是背教材的人要成功得多。

2、不但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質疑,在課堂之外也要力求包容、多元、兼收並蓄。大到科研課題的申報,小到規章制度的質疑,都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我大學期間用寒暑假的時間相繼做過兩次調查研究:第一次是想弄明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不是弊大於利了,是不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了;第二次是想弄明白一胎制的計劃生育政策到底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是不是開放二胎必然會導致人口的爆炸式增長。我的這些質疑都直接針對基本國策,很難變成可以公開發表的學術成果,但是,我們院系的領導和老師都鼓勵我這種「大膽假設」,並且給了我必要的支持去「小心求證」。現在回過頭去看,我當時在社會調查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未必可取,但是,那些經歷卻讓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升,讓我至今都受益匪淺。如果學校根本不允許這樣的質疑,那還有什麼大學精神可言呢?沒有大學精神的學校又有什麼資格叫做大學呢?

3、在專業設置上,不可盲目追逐社會熱點,而應首先考慮專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關係。現在有些大學有意忽視了文史哲之類的專業,而對房地產營銷、高爾夫管理、編輯出版、酒店管理等專業樂此不疲。這種做法用兩個字來形容是「媚俗」,用四個字來形容是「自甘墮落」。如果社會有房地產行業,高校就要開設房地產專業,有高爾夫行業就要開設高爾夫專業,那每一個城市都遍布著夜總會、桑拿店、洗腳城,我們的大學是不是也要亦步亦趨地開設一個紅燈區學院按摩推拿系呢?其實,我們企業界的人都知道,一個房地產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未必就比歷史、物理專業的人更懂得營銷,一個編輯出版專業的畢業生也未必就比哲學、考古專業的人更善於做編輯。事實上,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出版社,真正優秀的編輯沒有幾個是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的。

第二,應該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加大閱讀和寫作的比重。我所說的語文能力並不是指背了多少唐詩宋詞、看了多少四書五經。一切能夠通過百度、google找到的我都只把它當成知識,而知識不等於能力。在互聯網已經普及的今天,誰都會用百度,如果一個人所具備的全部都可以通過百度找出來,那他這個人在互聯網時代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了。所以,我要強調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培養語文知識。

什麼才是語文能力呢?其實就是讀和寫。我在這幾年的工作過程當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語文能力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石。脫離了這個基石來談任何理想、追求,都不過是海市蜃樓。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很好理解,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多。要想跟上時代的節奏,我們就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誰能夠快速地閱讀並且準確地掌握其中的信息,誰就更有機會取得成功。我們在企業里每天都要看大量的資料,有些人拿到厚厚一疊的資料以後,很快就能從中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而有些人卻看了半天還不知所云。這種能力上的差別必然會導致事業發展空間的差別。

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投標要寫標書,策劃要寫策劃案,記者要寫新聞稿,律師要寫辯護詞,培訓師要寫培訓課程,職業經理人要寫各種各樣的分析報告,如果沒有足夠的寫作能力,他們的工作都將一籌莫展。據我觀察,在企業里,如果不考慮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至少有50%以上的僱員在日常工作中離不開寫作。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申請去美國留學的時候,不管是考SAT、GRE、GMAT還是LSAT,最關鍵的一部分內容就是語文測試。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領域的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也都要考核應聘者的寫作能力。我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也非常注重寫作能力的考核,如果寫出來的東西既沒有節奏上的美感,又沒有邏輯上的嚴謹性,我是絕對不會錄用的。

語文能力是如此重要,而我們的高等教育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倒不是說要每個大學生都必修一門大學語文課。其實,語文教育不一定要通過語文課,任何一門課程都可以看成是語文教育的一部分,因為任何一門課都離不開閱讀和寫作。關鍵在於,我們的大學生閱讀量太少了,寫作訓練更是遠遠不夠。老師在講政治學這門課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看完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或者用一個月的時間看完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每個人看完以後都要寫一篇3000字的評論,並且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如果大學四年一直堅持這樣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何嘗不能提高語文能力呢?可是,我們的老師要麼不推薦書目,要麼推薦了也只是隨口一說,學生看不看都沒關係。很多課程直到期末考試都不需要學生寫一個字,就算要寫,也頂多是寫一兩篇小隨筆,而且十之八九是在圖書館裡或者互聯網上摘抄下來的。

第三,應該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實用的指導。

現在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日益嚴峻,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在於學生自己。有一種大學生認為大學四年非常漫長,而找工作不過是大四快畢業的時候才做的事,所以前面三年可以放手去玩,把一輩子當中最美好的、最適合讀書的時光用於在餐桌上觥籌交錯,在草地上花前月下,在網路遊戲里流連忘返。他們以為只要快畢業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下載幾份簡歷模板,學一點面試的技巧,買一套筆挺的職業裝,大不了再請形象設計工作室包裝一下外表,肯定就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這種想法實在是很傻很天真。為了糾正這種可怕的想法,我給今年新出版的一本書起了個很俗的書名:《求職,從大一開始》。決定求職結果的並不是面試那十幾分鐘,而是整個大學四年。從進入大學以後第一天開始,用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去讀大學,就決定了畢業的時候能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求職,從大一就開始了。

還有一種大學生,讀書非常用功,上課很認真,上自習也很積極,可是,他並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也就不知道到底應該學什麼,期末考試要考什麼就學什麼,聽說考什麼證對求職有幫助就考什麼證。他們沒去過人才市場,沒接觸過用人單位,就想當然地以為用人單位都不會要本科生了,所以又為了考研窮經皓首、挑燈夜讀。如果讀大學不過是為了考試,那大學就變成另一所高中。現在考研很熱,很多學校幾乎全民皆兵,一些學校也把考研當成提高就業率的一種途徑。可是,與其說是就業難導致了考研熱,不如說是考研熱加劇了就業難。當一個人把大學四年都用來準備考研了,我們還指望他能塑造什麼核心競爭力呢?當這些人考研失敗以後再來求職,又有什麼資本打動用人單位呢?越是盲目考研就越找不到工作,越是找不到工作又越要考研。於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就這麼產生了。

如何才能讓這些大學生從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的尷尬境地中擺脫出來呢?最首要的一點就是引導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適合做什麼,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去學習,塑造核心競爭力。哪些人應該考研,哪些人不應該考研?考哪些證是有用的,哪些又是沒用的?到底應該把主要精力用於專業學習,還是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取決於因人而異的職業規劃。

現在,我們的大學對於職業規劃不可謂不重視,只是很多力氣使錯了地方,或者只是敷衍了事,沒有切實地為大學生提供真正實用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方面的指導。比如,現在很多大學都開設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可是,講授這門課的老師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做過職業規劃,本科畢業隨波逐流地考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也不敢去外面找工作,就留下來當了輔導員,專業課講不了,就講一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這種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課。真正的企業用人單位長什麼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卻振振有詞地跟學生們說著企業的用人理念是什麼。這樣的誤導比不去指導更糟糕。

為了讓大學生得到更加實用的指導,我覺得高校不但要在教材、師資方面下功夫,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外的智慧。比如,讓企業界一些有豐富經驗的人給高校講授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老師做一些培訓,邀請企業界的人給學生多做一些講座,還可以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可以多去用人單位實習,在與社會的這種直觀的接觸中完善職業規劃。

第四,要增強責任感的教育。

在我這幾年跟大學畢業生接觸的過程中,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了責任感在大學畢業生身上的缺失。為了了解年輕人的社會責任感,我曾經跟不少在校大學生或者畢業生聊過關於魚翅的話題。我的原則是: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減少人類對於鯊魚的捕殺,我寧願一輩子都不知道了魚翅的味道。可是,很多年輕人都不屑一顧地說:「就算我不吃,別人也會吃的呀。海洋生態系統並不會因為我一個人吃不吃魚翅而有任何的改變。」這是一種什麼態度呢?這就是沒有社會責任感。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地球就要完蛋了。

如果說對鯊魚沒有感情尚且情有可原,那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親人都不負責任,就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不是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因為求職或者個人感情遇到了挫折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么?當一個人為了一個不再愛自己的戀人而傷害永遠愛他的父母,為了那些暫時拋棄他的用人單位而將永遠也不會拋棄他的親人置於永恆的傷痛之中,我們又怎麼可能再奢望跟他談什麼社會責任感呢?

關於責任感的教育,我覺得要在兩個問題上擺脫一定的思想誤區。第一,我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習慣於把責任感理解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樣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不是社會責任感呢?當然是。但是,這樣的責任感太高尚,也太抽象了。這樣的責任感事實上也不符合一個正常的商業社會的情感邏輯。假如一個人去超市的時候少用塑料袋、喝了酒以後也堅決不開車,這算不算社會責任感?當然算。可惜,我們的教育恰恰是忽視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社會責任感。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究竟應該通過什麼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么習慣於把責任感教育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甚至簡單地理解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要想通過在課堂上講一些大道理、或者做幾次思想道德評分,就讓學生具備責任感了,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關於責任感教育,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意識到責任感的重要性,通過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經歷來喚醒大學生的責任感。比如,我一個讀者曾經有機會去農村參加短期的支教,但是比較猶豫,怕影響了學習。我堅決主張她去報名參加,她也就去了。支教結束以後,她說那段時間的經歷給了她非常深的震撼。她剛接觸到那些農村的孩子時,並不喜歡他們,覺得他們臟,不講衛生。後來,她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不但喜歡上了這些孩子,而且對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對孩子在起點上的不平等,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知。她現在就特別想在畢業以後能夠做一些事情幫助農村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條件。非常高尚的責任感就這麼產生了。

時間關係,只能掛一漏萬地說這麼多了,很多觀點在諸位前輩看來或許貽笑大方,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讓教育創造未來,而不是讓教育被現實所綁架。如果我的發言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就感到無比欣慰了。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2010年單證員考試輔導:國際貿易結算術語相關解釋-單證員考試-考試大
蘇民峰 + 麥玲玲 批2010年虎年牛人運程
【溫馨祝福】2010年新年祝福語(最新版本)
年末盤點2010年中國職場十大熱詞
滾石雜誌2010年度最佳單曲Top 50 songs of 2010

TAG:教育 | 國家 | 行政 | 10年 | 發言 | 學院 | 行政學 | 2010年 | 2010 | 論壇 |